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請再審人(一審原告、原再審被申訴人):中國農業(yè)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青岡縣支行,住所地青岡縣青岡鎮(zhèn)。
代表人:張軍,行長。
委托代理人:孫雙楠,中國農業(yè)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綏化分行特殊資產處置經營部法律顧問。
委托代理人:劉鳳祥,中國農業(yè)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綏化分行內控與法律合規(guī)部法律事務主管。
被申請人(一審被告、原再審申訴人):黑龍江省青岡富海玉某制品有限公司,住所地青岡縣糖廠西側。
法定代表人:黃建峰,總經理。
委托代理人:王燕君,黑龍江朗信銀龍律師事務所律師。
申請再審人中國農業(yè)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青岡縣支行(以下簡稱青岡支行)因與被申請人黑龍江省青岡富海玉某制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富海公司)借款合同糾紛一案,不服本院(2013)黑監(jiān)民再字第134號民事判決,向本院申請再審。本院于2014年9月16日作出(2014)黑監(jiān)民監(jiān)字第49號民事裁定,提審本案。本院依法另行組成合議庭,公開開庭審理了本案。申請再審人青岡支行委托代理人孫雙楠、劉鳳祥,被申請人富海公司委托代理人王燕君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青岡支行于2010年4月21日起訴至一審法院稱,富海公司于2004年12月27日共在其行貸款2筆,金額1500萬元,分別為550萬元和950萬元,于2005年12月27日到期,現(xiàn)均已逾期。其行曾多次派人向富海公司催收此款,富海公司至今未還。為保護其行合法權益不受侵害,現(xiàn)提起訴訟,要求富海公司立即償還貸款本金1500萬元并承擔相關費用。富海公司辯稱,此筆貸款已超過訴訟時效期間,請求法院駁回青岡支行訴訟請求。
綏化市中級人民法院一審查明,2004年12月27日雙方簽訂兩份借款合同,第一份合同約定借款本金550萬元,年利率9.486%,還款期限至2005年12月27日,富海公司用房屋做抵押,并辦理了抵押登記。2005年12月27日雙方又簽訂了借款展期協(xié)議,按原借款合同展期到2006年12月27日。第二份合同約定借款本金950萬元,年利率9.486%,還款期限至2005年12月27日,富海公司用機器設備做抵押,并辦理了抵押登記。2005年12月27日雙方又簽訂了借款展期協(xié)議,按原借款合同展期到2006年12月27日。2006年12月7日青岡支行向富海公司送達了貸款到期通知書,貸款到期后,富海公司未按合同約定償還貸款。2007年1月30日、2007年4月20日青岡支行向富海公司送達債務逾期催收通知書。2007年9月12日富海公司將公司的辦公樓、廠房、院落租賃給青岡統(tǒng)一新型建筑材料制造有限公司,租期6年。2009年4月20日青岡支行因聯(lián)系不上富海公司,故向青岡縣公證處申請送達債務逾期催收通知書公證,青岡縣公證處于4月20日對富海公司的債務視為已經催收進行了公證。青岡支行于2010年3月29日訴至法院,要求判令富海公司立即償還兩次貸款本金1500萬元并承擔相關費用。
綏化市中級人民法院一審認為,雙方之間簽訂的借款合同、抵押合同及借款展期協(xié)議,是雙方當事人的真實意思表示且合同內容不違反法律的禁止性規(guī)定,該借款合同、抵押合同及借款展期協(xié)議合法有效。青岡支行已按合同約定將借款交付富海公司,履行了自己的義務。富海公司借款到期后未按約定償還借款本息,屬違約行為,應當依法承擔繼續(xù)履行還款的義務。因富海公司將公司的辦公樓、廠房、院落租賃他人,且富海公司未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辦理公司注冊地址變更,青岡支行在2009年4月20日向富海公司送達債務逾期催收通知書時與富海公司聯(lián)系不上,向青岡縣公證處申請送達債務逾期催收通知書公證,同日,青岡縣公證處出具了公證書,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證法》第三十六條規(guī)定,經公證的民事法律行為、有法律意義的事實和文書,應當作為認定事實的根據,但有相反證據足以推翻該項公證的除外。故青岡支行于2009年4月20日向富海公司公證送達的債務逾期催收通知書應視為有效。富海公司辯稱此筆貸款已超過訴訟時效,理由不充分,不予支持。青岡支行要求富海公司給付借款本金1500萬元并承擔訴訟費用有理,應予以支持。判決:富海公司于判決生效后十日內給付青岡支行借款本金人民幣1500萬元。如果未按判決書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的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二十九條的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案件受理費111800元,由富海公司負擔。判后,富海公司不服,向檢察機關申訴。2013年4月23日,黑龍江省人民檢察院作出黑檢民抗(2013)55號民事抗訴書,對本案提出抗訴。本院于2013年11月6日作出(2013)黑監(jiān)民監(jiān)字第105號民事裁定,提審本案。
