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訴人(原審原告):伊春市解危解困經(jīng)濟適用住房發(fā)展中心,住所地黑龍江省伊春市伊春區(qū)。
法定代表人:張廣德,該中心總經(jīng)理。
委托訴訟代理人:王曉非,黑龍江新飛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上訴人(原審被告):伊春市北華建筑安裝有限責任公司,住所地黑龍江省伊春市伊春區(qū)。
法定代表人:姜自軍,該公司總經(jīng)理。
委托訴訟代理人:楊勇,黑龍江仗義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審第三人:鄧某某,男,漢族,xxxx年xx月xx日出生,住黑龍江省伊春市伊春區(qū)。
原審第三人:鄒某某,男,漢族,xxxx年xx月xx日出生,住黑龍江省伊春市伊春區(qū)。
上訴人伊春市解危解困經(jīng)濟適用住房發(fā)展中心(以下簡稱解危解困中心)因與被上訴人伊春市北華建筑安裝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北華公司)及原審第三人鄧某某、鄒某某確認合同效力糾紛一案,不服伊春區(qū)人民法院(2017)黑0702民初858號民事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依法組成合議庭對本案進行了審理。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jié)。
本院審理查明,北華公司原注冊資本為2000000.00元,性質(zhì)為民營企業(yè),股東全部為自然人?,F(xiàn)工商登記記載該公司注冊資本為6000000.00元,解危解困中心以價值4000000.00元實物進行出資。2005年1月25日,經(jīng)北華公司股東會決議選舉姜自軍、劉修山、徐長林為董事會成員,選舉孫宏穎為執(zhí)行監(jiān)事。2016年9月5日,北華公司與鄧某某、鄒某某簽訂買賣協(xié)議書,將案涉爭議房產(chǎn)所有權及土地使用權轉(zhuǎn)讓給鄧某某、鄒某某,后依法辦理了不動產(chǎn)產(chǎn)權證書。北華公司知道此事后,未請求北華公司董事會或者監(jiān)事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而是自行提起訴訟。
本院認為,本案的爭議焦點是解危解困中心是否具備訴訟主體資格。經(jīng)審查,解危解困中心認為北華公司與第三人鄧某某、鄒某某之間簽訂買賣協(xié)議的行為侵犯了其股東利益,以自己的名義對北華公司直接提起訴訟,要求確認買賣協(xié)議無效。因解危解困中心并非合同的當事人,合同是否有效直接影響的是北華公司自身的利益,并非解危解困中心的直接利益,故解危解困中心與本案無直接利害關系。若解危解困中心認為北華公司董事姜自軍違反法律及公司章程的規(guī)定,代表北華公司與第三人鄧某某、鄒某某簽訂買賣協(xié)議的行為,損害了北華公司及其他股東的權益,應當依照《公司法》第一百四十九條、第一百五十一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四)》第二十四條的相關規(guī)定主張權利。若解危解困中心是以股東身份提起股東代表訴訟,應當依法竭盡公司內(nèi)部救濟程序,按照法定程序進行。本案中解危解困中心應當依法書面請求北華公司監(jiān)事孫宏穎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若其明確表示拒絕或者自收到請求之日起三十日內(nèi)未提起訴訟,或情況緊急、不立即提起訴訟將會使北華公司利益受到難以彌補的損害時,解危解困中心才能向法院提起代表訴訟。但解危解困中心既未履行前置程序,也未提交有緊急情況的相關證據(jù),不符合訴訟條件。故解危解困中心不具備本案訴訟主體資格,依照《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的解釋》第三百三十條規(guī)定,裁定如下:
審判長 代紅光
審判員 黃利
審判員 張秋妍
書記員: 李晨希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