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訴人(原審原告):上海震林市政建設發(fā)展有限公司,住所地上海市崇明縣。
法定代表人:劉新紅,執(zhí)行董事。
委托訴訟代理人:施君,上海市金茂律師事務所律師。
委托訴訟代理人:韓正,上海市金茂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上訴人(原審被告):上海星晨實業(yè)有限公司,住所地上海市靜安區(qū)。
法定代表人:張儉,經(jīng)理。
原審第三人:上海市市政工程建設處,住所地上海市。
法定代表人:張鶴,處長。
委托訴訟代理人:葛志浩,北京觀韜中茂(上海)律師事務所律師。
上訴人上海震林市政建設發(fā)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震林公司”)因與被上訴人上海星晨實業(yè)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星晨公司”)、原審第三人上海市市政工程建設處(以下簡稱“市政工程處”)所有權確認糾紛一案,不服上海市靜安區(qū)人民法院(2018)滬0106民初21333號民事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于2019年8月12日立案后,依法組成合議庭進行了審理。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震林公司上訴請求:撤銷一審判決,改判支持震林公司一審全部訴請或發(fā)回重審。事實與理由:1、上海市靜安區(qū)柳營路1067、1069號房屋(以下簡稱“系爭房屋”)于1991年批準拆遷、1992年計劃再建房屋,距今已有很長時間。一審法院在未查明系爭房屋及土地原始權利歸屬、承繼的情況下僅以《協(xié)議書》清單所述“新建混合結構房屋500平方米”與實際建設面積不對應及個別人員口頭片面解釋即認定系爭房屋非震林公司所有是錯誤的。2、市政工程處已于2016年6月6日就系爭房屋的歸屬問題出具了情況說明,明確震林公司改制后獨立,系爭房屋歸震林公司所有。市政工程處將系爭房屋劃歸至震林公司名下系企業(yè)內(nèi)部資產(chǎn)劃分行為,合法有效。一審法院認定市政工程處僅將系爭房屋經(jīng)營權移交給震林公司是錯誤的。3、《建設工程項目表(存根)》所載建設單位為上海市閘北區(qū)人民政府談橋地區(qū)綜合整治辦公室(以下簡稱“談橋辦”)而非星晨公司。震林公司一審時提交的滬閘規(guī)建(93)071號建筑工程規(guī)劃許可證擬稿、建筑工程項目表(存根)、上海市建設工程規(guī)劃許可證申請單及其他規(guī)劃許可證申請材料均顯示建設單位為“閘區(qū)府談橋辦”。至于閘區(qū)府談橋辦尾部括號內(nèi)的星晨公司未經(jīng)市政工程處書面認可,只能理解為談橋辦再授權或委托之意思表示,不具備否定談橋辦受市政工程處委托代拆、代建的受托人地位。4、一審法院適用法律錯誤。2002年《確認書》系星晨公司就系爭房屋所有權歸屬所做的單方認諾,落款亦僅載明“確認單位:上海星晨實業(yè)公司”,且已加蓋星晨公司印章?!洞_認書》中明確表示參建費用震林公司已全部付清,門面房的房地產(chǎn)權利實際應歸震林公司所有。故《確認書》系對此前未解決的系爭房屋權利登記轉(zhuǎn)移問題的補充,是否載明投資參建時間、嗣后付款是否經(jīng)震林公司簽字確認均不影響星晨公司對系爭房屋所有權歸屬問題所做單方認諾之意思表示的法律效力。5、震林公司的訴訟主體資格已通過管轄權程序得以解決,本案的爭議應為震林公司是否是系爭房屋的權利人。
