原告:
中國工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張某某匯通支行。營業(yè)場所:張某某市橋東區(qū)寶善小區(qū)60號。
負責人:黃文輝,行長。
委托訴訟代理人:張健華,****年**月**日出生,漢族,該行職員。
被告:趙某某,男,****年**月**日出生,漢族,現住張某某市張北縣。
被告:張某某(趙某某妻子),****年**月**日出生,漢族,現住張某某市張北縣。
二被告委托訴訟代理人:李成旺,
河北文昌閣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告
中國工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張某某匯通支行(以下簡稱工商銀行匯通支行)訴被告趙某某、張某某金融借款合同糾紛一案,本院于2016年12月8日作出(2016)冀0702民初1404號民事判決,被告趙某某、張某某不服,提出上訴。張某某市中級人民法院審理后,作出(2017)冀07民終389號民事裁定,撤銷本院(2016)冀0702民初1404號民事判決,發(fā)回本院重審。本院另行組成合議庭,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委托訴訟代理人張健華、二被告委托訴訟代理人李成旺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原告工商銀行匯通支行向本院提出訴訟請示:1.歸還我行借款本金78998.95元及由此產生的利息(到2017年12月26日利息為19481.92元);2.承擔本案的訴訟費用。事實和理由:2013年3月借款人趙某某向我行申請個人家居消費貸款110000元,期限五年。合同約定,按月等額還本付息。按照合同約定,我行于2013年4月10日將110000元貸款一次性劃入借款人趙某某指定的帳戶,戶名:盧昊,帳號:62×××17,開戶行:工行匯通支行。截止2014年12月12日,借款人已連續(xù)8次未按約定還本付息,違反了雙方簽訂的《個人借款/擔保合同》第二部分通用條款第十四條約定,至2016年5月9日,尚有本金78998.95元及8545.27元利息沒有償還,到2017年12月26日利息為19481.92元。鑒于借款人已違約的情況,我行已電話通知借款人解除合同,借款人已經接到我行解除合同的通知電話。為此請求法院依法判令以上被告承擔還款義務及承擔本案的訴訟費用。
被告趙某某、張某某辯稱:被告作為借款人,至今一分錢也沒有拿到。原告并沒有將借款打到被告的帳戶,而是打到了原告自己指定的與被告毫無關系的盧昊帳戶,被告只是在《個人借款憑證》上簽了“趙某某”三個字,其他皆為空白,是原告工作人員事后補填,“盧昊62×××17”的字樣并不是被告書寫,而是原告的工作人員填寫,被告同意進行筆跡鑒定,其合同鑒定日期也并非2013年4月10日,4月10日是貸款發(fā)放日。原告提供的《受托支付對象和帳戶清單》是原告事先打印好的,并不是被告親自書寫。被告和盧昊沒有任何關系,沒有見過面,根本不可能將貸款打到一個完全陌生的人的帳戶,另外被告貸款是自己用款,不能也不可能委托其他人收款。盧昊及所謂的委托帳號全部是原告處工作人員一手制造的騙局,原告如不能證明是被告親自提供,應當認定為欺詐,其委托收款帳號的行為當然無效。2013年4月10日,貸款成立后,被告發(fā)現款未到賬,立即與原告進行交涉,后原告處的領導和盧會軍代被告還了近一年的貸款。被告作為借款人,分文未拿到,原告作為出借人,在明知內部工作人員做假的情況下,又惡意地提起訴訟,讓真正的受害人承擔賠償責任,請求人民法院依法駁回原告的訴訟請求或移送刑事偵查部門立案偵查。
