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訴人訥河新恒陽生化制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新恒陽公司)因與被上訴人李某勞動爭議糾紛一案,不服訥河市人民法院(2017)黑0281民初514號民事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于2017年9月20日立案后,依法組成合議庭進行了審理。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新恒陽公司上訴請求:1.撤銷訥河市人民法院(2017)黑0281民初514號民事判決第一項,駁回李某的訴訟請求;2.由李某承擔本案訴訟費用。事實和理由:(一)企業(yè)為職工繳納工傷保險是按照職工上一年的平均月繳費工資為繳費基數(shù)的,而不是按照當年月平均工資或當月工資為基數(shù)。1.《工傷保險條例》第六十四條規(guī)定,“本條例所稱本人工資,是指工傷職工因工作遭受事故傷害或者患職業(yè)病前12個月平均月繳費工資。本人工資高于統(tǒng)籌地區(qū)職工平均工資300%的,按照統(tǒng)籌地區(qū)職工平均工資的300%計算;本人工資低于統(tǒng)籌地區(qū)職工平均工資60%的,按照統(tǒng)籌地區(qū)職工平均工資的60%計算。”李某受傷時間為2014年2月,“受傷前12個月”就存在跨年的問題,即涉及2013年度的月平均繳費工資和2014年度的月平均繳費工資。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社會保險事業(yè)管理中心《關于規(guī)范社會保險繳費基數(shù)有關問題的通知》勞社險中心函〔2006??60號規(guī)定,“為便于征繳可以以上一年度個人月平均工資為繳費基數(shù)。”即企業(yè)為個人繳納的保險基數(shù),是按照職工上一年的月均工資為基數(shù)的,職工的繳費基數(shù)跟上年的月均工資相同。而不是按照職工當年月平均工資或當月工資為基數(shù),因為繳費是“上打租”,故此新恒陽公司每年為李某繳納工傷保險的基數(shù)是李某上一年度個人月平均工資。即2013年繳費基數(shù)為2012年李某個人月平均工資、2014年繳費基數(shù)為2013年李某個人月平均工資。一審判決認定2013年繳費工資為2013年當年月平均工資、2014年1月是李某當月個人工資,該認定與《關于規(guī)范社會保險繳費基數(shù)有關問題的通知》及我市稽核方法相悖。2.一審判決認定夜餐費、交通費不屬于工資構成正確,但將電話費算入工資構成錯誤。電話費是公司給李某報銷的,并不是工資。3.李某受傷是2014年2月份,“受傷前12個月平均月繳費工資”應該是2013年2月至2014年1月的12個月平均月繳費工資,而不是這12個月的平均工資。2013年李某的繳費基數(shù)為2012年李某的月平均工資,即應該是2012年李某月平均工資2473.79元,而2013年繳費基數(shù)是2548.00元;2014年李某的繳費基數(shù)為2013年李某的月平均工資,即應該是2013年李某月平均工資2806.50元,而2014年的繳費基數(shù)2846.00元。李某2012年6月12日至2012年12月31日,6.6個月的收入為16437元,扣除不屬于工資構成的新恒陽公司給予報銷的電話費、夜餐費、交通費,其工資總額為16327元,月平均工資為2473.79元,低于繳費基數(shù)2548元,所以新恒陽公司在2013年按2548.00元為繳費基數(shù)給李某繳納工傷保險是足額繳納。李某2013年收入為34323元,即工資表中的應發(fā)工資,扣除不屬于工資構成的報銷電話費、夜餐費、交通費,其工資總額為33678.00元,月平均工資為2806.50元。李某平均工資低于繳費基數(shù)2846.00元,所以新恒陽公司2014年按2846.00元為繳費基數(shù)給李某繳納工傷保險是足額繳納。(二)一審判決新恒陽公司一次性給付殘疾津貼是錯誤的。《工傷保險條例》第三十五條規(guī)定,“職工因工致殘被鑒定為一級至四級傷殘的,保留勞動關系,退出工作崗位,享受以下待遇:......(二)從工傷保險基金按月支付傷殘津貼,標準為:一級傷殘為本人工資的90%,二級傷殘為本人工資的85%,三級傷殘為本人工資的80%,四級傷殘為本人工資的75%”據(jù)此傷殘津貼是按月支付的,一審判決一次性給付至李某退休,于法相悖。(三)一審判決新恒陽公司給付李某一次性傷殘補助金沒有事實依據(jù)。新恒陽公司已經(jīng)全額為李某繳納了工傷保險費,不存在《黑龍江省工傷保險條例實施細則》第二十二條規(guī)定的情形。