星晨公司辯稱,不同意震林公司的上訴請求。1、星晨公司建設系爭房屋時震林公司尚未成立,震林公司不具備適格的主體資格,應該由市政工程處直接向星晨公司或談橋辦亦或現(xiàn)在的建交委提出主張。2、系爭房屋原來是區(qū)下屬的企業(yè)青云磨料具廠的,為了配合市政建設處拓展道路做下水道,經(jīng)動遷后才拆除的。市政工程處支付了動遷費,但未支付土地征用費,故震林公司也好,市政工程處也好,對系爭地塊的建筑均不享有權利。談橋地區(qū)前期單位居民動遷承包協(xié)議中沒有包括征地補償。3、《確認書》確實是星晨公司原來的法人寫的,但當時震林公司一直表示要支付人民幣20萬元(以下幣種均為人民幣),先寫確認書,等錢到賬后再填寫日期,但震林公司實際未支付該筆款項,何海良在一審時也進行了明確陳述,故《確認書》內(nèi)容不能采信。
市政工程處述稱,同意震林公司的上訴請求。市政工程處作為當時上海市市政配套工程建設的主體,建設了很多工程,無法對每一個工程從頭到尾進行完善地管理,確實造成了許多歷史遺留問題。本案中的系爭房屋是市政工程處委托建造的,且在與談橋辦簽訂的《協(xié)議書》中明確了新建混合結構房屋產(chǎn)權歸市政工程處所有。建造商是在未經(jīng)市政工程處批準的情況下自己去申請了產(chǎn)權。談橋辦拆除的屬于市政工程處產(chǎn)權的部分混合結構三層樓房屋并修復及接建部分面積房屋到底是指哪些房屋,是否是系爭房屋談橋辦或星晨公司均未向市政工程處表明。市政工程處對已拆重建的房屋到底建在哪里不知情。
震林公司向一審法院起訴請求:確認系爭房屋歸震林公司所有。
一審法院認定事實:一、關于談橋地區(qū)排水道路工程
1991年4月17日,上海市市政工程管理局出具滬市政計(91)第340號《關于談橋建房基地二類市政配套工程計劃任務書的批復》,載明:為利于及時發(fā)揮談橋基地房源的效益,現(xiàn)經(jīng)研究批復如下同意用于動遷的閘北談橋一、二期建房基地的二類市政配套工程。排水方案中,由于彭越浦、滬太路之間地區(qū)采用分流制,雨水管應沿規(guī)劃談家橋支路由南至北接入洛川東路雨水管,考慮資金目前困難,故近期談家橋支路不辟通,通過柳營西路接入滬太路。工程規(guī)模:雨污水管1.4公里,道路0.8公里,小橋改建一座。工程投資為294萬元,在二類市政配套費中列支。有關征地動遷費擬在建房基地內(nèi)核銷。
1991年12月9日,市政工程處與談橋辦(黃漢章作為代表)簽訂《委托書》,約定:經(jīng)市建委以滬建計(91)第696號文批準的談橋地區(qū)排水道路工程列為91年正式計劃項目,按規(guī)劃紅線一次實施,該工程范圍為:柳營西路(滬太路-談家橋支路),談家路支路(柳營西路-談家橋路),談家橋路(談橋支路-普善路),普善路(談家橋路-中山北路)。上述工程用地范圍內(nèi)需動遷單位5家拆除房屋1240平方米,動遷居民16戶拆除房屋343平方米。為使工程順利進行,現(xiàn)委托談橋辦實施前期動遷工作,委托雙方必須嚴格按照《上海市城市房屋拆遷管理實施細則》規(guī)定辦理(完成期限91年12月10日-92年1月31日)有關動遷費用另訂協(xié)議。
1991年12月24日,市政工程處(甲方,周介信、林雅娟作為代表)與談橋辦(乙方,黃漢章作為代表)簽訂《談橋地區(qū)前期單位居民動遷承包協(xié)議》,約定:甲方將談橋地區(qū)居民、單位動遷工作委托乙方承包,上述工程范圍涉及柳營路(滬太路-談家橋支路),談家路支路(柳營西路-談家橋路),談家橋路(談家橋支路-普善路)共動遷居民16戶拆除房屋居民面積370平方米,動遷單位6家拆除房屋1378.90平方米及搬遷水、電、煤管線等,居民動遷安置房屋另訂協(xié)議調(diào)撥。上述工程范圍內(nèi)動遷拆除勞務費及按規(guī)定的補償費用為876,536元,由乙方包干使用盈虧自負,完成期限自1991年12月31日至92年3月底前完成上述范圍內(nèi)居民、單位動遷工作。本協(xié)議生效后,甲方先對承包費用70萬元正,由乙方開具財務收據(jù)后甲方付款,余款待拆遷完畢驗收后付清。同年12月26日,市政工程處向談橋辦支付柳營西路拓寬動拆遷補償費預收款70萬元。后附清單顯示動遷單位:青云磨料具廠等,針對青云磨料磨具廠補償項目如下:房屋、金屬塑料棚二只、動力照明板線、上下水補償費、停工誤工損失費、電桿搬遷費三根進廠、設備搬遷補償12臺、圍墻共計242,540元。
