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訴人(原審原告)中國農業(yè)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荊門東城支行,住所地荊門市白廟路43號,統(tǒng)一社會信用代碼9142080088012828XL。
負責人劉誼東,行長。
委托代理人胡道海,湖北新天律師事務所律師。
委托代理人彭文慶,男,1978年6月24日出生,住荊門市東寶區(qū)。
被上訴人(原審被告)交通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荊門分行,住所地荊門市白云大道106號,組織機構代碼57373704-2。
負責人楊唐平,行長。
委托代理人李丹麗,湖北京中金律師事務所律師。
委托代理人姜宜,男,1964年1月13日出生,該行副行長,住荊門市東寶區(qū)。
原審被告荊門市匯銀投資擔保有限公司,住所地荊門市東寶區(qū)象山大道52號,組織機構代碼66575388-0。
法定代表人王菊梅,董事長。
委托代理人陶學武,男,1978年7月14日出生,系該公司員工,住荊門市沙洋縣。
上訴人中國農業(yè)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荊門東城支行(以下簡稱農行)與被上訴人交通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荊門分行(以下簡稱交行)、荊門市匯銀投資擔保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匯銀投資)執(zhí)行異議之訴一案,不服荊門市掇刀區(qū)人民法院(2016)鄂0804民初314號民事判決,向本院提出上訴,本院依法組成合議庭,于2016年7月26日公開開庭審理了本案,上訴人農行的負責人劉誼東及其委托代理人胡道海、彭文慶,被上訴人交行的委托代理人李丹麗、姜宜,原審被告匯銀投資的委托代理人陶學武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農行訴稱,掇刀區(qū)人民法院執(zhí)行裁定書(2016)鄂0804執(zhí)異5號以匯銀投資在交行賬戶保證金已構成質押而中止對其賬戶存款的執(zhí)行錯誤。交行與匯銀投資保證金合同成立未生效。因匯銀投資為借款人提供保證金質押擔保并訂立《保證金合同》,該合同第三條約定,其保證金自存入之日起即轉移交行占有,而事實上該保證金一直存在匯銀公司賬戶,并未交付交行,根據(jù)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若干問題的解釋》87條“出質人代質權人占有物質的,質押合同不生效,質權人將質物返還出質人后,以其質權對抗第三人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據(jù)此,交行以未生效的保證金合同對抗第三人既不符合合同約定也無法律依據(jù)。根據(jù)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85條“債務人或者第三人將其金錢以特戶、封金、保證金等形式特定化后,移交債權人占有作為債權的擔保,債務人不履行債務時,債權人可以以該金錢優(yōu)先受償”的規(guī)定,交行與匯銀投資訂立的保證質押合同并不具備有對抗第三人的效力,不享有優(yōu)先受償權。匯銀投資在交行為19筆借款提供了擔保,其保證金均存入尾號×一個賬戶中,該行為顯然沒有特定化,且匯銀投資所存入的保證金均為自己公司的賬戶,并未交付作為債權人的交行占有控制,根據(jù)動產(chǎn)物權公示確認原則,保證金的所有權屬匯銀投資。匯銀投資為19筆借款保證金總額為1580萬元,但在凍結時僅有1236萬元,該資金不斷變動,不符合特定化的要件。因保證金是否可優(yōu)先受償,關鍵要具備兩個形式要件,一是具備保證金特定化,二是具備交付債權人占有,從以上情況看,匯銀投資所有存入的保證金均不具備該特征,故人民法院可以凍結扣劃該賬戶內的存款。匯銀投資為其19筆借款提供擔保,其中:荊門市銀茂商貿有限公司、荊門市昕盛工貿有限公司、荊門市銀鵬貿易有限公司、荊門市永照貿易有限公司、湖北豐億石化有限公司等幾筆借款的主合同已逾期,交行與主債務人已訂立展期協(xié)議,但未與保證人匯銀投資就保證合同展期達成一致意見。綜上,農行認為交行與匯銀投資的質押保證合同因其保證金未特定化且未交付債權人交行實際占有,交行不具有優(yōu)先受償權,該保證金質押行為不產(chǎn)生對抗農行申請人民法院劃扣的法律效力,故交行的異議不能成立。請求人民法院依法確認交行與匯銀投資的《基礎保證金質押擔保合同》未生效,交行對匯銀投資賬戶×中保證金12360948.79元不享有優(yōu)先受償權;本案的訴訟費用由交行承擔。
