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訴人(原審被告):張某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戶籍所在地吉林省德惠市。
委托訴訟代理人:趙文英,黑龍江啟明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上訴人(原審原告):張某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住孫吳縣。
原審被告:曾某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住孫吳縣。
上訴人張某某因與被上訴人張某某、原審被告曾某某買賣合同糾紛一案,不服孫吳縣人民法院(2017)黑1124民初270號民事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于2017年5月10日立案后,依法組成合議庭,開庭進行了審理。上訴人張某某的委托訴訟代理人趙文英、被上訴人張某某到庭參加訴訟。原審被告曾某某經(jīng)傳票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jié)。
張某某上訴請求:撤銷一審判決,改判拖欠玉米款為合伙債務,應當由合伙人共同承擔。事實與理由:張某某在一審時雖然認可案涉玉米是自己出面收購,但實際上案涉玉米是包括張某某在內(nèi)的合伙人共同收購,合伙人分別是方亮、趙偉龍、花義強、方志強和張某某,該玉米款應當由合伙人共同向張某某支付。一審認定該玉米款屬于張某某一人債務有誤。
張某某辯稱,張某某收購張某某玉米應把錢先還給張某某,合伙人之間是另一個案件,不應在張某某案件中處理。
張某某向一審法院起訴請求:1.張某某、曾某某給付拖欠玉米款25,260.00元;2.張某某、曾某某給付利息707.28元(2016年11月22日至2017年2月15日),此后利息按月利率1分計算至本金付清之日。
一審法院認定事實:2016年11月22日,張某某將收獲的玉米,通過曾慶東介紹將兩車玉米賣到位于孫吳縣腰屯鄉(xiāng)曾家堡村曾某某的貨場。當時張某某收購的玉米,并出具了收據(jù),玉米款25,260.00元。張某某多次向曾某某、張某某催要此款,但曾某某、張某某相互推脫拒不給付。曾某某對內(nèi)蒙古楊新替張某某匯款157,000.00元給曾某某的事實予以認可。但稱該款并不是給張某某的糧款,且此款已全部付給了張某某欠其他農(nóng)民的糧款和裝車費用。張某某對收購張某某玉米的事實予以認可,但稱該筆玉米款已讓曾某某在內(nèi)蒙古楊新給其匯的157,000.00元款中給付。但其在庭審中對此事并未向法院提供相關(guān)證據(jù),曾某某對此也不予以認可。一審法院認為,張某某既認可張某某的玉米是其收購,又無證據(jù)證實玉米款已付,就應承擔給付張某某25,260.00元玉米款的義務。曾某某只是將其所有的貨場出租給張某某的出租人,所以,曾某某對本案訴爭款項不應承擔給付責任。針對張某某要求給付利息707.28元按月利率1分計算的訴求,法院認為,對雙方?jīng)]有約定逾期利率或者約定不明的應按照《最高人民法院關(guān)于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第二十九條第二款第一項規(guī)定年利率按6%計算為宜,即:83天×25,260.00×(6%÷350)=359.00元。判決:一、張某某于判決生效之日給付拖欠張某某玉米款25,260.00元及利息359.00元(利息自2016年11月22日計算至2017年2月15日);二、駁回張某某的其他訴訟請求。案件受理費449.00元,減半收取計224.50元,由張某某負擔,與上款一并給付。
二審中,張某某向本院提交了張某某與花義強、方志強、王強通話錄音光盤及錄音整理文字資料各一份,旨在證明系合伙人共同收購的玉米,是合伙行為,債務應當共同承擔。張某某質(zhì)證認為,對該證據(jù)的真實性有異議,無法判斷具體的通話人。對證明目的也有異議,張某某組織收購的玉米,就應由張某某償還,是否合伙與張某某無關(guān)。
本院認證認為,張某某提交的證據(jù)與本案關(guān)聯(lián)性不足,不予采信。
本院對一審法院判決認定的事實予以確認。
本院認為,張某某認可是由其出面收購張某某的玉米,張某某與張某某之間形成買賣合同關(guān)系合法有效,張某某要求張某某給付拖欠玉米款并無不當。張某某如認為其與方亮、趙偉龍等人存在合伙法律關(guān)系,應由合伙人承擔給付玉米款的責任,可另行主張權(quán)利。因此,張某某的上訴請求不能成立,應予駁回;一審判決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應予維持。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條第一款第一項規(guī)定,判決如下: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二審案件受理費449.00元,由張某某負擔。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審判長 王 鳳 審判員 賀 穎 審判員 王曉芳
書記員:鐘媛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