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陽縣人民檢察院
不起訴決定書
鄱檢一部刑不訴〔2021〕11號
被不起訴人方某某,男,1975年**月**日出生,居民身份證號碼3623301975********,漢族,初中文化,務工,江西省鄱陽縣人,家住鄱陽縣**鎮(zhèn)**村**號。因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于2020年10月29日被鄱陽縣公安局取保候審;同年12月25日被我院繼續(xù)取保候審。
本案由鄱陽縣公安局偵查終結,以被不起訴人方某某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于2020年12月22日向本院移送審查起訴。本院受理后,已告知被不起訴人有權委托辯護人和認罪認罰可能導致的法律后果,依法訊問了被不起訴人,聽取了值班律師的意見,審查了全部案件材料。
經本院依法審查查明:
2011年,袁某某(已判決)從朱某某(已判決)處受讓**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公司),將該公司法人代表變更為陳某某(已判決)。2013年初,由于**農資市場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公司)資金緊張,袁某某決定通過開投資公司向社會公眾吸收資金,于是安排朱某某啟動**公司。2013年6月份,**公司正式對外營業(yè)。袁某某安排陳某某擔任公司總裁,全面管理該公司;朱某某擔任公司董事長,負責管理公司的業(yè)務。2013年6月份以來,**公司在未經金融主管機構批準的情況下,通過安裝LED屏游走字幕、制作理財表、股金證承諾書、散發(fā)傳單、戶外廣告牌、雇傭業(yè)務員口頭宣傳其公司資金都是投到鼎豐公司做房產和醫(yī)院等方式向社會廣泛宣傳其吸收存款的業(yè)務,以鼎豐公司為背景,以投資開發(fā)**農資大市場工程項目、**農副產品市場項目、**工程開發(fā)項目等工程項目需要資金為由,支付高額利息為誘餌,以吸收公司股金、分配紅利為名,向社會不特定人員吸收資金,并將非法吸收的資金除支付存款利息以及公司開支外,全部轉到**公司。為了吸收更多的資金,2014年1月份,袁某某指示陳某某在鄱陽縣**鎮(zhèn)成立了**投資公司**分公司,股東是陳某某和袁某某,法人代表是陳某某。2014年8月份,袁某某又在鄱陽縣**成立了**投資有限公司饒豐辦事處。該辦事處未經注冊。銀合公司**分公司、**公司**辦事處自成立以后,運用**公司的模式,以吸收公司股金、分配紅利為名,向社會不特定人員吸收資金。所吸收的資金除支付存款利息外,全部轉入陳某某的賬戶,匯聚到**公司。自2013年7月份至2015年2月份,**公司共向社會上1369名不特定人員吸收存款38502.27萬元,退股16970.67萬元,支付存款客戶利息3895.08萬元,客戶未退本金18284.77萬元。
被不起訴人方某某自2014年1月至2015年2月任銀合公司謝家灘分公司負責人,負責謝家灘分公司除財物以外的其他事務,并為銀合公司向社會公眾吸收資金。至案發(fā),方某某共為該公司向社會不特定人員吸收資金242萬元,所吸收的存款中仍有7名客戶77萬余元未退回;其中其本人存款本金余額為25萬余元。扣除其本人的存款本金余額后,其所吸收的存款中有6名客戶52萬余元未退回,造成實際損失46.5254萬元。方某某共領取工資及業(yè)績提成5萬余元,其中工資2萬元。案發(fā)后,方某某主動到案,將非法所得5萬元上交至鄱陽縣公安局。
本院認為,方某某實施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條規(guī)定的行為,系該單位犯罪中的其他責任人員,但犯罪情節(jié)輕微,且具有自首、從犯、認罪認罰的情節(jié)。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十七條、第六十七條第一款、《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十五條的規(guī)定,不需要判處刑罰。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七條第二款的規(guī)定,決定對方某某不起訴。
所扣押的方某某非法所得由公安機關依法處理。
被不起訴人如不服本決定,可以自收到本決定書后七日內向本院申訴。
被害人如不服本決定,可以自收到本決定書后七日以內向上饒市人民檢察院申訴,請求提起公訴;也可以不經申訴,直接向鄱陽縣人民法院提起自訴。
?
鄱陽縣人民檢察院
2021年2月2日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