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訴人(原審原告)定邊縣楊某某楊某某第十一村民小組。
負責人韓旭有,組長。
委托代理人孫志遠,男,漢族,xxxx年xx月xx日出生。
委托代理人張利,陜西富能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上訴人(原審被告)定邊縣公安局。
法定代表人劉亞斌,局長。
委托代理人王洋,定邊縣公安局法制大隊副大隊長。
委托代理人王鋒,定邊縣公安局楊井派出所所長。
原審第三人葛亞瑾,男,漢族,xxxx年xx月xx日出生,住定邊縣,農(nóng)民。
原審第三人葛家齊,男,漢族,xxxx年xx月xx日出生,住定邊縣。
法定代理人葛亞瑾,身份情況同上。
二原審第三人委托代理人葛艷霞,女,漢族,xxxx年xx月xx日出生,住定邊縣楊某某,農(nóng)民,系葛亞瑾母親。
上訴人定邊縣楊某某楊某某第十一村民小組因公安行政管理一案,不服定邊縣人民法院(2015)定行初字第00024號行政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受理后,依法組成合議庭,公開開庭審理了本案。
本院認為:原審判決認定事實不清,證據(jù)不足,遺漏案件當事人,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八十九條第一款第(三)、(四)項之規(guī)定,裁定如下:
一、撤銷定邊縣人民法院(2015)定行初字第00024號行政判決;
二、發(fā)回定邊縣人民法院重審。
二審案件受理費50元,退還上訴人定邊縣楊某某楊某某第十一村民小組。
審 判 長 李海源 審 判 員 王 靜 代理審判員 劉紅梅
書記員:寇艷艷 陜西省榆林市中級人民法院 (2016)陜08行終24號 函 定邊縣人民法院: 你院移送的定邊縣楊某某楊某某第十一村民小組訴定邊縣公安局、第三人葛亞瑾、葛家齊公安行政管理一案,我院已裁定發(fā)回你院重審,現(xiàn)將有關問題函告如下: 一、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戶口登記條例》第三、四條的規(guī)定,鄉(xiāng)、鎮(zhèn)人民委員會和公安派出所為戶口登記機關。戶口登記機關應當設立戶口登記簿。戶口登記簿和戶口簿登記的事項,具有證明公民身份的效力。因此,你院認定楊井鄉(xiāng)政府移交給楊井派出所的常住人口登記表是對人口信息的記載,而非戶口登記的行政行為法律依據(jù)是否充分? 二、上訴人和被上訴人在一審期間,分別提供了存檔于楊井派出所的常住人口登記表,其中戶號為150的常住人口登記表第4號中有葛郎的登記信息,出生日期為1987年3月16日,無登記日期的內(nèi)容。戶號為99的常住人口登記表第4號中有葛樓的登記信息,出生日期為1987年2月5日,也無登記日期的內(nèi)容。第三人葛亞瑾提供的身份證中,姓名為葛亞瑾,出生日期為1986年10月14日。三份公安機關存檔或制作的記錄公民身份信息的材料中,第三人的姓名,出生日期均不相同,因此,第三人葛亞瑾是否存在雙戶的事實需進一步查清。 三、一審判決認定2002年定邊縣公安局為第三人葛亞瑾辦理戶口登記,2012年1月10日將葛家齊戶口登記在葛亞瑾的戶 籍冊中,上述事實認定均無相關證據(jù)支持。 四、一審法院在證據(jù)的認證中存在如下問題。1、被告提供的第三、四組證據(jù)是張生華、解生權、陳啟榮、孫立四人的證人證言,一審法院在第一次開庭審理認證時,以上述證據(jù)不符合證據(jù)形式要件,當庭不予認定,但在判決書的認證中,認為第三、四組證據(jù)相互印證,與事實相符,且與法院的談話筆錄內(nèi)容一致,與其他證據(jù)能夠印證,予以采信。一審法院在庭審中對證據(jù)的認證已經(jīng)發(fā)生法律效力,在判決書中推翻當庭認證無法律依據(jù)。2、根據(jù)行政訴訟法第三十四條的規(guī)定,被告對作出的行政行為負有舉證責任,應當提供作出該行政行為的證據(jù)和所依據(jù)的規(guī)范性文件。被告在一審期間提供的大量證據(jù)(其中包括證人張生華、解生權、陳啟榮、孫立的證言)均非作出行政行為時的證據(jù),不能作為行政行為合法性的證據(jù)。3、關于一審法院在訴訟期間調查取證問題。雖然行政訴訟法第四十條規(guī)定人民法院有權向有關行政機關以及其他組織、公民調取證據(jù)。但該條同時規(guī)定人民法院不得為證明行政行為的合法性調取被告作出行政行為時未收集的證據(jù)。本案中一審法院與張生華、解生權、陳啟榮的談話筆錄,作為該院認定被告第三、四組證據(jù)的依據(jù)之一,客觀上產(chǎn)生了證明被訴行政行為合法的作用,因此,一審法院對三名證人的調查有違人民法院在行政訴訟中的調查取證原則。 五、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戶口登記條例》的規(guī)定,楊井派出所作為本轄區(qū)法定戶籍登記管理機關,是本案適格被告,你院在審理期間未進行釋明,遺漏案件當事人。 特此函告 二O一六年六月十七日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