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嘉縣地方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宜昌分公司
李抗英(湖北昭信律師事務所)
李忠文(湖北昭信律師事務所)
湖北湘荊建設集團有限公司松滋分公司
冉永海
劉啟斌(湖北馳華律師事務所)
湖北湘荊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張璐
上訴人(原審原告):永嘉縣地方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宜昌分公司,住所地宜昌市東山大道340號。
負責人:金加灶,該公司經(jīng)理。
委托代理人:李抗英、李忠文,湖北昭信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上訴人(原審被告):湖北湘荊建設集團有限公司松滋分公司,住所地松滋市新江口鎮(zhèn)二環(huán)路103號。
負責人:冉宏超,該公司經(jīng)理。
委托代理人:冉永海。
系該公司職員。
委托代理人:劉啟斌,湖北馳華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上訴人(原審被告):湖北湘荊建設集團有限公司,住所地荊州市荊州區(qū)李埠鎮(zhèn)新垸村疏港大道5號。
法定代表人:彭興珍,該公司執(zhí)行董事。
委托代理人:張璐。
系該公司職員。
上訴人永嘉縣地方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宜昌分公司(以下簡稱永嘉公司宜昌分公司)因與被上訴人湖北湘荊建設集團有限公司松滋分公司(以下簡稱湘荊公司松滋分公司)、湖北湘荊建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湘荊公司)建設工程合同糾紛一案,不服荊州市沙市區(qū)人民法院(2015)鄂沙市民初字第01053號民事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
本院依法組成合議庭,于2016年7月28日公開開庭審理了本案。
上訴人永嘉公司宜昌分公司的委托代理人李抗英、李忠文,被上訴人湘荊公司松滋分公司的委托代理人冉永海、劉啟斌到庭參加訴訟;被上訴人湘荊公司經(jīng)本院傳票傳喚未到庭參加訴訟。
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永嘉公司宜昌分公司向一審法院提起本案訴訟,請求判令:湘荊公司松滋分公司、湘荊公司共同償還拖欠工程進度款1200000元及利息60000元;湘荊公司松滋分公司、湘荊公司支付違約金1000000元;本案的訴訟費用由湘荊公司松滋分公司、湘荊公司承擔。
一審認定,2012年10月8日,永嘉公司宜昌分公司與湘荊公司松滋分公司簽訂《鉆孔灌注樁施工合同書》,約定由永嘉公司宜昌分公司為湘荊公司松滋分公司提供樁基礎施工服務,合同對工程名稱、造價、承包形式及施工期限等均作出約定。
后雙方于2014年10月8日簽訂了《解除合同協(xié)議書》,解除了雙方于2012年7月10日簽訂的合同,確定截止2013年7月5日永嘉公司宜昌分公司共為湘荊公司松滋分公司鉆孔灌注樁657根,前述工程的工程款為3670000元。
2014年8月17日,雙方簽訂《付款協(xié)議書》,約定湘荊公司松滋分公司于2014年8月18日付現(xiàn)金400000元整,余款2014年10月17日前一次性付清,如湘荊公司松滋分公司不按前述約定付款,則向永嘉公司宜昌分公司支付1000000元違約金。
根據(jù)庭審調查及雙方當事人的陳述,雙方對657根鉆孔灌注樁工程款為3670000元,湘荊公司松滋分公司已經(jīng)給付2470000元,尚欠工程款1200000元及利息60000元等事實均無異議。
現(xiàn)雙方就尚欠工程款的給付事宜發(fā)生爭議。
本院認為,該組證據(jù)均為復印件,不符合證據(jù)的形式要件,而證明的事實在雙方當事人就約定支付違約金的時間之前已然發(fā)生,且無法證明造成的實際損失額,本院不予采信。
本院二審查明:永嘉公司宜昌分公司與湘荊公司松滋分公司簽訂《鉆孔灌注樁施工合同書》后,雙方于2014年7月10日簽訂《解除合同協(xié)議書》,解除了雙方于2012年10月8日簽訂的該合同。