1992年12月15日,市政工程處(甲方,周介信、林雅娟作為代表)與談橋辦(乙方,黃漢章作為代表)簽訂《協(xié)議書》,約定:乙方在實施市建委滬建計(91)第696號文批準的談家橋地區(qū)排水道路工程前期動拆遷工作中,由于柳營西路變更設計,人行道由原4.5米改變?yōu)?.5米,致使原計劃不拆除二幢三層樓房490平方米須拆除并修復樓梯過道及接間面積約250平方米,甲方同意拆除原計劃不拆除的屬甲方產(chǎn)權的部分混合結構三層樓房并修復及接建部分面積房屋(產(chǎn)權歸甲方),甲方委托乙方實施該工程的拆建工作,經(jīng)核算該工程費用計498,142元。上述費用由乙方開具財務收據(jù),甲方一次付清。后附清單顯示:1.拆除、接建滬太路XXX弄XXX號房費用133,074.52元;2.拆除、接建滬太路XXX號-XXX號三層樓房費用93,900元;3.拆除631弄9號1-8室房屋補償費15,000元;4.新建混合結構房屋500平方米*450元/平方米計225,000元(產(chǎn)權歸甲方);5.新建柳營西路圍墻21400元;6.代辦拆房建房等管理費2%(包括提前竣工費6,000元)計9,767.80元,上述六項費用合計498,142元。庭審中,原告稱新建混合結構房屋即指柳營路XXX-XXX號(單)、1099號房屋;被告稱,鑒于清單中未標明地址,無法確認具體位置。同年12月24日,市政工程處向談橋辦支付拆遷補償費及管理費498,142元。
二、關于柳營路XXX-XXX號(單)、1099號房屋的建設過程
1993年4月7日,上海市閘北區(qū)規(guī)劃土地管理局(原)向星晨公司出具《建設工程規(guī)劃許可證》(滬閘建(93)071號),該證及《建筑工程項目表(存根)》載明:建設單位星晨公司(項目表及審批單含談橋辦),建設項目名稱商業(yè)用房,建設位置(原)滬太路XXX弄XXX號(即現(xiàn)柳營路XXX-XXX號(單)、1099號),建設規(guī)模480平方米。
1996年2月10日,《上海市單位自管房屋產(chǎn)權登記申請書》及《申請領取房產(chǎn)證報告》,顯示:茲有我星晨公司于1993年自行投資建造房屋11幢計480平方。座落柳營路XXX號-XXX號(原建房執(zhí)照上房屋地址為滬太路XXX弄XXX號,建房執(zhí)照文號93-071)。由于我公司部門領導幾經(jīng)變動,工作忙亂,以致疏忽未及時辦理房產(chǎn)證。今特向貴局提出書面申請,補辦房產(chǎn)證。房屋所有權性質(zhì)集體。滬房閘字第59011號《房屋所有權證》顯示:柳營路XXX-XXX號(單)、1099號房屋所有權人為星晨公司,所有權性質(zhì)集體,1059-1081號全幢建筑面積550平方米,1099號全幢建筑面積111平方米。附記:柳營路XXX-XXX號、XXX號已辦理二證合一,此證還余下217.69平方米建筑面積,125.09平方米土地分攤面積(權籍科2001.7.19)。
1996年2月27日,星晨公司將柳營路XXX-XXX號(單)、1099號房屋(全幢建筑面積661平方米)設定抵押,存續(xù)期限2年。
1996年2月28日,星晨公司取得滬國用(閘)字第960126號《國有土地使用證》,載明:土地使用者星晨公司;土地坐落柳營路XXX號,用地面積316平方米,地號共和新路街道283坊22丘。此土地使用權已于96年6月19日全部抵押,期限為2年。柳營路XXX-XXX號已辦理二證合一,此證還余下125.09平方米的土地分攤面積(權籍科2001.7.19)。
三、關于震林公司、星晨公司之間的協(xié)商過程及使用系爭房屋情況