本院原再審查明,2012年10月30日青岡縣公證處作出(2012)青證撤字第001號決定,撤銷(2009)青證農催債字第002號公證書。
另查明,依青岡支行的申請,青岡縣公證處原主任王鳳義、青岡縣司法局原辦公室主任尚利臣到庭證實,2009年4月20日其二人代表公證處以公證人員的身份與青岡支行工作人員蓋鳳春和王沛賢一同到富海公司所在地送達債務逾期催收通知書,當時富海公司大門緊關,蓋鳳春和王沛賢二人連敲帶喊后出來一個人,蓋鳳春和王沛賢對其說明是來送債務逾期催收通知書的,那個人隔著大門說,他只管看門,讓找管事的,然后轉身回屋再沒出來。蓋鳳春和王沛賢二人將債務逾期催收通知書張貼在門側的墻上。
除此,本院原再審查明的其他事實與一審法院查明的事實一致。
本院原再審認為,本案焦點是青岡支行向富海公司主張權利是否超過二年訴訟時效期間的問題。而該問題又涉及以下兩個具體問題。一是青岡縣公證處(2009)青證農催債字第002號公證書能否作為認定青岡支行1500萬元債權訴訟時效中斷的證據問題;二是青岡支行主張其工作人員蓋鳳春和王沛賢2009年4月20日到富海公司所在地送達債務逾期催收通知書的事實能否認定的問題。
關于青岡縣公證處(2009)青證農催債字第002號公證書能否作為認定青岡支行1500萬元債權訴訟時效中斷的證據問題。
經查,2009年4月20日青岡縣公證處雖然出具了(2009)青證農催債字第002號公證書,但該公證書已于2012年10月30日被青岡縣公證處以(2012)青證撤字第001號決定予以撤銷。根據《公證程序規(guī)則》第六十三條第二款關于被撤銷的公證書自始無效的規(guī)定,故該公證書不能作為認定訴訟時效中斷的證據。
關于青岡支行主張其工作人員蓋鳳春和王沛賢2009年4月20日到富海公司所在地送達債務逾期催收通知書的事實能否認定的問題。
經查,青岡支行為證明其主張的事實存在,申請證人王鳳義、尚利臣到庭作證。故本院依法對證人王鳳義、尚利臣證言所證實的內容進行了審查。本院原再審認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證法》第二十九條關于“公證機構對申請公證的事項以及當事人提供的證明材料,按照有關辦證規(guī)則需要核實或者對其有疑義的,應當進行核實”及《公證程序規(guī)則》第二十七條第四項關于公證機構可以采用通過現(xiàn)場勘驗的方式進行核實,以及第三十一條關于“采用現(xiàn)場勘驗方式核實公證事項及其有關證明材料的,應當制作勘驗筆錄,由核實人員及見證人簽名或蓋章。根據需要,可以采用繪圖、照相、錄像或者錄音等方式對勘驗情況或者實物證據予以記載”的規(guī)定,王鳳義、尚利臣二人雖稱代表公證處以公證人員的身份,在青岡支行工作人員蓋鳳春和王沛賢向富海公司送達債務逾期催收通知書時一同前往,并見證了送達過程,但在青岡縣公證處(2009)青證農催債字第002號公證卷宗中(見一審法院正卷96-107頁),卻無《公證程序規(guī)則》第三十一條規(guī)定的應制作的勘驗筆錄,或采用繪圖、照相、錄像或者錄音等方式對勘驗情況或者實物證據予以記載的相關圖片或視聽資料,以佐證二人在青岡支行工作人員向富海公司送達債務逾期催收通知書時確在現(xiàn)場,并見證了送達過程之事實的存在。因此,王鳳義、尚利臣證言所證實的內容,除二人互證外,沒有其他證據予以佐證,故其二人證言不能作為認定青岡支行工作人員2009年4月20日到富海公司送達債務逾期催收通知書事實存在的證據。
綜上,青岡支行主張2009年4月20日已向富海公司送達債務逾期催收通知書,訴訟時效已中斷證據不足。其在2010年3月29日提起訴訟時,已超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五條規(guī)定的二年訴訟時效期間,故其訴訟請求應予駁回。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五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零七條第一款、第一百七十條第一款(二)項的規(guī)定,判決:一、撤銷綏化市中級人民法院(2010)綏中法民二初字第6號民事判決;二、駁回青岡支行的訴訟請求。案件受理費111800元,由青岡支行負擔。判后,青岡支行不服,向本院申請再審。
青岡支行申請再審稱,其有新證據即中國農業(yè)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綏化分行于2011年9月5日在黑龍江日報和2013年7月9日在黑龍江法制報上發(fā)布的債權催收公告,證明其訴訟請求沒有超過訴訟時效期間,原再審判決應予撤銷。富海公司辯稱,原再審判決正確,應予以維持。