2014年8月17日,雙方簽訂《付款協(xié)議書》,再次確定湘荊公司松滋分公司應付永嘉公司宜昌分公司工程款3370000元,并約定湘荊公司松滋分公司于2014年8月18日付現(xiàn)金400000元,余款2014年10月17日前一次付清。
本院查明的其他事實與一審認定的事實相同。
經(jīng)征求雙方當事人意見,本院確定本案的爭議焦點為:1.一審判決認定的事實是否有誤。
2.一審判決的違約金是否適當。
一、關于一審認定事實的問題。
本院認為,一審判決在雙方簽訂《解除合同協(xié)議書》的日期認定上確系有誤,本院已在二審查明的事實中予以糾正。
至于上訴人永嘉公司宜昌分公司上訴稱工程款表述錯誤的問題,雖然雙方簽訂的相關協(xié)議書中有“工程進度款”、“工程款”的不同表述,但該款其實質應為657根鉆孔灌注樁的工程款,故一審判決表述為工程款并無不當。
二、關于違約金的問題。
本案中,雙方當事人在《付款協(xié)議書》中約定湘荊公司松滋分公司對工程余款于2014年10月17日前一次付清;湘荊公司松滋分公司不按上述約定時間付款,向永嘉公司宜昌分公司支付1000000元違約金。
一審中,湘荊公司松滋分公司認為該約定的違約金超過法定標準,過高,請求一審法院調整。
一審法院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及《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的相關規(guī)定,對本案違約金予以調整,即判決湘荊公司松滋分公司、湘荊公司從2014年10月17日起至2015年7月1日止,以1260000元為基準,按照同期銀行貸款利率的基礎上加計30%的標準向永嘉公司宜昌分公司支付違約金。
本院認為,該調整并無不當。
首先,從判決確定支付違約金的期間看,一審判決自被上訴人違約之日起至湖北省松滋市人民法院依法凍結永嘉公司宜昌分公司在湘荊公司松滋分公司處的工程款2815905.19元止,支付一定違約金,既合乎情理,又不違反法律規(guī)定,應為適當。
其次,從支付的違約金的性質看,在我國立法和司法實踐中,強調違約金的主要功能是補償性的,當事人雙方除在合同中明確約定單純的懲罰性違約金外,違約金在一般情況下應為補償性的。
我國合同法和合同法相關司法解釋對違約金進行調整以實際損失為基礎的規(guī)定,也充分表明我國合同法上的違約金主要是以補償非違約方的損失為目的的。
本案上訴人過分強調違約金的懲罰性,有失偏頗。
再者,從本案違約損失和支付違約金的方式看,上訴人在一審中并未就被上訴人違約造成的損失進行舉證證明,二審中,其當庭提交的證據(jù),既不符合證據(jù)的形式要件,而證明的事實又發(fā)生在雙方約定的支付違約金期限之前,且無法證明造成的實際損失額,對該組證據(jù)本院不予采信。
根據(jù)相關法律規(guī)定,其應承擔該項舉證不能的不利后果。
同時,上訴人在上訴中也認為被上訴人拖欠工程款至少有利息損失,本院認為,本案上訴人因對方違約造成的損失,在其舉證不能的情形下,主要應為利息損失。
故一審法院以主債務為基數(shù),在銀行同期貸款利率基礎上加計30%的標準判決被上訴人向上訴人支付違約金,并未違反公平、公正原則;一審判決支付違約金的方式也符合相關法律規(guī)定。
綜上,一審判決認定基本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
對上訴人永嘉公司宜昌分公司上訴理由的合理部分,本院予以支持,對其不合理的部分,本院不予采納。
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條 ?第一款 ?第(一)項 ?的規(guī)定,判決如下: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一審案件受理費24880元,由永嘉縣地方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宜昌分公司負擔10947元,湖北湘荊建設有限公司、湖北湘荊建設集團有限公司松滋分公司負擔13933元。
二審案件受理費13800元,由永嘉縣地方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負擔。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本院認為,該組證據(jù)均為復印件,不符合證據(jù)的形式要件,而證明的事實在雙方當事人就約定支付違約金的時間之前已然發(fā)生,且無法證明造成的實際損失額,本院不予采信。
