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起訴決定書
被不起訴人何某某,男,1992年**月**日出生,公民身份號碼5116021992********,漢族,大學??莆幕潭?,農民,四川省廣安區(qū)人,住四川省廣安市廣安區(qū)**鎮(zhèn)**村**組**號。因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于2019年8月27日被重慶市公安局渝中區(qū)分局監(jiān)視居住,同年10月30日被重慶市渝中區(qū)人民檢察院監(jiān)視居住。
本案由重慶市公安局渝中區(qū)分局偵查終結,以被不起訴人何某某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于2019年10月30日向本院移送審查起訴。因部分事實不清、證據不足,本院分別于2019年12月13日、2020年2月13日兩次退回重慶市公安局渝中區(qū)分局補充偵查;重慶市公安局渝中區(qū)分局分別于2020年1月13日、3月13日補充偵查完畢向本院移送審查起訴。本院于2019年11月30日、2020年4月13日延長審查起訴期限15日。
經依法審查查明:2014年4月15日,宋某某(已判刑)在重慶市渝中區(qū)兩路口成立重慶**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公司”);同年6月5日,又在渝中區(qū)黃花園成立重慶**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公司”)。**公司及**公司在未經金融監(jiān)管部門的批準,無開展金融業(yè)務資質的情況下,以發(fā)傳單、張貼廣告等手段向社會不特定群眾公開宣傳,以幫助寶雞市**有限公司等公司融資為名,承諾給予投資群眾3個14.4%、6個月15.6%、12個月18%的高額利息為誘餌,采取虛構事實、隱瞞真相的方法進行非法集資,與集資參與人簽訂委托投資管理合同,將所吸收的資金全部轉入個人賬戶進行非法占有和處置,變相吸收公眾存款1400余萬元,涉案投資群眾200余人。至2014年8月27日案發(fā)時,經審計認定**公司向148人(190人次)非法吸收資金1151萬元,返息249370元,**公司向38人(45人次)非法吸收資金173.5萬元,返息30314元。宋某某等人判決生效后,**公司又新增2名(6人次)集資參與人到公安機關報案,共計投資19.1萬元,返息3054元,造成資金損失18.7964萬元;**公司則新增8名(8人次)投資人來報案,共計投資37萬元,返息共計5390元,新增報案人損失金額364610元。根據投資憑證及委托投資理財合同顯示的吸存資金流向均為張**(已判刑)擔任法定代表人的寶雞市**有限公司。
被不起訴人何某某于2014年7月至8月在重慶**公司擔任理財顧問期間,共發(fā)展6名投資客戶,非法吸收公眾存款42.3萬元。何某某于2020年4月7日,主動退出違法所得人民幣2200元。
上述事實,有書證戶籍信息、到案經過、《委托投資理財合同》、《刑事判決書》,《審計報告》鑒定意見、集資參與人劉某某、陳某某、張某某等人的證言,被不起訴人何某某的供述和辯解等證據在卷證實。
本院認為,被不起訴人何某某違反國家金融管理法規(guī),以為第三方融資為名,以高額投資回報為誘餌,向社會公開宣傳吸收不特定人群的存款,承諾在一定期限內還本付息,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條之規(guī)定,其行為已構成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鑒于被不起訴人何某某是在他人領導下實施的部分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的行為,主要從事的是勞務工作,獲利較少,犯罪情節(jié)輕微,接到電話通知后主動到公安機關接受調查,在歸案后認罪態(tài)度較好,且主動退出其在**公司任職期間的違法所得,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十七條之規(guī)定,不需要判處刑罰。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七條第二款之規(guī)定,決定對何某某不起訴。對被不起訴人何某某主動退出的違法所得用于發(fā)還集資參與人損失。
被不起訴人如果不服本決定,可以自收到本決定書后七日以內向本院申訴。
重慶市渝中區(qū)人民檢察院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