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訴人(原審被告):永安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漢中中心支公司。住所地:漢中市漢臺區(qū)武候路中段北城倉儲物流中心辦公樓。
負責人:韓正新,該公司經理。
委托代理人:李剛,系公司員工。
被上訴人(原審原告):溫某某,男,生于1958年3月,漢族,陜西省勉縣土關鋪鄉(xiāng)人。
被上訴人(原審原告):馬某某,女,生于1960年2月,漢族,系溫某某妻子。
原審被告:孫某,女,生于1995年11月,漢族,漢中市漢臺區(qū)人。
上訴人永安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漢中中心支公司(以下簡稱“永安財保漢中中心支公司”)因與被上訴人溫某某、馬某某及原審被告孫某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糾紛一案,不服南鄭縣人民法院(2017)陜0721民初1185號民事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依法組成合議庭,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上訴人的委托代理人李剛,被上訴人溫某某、馬某某及原審被告孫某,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原審判決認定:2017年1月5日6時許,被告孫某駕駛丈夫張家華陜F29XXC號小轎車在南鄭縣大河坎由北向南行至大河坎老橋頭十字口路段時,與相對方向原告溫某某駕駛的正三輪摩托車(電動車)、車副駕駛乘坐馬某某左轉彎時發(fā)生碰撞,致原告溫某某、馬某某受傷,兩車部分損壞。事發(fā)后,溫某某、馬某某即被送到漢中市中心醫(yī)院救治,溫某某診斷為:1、肋骨骨折(左側第7、8、9、10、11肋骨,右側第3、4、5、6、7、9、10、11、12肋骨骨折),雙肺挫傷,雙側氣胸,雙側胸腔積液胸壁皮下氣腫;2、全身多處軟組織挫傷;3、右側小腿皮膚擦傷。馬某某診斷為:1、胸部外傷:右側3、4、5、6、7、8肋骨骨折,雙肺挫傷;2、全身多處軟組織挫傷;3、左膝關節(jié)損傷,腓骨頭骨折、股骨棵骨髓挫傷、關節(jié)腔少量積血、內側半月板后角及外側半月板前、后角損傷,髕韌帶及前交叉韌帶損傷。二原告在該院住院治療至2017年2月17日,住院均43天。溫某某住院費用18055.80元,馬某某住院費用14671.27元,合計32727.07元(包括孫某墊支8417.40元,保險公司墊支10000元,二原告自己墊支14309.67元)。2017年4月24日二原告?zhèn)榻涥兾鳚h中漢航法醫(yī)司法鑒定所鑒定:溫某某雙側多發(fā)肋骨骨折(共14肋),傷殘等級評定為八級傷殘;馬某某右側第3-8肋骨骨折,傷殘等級評定為十級,左膝關節(jié)損傷,傷殘等級評定為十級。2017年1月20日,南鄭縣交警大隊對本起交通事故作出責任認定:孫某、溫某某負此事故的同等責任,馬某某無事故責任。孫某駕駛的陜F1991C小轎車在永安保險公司漢中中心支公司投保了機動車交強險和第三者責任險30萬元。訴訟中,馬某某自愿放棄十級傷殘1%的訴訟請求。
原審另查明:溫某某夫婦自2012年3月至事故發(fā)生時,先后在漢中漢臺區(qū)和南鄭縣大河坎鎮(zhèn)租房從事商業(yè)經營活動。孫某為溫某某代付護理費1天130元,為馬某某代付護理費13天1690元,合計1820元。
原審認為:被告孫某駕駛陜F19XXC號小轎車與原告溫某某駕駛的三輪電動車發(fā)生交通事故致溫某某、馬某某受傷,事故經交警部門認定,孫某和溫某某負同等責任,馬某某無責任。陜F19XXC號車在被告漢中永安保險公司投保有交強險和商業(yè)三者險,故該保險公司應當首先在交強險限額內,對二原告的損失進行賠償,超出部分,在三者商業(yè)險內按照事故責任比例進行賠償。二原告誤工的天數(shù),確定為110天;護理費視具體情況分別確定標準;住院伙食補助和營養(yǎng)費也按照本地實際和常規(guī)標準分別確定為30元和29元一天;交通費各自確定200元;精神撫慰金溫某某為3000元、馬某某為1000元。確定溫某某損失為:1、醫(yī)療費18055.80元;2、誤工費11000元(100元/天×110天);3、護理費4330元(100元/天×42天+130元/天);4、營養(yǎng)費860元(20元/天×43天);5、住院伙食補助費1290元(30元/天×43天);6、交通費200元;7、殘疾賠償金170640元(28440元/年×20年×30%);8、精神撫慰金3000元;合計209375.80元(不含鑒定費840元、電動車維修費1550元)。馬某某損失為:1、醫(yī)療費14671.27元(含孫某墊付485.25元);2、誤工費11000元(100元/天×110天);3、護理費4690元(100元/天×30天+1690元/13天孫某已代付);4、營養(yǎng)費860元(20元/天×43天);5、住院伙食補助費1290元(30元/天×43天);6、交通費200元;7、殘疾賠償金56880元(28440元/年×20年×10%);8、精神撫慰金1000元;9、治療輔助器材費1881元,合計92473.27元(不含鑒定費840元)。二原告共計損失301849.07元。
