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某某
狄翠玲
劉某某
上訴人(原審原告)王某某。
被上訴人(原審被告)劉某某。
原審原告狄翠玲(系上訴人王某某妻子)。
上訴人王某某因民間借貸糾紛一案,不服綏濱縣人民法院
(2014)綏商初字第6號
民事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
本院受理本案后,依法組成合議庭并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
上訴人王某某到庭參加訴訟,被上訴人劉某某,原審原告狄翠玲經(jīng)法庭合法傳喚未到庭參加訴訟。
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jié)。
原審認定,2008年10月25日,被告劉某某向原告狄翠玲借款80,000.00元用于糧食收購,并給狄翠玲寫有借條一份,沒有約定利息,但是在其后被告與狄翠玲結(jié)算時按照1分的利息給付狄翠玲并記在借條下方,計息到2011年的10月25日。
此后,雙方?jīng)]有計算利息,并且未給付狄翠玲。
2013年5月2日,狄翠玲找到劉某某同她說原欠條丟失了,要求被告償還欠款。
被告問原告能否繼續(xù)借給其繼續(xù)使用,于是狄翠玲給被告寫了收條一份,標明2011年之后的利息未結(jié)算。
然后被告再次為狄翠玲寫有借條一份,未標明還款期限及利息。
此時,二原告因家庭產(chǎn)生矛盾,此款原借條已經(jīng)被原告王某某收起來,后王某某與被告溝通,告訴劉某某借條在他這,要求劉某某先不要將錢交給狄翠玲,等他們二人處理完婚姻后再決定還給誰。
7月份后期,狄翠玲去了外地治病。
9月11日,王某某要求劉某某將此款還給他,被告不同意,要求他們夫妻二人均在場的同時再還款。
于是王某某在2013年12月份向法院
訴訟要求劉某某還本付息。
不久狄翠玲從外地回來,對王某某的訴訟請求內(nèi)容有不同意見,故本院依法追加其作為原告參加訴訟,二原告在給付利息及訴訟費負擔問題上沒有一致意見,在計算利息時,二原告主動要求減去被告原先多給付的400.00元。
原審認為,原、被告之間,依法簽訂借款合同系雙方真實意思表示,未約定還款期限,原告隨時主張,被告均有還款義務(wù)。
雙方雖未約定利息,但被告以1分利息給付,原告亦認可,且不違反法律規(guī)定,故原告主張還本付息的訴訟請求應(yīng)予支持。
原告王某某、狄翠玲系合法夫妻關(guān)系,其家庭財產(chǎn)共有,雙方未約定財產(chǎn)分別管理,雖然雙方對給付利息及訴訟費負擔意見各異,按照法律規(guī)定夫妻雙方對共同財產(chǎn)做重大處理決定時,雙方應(yīng)協(xié)商一致,在原告王某某堅持給付利息的前提下,作為原告的狄翠玲不能自行決定放棄利息及訴訟費負擔的請求。
此筆借款一直是以原告狄翠玲的名義進行辦理,原告王某某事先并不知情。
按照《婚姻法》的規(guī)定,狄翠玲可以以夫妻一方的名義代表家庭進行民事行為合法有效,并不存在狄翠玲與被告串通的事實。
因此,第一份借條因狄翠玲的收條而失去效力,重新寫的借條仍體現(xiàn)了欠款事實。
且王某某在2013年5月亦通知被告當時不要還款,故被告應(yīng)按照1分利息給付,計算到2013年5月2日,共18個月零7天。
再減去原來多付的400.00元為(18月×80,000.00元×0.01元)+(80,000.00元×0.01元÷30天×7天)-400.00元=14,186.66元。
雖然第二份借條仍未約定利息,但此后原告王某某在2013年9月11日要求給付欠款時被告拒絕給付,因此原告王某某要求給付利息的請求,應(yīng)從請求的次日起計算適當保護,可參照人民銀行半年期貸款利率給付二原告至判決生效時較為合理,即(80,000.00元×(5.6%÷12)×5月)+(80,000.00元×(5.6%÷12)÷30天×17天(計算至2014年2月28日)=2,078.23元。
綜上,依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一百九十六條 ?、第二百零六條 ?、《最高人民法院
關(guān)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第十七條 ?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被告劉某某于本判決生效后十日內(nèi)給付二原告王某某、狄翠玲欠款本金80,000.00元,利息16,264.89元,合計96,264.89元,其余利息仍可按人民銀行半年期貸款利率計算至本判決生效時止。
如被告劉某某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wù),應(yīng)當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 ?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wù)利息。
案件受理費1,154.00元,由原告王某某負擔50.69元,由被告劉某某負擔1,103.31元。
宣判后原告王某某不服,以原審法院
認定事實不清,判決錯誤為由提出上訴。
原告狄翠玲、被告劉某某服判。
二審查明的事實與一審認定事實一致。
本院認為,本案系民間借貸糾紛,上訴人王某某對原審原告狄翠玲向被上訴人劉某某出借資金的事實清楚。
被上訴人劉某某理應(yīng)對所借款項,予以償還。
現(xiàn)上訴人王某某,雖然對原審判決認定的利息數(shù)額提出異議,主張2013年5月2日的借條無效,應(yīng)按2008年10月25日的借條計算利息,進而提出上訴。
但因2013年5月2日劉某某給狄翠玲出具借條,是對2008年10月25日劉某某給狄翠玲出具借條約定內(nèi)容的改變,且被上訴人劉某某不同意支付2013年5月2日借條的借款利息,故上訴人提出的主張,不應(yīng)支持。
原審法院
對該案處理并無不妥,其結(jié)果應(yīng)予維持。
依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170條 ?第1款 ?第(1)項 ?的規(guī)定,判決如下: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案件受理費310.00元,由上訴人王某某負擔。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本院認為,本案系民間借貸糾紛,上訴人王某某對原審原告狄翠玲向被上訴人劉某某出借資金的事實清楚。
被上訴人劉某某理應(yīng)對所借款項,予以償還。
現(xiàn)上訴人王某某,雖然對原審判決認定的利息數(shù)額提出異議,主張2013年5月2日的借條無效,應(yīng)按2008年10月25日的借條計算利息,進而提出上訴。
但因2013年5月2日劉某某給狄翠玲出具借條,是對2008年10月25日劉某某給狄翠玲出具借條約定內(nèi)容的改變,且被上訴人劉某某不同意支付2013年5月2日借條的借款利息,故上訴人提出的主張,不應(yīng)支持。
原審法院
對該案處理并無不妥,其結(jié)果應(yīng)予維持。
依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170條 ?第1款 ?第(1)項 ?的規(guī)定,判決如下: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案件受理費310.00元,由上訴人王某某負擔。
審判長:任重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