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訴人(原審被告):七臺河市富山房地產(chǎn)開發(fā)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富山公司),住所地黑龍江省七臺河市桃山區(qū)桃南街(市四中一號集資樓)。法定代表人:錢積榮,董事長。委托訴訟代理人:王啟永,男,該公司經(jīng)理。委托訴訟代理人:那國海,黑龍江齊開律師事務所律師。上訴人(原審原告):宋某某,男,漢族,個體業(yè)主,現(xiàn)住黑龍江省寶清縣寶清鎮(zhèn)新民街。委托訴訟代理人:鄭亞蘭,女,漢族,無職業(yè),現(xiàn)住七臺河市茄子河區(qū)。系宋某某母親。委托訴訟代理人:趙學梅,七臺河市法律援助中心律師。上訴人富山公司與上訴人宋某某房屋拆遷安置補償合同糾紛一案,雙方均不服七臺河市茄子河???人民法院(2017)黑0904民初705號民事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依法組成合議庭,于2018年4月9日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上訴人富山公司的法定代表人錢積榮及委托訴訟代理人王啟永、那國海,上訴人宋某某的委托訴訟代理人鄭亞蘭、趙學梅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jié)。上訴人富山公司上訴請求:1、請求撤銷一審判決第一項、第二項,并改判駁回一審原告的訴訟請求;2、訴訟費由被上訴人承擔。事實和理由:2011年10月,富山公司經(jīng)與被拆遷戶宋某某協(xié)商,雙方簽訂了房屋拆遷置換合同,約定宋某某以一戶140.5平方米的平房置換富山公司開發(fā)的17號樓一層2戶、三層1戶,共計300.5平方米樓房,未約定具體單元。簽訂合同時房屋未建成,雙方只是草簽合同,所以在實際分房時要與被拆遷戶重新協(xié)商合同面積和樓層問題。在雙方??新協(xié)商好以后,富山公司會要求被拆遷人將原合同交回。富山公司與被拆遷人訂立第二份房屋拆遷置換合同,具體約定樓層和位置,同時由于交納入戶費及調(diào)整樓層等原因,也可能要調(diào)整面積。被上訴人的拆遷事宜都是鄭亞蘭代辦,2014年12月31日,鄭亞蘭與富山公司達成了新的分房協(xié)議,新協(xié)議的面積比原協(xié)議面積少了58.698平方米。鄭亞蘭偽造一個房屋拆遷置換合同交回富山公司,將真實的房屋拆遷置換合同私自留下。被拆遷人按照新協(xié)議領取房屋后,拿出私自留存的房屋拆遷置換合同向富山公司主張面積差。富山公司提交法庭的第二個房屋拆遷置換合同是對第一個合同的部分內(nèi)容變更后的延續(xù)。一審法院卻作出了錯誤認定,導致錯誤判決。辯稱,上訴人宋某某的上訴請求依法不成立,應予駁回。上訴人宋某某稱富山公司少給宋某某58.698平方米房屋的事實不存在,???我方違約的事實不成立。理由同上訴理由。上訴人宋某某的上訴請求:依法撤銷一審判決,依法改判富山公司按照每平方米4480元支付面積差額款262967.04元及違約金78890元,并且要求雙倍支付。事實和理由:一審判決認定事實清楚,但認定面積差額單價錯誤。合同約定按照每平方米支付面積差額款2000元顯失公平,屬于霸王條款,不能作為定案依據(jù)。應該按照商品樓銷售價每平方米4480元支付差額款。富山公司違約明顯,應承擔違約責任。宋某某與富山公司簽訂合同約定置換一樓商服和三樓,富山公司還差一樓商服58.698平方米,拒不給置換一樓。富山公司損害上訴人聲譽,上訴人強烈要求富山公司承擔雙倍違約責任。辯稱,富山公司的上訴理由不能成立,雙方簽訂的房屋拆遷置換合同是雙方真實意思表示,合法有效,雙方應按合同履行。富山公司給宋某某安置房屋的面積還差58.698平方米,按照合同第四條約定,應補交差額款,一審認定的事實正確。上訴人宋某某向一審法院起訴請求:1、請求法院判令被告給付原告拆遷補償款262967.04元及利息62400元;2、訴訟費由被告承擔。一審法院認定事實:被告七臺河市富山房地產(chǎn)開發(fā)有限責任公司建設七臺河市茄子河區(qū)新東方嘉園B區(qū)二期工程。被告與宋玉柱簽訂了房屋拆遷置換合同,置換房屋為18號樓7單元302室、面積為78.77平方米;被告與鄭亞蘭簽訂二份房屋拆遷置換合同,置換房屋分別為17號樓1單元102室、面積81.516平方米,17號樓1單元202室、面積為81.516平方米?,F(xiàn)該三份合同均已履行完畢,并在房產(chǎn)部門辦理了相關(guān)手續(xù)。原告宋某某以房屋拆遷置換合同原件一份起訴,內(nèi)容為:被拆遷房屋為磚木結(jié)構(gòu),建筑面積140.05平方米,置換商品房為17號樓一層140.5平方米,一戶三層80平方米,一戶一層80平方米。原告認為該合同系房屋拆遷的總合同,鄭亞蘭、宋玉柱的三份安置合同是對該合同的具體安置,因此認為,被告給其的房屋實際面積總和為241.802平方米,與原告所提供的房屋拆遷置換合同原件所簽訂的300.5平方米,面積差額為58.698平方米。