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訴人(原審原告)劉某某,男,漢族,工人。
委托代理人馮友臣,嫩江縣嫩江鎮(zhèn)法律服務所法律工作者。
被上訴人(原審被告)中國華糧物流集團嫩江國家糧食儲備庫。住所地:嫩江縣興農街。
法定代表人王玨,職務總經理。
委托代理人熊錦全,黑龍江廣久律師事務所律師。
委托代理人曹慶夫,黑龍江廣久律師事務所律師。
上訴人劉某某因與被上訴人中國華糧物流集團嫩江國家糧食儲備庫(以下簡稱嫩江糧食儲備庫)勞動爭議糾紛一案,不服嫩江縣人民法院(2015)嫩民初字第1128號民事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依法組成合議庭,于2016年1月28日公開開庭審理了本案。上訴人劉某某的委托代理人馮友臣,被上訴人嫩江糧食儲備庫的委托代理人熊錦全、曹慶夫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原審原告劉某某在原審法院訴稱,原告是被告正式招錄的亦工亦農工人,從事搬運工作。2001年被告改制,將原告辭退,當時并沒有履行任何法定程序,亦未給付經濟補償金及賠償金。在多次上訪未果的情況下,原告申請勞動仲裁,嫩江縣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以下簡稱仲裁委)于2015年8月20日作出嫩勞人不字(2015)第48號不予受理通知書。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相關規(guī)定,解除勞動合同后,未按規(guī)定給予勞動者經濟補償的,應支付勞動者經濟補償金,并可以責令支付賠償金,經濟補償金按照勞動者所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準向勞動者支付,年限最高不超過12年,并以經濟補償金的2倍向勞動者支付賠償金,因此向人民法院起訴,要求被告給付原告經濟補償金13,255.60元、賠償金26,511.20元,合計39,766.80元;并要求被告承擔訴訟費用。
原審被告嫩江糧食儲備庫在原審法院辯稱,一、原告和被告之間不存在長期的勞動合同關系,原告不具備起訴被告要求給付經濟補償金的訴訟主體資格;二、原告的訴訟請求超過了訴訟時效,不存在不可抗力或者其他正當理由的情形,不應維護;三、當事人雙方解除勞動關系的時間是在2001年,而原告主張經濟補償金和賠償金所依據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是2007年實施的,根據從舊兼從輕的原則,只有在爭議未處理完,新法實施時才可以適用新法,原告依據后實施的《勞動合同法》主張其不應享有的權利,沒有法律依據。綜上請求法院駁回原告的訴訟請求。
原審法院判決認定,原告是原嫩江糧庫的亦工亦農工人,在糧庫從事搬運工作,由原嫩江糧庫開支。2001年原告被辭退,但沒有給付原告經濟補償金。2015年8月20日,原告向仲裁委申請仲裁,仲裁委于當日作出嫩勞人不字(2015)第48號不予受理通知書,原告不服,于2015年8月26日向本院起訴。另查明,2007年原嫩江糧庫經改制后更名為中國華糧物流集團嫩江國家糧食儲備庫。
原審法院判決認為,原告2001年被辭退,但沒有得到經濟補償,其就應當知道權利被侵害,此時起應當計算申請仲裁的時效期間。原告于2015年8月20日向仲裁委申請仲裁,確已超過仲裁申請期限,又無不可抗力或者其他正當理由,因此原告的訴訟請求,本院不予支持。故此,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三條之規(guī)定,判決,駁回原告劉某某的訴訟請求。案件受理費10.00元減半收取5.00元,由原告負擔。
經本院審理查明的事實與原審法院判決認定的事實一致。
本院認為,上訴人劉某某與被上訴人嫩江糧食儲備庫對上訴人于2001年被辭退的事實無異議,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三條規(guī)定,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根據《勞動法》第八十二條之規(guī)定,以當事人的仲裁申請超過期限為由,作出不予受理的書面裁決、決定或者通知,當事人不服,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訴的,人民法院應當受理,對確已超過仲裁申請期限,又無不可抗力或者其他正當理由的,依法駁回其訴訟請求。上訴人未提交證據證實從2001年勞動爭議發(fā)生之日起至2015年8月20日向仲裁委申請仲裁期間存在不可抗力或有其他正當理由,上訴人的仲裁申請已超過法定期限,原審法院判決駁回其訴訟請求符合法律規(guī)定。故對其請求本院不予支持。原審法院判決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條第一款第(一)項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二審案件受理費10.00元、郵寄費80.00元,由上訴人劉某某負擔。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審 判 長 代柳怡 代理審判員 張可秋 代理審判員 張 巖
書記員:仇長城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