李某辯稱,(一)李某于2012年6月在新??陽公司工作,新恒陽公司直至2013年6月才為李某繳納社保。李某于2014年2月發(fā)生工傷,因新恒陽公司未按規(guī)定繳納社保的行為,致使李某工傷保險的繳費期限未滿12個月,進而導致無法按《工傷保險條例》之規(guī)定計算李某遭受工傷前12個月的平均月繳費工資,在此情況下,一審法院按李某受傷前12個月的實際工資計算本人工資,符合法律規(guī)定。(二)《關于規(guī)范社會保險繳費基數(shù)有關問題的通知》規(guī)定“參保單位繳納基本醫(yī)療保險、失業(yè)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費的基數(shù)為職工工資總額,基本醫(yī)療保險、失業(yè)保險職工個人繳費基數(shù)為本人工資,為便于征繳可以以上一年度個人月平均工資為繳費基數(shù)。”該規(guī)定中涉及到兩個繳費基數(shù),一是用人單位的繳費基數(shù),二是職工個人繳費基數(shù),為了便于征繳可以以上一年度個人月平均工資為繳費基數(shù),而該規(guī)定已被《工傷保險條例》所修正,《工傷保險條例》第十條規(guī)定,“用人單位應當按時繳納工傷保險費。職工個人不繳納工傷保險費。用人單位繳納工傷保險費的數(shù)額為本單位職工工資總額乘以單位繳費費率之積。”可見,新恒陽公司在上訴狀中所稱的應按職工個人上一年度平均工資作為繳納工傷保險的基數(shù)于法無據(jù)。并且,一審法院的調(diào)查核實材料中,齊齊哈爾醫(yī)療保險局征繳科已經(jīng)證實企業(yè)員工的工資高于社平工資,應按實際工資繳費。(三)關于本人工資計算?!蛾P于工資總額組成的規(guī)定》中的補貼和津貼包括電話費和夜餐費,新恒陽公司在計算李某工資總額時扣除了電話費和夜餐費,與該規(guī)定不符,一審判決在計算工資總額時扣除了夜餐費雖有不當,但因金額不大,李某放棄該項權利。(四)一審判決新恒陽公司一次性給付傷殘津貼的差額部分于法有據(jù)?!逗邶埥???條例實施細則》第二十二條規(guī)定,“用人單位未按規(guī)定要求及時足額繳納或停繳工傷保險費或未按照規(guī)定時限報告工傷、申請工傷認定和核準工傷保險待遇,致使工傷職工或供養(yǎng)親屬未能及時享受工傷保險待遇或造成待遇降低的,由用人單位承擔工傷職工的工傷待遇責任,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有權依據(jù)相應法規(guī)給予處罰。”本案中,因新恒陽公司未按規(guī)定期限及時繳納社保,也未按李某本人工資足額繳納,導致李某可享受的工傷保險待遇降低,為此,李某主張新恒陽公司補足差額部分,于法有據(jù)。李某從社保部門領取的傷殘津貼,其支付主體是社保機構,而承擔補齊差額責任的主體是新恒陽公司,法律并未規(guī)定用人單位應當按月向勞動者補齊差額,一審判決新恒陽公司一次性給付傷殘津貼至李某退休時符合法律規(guī)定。李某向一審法院起訴請求:新恒陽公司給付李某因未按李某工資限額足額繳納工傷保險費給李某造成的少領傷殘補助金損失6397.90元、傷殘津貼損失54960.00元,共計人民幣61357.90元。一審法院認定事實:李某從2012年6月起,在新恒陽公司工作。2014年2月23日,李某受新恒陽公司單位領導指派為單位維修鏟車蓄電池,因蓄電池電瓶蓋崩起,將李某右眼致傷。2014年4月11日經(jīng)李某申請,齊齊哈爾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認定李某為工傷,并為李某頒發(fā)了工傷證。2015年7月13日,經(jīng)齊齊哈爾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認定,李某的傷殘等級為四級。2015年9月齊齊哈爾市醫(yī)療保險局向李某發(fā)放了一次性傷殘補助金54290.25元,該款李某已實際領取。從2015年8月起,李某按月領取傷殘津貼1938.00元。2016年5月3日,李某以新恒陽公司未按其實際工資足額為其繳納工傷保險費,給其造成損失為由,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新恒陽公司賠償其少領一次性傷殘補助金和傷殘津貼共計186525.00元。該案在審理中,新恒陽公司向法庭提交了2016年3月25日齊齊哈爾市醫(yī)療保險局出具的證明一份,證實新恒陽公司于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為李某辦理了工傷保險參保手續(xù)并足額繳費,繳費基數(shù)2013年為2548.00元,2014年為2846.00元。