青岡支行申請再審時舉示了新證據,即中國農業(yè)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綏化分行于2011年9月5日在黑龍江日報和2013年7月9日在黑龍江法制報上發(fā)布的債權催收公告,意在證明上述行為已導致本案訴訟時效中斷,其向富海公司主張權利沒有超過訴訟時效期間,其訴訟請求應予支持。
富海公司的質證意見為,青岡支行申請再審時舉示的證據均不屬新證據,不能證明本案訴訟時效期間沒有超過。
本院的認證意見為,上述證據系一審判決后,原再審判決前發(fā)生的證據,青岡支行應在原再審期間舉示,本院對其沒有及時舉示證據已予以訓誡。因上述證據與本案爭議事實具有關聯(lián)性,足以影響本案判決結果,故本院對上述證據予以采信。
除此,本院此次再審查明事實與原再審查明的事實一致。
本院再審認為,本案焦點是青岡支行向富海公司主張權利是否超過二年訴訟時效期間的問題。
根據財政部財金(2008)138號《財政部關于中國農業(yè)銀行不良資產剝離有關問題的通知》的規(guī)定,要求包括本案爭議的債權于2008年12月31日前一并剝離處置給國家財政部。財政部財金(2011)12號《財政部關于委托中國農業(yè)銀行處置股改剝離不良資產涉訴事項有關問題的通知》第二條規(guī)定,各級人民法院在案件受理和審理過程中,要求農業(yè)銀行對委托處置資產進行確認的,農業(yè)銀行可向財政部駐各省、自治區(qū)、直轄市、計劃單列市財政監(jiān)察專員辦事處申請出具委托處置資產證明文件。依據該規(guī)定,青岡支行申請再審時舉示了財政部駐黑龍江省財政監(jiān)察專員辦事處于2010年8月31日出具的財駐黑監(jiān)辦證字(2011)11號《審核證明》,證明《中國農業(yè)銀行受財政部委托處置資產涉訴項目清單》(綏化分行2011年度)中列示的資產(含相應利息)及對應權利(具體見附件)屬于財政部委托中國農業(yè)銀行管理和處置的股改剝離不良資產。在《中國農業(yè)銀行受財政部委托處置資產涉訴項目清單》上有本案爭議資產。最高人民法院法(2011)144號《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涉及中國農業(yè)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處置股改剝離不良資產案件適用相關司法解釋和司法政策的通知》規(guī)定,人民法院在審理涉及農業(yè)銀行處置上述不良資產案件時可以適用最高人民法院就審理涉及金融資產管理公司處置不良資產案件所發(fā)布的相關司法解釋、司法政策及有關答復、通知的規(guī)定。最高人民法院法函(2002)3號《最高人民法院對﹤關于貫徹執(zhí)行最高人民法院“十二條”司法解釋有關問題的函﹥的答復》內容:“依據我院《關于審理涉及金融資產管理公司收購、管理、處置國有銀行不良貸款形成的資產的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第十條規(guī)定,為了最大限度地保全國有資產,金融資產管理公司在全國或省級有影響的報紙上發(fā)布的有催收內容的債權轉讓公告或通知所構成的訴訟時效中斷,可以溯及至金融資產管理公司受讓原債權銀行債權之日;金融資產管理公司對已承接的債權,可以在上述報紙上以發(fā)布催收公告的方式取得訴訟時效中斷(主張權利)的證據。依據上述規(guī)定,青岡支行的上級行中國農業(yè)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綏化分行于2011年9月5日和2013年7月9日在省級報紙上進行了債權催收公告,導致本案訴訟時效中斷,故青岡支行主張權利并未超過訴訟時效期間。
綜上,由于青岡支行向本院提交的新證據能夠證實青岡支行于2010年3月29日提起訴訟時,并未超過訴訟時效期間,故其訴訟請求應予支持。本院原再審判決應予撤銷。一審判決以青岡支行于2009年4月20日已向富海公司送達債務逾期催收通知書而認定訴訟時效中斷證據不足,應予糾正。但一審判決主文正確,應予維持。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零七條第一款、第一百七十條第一款(二)項的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撤銷本院(2013)黑監(jiān)民再字第134號民事判決;
二、維持綏化市中級人民法院(2010)綏中法民二初字第6號民事判決。
案件受理費111800元,由黑龍江省青岡富海玉某制品有限公司負擔。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審 判 長 陳偉華 代理審判員 閆梁紅 代理審判員 婁威巍
書記員:賈向瑩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