本院經審理認定事實如下:二被告系夫妻關系。2013年4月1日,被告趙某某與原告工商銀行匯通支行簽訂《個人借款/擔保合同》,合同第三十八條約定:貸款人根據借款人的申請,同意向其發(fā)放個人家居消費貸款,金額為人民幣壹拾壹萬元(110000);第三十九條約定:本合同項下貸款用途為房屋裝修;第四十條約定:本筆貸款的擔保方式為抵押(抵押物為二被告共有的張某某市張北縣張北鎮(zhèn)雅菊小區(qū)2幢5單元601室房屋一套);第四十一條約定:本合同項下貸款期限為60個月,實際放款日與到期日以借款憑證為準;第四十五條約定:借款人授權貸款人按發(fā)放貸款,貸款利息自實際放款日起計算,戶名盧昊,帳號62×××17,開戶行匯通支行;第四十六條約定:經協(xié)商一致,借款人按照A償還貸款本息(合同第六條第一款A為按月等額本息還款法);合同還約定:還款賬戶戶名趙某某,賬號62×××80,開戶行匯通支行。合同簽訂后,原告工商銀行匯通支行于2013年4月10日將貸款110000元劃入盧昊的62×××17的銀行卡。截止2016年5月9日,該筆貸款尚有本金78998.95元及8545.27元利息未償還,原告遂訴至本院,要求被告償還貸款本息。本院于2016年12月8日作出(2016)冀0702民初1404號民事判決,被告趙某某、張某某不服,提出上訴。張某某市中級人民法院審理后,作出(2017)冀07民終389號民事裁定,撤銷本院(2016)冀0702民初1404號民事判決,發(fā)回本院重審。庭審中原告稱,截止2017年12月26日,所欠利息為19481.92元。訴訟中被告稱從未收到該筆貸款,且還款帳戶中已經償還的貸款并不是其本人所償還。
原告為證明其主張,提交以下證據:①.2013年4月1日《個人借款/擔保合同》一份;②.2013年4月10日個人借款憑證一份;③.2013年3月19日被告趙某某簽字的貸款用途聲明一份;④.2013年4月10日被告趙某某簽字的個人貸款委托支付協(xié)議一份及受托支付對象和帳戶清單一份;⑤.房屋產權證一份及他項權證一份;⑥.還款明細一份。被告對上述證據中的趙某某本人的簽字及手印無異議,但對其證明目的不認可,稱趙某某雖簽訂了借款合同,但從未收到過該筆銀行貸款,其并不認識盧昊,且還款帳戶中已經償還的貸款并不是其本人所償還。
被告趙某某申請法院對盧昊帳戶貸款的資金流向及趙某某帳戶的還款情況進行調查。本院向銀行調取了盧昊62×××17、趙某某62×××80的銀行卡流水明細。經本院調查,2013年4月10日,110000元貸款劃入盧昊帳戶62×××17;同日,該帳戶又存入60000元;同日,該帳戶向原告委托訴訟代理人張健華轉帳20000元;次日,該帳戶向申月平帳戶匯款133000元,之后,該帳戶再無匯款及轉帳交易,至2016年6月25日銷戶。趙某某還款的62×××80銀行卡,開戶時間為2013年3月8日,第一筆還款時間為2013年5月10日,還款人是馬春新,還款金額2400元,其余還款人還有盧昊、盧會軍。原告對上述證據無異議,稱盧昊帳戶向張健華轉帳20000元是償還給張健華的借款,盧昊母親盧會軍曾經向原告委托訴訟代理人張健華借過款,故這20000元是償還的借款;馬春新曾經是盧會軍的配偶,后離婚。被告對上述證據無異議。
本院認為,原告工商銀行匯通支行與被告趙某某于2013年4月1日簽訂的《個人借款/擔保合同》是雙方真實意思表示,不違反法律、法規(guī)強制性規(guī)定,該合同合法有效。合同簽訂后,原告雖發(fā)放了貸款,但根據從銀行調取的貸款資金的流向記錄來看,該筆貸款被告趙某某并未實際收到,且從還款記錄來看,亦沒有趙某某償還記錄,故對原告工商銀行匯通支行要求趙某某給付借款本息的訴訟請求本院不予支持。綜上所述,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一百九十六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駁回原告
中國工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張某某匯通支行的訴訟請求。
案件受理費1775元,由原告
中國工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張某某匯通支行負擔。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提出副本,上訴于河北省張某某市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長 田燕飛
人民陪審員 郝秀萍
人民陪審員 侯利英
書記員: 王倩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