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上海風度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住所地上海市松江區(qū)。
法定代表人:王芬,總經(jīng)理。
委托訴訟代理人:李勇,上海巨明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上海仝某企業(yè)服務有限公司,住所地上海市金山區(qū)。
法定代表人:魏綱,負責人。
原告上海風度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與被告上海仝某企業(yè)服務有限公司服務合同糾紛一案,本院于2020年5月7日立案受理后,依法適用簡易程序(小額訴訟),于2020年5月26日公開開庭審理。原告上海風度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及其委托訴訟代理人李勇,被告上海仝某企業(yè)服務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魏綱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原告上海風度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1、判令被告支付原告旅游費37,564元;2、判令被告償付逾期付款違約金(以37,564元為基數(shù),按照每日1%計算,自2019年11月9日起至實際清償之日止)。事實和理由:原、被告于2019年9月16日簽訂《上海市境內旅游合同》兩份,約定被告委托原告安排二批貴州五日旅游活動。原告按約分別于2019年10月16日至10月20日、2019年10月23日至10月27日分二批安排貴州安順五日游覽活動。2019年11月8日,原、被告進行結算,兩批團隊費用總計224,564元。原告向被告開具全額發(fā)票,被告通過公司賬戶向原告轉賬180,000元,通過經(jīng)辦人魏綱賬戶向原告轉賬180,000元,目前仍欠37,564元。原告數(shù)催未果,遂涉訴。
被告上海仝某企業(yè)服務有限公司辯稱,對原告所述事實沒有異議,因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被告資金周轉困難,目前無力支付。原告主張的違約金過高,請求法院予以調整。
經(jīng)審理查明,2019年9月16日,原、被告簽訂兩份《上海市境內旅游合同》,約定2019年10月16日至10月20日,以及2019年10月23日至10月27日期間由原告為被告安排旅游,旅游費金額分別為84,906元和111,264元,付款期限為出行前一周內支付。其中第七條違約責任約定,被告逾期支付旅游費用的,應當每日按照逾期支付旅游費用的3%向原告支付違約金。
上述合同簽訂后,原告按約為被告安排旅游。2019年11月8日,原、被告進行結算,確認案涉兩份合同的旅游費總計224,564元,原告向被告開具了相應金額的增值稅普通發(fā)票。
被告向原告的付款情況如下:2019年9月18日支付6,000元,2019年9月29日支付30,000元,2019年10月14日支付70,000元,2019年10月21日支付30,000元,2019年11月26日支付30,000元,2020年1月23日支付3,000元,2020年3月7日支付10,000元和5,000元,2020年3月13日支付3,000元。以上付款共計187,000元,尚欠37,564元未付。
以上事實由原告提供的《上海市境內旅游合同》、結算單、上海增值稅普通發(fā)票、國內支付業(yè)務收款回單及當事人的陳述等證據(jù)證實,本院予以確認。
本院認為,原、被告之間的服務合同關系成立、有效,雙方應恪守合同,按約履行各自義務。本案中,原告已經(jīng)按約為被告提供旅游服務,被告應當按照結算金額支付旅游費。被告尚欠37,564元未付構成違約,原告有權要求被告償付旅游費及逾期付款違約金。
關于逾期付款違約金,原告主張按照每日1%計算,被告辯稱該計算標準過高。本院認為,違約金兼具補償性和懲罰性的特征,但通常而言,其主要作用在于彌補損失,故在確定違約金計算標準時應當將守約方的實際損失作為主要的考量因素。鑒于在案證據(jù)無法證明原告的實際損失,原告主張的每日1%標準雖低于合同約定的標準,但仍超出違約金標準的合理范圍。本院酌情將違約金計算標準調整至年利率12%。
綜上,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條、第一百零九條、第一百一十四條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被告上海仝某企業(yè)服務有限公司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償付原告上海風度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旅游費37,564元;
二、被告上海仝某企業(yè)服務有限公司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償付原告上海風度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違約金(以37,564元為基數(shù),按照年利率12%,從2019年11月9日起計算至實際清償之日止)。
如果當事人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本案適用簡易程序(小額訴訟)審理,案件受理費10元,由被告上海仝某企業(yè)服務有限公司負擔(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七日內交付本院)。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審判員:陳巨瀾
書記員:田一夫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