交行辯稱,其與匯銀投資簽訂了質押合同,對匯銀投資繳存的保證金實際享有占有權,保證金的占有權已經(jīng)完成轉移。借款主合同履行期限屆滿前,其不僅與主債務人訂立了展期協(xié)議,而且匯銀投資在展期協(xié)議中的擔保人處簽名,該展期協(xié)議第2條明確約定,原擔保合同提供保證擔保的,擔保人繼續(xù)為債務人的展期提供連帶責任保證。
原判認定,2013年11月27日、2014年11月5日,為開展擔保類授信業(yè)務,交行(甲方)與匯銀投資(乙方)簽訂了二份《擔保類授信業(yè)務合作協(xié)議》。其中第二條第2項約定,甲方向債務人提供授信,乙方作為擔保人,為甲方與所有債務人發(fā)生的全部授信業(yè)務合同項下的主債權提供不可撤銷連帶責任保證;第4項約定,甲方為主辦行,乙方所存保證金集中歸集在主辦行,乙方基礎保證金賬戶:×;第7項約定,乙方在甲方開立基礎保證專戶,在擔保業(yè)務開展之前,乙方存入基礎保證金1000萬元。乙方在甲方的全部被擔保債權的保證責任解除前,未經(jīng)甲方同意不得提取基礎保證金。當乙方在甲方的所有擔保貸款保證責任履行后,可以提取基礎保證金;第三條約定,乙方提供擔保的,應逐筆按甲方要求簽署相應的擔保合同;第四條第4項約定,主債務到期后,如債務人仍未按約定清償甲方貸款本息或者墊付款項,甲方有權在乙方任一保證金賬戶上扣劃相應款項用于清償上述債務;第六條第3項約定,甲方通過扣劃乙方保證金清償債務人貸款本息或甲方墊付款項的,乙方應在扣劃后的3個工作日內按照甲方要求補足基礎保證金及比例保證金;上述合作協(xié)議還就甲方的權利和義務、乙方的陳述和保證、乙方的權利和義務等具體事項作出了約定。
2014年2月26日至2015年1月12日,匯銀投資(甲方、出質人)與交行(乙方、質權人)簽訂了19份基礎保證金質押擔保合同。其中第二條約定,出質人提供的質押財產(chǎn)為其基礎保證金賬戶中的全部保證金(含補充保證金)。本合同項下的保證金為全部債務人在質權人的全部債務同時和分別提供質押擔保,本合同項下的每筆補充保證金均構成質押擔保物的一部分,并為全部債務(含當筆補充保證金存入前后發(fā)生的所有主債務)同時和分別提供質押擔保。第三條約定,質權人授權交行(以下稱保管行)代為占有及保管質物,出質人在保管行開立基礎保證金賬戶賬號為:×,首次存入保證金為1000萬元。保證金自存入之日起即轉移為質權人占有。在全部主合同項下所有債務未得到全部清償前,未經(jīng)質權人書面同意,出質人不得動用(包括但不限于以保證金提供任何形式的擔保);第八條約定,出質人同意:本合同項下,債務人未按時履行足額償還全部或部分貸款本金或者相應利息時,質押權人為實現(xiàn)債權,有權不分先后順序分別或者同時基于任一或者多個債務人的主債權向出質人主張權利并直接扣劃保證金用于清償上述債權;第九條約定,出質人保證的最高債權額為1000萬元整,保證方式為連帶責任保證;上述合同還就保證金余額及補充保證金、擔保責任、出質人的陳述與保證等具體事項作出了約定。
2014年2月26日至2015年1月12日,匯銀投資(甲方)與交行(乙方)簽訂了19份保證金合同。其中第二條約定,甲方為債務人向乙方提供保證金質押擔保。保證金及利息用于擔保主合同項下本金及利息、復利、罰息、違約金、損害賠償金和實現(xiàn)債權及質權的費用;第三條約定,保證金自存入之日起即轉移為乙方占有。在主合同項下債務未得到全部清償前,未經(jīng)乙方書面同意,甲方不得動用;第四條約定,主合同項下債務到期時,乙方有權扣收保證金及利息;上述合同還就信息披露與保密、甲方的陳述保證與義務等具體事項作出了約定。
自2014年2月26日至2015年1月12日,匯銀投資分別為荊門市銀茂商貿有限公司、荊門市平祥商貿有限公司、湖北豐億石化有限公司等19家公司在交行的19筆貸款提供擔保,分別簽訂了19份基礎保證金質押擔保合同及保證金合同。同時,交行分別與荊門市銀茂商貿有限公司、荊門市平祥商貿有限公司、湖北豐億石化有限公司等19家公司簽訂了19份流動資金借款合同。
上述協(xié)議簽訂后,交行及匯銀投資之間開始授信擔保類業(yè)務的合作,在辦理每筆借款擔保時,匯銀投資按照合同約定繳存了規(guī)定數(shù)額比例保證金,并對該賬戶中收入的保證金分科目進行管理。
另查明,2011年6月24日,交行根據(jù)匯銀投資前期提出的擔保合作申請,依照交行關于擔保合同機構準入條件及要求,開立了賬號為×保證金專戶,戶名為“交通銀行保證金”,繳存單位為匯銀投資。原審法院在執(zhí)行申請人農行與匯銀投資金融借款合同糾紛中,于2015年10月14日作出(2015)鄂掇刀民初字第00721-1號民事裁定書,凍結了該保證金賬戶中的存款12360948.79元。2015年12月21日作出(2015)鄂掇刀執(zhí)字第00389-1號執(zhí)行裁定書,擬對該保證金賬戶中的存款予以扣劃。2015年12月25日交行向原審法院提出執(zhí)行異議,原審法院于2016年3月10日作出(2016)鄂0804執(zhí)異5號執(zhí)行裁定書,中止對保證金賬戶中存款的執(zhí)行。