本院二審查明:永嘉公司宜昌分公司與湘荊公司松滋分公司簽訂《鉆孔灌注樁施工合同書》后,雙方于2014年7月10日簽訂《解除合同協(xié)議書》,解除了雙方于2012年10月8日簽訂的該合同。
2014年8月17日,雙方簽訂《付款協(xié)議書》,再次確定湘荊公司松滋分公司應付永嘉公司宜昌分公司工程款3370000元,并約定湘荊公司松滋分公司于2014年8月18日付現(xiàn)金400000元,余款2014年10月17日前一次付清。
本院查明的其他事實與一審認定的事實相同。
經(jīng)征求雙方當事人意見,本院確定本案的爭議焦點為:1.一審判決認定的事實是否有誤。
2.一審判決的違約金是否適當。
一、關于一審認定事實的問題。
本院認為,一審判決在雙方簽訂《解除合同協(xié)議書》的日期認定上確系有誤,本院已在二審查明的事實中予以糾正。
至于上訴人永嘉公司宜昌分公司上訴稱工程款表述錯誤的問題,雖然雙方簽訂的相關協(xié)議書中有“工程進度款”、“工程款”的不同表述,但該款其實質應為657根鉆孔灌注樁的工程款,故一審判決表述為工程款并無不當。
二、關于違約金的問題。
本案中,雙方當事人在《付款協(xié)議書》中約定湘荊公司松滋分公司對工程余款于2014年10月17日前一次付清;湘荊公司松滋分公司不按上述約定時間付款,向永嘉公司宜昌分公司支付1000000元違約金。
一審中,湘荊公司松滋分公司認為該約定的違約金超過法定標準,過高,請求一審法院調整。
一審法院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及《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的相關規(guī)定,對本案違約金予以調整,即判決湘荊公司松滋分公司、湘荊公司從2014年10月17日起至2015年7月1日止,以1260000元為基準,按照同期銀行貸款利率的基礎上加計30%的標準向永嘉公司宜昌分公司支付違約金。
本院認為,該調整并無不當。
首先,從判決確定支付違約金的期間看,一審判決自被上訴人違約之日起至湖北省松滋市人民法院依法凍結永嘉公司宜昌分公司在湘荊公司松滋分公司處的工程款2815905.19元止,支付一定違約金,既合乎情理,又不違反法律規(guī)定,應為適當。
其次,從支付的違約金的性質看,在我國立法和司法實踐中,強調違約金的主要功能是補償性的,當事人雙方除在合同中明確約定單純的懲罰性違約金外,違約金在一般情況下應為補償性的。
我國合同法和合同法相關司法解釋對違約金進行調整以實際損失為基礎的規(guī)定,也充分表明我國合同法上的違約金主要是以補償非違約方的損失為目的的。
本案上訴人過分強調違約金的懲罰性,有失偏頗。
再者,從本案違約損失和支付違約金的方式看,上訴人在一審中并未就被上訴人違約造成的損失進行舉證證明,二審中,其當庭提交的證據(jù),既不符合證據(jù)的形式要件,而證明的事實又發(fā)生在雙方約定的支付違約金期限之前,且無法證明造成的實際損失額,對該組證據(jù)本院不予采信。
根據(jù)相關法律規(guī)定,其應承擔該項舉證不能的不利后果。
同時,上訴人在上訴中也認為被上訴人拖欠工程款至少有利息損失,本院認為,本案上訴人因對方違約造成的損失,在其舉證不能的情形下,主要應為利息損失。
故一審法院以主債務為基數(shù),在銀行同期貸款利率基礎上加計30%的標準判決被上訴人向上訴人支付違約金,并未違反公平、公正原則;一審判決支付違約金的方式也符合相關法律規(guī)定。
綜上,一審判決認定基本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
對上訴人永嘉公司宜昌分公司上訴理由的合理部分,本院予以支持,對其不合理的部分,本院不予采納。
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條 ?第一款 ?第(一)項 ?的規(guī)定,判決如下: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一審案件受理費24880元,由永嘉縣地方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宜昌分公司負擔10947元,湖北湘荊建設有限公司、湖北湘荊建設集團有限公司松滋分公司負擔13933元。
二審案件受理費13800元,由永嘉縣地方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負擔。
審判長:萬冀松
審判員:徐凱
審判員:劉國平
書記員:徐芬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