原審遂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條,《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第十五條第(六)項、第十六條、第四十八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六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七條、第十九條、第二十條、第二十一條、第二十二條、第二十三條、第二十四條、第二十五條之規(guī)定判決:一、原告溫某某受傷所花醫(yī)療費等各種損失164687.9元【(209375.80—120000)X50%+120000】,原告馬某某受傷所花醫(yī)療費等各種損失92473.27元,合計246923.17元(本應257161.17元扣除孫某墊付10237.4元后),由被告永安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漢中中心支公司除過已經支付溫某某、馬某某醫(yī)療費10000元外應當在判決書生效后10日內在交強險和商業(yè)三者險限額內一次性賠償支付原告溫某某、馬某某各種經濟損失236923.77元,并由被告永安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漢中中心支公司在判決書生效后10日內在交強險和商業(yè)三者險限額內一次性賠償支付被告孫某墊付的二原告費用10237.4元(包含已經墊付的醫(yī)療費8417.40元+二人護理費1820元)。二、被告永安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漢中中心支公司在交強險范圍內賠償付給原告溫某某維修電動車財產損失1550元。三、被告孫某不承擔民事賠償責任。四、駁回原告溫某某、馬某某其他訴訟請求。案件受理費5140元,減半收取2570元,由被告孫某承擔2020元,原告溫某某、馬某某承擔550元。鑒定費合計1680元,由被告孫某負擔840元,原告溫某某負擔840元。
上訴人永安財保漢中中心支公司不服原審判決,上訴認為:一審適用法律錯誤,判決馬某某各項損失在商業(yè)險中賠償計算錯誤。本案中溫某某與我公司保險標的負本次交通事故的同等責任,馬某某無責任,我公司也應該按同等責任50%比例賠償馬某某的損失,另外50%的損失應該由溫某某賠償,雖然馬某某放棄對溫某某賠償?shù)恼埱?,但一審也不應該將應由溫某某賠償?shù)膿p失轉嫁與我公司,故一審判決我公司賠償92473.27元有誤,應為92473.27×50%=46236.63元。請求撤銷一審判決,依法改判。
二被上訴人當庭答辯稱:按照法律規(guī)定公正判決。
經審理查明,各方當事人對原審判決認定的案件事實均無異議,本院依法予以確認。
本院認為,本案交通事故經公安交警部門認定,孫某和溫某某負同等責任,而事故車輛陜F19XXC號車在上訴人保險公司投保有交強險和三者商業(yè)險,故溫某某、馬某某在本案事故中所受各項損失,依法應當由上訴人公司首先在事故車輛投保的交強險限額內進行賠償,超出交強險部分,由上訴人公司在事故車輛投保的三者商業(yè)險限額內按照事故責任比例進行賠償。但原審對于馬某某的損失判決全部由上訴人在事故車輛投保的三者商業(yè)險內賠償,顯然存在適用法律錯誤。因此,上訴人的上訴理由及請求成立,本院依法予以支持。本案在二審中,二被上訴人同意上訴人的上訴請求,但上訴人仍請求二審依法判決。另,原審判決涉案“交強險”款項由溫某某一人全部獲得,亦存在適用法律不當,本院依法一并糾正。
綜上,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一條第一款第(二)項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撤銷南鄭縣人民法院(2017)陜0721民初1185號民事判決。
二、溫某某因本案事故所受各項損失209375.80元、馬某某因本案事故所受各項損失92473.27元,二人損失合計301849.07元,由上訴人永安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漢中中心支公司在事故車輛陜F2991C投保的交強險限額內賠償12萬元;投保的第三者商業(yè)險限額內賠償90924.54元【(301849.07—120000)X50%】,合計賠償210924.54元。上訴人公司先行墊付的10000元醫(yī)療費在履行判決時一并扣除。溫某某、馬某某在領取賠償款時一并退還孫某先行墊付的10237.40元。
三、由上訴人永安財險漢中中心支公司在事故車輛陜F2991C投保的交強險限額內賠償溫某某維修電動車損失1550元。
四、孫某不承擔本案賠償責任。
以上執(zhí)行內容限判決生效后10日內履行完畢。
一審案件受理費5140元減半收取2570元,由孫某承擔2020元,溫某某、馬某某承擔550元。鑒定費1680元,由孫某負擔840元,溫某某、馬某某負擔840元。
二審案件受理費670元減半收取335元,由溫某某、馬某某承擔(因該費用上訴人已預交,由上訴人在履行本判決時一并扣減)。上訴人公司多預交的上訴案件受理費予以退還。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審 判 長 陳 平 代理審判員 于云江 代理審判員 袁 媛
書記員:李洋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