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訴人(原審被告)趙愛民,女,1956年1月3日出生,漢族,住高碑店市。
委托代理人劉彪,高碑店市幸福路旭日法律服務所法律工作者。
被上訴人(原審原告)奉芮,女,1996年4月2日出生,漢族,住高碑店市。
委托代理人奉澤俊,男,1971年2月27日出生,漢族,系奉芮之父。
委托代理人劉廷國,河北章海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審第三人陳雪嬌,女,1988年1月21日出生,漢族,住高碑店市。
上訴人趙愛民因債權轉讓合同糾紛一案,不服河北省高碑店市人民法院(2013)高民初字第3204號民事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依法組成合議庭,公開開庭審理了本案。上訴人趙愛民的委托代理人劉彪,被上訴人奉芮的委托代理人奉澤俊、劉廷國到庭參加訴訟。原審第三人陳雪嬌經本院傳喚未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原審法院查明,2008年7月4日,趙愛民給奉芮之母陳玉英出具了100000元收條。2010年7月3日,陳玉英自殺死亡。陳玉英生前自書遺囑,將其房產、車輛、債務及趙愛民所寫10萬元收條贈與第三人。第三人清償完該遺囑中的債務后,于2010年8月6日,與奉芮協(xié)商并訂立協(xié)議,將以上趙愛民所寫10萬元收條及所有權轉讓給奉芮。后第三人將該債權轉讓書面通知趙愛民,趙愛民回復稱收到該通知并表示不同意。上述事實有陳玉英遺囑、協(xié)議書、債權轉讓通知書及郵件詳情單、趙愛民回復、趙愛民所寫收條與當事人、代理人、第三人的當庭陳述予以證實。
原審法院認為,趙愛民向陳玉英出具了100000元的收條,理應說明原因,但趙愛民對其所辯與陳玉英之間存在合伙關系未提交證據(jù)證實,故應認定趙愛民欠陳玉英100000元的事實存在。陳玉英以自書遺囑的形式將該100000元債權遺贈給第三人陳雪嬌,符合法律規(guī)定,合法有效。現(xiàn)第三人已將遺囑中的債務清償,合法取得了該債權,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八十條的規(guī)定,第三人陳雪嬌在取得該債權后,自愿轉讓給奉芮,并將轉讓事宜書面通知趙愛民,該轉讓對趙愛民已發(fā)生法律效力;在奉芮催要該款時,趙愛民應當給付。趙愛民辯稱,第三人陳雪嬌已是成年人,奉澤俊代理人身份和所謂的債權轉移是否符合法定要件,其基本底線應經公證處公證,否則也應認定為無效。因趙愛民上述辯稱意見不符合法律規(guī)定,故不予采信。該收條未對利息進行約定,應視為不支付利息,但奉芮起訴后,趙愛民仍不償還,奉芮主張自起訴之日即2012年11月20日起至還清之日止的利息,應予支持。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八十條、第八十一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zhí)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一百二十三條之規(guī)定,判決:“被告趙愛民于判決生效后十日內給付原告奉芮100000元及利息(自2012年11月20日起至還清之日止,按中國人民銀行同期貸款利率計算)。如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金錢給付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案件受理費2300元,由被告趙愛民負擔。”
二審查明事實與一審查明事實一致。
本院認為,趙愛民收到了陳玉英100000元是事實,有趙愛民向陳玉英出具的100000元收條為證。在陳玉英的遺囑里也寫明該100000元系趙愛民欠其的債務。趙愛民也認可收到了陳玉英100000元。趙愛民辯稱與陳玉英之間存在合伙關系,該筆款為合伙款,但趙愛民未提交證據(jù)證實。在此情況下,結合本案事實及陳玉英自書遺囑的相關內容,應認定趙愛民欠陳玉英100000元的事實存在。陳玉英以自書遺囑的形式將該100000元債權遺贈給第三人陳雪嬌,符合法律規(guī)定,合法有效?,F(xiàn)陳雪嬌已將遺囑中的債務清償,合法取得了該債權。陳雪嬌在取得該債權后,自愿轉讓給奉芮,有陳雪嬌在原一審出庭陳述及后來出具的書面意見為證,足以認定。該轉讓事宜已書面通知趙愛民,該轉讓對趙愛民已依法發(fā)生法律效力。現(xiàn)奉芮催要該款,趙愛民應當給付。至于陳雪嬌在后來開庭時因故未能親自參加庭審,陳雪嬌已出具書面意見講明原因并闡述了自己的意見,并不違反相關法律規(guī)定,原審不存在程序違法之處。上訴人的上訴理由并不成立,不予支持。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條第一款第(一)項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二審案件受理費2300元,由趙愛民負擔。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審 判 長 梁曙光 代理審判員 李舒淼 代理審判員 翟樂光
書記員:黃倩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