被告認為不存在面積差額,是經(jīng)過雙方協(xié)商認可,把原合同收回后簽訂的安置合同,原告提交的房屋拆遷置換合同是原被告雙方履行完畢的作廢合同,且是原告私自從被告處偷拿回去的。以上為本案基本事實。一審法院認為,被告認為原告起訴依據(jù)《房屋拆遷置換合同》原件是原告偷拿被告作廢合同,缺少有力證明,本院不予認定。原被告雙方簽訂的《房屋拆遷置換合同》是雙方真實意愿的表示,且不違反法律規(guī)定,合法有效,本院予以確認?!斗课莶疬w置換合同》第三條約定原告置換樓房位于被告開發(fā)建設的新東方嘉園B區(qū)二期,17號樓一層140.5平方米房屋一戶、三層80平方米房屋一戶、一層80平方米房屋一戶,總置換面積共計300.5平方米。但實際被告只置換給原告三戶房屋,總置換面積為241.802平方米。被告違約,被告尚差原告的置換面積為58.698平方米。被告理應賠償原告未交付房屋的損失,就原告要求按4480元/平方米賠償置換面積差額問題,本院綜合原告的訴訟請求,兼顧合同的履行情況,被告方的過錯程度,以及原告方預期利益等因素,根據(jù)公平原則和誠信原則考量,被告應按原合同第四條約定執(zhí)行較為合理。《房屋拆遷置換合同》第四條約定:剩余房屋補償,當置換面積多余商品樓面積時,乙方(原告)按甲方(被告)商品樓銷售價補交差額款,當置換面積少于商品??面積時,甲方(被告)以2000元/平方米補付乙方(原告)差額款。綜上,依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條,《最高人民法院關(guān)于審理商品房買賣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四條之規(guī)定,判決:1、原被告所簽《房屋拆遷置換合同》有效,被告七臺河市富山房地產(chǎn)開發(fā)有限責任公司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按合同約定,給付原告宋某某置換面積58.698平方米的差額款:117396元(58.698平方米×2000元);2、被告七臺河市富山房地產(chǎn)開發(fā)有限責任公司在本判決生效后立即給付原告宋某某違約金35218.8元(117396元×30%);3、駁回原告宋某某的其他訴訟請求。本案訴訟費3352.28元,由被告七臺河市富山房地產(chǎn)開發(fā)有限責任公司承擔。如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的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二審中,當事人未提交新的證據(jù)。本院經(jīng)審理對一審查明的事實予以確認。本院認為,本案的主要爭議焦點是上訴人富山公司與上訴人宋某某簽訂的第一份房屋拆遷置換合同是否已經(jīng)履行完畢,如未履行完畢,是否承擔違約責任,按何標準給付宋某某房屋差額款。雙方簽訂的第一份房屋拆遷置換合同系雙方真實意思表示,該合同有效,雙方應按照合同約定履行各自的義務。該合同雖未確定三戶房屋所在的具體單元,但對置換住宅樓戶數(shù)、樓層、面積、補付差額款的計算標準及違約賠償責任等進行了約定。富山公司實際交付的三戶住宅樓房的總面積與合同約定存在差額,上訴人宋某某持第一份合同要求富山公司按照合同約定補付差額款于法有據(jù)。一審法院根據(jù)實際情況??照合同約定內(nèi)容進行判決并無不當。關(guān)于上訴人富山公司提出因雙方重新簽訂了置換合同,第一份合同已經(jīng)作廢,鄭亞蘭偽造合同、私自留存第一份合同的上訴理由。宋某某對該理由不予認可,富山公司所舉證據(jù)不足以證實其所提理由。故上訴人富山公司所提理由不能成立。關(guān)于上訴人宋某某提出與富山公司簽訂合同約定置換一樓商服和三樓,應該按照商品樓銷售價每平方米4480元支付差額款的理由。因富山公司與宋某某簽訂的房屋拆遷置換合同約定置換的樓房為住宅樓,合同約定了補付差額款的計算標準為2000元/平方米,宋某某已經(jīng)接收了富山公司交付的三戶住宅樓,存在的面積差額部分按照合同約定的標準計算補付差額款并無不當。上訴人宋某某所提理由不能成立。綜上所述,二上訴人的上訴請求均不能成立,應予駁回。一審判決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應予維持。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條第一款第一項規(guī)定,判決如下: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二審案件受理費6704元,由上訴人七臺河市富山房地產(chǎn)開發(fā)公司負擔3352元,上訴人宋某某負擔3352元。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審判長 孫國軍
審判員 王旭辰
審判員 遲麗杰
書記員:焉慶玲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