星晨公司曾出具《確認書》一份,載明:我單位對閘北區(qū)柳營路XXX-XXX號門面房登記的產(chǎn)權人與實際的產(chǎn)權人不一致的情況做如下確認,我單位確認該門面房是由震林公司于年月日前(日期處空白)投資參建的,參建費用震林公司已全部付清,該門面房的房地產(chǎn)權利實際應歸“震林公司”所有,震林公司是該門面房的實際上的房地產(chǎn)權利人;若震林公司要求將該門面房的房地產(chǎn)權利由我單位轉(zhuǎn)移變更登記至震林公司名下,我單位承諾將與震林公司共同到房地產(chǎn)交易中心,提交給房地產(chǎn)交易中心要求我單位作為賣方應提交的相關資料;……。落款處有星晨公司蓋章,法定代表人黃漢章簽名。
對此,星晨公司原法定代表人黃漢章分別于2017年10月19日、同年12月26日在法院(2017)滬0106民初4514號案件筆錄中陳述:我原是談橋辦主任,后為星晨公司的法定代表人。柳營路XXX-XXX號(單)、1099號房屋于1993年初根據(jù)閘區(qū)府(92)第35號文件立項,區(qū)政府意在增加共和新路街道商業(yè)配套設施,星晨公司據(jù)此申請了規(guī)劃許可證并集資建房。當時,市政工程處對閘北市政建設貢獻較大,其單位工作人員周介信系市政工程處與星晨公司的主要聯(lián)系人,與我亦是朋友關系。房屋建成后,周介信稱其單位工作地點在本市馬當路,距離較遠(多有不便),故提出需兩間房屋作為其辦公場所,基于朋友關系,我同意無償出借給其使用。2002年,周介信提出望以投資參建形式低價取得1067-1069號兩間房屋的產(chǎn)權,其草擬了《確認書》,由我簽字蓋章,雙方協(xié)商由震林公司出資20萬元作為投資參建款,基于其尚未支付款項,故《確認書》中投資參建時間和最后落款日期均為空白,待其支付款項后填寫。后周介信未介紹工程給星晨公司,也未支付投資參建款,故此事未繼續(xù)進行下去。
市政工程處原工作人員即震林公司原股東周介信在同案2017年10月26日筆錄中陳述:市政工程處委托談橋辦拆除接建滬太路605弄房屋(原閘北市政建設公司建造)、滬太路621-625弄房屋,拆除631弄9號1-8室房屋。因上述工程面積存在差異,故談橋辦重新選址新建了4套房屋并約定產(chǎn)權歸市政工程處,新建的4套房屋(含系爭房屋)地址即青云磨料磨具廠原址,市政工程處已付清工程款498,142元?;谛陆?套房屋的產(chǎn)權本就約定歸市政工程處所有,故震林公司基于市政工程處委托關系取得系爭房屋所有權,《確認書》由黃漢章簽字并蓋章。
震林公司原法定代表人何海良在同案2018年1月16日筆錄中陳述:因系爭房屋未辦理小產(chǎn)證,故2002年時以確認書的形式確認震林公司享有系爭房屋的所有權。當時,我是震林公司聘請的項目負責人(非該公司的法定代表人或者股東),2011年-2015年期間擔任該公司的法定代表人,故對2011年以后發(fā)生的事情較為清楚,對之前發(fā)生的事情不太清楚。簽訂《確認書》時,黃漢章、星晨公司尹姓工作人員和我在場,我代表震林公司簽署了確認書。鑒于系爭房屋歸市政工程處所有,震林公司改制時市政工程處將全市多處房屋均交由震林公司經(jīng)營管理,故確認書上約定的是震林公司投資參建,而投資參建款已于1992年由市政工程處付清。
四、其他相關事實
1994年3月16日,上海市市政工程管理局出具滬市政經(jīng)(94)第250號《關于同意成立上海震林實業(yè)公司的批復》:同意成立上海震林實業(yè)公司,公司性質(zhì)為獨立核算、自負盈虧的股份合作單位等。
2010年11月24日,《研究震林公司分配及重組工作有關問題會議紀要》顯示:2.關于江陰路等臨房的管理問題,自2011年1月1日起金湯路、四川路臨房由順啟公司經(jīng)營管理,柳營路、光新路、江陰路臨房仍由震林公司經(jīng)營管理。
2011年6月30日,周介信與何海良簽訂《股權轉(zhuǎn)讓協(xié)議》,約定周介信將所持有震林公司5%股權作價135.95萬元轉(zhuǎn)讓給何海良。2010年(應為2011年)7月20日,震林公司法定代表人由丁林敏變更為何海良,2011年7月28日,震林公司執(zhí)行董事和股東變更為何海良。
2012年6月5日,上海星晨實業(yè)公司變更企業(yè)名稱星晨公司。
