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中國工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三峽云集支行,住宜昌市云集路27號。
法定代表人周錳,該行行長。
委托代理人邵維生,該行客戶經(jīng)理。
委托代理人周濤,湖北普濟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王某,女,漢族。
被告向某,男,漢族。
原告中國工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三峽云集支行與被告王某、向某金融借款糾紛一案。本院立案受理后,依法組成合議庭,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委托代理人周濤,被告王某、向某經(jīng)本院依法公告送達開庭傳票,沒有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經(jīng)審理查明,2012年7月,被告王某、向某因住房裝修,向原告中國工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三峽云集支行(原中國工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桃花嶺支行,2014年4月14日起,該支行歸并到云集支行)提出借款申請,同年8月13日,被告與原告簽訂了《個人借款及擔保合同》,約定被告王某、向某向原告借款20萬元,貸款期限5年(60個月),貸款利率年息7.36%;還款方式為按月等額本息還款法。二被告自愿將其所有的位于宜都市陸城園林大道建筑面積98.93平方米的房屋(登記所有權人為王某)抵押給原告作為擔保。合同簽訂后,于2012年8月15日在房管部門辦理了抵押登記,抵押物擔保范圍:本合同項下全部貸款本金、利息、罰息、復利、違約金、補償金、貸款人實現(xiàn)債權的費用和借款人所有其他應付費用。該合同第十四條約定,借款人違約,貸款人有權宣布本合同項下未償還的借款立即到期,要求借款人立即清償未償還款項以及所產(chǎn)生的利息、罰息及其他費用。原、被告雙方約定,發(fā)生糾紛向貸款人所在地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原告向被告王某發(fā)放貸款20萬元。但從2013年10月開始,被告就未按合同約定還款,現(xiàn)已違約6期,依據(jù)《個人借款及擔保合同》第十四條第一款約定,被告已構成違約,原告要求解除合同,提前支付貸款。合同簽訂后,原告2012年8月13日按照約定向被告王某發(fā)放了全部個人家居消費貸款20萬元。但從2013年10月開始,被告就未按合同約定還款,現(xiàn)已違約6期,截至2014年月日,王某、向某欠本金159669.89元,利息5851.62元。依據(jù)《個人借款及擔保合同》第十四條約定,原告要求解除合同,提前支付貸款本息。
另查明,原告因本案支付律師服務費11230元。
上述事實,有《個人借款∕擔保合同》,《房屋所有權證》,《房屋他項權證》,《借款憑證》,《借款明細表》,《個人貸款逾期催收通知書》,《單客戶查詢信息表》,《律師代理合同》、《發(fā)票》,中國工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三峽分行《機構合并證明》,開庭筆錄及當事人陳述在卷佐證。
本院認為,原告與被告王某、向某簽訂的《個人借款∕擔保合同》不違反法律的強制性規(guī)定,合法有效。原告依約定放款后,被告王某、向某不按照約定還款,是違約行為,應當承擔違約責任。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八條,第九十四條,第一百零七條,第二百零七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第十二條,第二十一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四十四條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依法解除中國工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三峽云集支行與被告王某、向某2012年8月13日簽訂的《個人借款及擔保合同》;
二、依法判令被告王某、向某向原告中國工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三峽云集支行連帶清償借款本息165512.51元(截止2014年3月17日,本金159669.89元,利息5851.62元),并支付從2014年3月18日起至實際清償之日的利息(含滯納金,以原告中國工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三峽云集支行系統(tǒng)賬號顯示的數(shù)據(jù)為準),二被告承擔連帶責任;
三、原告中國工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三峽云集支行對被告王某位于宜都市陸城園林大道建筑面積98.93平方米的房屋的房屋享有優(yōu)先受償權;
四、原告中國工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三峽云集支行就本案支付的律師服務費11230元,由被告王某、向某承擔。
五、駁回原告中國工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三峽云集支行其他訴訟請求。
以上給付內(nèi)容,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nèi)履行完畢。
如果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二十九條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本案受理費3835元(原告已預交),被告王某、向某各負擔1917.5元,二被告負擔的案件受理費在給付上述款項時一并給付給原告。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nèi)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兩份,上訴于湖北省宜昌市中級人民法院。
審 判 長 朱友學 審 判 員 周 云 人民陪審員 周蓉丹
書記員:肖偉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