原審認為,本案的爭議焦點在于匯銀投資繳存于交行的保證金是否具有對抗第三人的質押擔保法律效力。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八十五條規(guī)定:債務人或者第三人將其金錢以特戶、封金、保證金等形式特定化后,移交債權人占有作為債權的擔保,債務人不履行債務時,債權人可以以該金錢優(yōu)先受償。故判斷該保證金是否具有金錢質押擔保的效力,標準在于一看該保證金是否“特定化”,二看出質人匯銀投資是否對該保證金已經(jīng)轉移了占有。農行認為,交行及匯銀投資雖簽訂了基礎保證金質押擔保合同,但該合同只是成立并未生效,因為該保證金一直存在匯銀投資的賬戶之中,該保證金沒有特定化且未交付交行占有。經(jīng)查,涉案賬號為×保證金戶名為“交通銀行保證金”,匯銀投資為繳存單位,用于識別在交行存入保證金的出質人。由此可見,匯銀投資繳存于該賬戶的保證金已經(jīng)特定化,并且也已經(jīng)轉移了占有,符合法律規(guī)定的“特定化”和“轉移占有”的金錢質押擔保生效要件,農行的訴訟理由不能成立。交行與匯銀投資簽訂了保證金合同,該保證金已經(jīng)特定化并已交付交行占有,在匯銀投資不履行對交行的債務時,交行可以以該保證金優(yōu)先受償。
綜上,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四十四條、第二百二十七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八十五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三百一十三條之規(guī)定,判決:駁回原告中國農業(yè)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荊門東城支行的訴訟請求。一審案件受理費100元,由中國農業(yè)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荊門東城支行負擔。
二審審理查明的事實與原判認定事實相同。
本院認為,本案爭議的焦點為,×賬號內資金是否特定化、是否已經(jīng)移交交行。
首先,×賬號的全稱為“交通銀行保證金”賬號,繳存單位為“荊門市匯銀投資擔保有限公司”,由以上外觀即可知,該保證金賬號內的資金系用于擔保交行的債權。從內容上看,該賬號內分設不同的卡片號,對應擔保不同的債務,且匯銀投資與交行簽訂的協(xié)議中,明確約定該保證金自存入之日起即轉移為質權人占有,故可認定該賬號內的資金已經(jīng)特定化。
其次,從×賬號內資金扣劃的情形看,交行提供的保證金款項處理通知單、會計流水號以及第三人匯銀投資的陳述等證據(jù),表明該保證金賬號內的資金完全由交行控制,交行在需要扣劃該賬號內保證金償還債務時并不需要匯銀投資的配合和同意。換言之,交行對該賬號內的資金擁有決定權與支配權,而匯銀投資只是該賬號內資金的繳存單位,對該賬號內的資金沒有控制權。匯銀投資將款打入該賬號時,即失去對該款的控制權,同時,交行即取得對賬號內資金的控制,此種控制權移轉的行為符合保證人將其金錢以保證金的形式移交債權人占有的要求。
再次,×賬號內資金雖然存在變動,但是該變動并不影響該賬號的特定性。該賬號內資金卡片對應不同的債權,因不同的債權形成的時間不同,償還的情況也不同,故保證金存在數(shù)額變動也屬正常,并不能以該賬號內資金存在變動而否定該賬號內資金具有特定性。
綜上,本院認為,原判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實體處理得當。但一審將本案案件受理費按照非財產(chǎn)案件標準收取不當,應當依照《訴訟費用繳納辦法》第十三條第(一)項之規(guī)定收取案件受理費,本案涉及的財產(chǎn)標的為12360948.79元,應當繳納的案件受理費為95965.7元。
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條第一款第(一)項之規(guī)定,經(jīng)合議庭評議,判決如下: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一審案件受理費95965.7元,由中國農業(yè)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荊門東城支行負擔;二審案件受理費95965.7元,由中國農業(yè)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荊門東城支行負擔。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審判長 王寬軍 審判員 徐 英 審判員 王小云
書記員:陳婷婷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