據(jù)此訥河市人民法院于2016年6月20日作出(2016)黑0281民初1795號民事判決,駁回李某的訴訟請求。李某提起上訴,2016年10月21日,齊齊哈爾市中級人民法院作出(2016)黑02民終1526號民事裁定,以原審判決事實不清,證據(jù)不足為由,撤銷訥河市人民法院(2016)黑0281民初1795號民事判決,將該案發(fā)回重審。在該案重審中,李某的訴訟請求變更為:要求新恒陽公司賠償李某損失61357.90元。其中包括:1.李某還應獲得一次性傷殘補助金6397.90元。李某主張其2013年3月至2014年2月共計12個月所領工資34679.00元,李???每月平均工資為2889.90元,李某四級傷殘一次性傷殘補助金應為:21個月×2889.90元=60687.90元,這與李某實際領取54290.25元比,該項李某少領6397.90元;2.李某應得傷殘津貼54960.00元。李某每月傷殘津貼=李某工資2889.90元×75%,應為2167.00元,李某實際領取1938.00元,每月李某少領229.00元,每年少領2748.00元。按退休年齡20年算,李某少領54960.00元。根據(jù)李某的申請,法院調(diào)查核實了2016年3月25日齊齊哈爾市醫(yī)療保險局出具的證明系該部門所出,同時要求對該證明所證實的內(nèi)容進行了解讀,而且齊齊哈爾市醫(yī)療保險局提供了新恒陽公司2013年6月至2015年12月為李某個人繳費明細單,該明細單反映自2013年6月至2015年12月新恒陽公司為李某繳納了醫(yī)療保險金,繳費金額分別為:2013年6月至12月每月繳費為40.77元,2014年1月至12月每月繳費為45.54元,2015年1月至9月為50.61元,10月至12月為44.29元???根據(jù)《工傷保險條例》第三十五條、第六十四條及國家統(tǒng)計局《關于工資總額組成的規(guī)定》第四條、第十一條第(六)項和該規(guī)定若干具體范圍的解釋中三關于津貼和補貼的范圍、四關于工資總額不包括的項目的范圍的規(guī)定,結合新恒陽公司提供的有李某簽字的工資表,李某每月應發(fā)工資減掉夜餐費及交通費補貼,可以計算李某傷前12個月即2013年2月至2014年1月,李某每月工資總額依次為:2670.00元、3145.00元、2770.00元、2770.00元、2770.00元、2820.00元、2820.00元、2770.00元、3018.00元、2920.00元、2775.00元;2014年1月李某應發(fā)工資為2742.00元。上述12個月工資合計33990.00元,故李某傷前12個月平均工資應為2832.50元。李某四級傷殘應得一次性傷殘補助金為:21個月×2832.50元=59482.50元。李某實際領取一次性傷殘補助金54290.25元,少領5192.25;李某應得按月支付的傷殘津貼為:2832.50元×75%=2124.38元,李某實際每月領取傷殘津貼1938.00元,每月李某少領186.38元,每年少領2236.50元。李某于1973年12月出生,其退休時間應為2033年12月,雖李某于2014年2月受傷,但定殘時間是2015年7月13日,從2015年8月李某領取傷殘津貼至李某2033年12月退休,李某領取傷殘津貼的時間應為18年5個月,故李某少領傷殘津貼應為:18年×2236.50元+5個月×186.38元=41188.90元。上述事實有李某工資表、傷殘鑒定、工傷證、齊齊哈爾市醫(yī)療保險局給付的一次性傷殘補助金入賬通知、李某工傷事故傷殘補助金及傷殘津貼、醫(yī)療費用明細表、李某領取的傷殘津貼業(yè)務憑證、齊齊哈爾市醫(yī)療保險局出具的工傷保險參保證明、勞動合同等證據(jù)在卷佐證。一審法院認為,李某訴新恒陽公司勞動爭議糾紛一案,從新恒陽公司提供的李某工資表可以明確反映出,李某2013年6月份之前就在新恒陽公司單位上班???而新恒陽公司于2013年6月份才為李某繳納保險,新恒陽公司存在未及時為李某繳納保險情況。李某于2014年2月因工受傷,按照規(guī)定確定李某傷前12個月工資總額起止時間應為2013年2月至2014年1月,由于新恒陽公司未按規(guī)定為李某繳納保險,致使工傷保險部門確認的繳費基數(shù)2013年2548元、2014年2846元,與李某實際工資總額不符,導致李某少領一次性傷殘補助金5192.25元,每年少領傷殘津貼2236.50元,至李某退休少領傷殘津貼為41188.90元。故李某訴訟所主張的理由依法成立;但由于李某對其傷前工資計算方法不當,對李某傷殘津貼請求年限超出其退休時限部分的請求金額,不予支持。