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中國人壽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滄縣支公司,住所地滄州市新華區(qū)黃河東路西村商住樓804805門市,統(tǒng)一社會信用代碼9113090230825893XB。
負責人:張景峰,系該公司總經理。
委托代理人:劉嶄峰,系該公司員工。
被告:李強,男,1991年10月20日出生,漢族,現住滄州市滄縣。
委托代理人:王俊祥,河北通和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告中國人壽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滄縣支公司與被告李強勞動爭議一案,本院立案后,依法適用簡易程序,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本案當事人原告中國人壽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滄縣支公司的委托代理人劉嶄峰、被告李強的委托代理人王俊祥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原告中國人壽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滄縣支公司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1、原告不承擔仲裁裁決第一項給付義務,共計29750元。2、原告不承擔仲裁裁決第二項給付義務。3、原告不承擔本案訴訟費。事實和理由:滄州市新華區(qū)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作出的“冀滄新勞人仲案(2017)002號”裁決書認定被告與原告于2014年8月15日至2016年7月期間存在事實勞動關系,并為此裁定由原告承擔2014年8月15日至2016年1月期間被告的工資及社會保險,其認定事實錯誤、適用法律錯誤。被告主張的2013年2月至2016年7月即與原告建立了事實勞動關系,其工作崗位是出單崗和綜合內勤崗的陳述與實際事實不符。一、實際事實是原告于2014年8月15日注冊成立,被告與原告于2015年9月23日簽訂保險代理合同,保險代理行為發(fā)生后即與原告產生代理法律關系并非勞動關系。二、2014年8月15日至2015年9月23日期間被告沒有從事過出單崗和綜合內勤崗的工作。此期間被告并未從事原告安排的有報酬的勞動,而是與原告的員工之間產生勞務關系。其幫助原告的員工聯系保險業(yè)務,被告在仲裁時已經自認其從事上述工作時報酬由原告的員工支付。三、在本案仲裁庭審時,第三人的證言說原告只有3個內勤,否認了被告為出單崗及綜合內勤崗的事實,該事實參考仲裁庭審錄像。四、被告提交的“考勤表”及“簽到表”不符合證據形式且簽訂日期均在2016年3月,其證明力低于其“2015年9月23日簽訂的保險代理合同”不可作為本案定案依據。五、被告提交的“證明”在仲裁庭審時被仲裁庭當庭不予認定,該事實參考仲裁庭審錄像。依據《勞社部發(fā)(2005)12號文件暨關于確立勞動關系有關事項的通知》第一條、第二條之規(guī)定,本案事實應當認定為原告、被告之間不存在勞動關系或不存在事實勞動關系。綜上所述,為維護原告合法權益,訴至貴院請求支持原告訴求,依法改判。
被告李強辯稱,1.原告代理人身份證沒有原件,視為原告方沒有出庭應按撤訴處理。2.應該依法查明原告的訴求是否超過訴訟時效。3.被告從2013年2月開始在原告處工作,從2014年8月15日建立事實勞動關系依據法律規(guī)定原告應該支付工作期間的勞動報酬,同時應該依法繳納期間的社會保險。綜上,原告的訴求既沒有事實也沒有法律依據,請依法駁回原告訴請。主張雙倍工資和2013年2月至2014年8月14日的工資。
本院經審理認定事實如下:原告中國人壽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滄縣支公司于2014年8月15日注冊成立。被告李強稱,2013年2月至2016年7月被告在原告處工作,但雙方未簽訂書面勞動合同,被告與原告前負責人袁炳德口頭約定工資為每月2000元至3000元,原告向被告支付了2016年1月至2016年7月的工資7000元,但未支付2013年3月至2015年12月的工資,也未給被告繳納養(yǎng)老保險和醫(yī)療保險,雙方產生爭議。被告向滄州市新華區(qū)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該仲裁委員會于2017年3月20日作出冀滄新勞人仲案[2017]002號仲裁裁決書,原告對該仲裁裁決書不服,起訴至本院。
原告為證明其主張,向本院提交證據如下:1、吳恒亮的書面證明一份。2、公司員工考勤表一份。3、會議簽到表一份。4、袁炳德與李強的錄音記錄一份。5、滄新勞人仲案[2017]002號仲裁裁決書一份。
本院認為,根據被告提交的應由用人單位保管的考勤表、會議簽到表等證據可以證實被告接受原告的勞動管理,從事原告安排的勞動,原、被告之間存在勞動關系。原告主張雙方簽訂保險代理合同,應為保險代理法律關系而非勞動關系,但未提交證據證明,本院不予支持。關于勞動關系存續(xù)時間,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一)》第十三條的規(guī)定,計算勞動者的工作年限應由用人單位負舉證責任,原告對此并未舉證,因此對被告主張自2013年2月至2016年7月在原告處工作,本院予以采信,但原告于2014年8月15日具備合法用工主體資格,故雙方應于2014年8月15日建立勞動關系。根據《河北省工資支付規(guī)定》第十二條的規(guī)定,用人單位應當書面記錄支付勞動者工資的數額、項目、時間和領取工資者的簽字,并至少保存兩年備查。因原告未提交工資發(fā)放記錄等證據予以證明,因此對于被告主張原告拖欠2016年1月份之前的工資,本院予以采信。被告主張雙方口頭約定月工資為2000元至3000元,因未提交證據證明,本院不予采信。根據被告認可的原告已經向其給付2016年1月至2016年7月的工資7000元的事實,本院參照2014年至2015年度滄州市最低工資標準1420元/月計算被告的工資,原告拖欠被告2014年8月15日至2015年12月的工資共計23430元,應當予以支付。
對于被告主張的未簽訂書面勞動合同的雙倍工資差額,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八十二條第一款規(guī)定,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超過一個月不滿一年未與勞動者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應當向勞動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資。本案中,雙方自2014年8月15建立勞動關系,而原告一直未與被告簽訂書面勞動合同,依據上述法律規(guī)定,原告應當支付未簽訂書面勞動合同的雙倍工資差額,但因雙倍工資屬于用人單位法定賠償金的部分,應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條第一款關于勞動爭議申請仲裁的時效期間為一年的規(guī)定。因此,對于被告的該項主張,因已經超過一年的仲裁時效期間,本院不予支持。
對于原告主張的養(yǎng)老保險和醫(yī)療保險,《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一百條規(guī)定:“用人單位無故不繳納社會保險費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其限期繳納;逾期不繳的,可以加收滯納金?!币虼耍鐣kU的征繳屬于行政機關的行政職責,不屬于人民法院受理勞動爭議案件的審理范圍。
綜上,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二條、第一百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二條、第三十條第一款、第八十二條第一款、《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第六條、第二十七條第一款、《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一)》第十三條、《河北省工資支付規(guī)定》第十二條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原告中國人壽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滄縣支公司于本判決生效后十日內支付被告李強2014年8月15日至2015年12月的工資23430元。
如果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案件受理費5元,由原告中國人壽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滄縣支公司承擔。
如不服本判決,可以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或者代表人的人數提出副本,上訴于河北省滄州市中級人民法院。
代理審判員 賈芹
書記員: 姜雯雯
你的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表示必填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