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陽縣人民檢察院
不起訴決定書
元檢一部刑不訴〔2020〕10號
被不起訴人高某甲,男,1965年**月**日出生,公民身份證號碼5325281965********,哈尼族,小學文化程度,戶籍所在地云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陽縣,現(xiàn)住**鄉(xiāng)**村委會**組,因涉嫌犯有敲詐勒索罪,于2019年10月22日被元陽縣公安局刑事拘留,同年11月29日被元陽縣公安局取保候?qū)彙?020年2月3日本院決定繼續(xù)對其取保候?qū)彙?/span>
本案由云南省元陽縣公安局偵查終結(jié),以被不起訴人高某甲涉嫌敲詐勒索罪,于2020年1月28日向本院移送審查起訴。本院受理后,已告知被不起訴人有權(quán)委托辯護人,依法訊問了被不起訴人,審查了全部案件材料。
經(jīng)本院依法審查查明:
2016年,被告人曹某甲擔任元陽縣**鄉(xiāng)**村委會**村村民小組組長期間,未到相關(guān)部門審批報備的情況,成立“三農(nóng)會”組織,并指定吳某甲擔任會長、朱某甲、高某甲擔任副會長及其他三農(nóng)會組成人員。曹某甲要在村集體做的事情,先召集三農(nóng)會組成人員進行商量但無人提出相反意見,然后召開村民大會宣布,如有人不同意便以開除村籍等相威脅。具體事實如下。
“三農(nóng)會”成立后,曹某甲提出收回村民占用村集體的土地,召集三農(nóng)會組成人員商量,決定村民占用集體土地建蓋房屋的每平方米收取人民幣30元,占用村集體土地栽樹、種菜的要求在規(guī)定時間內(nèi)砍伐把土地交回集體管理使用,不交錢或不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nèi)砍伐樹木的,不準參加村里面的紅白喜事,不準使用村集體公房,開除村籍。三農(nóng)會商議決定后,曹某甲召集村民大會向村民宣布決定,后曹某甲安排三農(nóng)會組成員吳某甲、高某甲、朱某甲等人對占用村集體土地建房的羅某甲、普某甲等41戶村民丈量土地,對占用村集體土地栽種樹木的進行定界。丈量完畢后,曹某甲通知占用集體土地的村民到村小組公房交納土地占用費,并安排吳某甲、高某甲、朱某甲等人收錢,后羅某甲、普某甲等41戶村民因害怕被開除村籍,先后交納土地占用費,共計人民幣242567元。期間因部分村民沒有參與丈量土地,曹某甲決定對沒有參與的村民罰款人民幣50元。
2.2017年2月份,普某乙、普某丙、陳某某、李某甲、羅某乙、高某乙、曹某乙等7人因不滿曹某甲的做法,對曹某甲擔任村組長期間的賬目有異議,到元陽縣政府相關(guān)部門反映,曹某甲得知后,組織三農(nóng)會成員開會,在會上,曹某甲決定對普某乙、高某乙等7人每人罰款1600元,并告知7人不交納罰款就開除村籍。普某乙、高某乙等7人因害怕被開除村籍均向三農(nóng)會交納了罰款,共計人民幣11200元。
3.2018年2、3月,朱某乙因其家的地是否占用著集體土地有異議,村民朱某丙因與**鄉(xiāng)政府工作人員發(fā)生沖突,二人均被曹某甲開除村籍,不準參與村里的紅白喜事,不準參與村里的任何活動,朱某乙、朱某丙家有紅白喜事等事,不讓村民幫忙。
被不起訴人高某甲對指控的犯罪事實沒有異議,并自愿認罪認罰。
本院認為,被不起人高某甲實施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條第一款第三項之規(guī)定的行為,但犯罪情節(jié)輕微,具有坦白情節(jié),不需要判處刑罰。依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七條第二款的規(guī)定,決定對高某甲不起訴。
被不起訴人如不服本決定,可以自收到本決定書后七日內(nèi)向本院申訴。
被害人如不服本決定,可以自收到本決定書后七日以內(nèi)向紅河州人民檢察院申訴,請求提起公訴;也可以不經(jīng)申訴,直接向元陽縣人民法院提起自訴。
2020年4月27日?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