根據(jù)《工傷保險條例》第十條、第三十五條、第四十六條、第六十四條及國家統(tǒng)計局《關于工資總額組成的規(guī)定》第四條、第十一條第(六)項和該規(guī)定若干具體范圍的解釋中三關于津貼和補貼的范圍、四關于工資總額不包括的項目的范圍的規(guī)定、《黑龍江省工傷保險條例實施細則》第二十二條“用人單位未按規(guī)定要求及時足額繳納或停繳工傷保險費或未按照規(guī)定時限報告工傷、申請工傷認定和核準工傷保險待遇,致工傷職工或供養(yǎng)親屬未能及時享受工傷保險待遇或造成待遇降低的,由用人單位承擔工傷職工的工傷待遇責任,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有權依據(jù)相應法規(guī)給予處罰?!奔啊吨腥A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七十二條、第七十三條的規(guī)定,判決:由被告新恒陽公司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10日內(nèi),給付原告李某少領的一次性傷殘補助金5192.25和傷殘津貼41188.90元,兩項共計46381.15元。二、駁回原告的其他訴訟請求。案件受理費10.00元,由信恒陽公司負擔。二審中,當事人沒有提交新證據(jù),本院對原審法院查明的事實予以確認。本院認為,《關于規(guī)范社會保險繳費基數(shù)有關問題的通知》系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社會保險事業(yè)管理中心于2006年發(fā)布的通知,而《工傷保險條例》系國務院于2010年進行重新修訂的行政法規(guī),《工傷保險條例》的效力高于《關于規(guī)范社會保險繳費基數(shù)有關問題的通知》,故應以《工傷保險條例》第六十四條的規(guī)定確定本人工資。新恒陽公司關于根據(jù)《關于規(guī)范社會保險繳費基數(shù)有關問題的通知》的規(guī)定,2013年繳費基數(shù)為2012年李某個人月平均工資,2014年繳費基數(shù)為2013年李某個人月平均工資的上訴主張,缺乏法律依據(jù),本院不予支持。關于電話費應否計入工資總額的問題。國家統(tǒng)計局《關于工資總額組成的規(guī)定》及《國家統(tǒng)計局<關于工資總額組成的規(guī)定>若干具體范圍的解釋》中并未明確規(guī)定電話費是否應列入工資總額。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社會保險事業(yè)管理中心《關于規(guī)??社會保險繳費基數(shù)有關問題的通知》三關于計算繳費基數(shù)的具體項目8特殊項目構成的工資(4)明確規(guī)定,“單位給職工個人實報實銷的職工個人家庭使用的固定電話話費、職工個人使用的手機費(不含因工作原因產(chǎn)生的通訊費,如不能明確區(qū)分公用、私用均計入工資總額)”因此根據(jù)該規(guī)定,原審判決將電話費計算在李某的工資總額中,并無不當。新恒陽公司關于其公司給李某報銷的電話費不應計入工資總額的上訴主張,本院不予支持。關于傷殘津貼應否一次性給付的問題。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第四十條規(guī)定,在工傷職工符合領取基本養(yǎng)老金條件時,停發(fā)傷殘津貼,因此原審判決新恒陽公司給付李某至其退休時少領的傷殘津貼并無不當。《工傷保險條例》第三十五條第一款第二項規(guī)定的是從工傷保險基金支付的傷殘津貼應按月支付,該項規(guī)定并不???用于由用人單位補足保險待遇的情形,故對新恒陽公司不應一次性給付李某傷殘津貼的上訴主張,本院不予支持。李某于2012年6月入職于新恒陽公司,新恒陽公司自2013年6月才為李某繳納工傷保險,并且在繳納工傷保險時并未按照李某的實際工資繳費,而是按照統(tǒng)籌地區(qū)職工平均工資的標準進行的繳費,因此新恒陽公司存在未及時足額繳納工傷保險的情形,原審判決適用《黑龍江省人民政府關于修訂黑龍江省貫徹<工傷保險條例>若干規(guī)定的通知》第二十二條的規(guī)定,判決新恒陽公司給付李某一次性傷殘補助金,并無不當。綜上所述,新恒陽公司的上訴請求不能成立,應予駁回;一審判決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應予維持。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條第一款第一項規(guī)定,判決如下:
駁回上訴,維持原???。二審案件受理費10元,由訥河新恒陽生化制品有限公司負擔。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審判長 趙廣平
審判員 熊英麗
審判員 徐 晶
書記員:吉利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