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市人民檢察院
不起訴決定書
合檢刑不訴(2017)67號
被不起訴人陸某某,男,1984年**月**日出生于江蘇省江陰市,身份證號碼3202191984********,漢族,大學文化,原江陰**有限公司員工,住江蘇省江陰市**棟**室(戶籍所在地:江蘇省江陰市**號**室)。因涉嫌合同詐騙罪,于2017年7月10日被合肥市公安局刑事拘留,同年7月28日經(jīng)本院審查不批準逮捕,當日由合肥市公安局取保候?qū)彙?/span>
本案由合肥市公安局偵查終結,以被不起訴人陸某某涉嫌合同詐騙罪,于2017年8月9日向本院移送審查起訴。本院于2017年9月6日退回偵查機關補充偵查一次,依法延長審查起訴期限十五日。
合肥市公安局移送審查起訴認定:
2013年至2014年間,蔣某某因煤炭貿(mào)易欠下江陰**有限公司實際控制人陳某某1.79億余元貨款,陳某某亦因煤炭貿(mào)易欠山東**有限公司3300萬元貨款。后山東**公司**張某某多次向陳某某催要欠款,陳某某因無力償還,遂安排被不起訴人陸某某等人單獨或陪同張某某向蔣某某催要欠款,因蔣某某始終無力償還,催款始終無果。
2014年4月29日,蔣某某以每年100萬元的承包費承包了上海**有限公司能源部。2014年8月,蔣某某以上海**有限公司業(yè)務經(jīng)理身份帶著被不起訴人陸某某到合肥與安徽**物資有限公司合作開展煤炭貿(mào)易,首次合作蔣某某雖未履行合同,但如約支付了50萬元違約金,從而獲取了安徽**公司信任。之后蔣某某與陳某某等人商定以上海**有限公司名義開展煤炭業(yè)務。2014年12月,蔣某某向安徽**公司謊稱上海**有限公司是商務部下屬國有企業(yè),提出以安徽**公司為平臺采購煤炭,之后將煤炭轉(zhuǎn)售給上海**有限公司,上海**有限公司再將煤炭出售給實力雄厚的國有企業(yè)“南方水泥公司”,換購水泥出口,賬期為30個工作日,上下游均由蔣某某全權負責,安徽**公司不需動用資金卻可獲得每噸1.5元至2元的利潤;同時,蔣某某稱上海**有限公司與“南方水泥公司”均為國有企業(yè),不存在支付風險。安徽**公司**楊某某、設備材料部**李某甲遂決定與蔣某某以該模式開展業(yè)務合作。
2014年12月23日,蔣某某等人聯(lián)系廣西**貿(mào)易有限責任公司,以安徽**公司名義簽訂合同購進了一船煤炭,同時又以安徽**公司名義與上海**有限公司簽訂煤炭銷售合同,將該船煤炭貨權轉(zhuǎn)給上海**有限公司。隨后,蔣某某將該船煤炭貨權轉(zhuǎn)給江陰**公司,陳某某隨即將煤炭轉(zhuǎn)移給深圳市**股份有限公司用于抵債。
2015年1月23日,李某甲前往上海**有限公司總部考察。為應對考察,陳某某、蔣某某、張某某與被不起訴人陸某某等人趕至該公司商討對策,決定由張某某冒充副總經(jīng)理接待李某甲,向李某甲謊稱該公司系國有企業(yè)、資金雄厚,以安徽**公司名義采購的煤炭經(jīng)過該公司轉(zhuǎn)手已經(jīng)出售給“南方水泥公司”,隱瞞煤炭已被實際轉(zhuǎn)移的真相,騙取安徽**公司信任以繼續(xù)履行合作協(xié)議。隨后,蔣某某、陳某某讓陸某某等人繼續(xù)以安徽**公司為平臺向外采購煤炭。2015年3月6日,楊某某前往上海**有限公司總部考察,蔣某某、陳某某、張某某等人再次以同樣方法欺騙楊某某,欺騙安徽**公司繼續(xù)履行合作協(xié)議。
通過以上手段,蔣某某、陳某某、陸某某等人于2014年12月23日至2015年3月17日間,先后聯(lián)系了廣西**貿(mào)易有限責任公司、江蘇**有限公司、北京**實業(yè)有限公司、大連**實業(yè)有限公司、阜新市**有限公司等五家煤炭供應商,以安徽**公司、安徽**有限公司的名義,簽訂合同采購十船共計45.6萬噸價值約2.04億元的煤炭,同時與上海**有限公司簽訂對應的煤炭銷售合同將煤炭貨權轉(zhuǎn)給上海**有限公司。上海**有限公司在獲取上述煤炭后,未按約定將煤炭轉(zhuǎn)售給“南方水泥公司”,而是直接將煤炭轉(zhuǎn)給陳某某控制的江陰**公司、蔣某某控制的江陰**有限公司等公司,用于抵債。
在此過程中,被不起訴人陸某某在按照陳某某要求調(diào)查過蔣某某相關資產(chǎn),長期跟隨蔣某某清欠沒有結果,明知蔣某某沒有償債能力的情況下,按照陳某某的安排,在上海**有限公司能源部擔任**,負責能源部日常事務,與蔣某某一起前往安徽**公司洽談煤炭業(yè)務,并實際聯(lián)系上游供應商供煤給安徽**公司,在知道煤炭沒有轉(zhuǎn)售給南方水泥公司,而是用于抵債的情況下,與陳某某、蔣某某、張某某、李某乙等人商討,由張某某冒稱上海**有限公司副總經(jīng)理,陸某某以該公司經(jīng)理身份接待李某甲、楊某某,謊稱上海**有限公司為國有企業(yè),實力雄厚,該公司購買的煤炭已轉(zhuǎn)售給同樣為國有企業(yè)的“南方水泥公司”,支付沒有問題。在騙取煤炭后,還按照陳某某要求配合他人冒充上海**有限公司領導,虛構事實繼續(xù)安撫安徽**公司。
綜上,被不起訴人陸某某與蔣某某、陳某某、張某某共同虛構事實,隱瞞真相,詐騙安徽**公司、安徽**有限公司45.6萬噸價值2.04億元的煤炭,涉嫌合同詐騙罪。
經(jīng)本院審查并退回補充偵查,本院仍然認為合肥市公安局認定被不起訴人陸某某涉嫌合同詐騙罪證據(jù)不足,不符合起訴條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一條第四款的規(guī)定,決定對陸某某不起訴。
被不起訴人如不服本決定,可以自收到本決定書后七日內(nèi)向本院申訴。
被害單位如不服本決定,可以自收到本決定書后七日以內(nèi)向安徽省人民檢察院申訴,請求提起公訴;也可以不經(jīng)申訴,直接向合肥市中級人民法院提起自訴。
2017年11月14日?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