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訴人赤城縣盛某源礦業(yè)有限公司,住所地赤城縣。
法定代表人楊萬春,董事長。
委托代理人王軍海,公司經理。
委托代理人張永宏,河北海龍律師事務所律師。
上訴人曾某某,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農民,住湖北省竹山縣。
上訴人張某某,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農民,住湖北省竹山縣。
委托代理人丁志鵬,北京金沃律師事務所律師。
上訴人萬某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農民,住湖北省竹山縣。
委托代理人田希國,河北海龍律師事務所律師。
上訴人赤城縣盛某礦業(yè)有限公司、曾某某、張某某、萬某某因工傷保險待遇糾紛一案,不服河北省赤城縣人民法院(2013)赤民初字第1146號民事判決,向原審法院提起上訴。原審法院受理后,依法組成合議庭審理了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2013年4月8日,原審原告赤城縣盛某礦業(yè)有限公司向原審法院訴稱,死者方立志未在我公司工作過,我公司也未給其發(fā)放過工資,雙方之間不存在勞動關系及勞資關系。第三人萬某某是礦上包工頭,雇傭方立志為其干活,二人是連襟關系。方立志死亡后,萬某某代理死者家屬處理事故,礦方已經通過萬某某給付死者家屬工傷賠償款350000元,事故已經處理完畢。因此,二被告不應向我公司主張任何財產訴求,請求人民法院判決原告不承擔給付二被告工傷待遇203740元的義務。
原審被告(另案原告)曾某某、張某某訴稱,死者方立志與盛某源礦業(yè)之間存在勞動合同關系,理應由盛某源礦業(yè)向曾某某、張某某支付工傷保險待遇,與第三人萬某某無關。盛某源礦業(yè)與第三人簽訂的《豎井工程、礦石開采合同書》中約定的“由乙方(第三人萬某某)處理善后事宜,甲方(盛某源礦業(yè))給予配合”應認定無效,不能作為減輕盛某源礦業(yè)承擔責任的理由。根據(jù)冀勞社(2007)59號文件第(四)項之規(guī)定,盛某源礦業(yè)應當向曾某某、張某某支付87個月統(tǒng)籌地區(qū)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綜上,請求法院判決盛某源礦業(yè)向曾某某、張某某支付喪葬費18083元、一次性工亡補助金436200元、供養(yǎng)親屬撫恤金262203.82元,以上共計716486.82元。
原審第三人(另案原告)萬某某訴稱,萬某某不是用人單位,故不是承擔工傷賠償責任的主體,讓萬某某承擔工傷賠償責任沒有法律依據(jù)。本案當事人之間是工傷賠償關系,萬某某與盛某源礦業(yè)之間是內部承包關系,二者不是同一法律關系。萬某某從盛某源礦業(yè)公司所領取的款項是什么性質的款項,需要進一步界定。從本案目前證據(jù)來看,不能認定是萬某某代曾某某、張某某領取的工亡賠償款,最多認定萬某某所領取的款項屬于不當?shù)美?,不當?shù)美姆颠€需要在民事訴訟中去解決,而不能在勞動爭議仲裁中解決。綜上,請求法院依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及《工傷保險條例》的規(guī)定,判決盛某源礦業(yè)承擔工傷賠償責任,判決萬某某不予支付曾某某、張某某工傷待遇350000元。
原審查明,第三人萬某某分別于2008年2月15日、2009年7月17日承包原告赤城縣盛某源礦業(yè)有限公司下屬的赤城縣龍關鎮(zhèn)礦產品經銷服務處前所鐵礦2號豎井、4號豎井。承包期間,第三人萬某某將其親屬方立志帶到4號豎井工作。2010年7月24日上午9時許,方立志在4號井工作時,不慎被三輪車當場砸死。方立志死亡后,由萬某某出面代為處理死亡事故。2010年7月26日,赤城縣盛某源礦業(yè)有限公司支付方立志事故處理款50000元,2010年8月3日,赤城縣盛某源礦業(yè)有限公司支付處理賠償方立志工亡款300000元。綜上,赤城縣盛某源礦業(yè)有限公司共計支付方立志工亡賠償款350000元,均由第三人萬某某代為領取。2011年4月9日,赤城縣龍關鎮(zhèn)礦產品經銷服務處前所鐵礦與萬某某簽訂了《豎井工程、礦石開采合同終止及工程費用補償協(xié)議》,赤城縣盛某源礦業(yè)有限公司又一次性補償萬某某399700元。2011年7月22日,曾某某向張家口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提出方立志的工傷認定申請。2011年9月28日,張家口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作出張人社傷險認決字(2011)201號《工傷認定決定書》,認定方立志屬于工亡。因工傷待遇問題,被告曾某某、張某某于2012年9月10日向張家口市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提起仲裁申訴,該委員會于2013年3月25日作出仲裁裁決,三方均不服,分別向原審法院提起訴訟。另查明,曾某某系死者方立志的配偶,張某某系死者方立志的母親。張某某生有二子,長子方立金,次子方立志。河北省2011年職工年平均工資為36166元/年;2011年全國城鎮(zhèn)居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為21810元。
