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訴人(原審原告):嚴強,男,1945年3月18日出生,漢族。
被上訴人(原審被告):北京博物天下信托商行有限公司第一分公司,住所地北京市東城區(qū)和平里中街甲27號甲255室。
負責人:陳富橋,該公司總經(jīng)理。
委托訴訟代理人:劉強,河南豫龍律師事務所律師。
上訴人嚴強因與被上訴人北京博物天下信托商行有限公司第一分公司(以下簡稱博物分公司)買賣合同糾紛一案,不服湖北省武漢市青山區(qū)人民法院(2017)鄂0107民初197號民事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于2017年5月22日立案后,依法組成合議庭對本案進行了審理?,F(xiàn)已審理終結。
嚴強上訴請求:撤銷一審判決,支持其一審全部訴訟請求。事實和理由:1.黃勵銘本人2月28號未到庭,法院直接對被上訴人提交的黃勵銘的“創(chuàng)作證明”予以采信不符合有關證人證言的法定程序;2.法院對黃勵銘的證言沒有盡到審核義務,直接對其相關專業(yè)身份予以采信,不符合法定程序;3.黃勵銘(暫且假定其身份真實)曾在法庭質證中明確表示其與被上訴人是“合作關系”,雙方合作共同經(jīng)營本案畫品項目的金額約600萬元,兩者之間有利益關系,依照相關法律法規(guī),其不具有證人資格,而一審判決中卻只字未提;4.原審雙方均承認,該商品質量規(guī)格存在誤差,但判決書以“瑕疵”來定性該商品存在的質量規(guī)格的誤差是錯誤的,兩詞含義不同;5.被上訴人與黃勵銘合伙制作絹本畫超出其經(jīng)營范圍,對絹本畫存在虛假宣傳,所提供的絹本畫與證書上所載的尺寸不符,以上行為都屬于經(jīng)營欺詐,該絹本畫屬于贗品,應當根據(jù)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有關規(guī)定,被上訴人除退還貨款外還應向上訴人支付三倍貨款數(shù)額的賠償。
博物分公司辯稱,一審判決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請求駁回嚴強上訴,維持原判。
嚴強向一審法院起訴請求:1.博物分公司賠償59400元(19800元×3)損失;2.博物分公司退還貨款19800元,嚴強退還貨物;3.博物分公司承擔本案訴訟費。
一審法院認定事實:博物分公司業(yè)務員向嚴強電話推銷絹本畫“清明上河圖”,嚴強于2016年4月2日購買了該“清明上河圖”,博物分公司送貨上門后,嚴強支付貨款19800元,博物分公司為此向嚴強開具了19800元的增值稅發(fā)票1張,載明:“價稅合計19800元,銷售方名稱北京博物天下信托商行有限公司第一分公司,地址北京市東城區(qū)和平里中街甲27號甲255室”。同時,博物分公司提供了關于該絹本畫“清明上河圖”的品鑒證書、監(jiān)制證書、專家團品鑒評述、創(chuàng)作證書,創(chuàng)作證書載明:“尺幅25cm×528cm”,專家團品鑒評述載明:“規(guī)格25cm×528cm”。因嚴強購買了絹本畫“清明上河圖”,按博物分公司公司規(guī)定,嚴強獲得了參加秒殺商品活動的資格,博物分公司工作人員幫嚴強秒殺了“南海玉觀音”商品1件。一個月后,嚴強發(fā)現(xiàn)其所購絹本畫“清明上河圖”的尺幅與創(chuàng)作證書及專家團品鑒評述載明:“尺幅25cm×528cm”不符,嚴強所購絹本畫“清明上河圖”的長度為528cm,寬度大于25cm。嚴強因此認為該“清明上河圖”為贗品,遂多次與博物分公司聯(lián)系,要求博物分公司證明其所購“清明上河圖”為作者黃勵銘的真跡未果。
一審庭審中,“清明上河圖”作者黃勵銘出庭作證,證明嚴強所購絹本畫“清明上河圖”為其創(chuàng)作,系其手繪真跡,并稱其只負責創(chuàng)作畫心,裝裱由博物分公司完成,每一張畫的尺幅與裝裱、裁剪有關,都有所不同,尺幅與證書有誤差屬正?,F(xiàn)象。
