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訴人(原審被告)李某某,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農民,現住河北省撫寧縣。公民身份號碼:130323321208192。
委托代理人張禮,河北福辰律師事務所律師。
上訴人(原審第三人)孟某某,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農民,現住唐山市。公民身份號碼:×××。
委托代理人張禮,河北福辰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上訴人(原審原告)王某某,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農民,現住河北省撫寧縣。公民身份號碼:×××。
委托代理人李浩,男,1977年11月3日,漢族,系撫寧縣南戴河國際娛樂中心工人?,F住河北省撫寧縣。公民身份號碼:×××。系王某某的兒子。
上訴人李某某、孟某某因繼承糾紛一案,不服撫寧縣人民法院(2013)撫民一初字第1099號民事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依法組成合議庭公開開庭審理了本案,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原審法院審理查明,王某某與被繼承人李恒是父女關系,李恒與李某某是夫妻關系,孟某某與李某某是母女關系。被繼承人李恒與李某某于1981年開始同居生活,于2009年辦理結婚登記。李恒于2012年3月初病故。李恒與李某某在撫寧縣牛頭崖鎮(zhèn)牛頭崖村有平房六間,為李恒與李某某的夫妻共有財產。
2009年6月l0日,李恒立下遺囑,將其個人所有的財產做出處理:座落于河北省撫寧縣牛頭崖鎮(zhèn)牛頭崖村村北磚木結構的平房六間(房產證照沒有下發(fā)),系我與妻子李某某的共同財產,此房未曾分割,上述房產中屬于我個人所有部分,在我去世后留給我的繼女孟某某。2009年6月15日,撫寧縣公證處對李恒的立遺囑行為進行了公證。
2012年2月23日,李恒立下遺囑,將其個人所有的財產做出處理:坐落于河北省撫寧縣牛頭崖鎮(zhèn)牛頭崖村村北的土木結構的平房六間(房產證照未辦理,集體土地建設用地使用證無編號)我與妻子李某某的共有財產,上述房產中屬于我個人所有的部分,在我去世后由我的女兒王某某繼承。同日,撫寧縣公證處對李恒的立遺囑行為進行了公證。2011年3月22日贍養(yǎng)老人及財產分配協議內容中補充:李恒所分得的財產(含房產)歸王某某所有。但協議沒有第三人孟某某的簽名。
原審法院認為,繼承從被繼承人死亡時開始。被繼承人沒有立遺囑的,繼承人按照法定繼承繼承遺產,被繼承人立有遺囑的,按照遺囑繼承。遺囑人以不同形式立有數份內容相抵觸的遺囑,其中有公證遺囑的,以最后所立的公證遺囑為準;沒有公證遺囑的,以最后所立的遺囑為準。被繼承人李恒生前立有兩份公證遺囑,以最后所立的公證遺囑為準即以撫寧縣公證處(2012)撫證民字第136號公證書遺囑為準。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第十六條、第十七條及《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zhí)行﹤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四十二條之規(guī)定,判決:原告王某某按照被繼承人李恒遺囑繼承現房屋財產的50%;案件受理費550元,王某某負擔275元,孟某某負擔275元。
本院經審理查明的事實與原審法院查明的事實一致,本院予以確認。
本院認為,《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zhí)行﹤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四十二條之規(guī)定,“遺囑人以不同形式立有數份內容相抵觸的遺囑,其中有公證遺囑的,以最后所立公證遺囑為準;沒有公證遺囑的,以最后所立的遺囑為準?!北景钢校z囑人李恒先后立有兩份公證遺囑,原審法院采信后立的公證遺囑符合法律規(guī)定。李某某和孟某某稱,從時間上看這份遺囑是李恒去世前第9天的遺囑,當時李恒已經意識不清,已無法表達本人真實意思。河北省撫寧縣(2012)撫證民字第136號公證書顯示:李恒于2012年2月23日來到我處,在公證員張麗娟和公證員董宇珠面前,在前面的遺囑上按手印,并表示知悉遺囑的法律意義和法律后果。并有李恒做公證遺囑時的照片,足以證明在做公證遺囑時李恒具有民事行為能力,是其真實意思的表達?!豆C程序規(guī)則》第六十一條規(guī)定,“公證事項的利害關系人認為公證書有錯誤的,可以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該項公證之日起一年內向出具該公證書的公證機構提出復查,但能證明自己不知道的除外?!薄豆C程序規(guī)則》第六十三條第三項規(guī)定,“公證書的基本內容違法或者與事實不符的,應當作出撤銷公證書的處理決定”第五項規(guī)定“公證書的內容合法、正確,但在辦理過程中有違反程序規(guī)定、缺乏必要手續(xù)的情形,應當補辦缺漏的程序和手續(xù);無法補辦或者嚴重違反公證程序的,應當撤銷公證書。”本案中,李某某和孟某某沒有向公證機構提出復查申請,同時也沒有向本院提交證據以證明公證書公證程序的違法。因此,李某某、孟某某的上訴理由本院不予采信,上訴請求不予支持。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條第一款第(一)項、第一百七十五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二審案件受理費550元,由上訴人李某某、孟某某各自承擔50%即275元。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審判長 劉子明代 審判員 劉信奇代 審判員 鄒 德 林
書記員:孫 秀 麗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