原審認為,職工因工死亡,其近親屬應享受工亡待遇。方立志在工作中受到事故傷害死亡,經張家口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認定為工亡,被告曾某某、張某某應享受工亡待遇。二被告要求按照工傷保險項目和標準享受各項保險待遇的請求符合法律規(guī)定,原審法院予以支持。由于原告赤城縣盛某源礦業(yè)有限公司沒有為方立志參加工傷保險,因此,原告應當按照工傷保險待遇項目和標準向二被告支付工亡待遇。因曾某某未滿55周歲,不在《因工死亡職工供養(yǎng)親屬范圍規(guī)定》之內,故對其要求支付配偶54個月統(tǒng)籌地區(qū)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的主張,原審法院不予支持。張某某生有二子,因其不能提供長子方立金系無獨立生活能力的相關證據(jù),故張某某的供養(yǎng)親屬撫恤金應按33個月統(tǒng)籌地區(qū)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的一半計算。根據(jù)《工傷保險條例》第三十九條第一款以及冀勞社(2007)59號第(四)項之規(guī)定,原告應當依法支付工亡待遇504011元,其中:喪葬補助金18083元(3013.83元×6個月);一次性工亡補助金436200元(21810元×20);供養(yǎng)親屬撫恤金為49728元(3013.83元×33個月÷2)。第三人萬某某作為方立志的親屬,已代死者家屬領取原告支付的350000元工亡賠償款屬實,故此350000元應該從原告支付的款項中予以扣除。第三人萬某某對其領取的方立志工亡賠償款350000元負有給付義務,其辯稱領取的該賠償款屬于不當?shù)美瑧斄戆附鉀Q,理由不足,原審法院不予支持。綜上,原告赤城縣盛某源礦業(yè)有限公司應支付被告曾某某、張某某工亡待遇154011元;第三人萬某某應支付被告曾某某、張某某工亡待遇350000元。對原、被告及第三人的其他訴訟請求,理由不足,原審法院不予支持。遂判決:一、原告(另案被告)赤城縣盛某源礦業(yè)有限公司支付被告(另案原告)曾某某、張某某工亡待遇154011元;此款于本判決生效后30日內一次性給付。二、第三人(另案原告)萬某某支付被告(另案原告)曾某某、張某某工亡待遇350000元;此款于本判決生效后30日內一次性給付。三、駁回原、被告及第三人的其他訴訟請求。宣判后,赤城縣盛某礦業(yè)有限公司、曾某某、張某某、萬某某不服,上訴至本院。上訴人赤城縣盛某礦業(yè)有限公司的主要上訴理由和請求是,方立志從未在我公司工作過,我公司也從未給其發(fā)過工資。其是本案第三人萬某某雇用的,萬某某與方立志有勞動關系。我方的工程是包給第三人萬某某的,我公司承包費也只針對萬某某個人,與方立志無關。一審中二被上訴人出示的方立志與我公司有勞動關系的書證,是假證明。再者方立金是無行為能力人,也是經不起核查的。況且,方立金也不屬于方立志撫養(yǎng)的對象。被上訴人張某某有幾個子女,也應查實。讓我方賠償即便合法,對二被上訴人的賠償154011元,也顯然過高。請二審法院查明事實后依法改判。曾某某、張某某的主要上訴理由和請求是,萬某某沒有獲得上訴人的任何授權,無權處理方立志的工傷賠償事宜并領取工亡賠償金。即使是萬某某私自代領了死亡賠償金,在其沒有交給上訴人的情況下,此款仍應由被上訴人盛某源公司承擔,至于萬某某與盛某源公司有關35萬元的糾紛應另案解決。請二審法院查明事實后依法改判。萬某某的主要上訴理由和請求是,上訴人是被上訴人的帶工人員,從被上訴人處領取的350000元,不是被上訴人給付方立志親屬的專用賠償款,上訴人已經將該款用于礦山工程及工人工資等正常支出。即使上訴人領取并支配上述的350000元,存在行為不當之處,基于被上訴人與上訴人雙方之間存在的合同關系,法院也應當判決雙方對外承擔連帶責任。請二審法院查明事實后依法改判。
經審理,二審查明的事實與一審查明的事實一致。
本院認為,農村集體所有的土地,農民作為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成員取得其承包經營權,是一種基于村民身份的用益物權,具有依附村民身份的屬性,農村土地承包合同的發(fā)包方是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承包人是本集體經濟組織的成員,以家庭為單位進行承包是本集體經濟組織內部的一種責任制形式,承包經營權仍然屬于家庭內的各個成員,在與發(fā)包方簽訂承包合同時,家庭內具有民事行為能力的任何成員都可以代表該家庭與發(fā)包方簽訂承包合同,因此家庭內各成員之間在與發(fā)包方簽訂承包合同時是一種相互代理關系,不改變成員具有的承包經營權,農村土地的承包經營權必須經發(fā)包方同意后才能流轉。赤城縣盛某礦業(yè)有限公司、曾某某、張某某、萬某某與趙玉蘭系夫妻關系,雙方應相互尊重、相互關愛,共同養(yǎng)育子女,用勤勞和智慧建設美好家園。雖然雙方為家庭生活瑣事發(fā)生過糾紛,對夫妻感情有一定影響,但夫妻感情并未完全破裂。只要雙方多溝通加強感情交流。夫妻關系是能和好的。綜上,原審判決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原審法院予以維持。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條第一款第(一)項的規(guī)定,判決如下: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二審案件受理費90元,由上訴人赤城縣盛某礦業(yè)有限公司負擔30元,曾某某、張某某負擔30元,萬某某負擔30元。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審判長 鄭曉鳴 審判員 王 瀟 審判員 馬瑞云
書記員:張巍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