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起訴決定書
本案由廣東省廣州市公安局從化區(qū)分局偵查終結(jié),以被不起訴人婁某某涉嫌詐騙罪,于2019年12月5日向本院移送審查起訴。其間,因證據(jù)不足,退回偵查機關(guān)補充偵查二次(自2020年1月3日至2020年1月22日、自2020年2月21日至2020年3月12日)。
廣東省廣州市公安局從化區(qū)分局移送審查起訴認定:
2017年年底至2019年4月期間,以被告人朱某某、賴某某、李某甲(均另案處理)為首的惡勢力犯罪集團,以非法牟利為目的,先后糾集被告人周某某、葉某某、鄧某甲(均另案處理)、被不起訴人婁某某,在從化區(qū)城郊街旺城寶城路一辦公室和從化區(qū)城郊街從城大道錢隆公館584號之十九商鋪對外實施“民間貸款”業(yè)務(wù),向社會不特定的群體辦理借款時,通過與被害人簽訂虛高借款合同,并制造銀行流水痕跡、收取高額利息的方式,共同向外實施貸款詐騙、敲詐勒索的犯罪事實。該犯罪集團主要以被告人朱某某、賴某某為首,李某甲、周某某、葉某某、鄧某甲為業(yè)務(wù)員骨干。該團伙利用微信公眾號推進、微信朋友圈等方式組織發(fā)送貸款信息、廣告,吸引被害人借款,在施借貸時,跟被害人簽訂以“違約金”、 “行業(yè)操作慣例”、 “中介費”、“手續(xù)費”等名義誘騙被害人簽訂虛高借款合同,待被害人跟其簽訂借款合同后,再通過制造虛假的銀行流水轉(zhuǎn)賬記錄來完成被害人已領(lǐng)取虛高借款金額的假象,之后在被害人無法償還債務(wù)時,則使用電話和微信催收、以虛高合同起訴等“軟暴力”的方式干擾被害人及其親屬的正常工作、生活等方式進行追債。具體實施的犯罪事實如下:
一、2017年年底至2019年4月期間,以被告人朱某某、賴某某、李某甲為首惡勢力犯罪集團,以非法牟利為目的,先后糾集被告人周某某、鄧某甲、被不起訴人婁某某,在從化區(qū)城郊街旺城寶城路一辦公室和從化區(qū)城郊街從城大道錢隆公館584號之十九商鋪,通過以借錢給被害人,與被害人簽訂虛高借款合同,并制造銀行流水痕跡、收取高額利息的方式,騙得被害人張某某、鄧某乙、陳某甲、盧某某、邵某某、李某乙、黃某甲、余某某、鄧某丙、陳某乙、謝某某、馮某某、黃某乙共計41250元人民幣,其中被害人張某某等人的“頭息”利用被不起訴人婁某某支付寶1800228****獲取。
二、2017年年底至2019年4月期間,以被告人朱某某、賴某某、李某甲為首惡勢力犯罪集團,以非法牟利為目的,先后糾集被告人周某某、葉某某、鄧某甲、婁某某,在從化區(qū)城郊街旺城寶城路一辦公室和從化區(qū)城郊街從城大道錢隆公館584號之十九商鋪,通過以借錢給被害人,與被害人簽訂虛高借款合同,并制造銀行流水痕跡、收取高額利息的方式,欲騙被害人蔡某某、梁某某、戚某某、陳某丙、陳某丁、鄺某某、陳某戊、白某某、江某某、徐某某、黃某丙、羅某某等人錢財,因被害人沒有還錢,便由被告人葉某某以虛高的借款合同到從化區(qū)人民法院起訴被害人,以此逼迫被害人償還共計10多萬人民幣,其中被害人江某某、陳某丙等人的“頭息”利用被不起訴人婁某某支付寶1800228****獲取。
經(jīng)本院審查并退回補充偵查,本院仍然認為廣東省廣州市公安局從化區(qū)分局認定的犯罪事實不清、證據(jù)不足。目前證據(jù)無法達到起訴條件。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五條第四款的規(guī)定,決定對婁某某不起訴。
扣押被不起訴人婁某某銀色蘋果(iphoneXS)手機一臺,依法發(fā)還。
被不起訴人如不服本決定,可以自收到本決定書后七日內(nèi)向本院申訴。
被害人如不服本決定,可以自收到本決定書后七日以內(nèi)向廣東省廣州市人民檢察院申訴,請求提起公訴;也可以不經(jīng)申訴,直接向廣東省廣州市從化區(qū)人民法院提起自訴。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