一審法院認為,并非作者原創(chuàng),臨摹、仿制或復制品為贗品。嚴強所購絹本畫“清明上河圖”的作者黃勵銘已認可該畫為其創(chuàng)作,系其手繪真跡,故嚴強所購絹本畫“清明上河圖”不屬贗品。但博物分公司向嚴強交付的絹本畫“清明上河圖”尺幅與博物分公司提供的創(chuàng)作證書及專家團品鑒評述載明的尺幅不一致,故博物分公司向嚴強交付的絹本畫“清明上河圖”存在瑕疵,屬違約行為,應承擔相應的違約責任。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條之規(guī)定:“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的,應當承擔繼續(xù)履行、采取補救措施或者賠償損失等違約責任”,嚴強有權要求博物分公司退還絹本畫“清明上河圖”貨款,并賠償損失,嚴強起訴要求博物分公司退還貨款,博物分公司未及時向嚴強退還貨款,造成了嚴強的利息損失,其應從起訴之日起向嚴強支付利息損失。博物分公司退還嚴強絹本畫“清明上河圖”貨款,并賠償利息損失后,嚴強應將所購絹本畫“清明上河圖”返還給博物分公司。《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五十五條規(guī)定:“經(jīng)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有欺詐行為的,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增加賠償其受到的損失,增加賠償?shù)慕痤~為消費者購買商品的價款或者接受服務的費用的三倍”,嚴強提交的證據(jù)并不能證明博物分公司在提供商品時存在欺詐行為,故嚴強要求博物分公司承擔三倍賠償責任無事實與法律依據(jù)。綜上,法院對嚴強要求博物分公司退還貨款19800元,嚴強退還貨物的訴訟請求予以支持,對嚴強要求博物分公司承擔三倍賠償?shù)脑V訟請求不予支持。據(jù)此,依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條及《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四十二條之規(guī)定,一審判決:一、博物分公司于判決生效之日起10日內向嚴強返還貨款19800元,并支付利息損失(從2017年1月11日起至判決指定的付款期間內實際履行完畢之日止,按中國人民銀行同期同類貸款利率計算);二、博物分公司履行完畢上述第一項付款義務后,嚴強應返還博物分公司絹本畫“清明上河圖”;二、駁回嚴強的其他訴訟請求。如果未按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一審案件受理費減半收取890元,由嚴強負擔665元,博物分公司負擔225元。
二審中,當事人均未提交新證據(jù)。
本院對一審法院認定的事實予以確認。另查明,博物分公司向嚴強銷售案涉絹本畫過程中,雙方均未談及畫作的具體尺寸。
本院認為,黃勵銘雖與博物分公司存在合作利益關系,但依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七十二條以及《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jù)的若干規(guī)定》第六十九條的規(guī)定,與一方當事人或者代理人有利害關系的有關人員仍然可以作為證人出庭。案涉絹本畫經(jīng)黃勵銘出庭證實確為其本人所作,本案博物分公司向嚴強交付的絹本畫署名以及證書說明亦與其證言相符,而嚴強并無相反證據(jù)能夠推翻其證言。雖然案涉絹本畫實際尺寸與創(chuàng)作證書中的尺寸說明不一致,但僅憑此點不足以認定該畫屬于贗品。故本院對黃勵銘的證言予以采信,認定案涉絹本畫系其所作真跡,而非嚴強所稱贗品。
民法上的欺詐是指經(jīng)營者故意告知虛假情況或故意隱瞞真實情況,使消費者做出了錯誤意思表示。本案博物分公司向嚴強銷售畫作的過程中,雙方均未談及案涉畫作的具體尺寸,故博物分公司并未就畫作尺寸對嚴強進行欺詐。博物分公司對所銷售畫作進行裝裱、包裝,屬于畫作銷售過程中的必要輔助行為,并未超出工商登記的“銷售”的經(jīng)營范圍,更不屬于對嚴強的欺詐行為。嚴強主張博物分公司在銷售過程中存在虛假宣傳,但是并未提供證據(jù)證明,故本院對其該說法不予采信。綜合以上情況,本院認為,本案證據(jù)不足以認定博物分公司在向嚴強銷售案涉絹本畫的過程中存在欺詐行為,博物分公司無須向其支付三倍于貨款數(shù)額的賠償。
綜上所述,嚴強的上訴請求不能成立。一審判決認定事實清楚,實體處理妥當,應予維持。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條第一款第一項規(guī)定,判決如下: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二審案件受理費1780元,由上訴人嚴強負擔。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審判長 楊俊廣 審判員 趙文莉 審判員 徐子岑
書記員:張林薇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