2016年4月19日,震林公司起訴案外人吳某某、周某某,要求返還系爭房屋,法院認為震林公司雖表示星晨公司已書面確認其僅為系爭房屋名義上的產(chǎn)權人,并認可震林公司有權將系爭房屋對外出租,但星晨公司又直接與案外人就系爭房屋簽署《借房協(xié)議書》并收取相應租金,以其行為表明其不認可震林公司對外出租系爭房屋。據(jù)此,法院于2016年9月8日分別作出(2016)滬0106民初6182號和(2016)滬0106民初6183號民事判決,駁回震林公司的全部訴訟請求。
2017年1月20日,震林公司起訴至法院要求確認系爭房屋歸其所有。
2019年2月26日,法院至市政工程處調(diào)查情況,該處答復如下:我處認為市政工程處所指房屋為臨房,市政工程處沒有辦理過相關證照(國有土地使用證和房地產(chǎn)權證)。震林公司改制時,市政工程處與震林公司簽過協(xié)議但我處已找不到相關材料,可能包含柳營路房屋,但不清楚該柳營路房屋是否即指系爭房屋。周介信原為市政工程處職工。我方提交材料已窮盡。
系爭房屋出租情況:2004年5月起,案外人上海杰舜房地產(chǎn)經(jīng)營服務部將系爭房屋部分對外出租;震林公司自2007年4月起以出租方的名義對外出租系爭房屋,但對租金去向和入賬情況無法提供明確意見。
目前房屋情況:柳營路XXX-XXX號(單)、1099號房屋已由星晨公司出售給案外人。柳營路XXX-XXX號(單)房屋所有權人登記為星晨公司,尚未辦理二證合一手續(xù)。
一審法院認為,不動產(chǎn)物權的權利狀態(tài)以登記為準,權屬證書是權利人享有該不動產(chǎn)物權的證明,如當事人認為不動產(chǎn)登記與真實權利狀態(tài)不符的,應當提供證據(jù)予以證明。本案的爭議焦點在于系爭房屋真實權利人的認定,柳營路XXX-XXX號(單)、1099號房屋經(jīng)登記為星晨公司所有,震林公司主張上址房屋均由市政工程處出資建設,后市政工程處又將系爭房屋所有權轉(zhuǎn)讓給震林公司,故系爭房屋應歸震林公司所有,對此震林公司應當提供證據(jù)證明。根據(jù)庭審查明的事實,法院作如下論述:
一、關于清單中新建房屋的具體指向及系爭房屋的權利歸屬
首先,震林公司主張市政工程處和談橋辦于1992年12月15日簽訂《協(xié)議書》清單中所指“新建混合結構房屋500平方米”與柳營路XXX-XXX號(單)、1099號房屋實際建設面積并不對應。其次,市政工程處自認柳營路房屋為臨房,且無法確定清單中“新建混合結構房屋”即為柳營路XXX-XXX號(單)、1099號房屋,亦無法明確交由震林公司經(jīng)營管理的房屋即指系爭房屋。第三,震林公司主張星辰公司曾于2002年出具《確認書》確認系爭房屋權利人為震林公司,星晨公司辯稱出具該確認書的背景為震林公司擬通過投資參建的形式取得系爭房屋所有權,故確認書中投資參建日期和落款日期均為空白,案外人何海良自行填寫了落款日期。根據(jù)查明的事實,2002年案外人何海良既非震林公司法定代表人亦非股東,其亦未提交相應簽署文件的委托材料。庭審中,震林公司亦確認其從未支付過任何投資參建款,概因認為市政工程處已支付清單中新建混合結構房屋建設款,而市政工程處卻無法確認清單中的新建房屋即指柳營路XXX-XXX號(單)、1099號房屋,故震林公司根據(jù)確認書主張系爭房屋歸其所有,依據(jù)不足。第四,震林公司主張柳營路XXX-XXX號(單)、1099號房屋均由市政工程處出資建設,現(xiàn)其僅主張其中兩間即系爭房屋所有權,與庭審陳述相矛盾,且其未對星晨公司已出售的上址其他房屋提出權屬異議,亦不符合常理。法院注意到,市政工程處和區(qū)談橋辦簽訂的《協(xié)議書》中確曾約定新建混合結構房屋產(chǎn)權歸市政工程處,相關當事人可另行提起訴訟,維護自身合法利益。
二、關于震林公司的主體資格
首先,根據(jù)物權法的相關規(guī)定,房屋所有權的取得主要有兩種方式:一是原始取得,此時房屋所有權的取得無需登記;二是繼受取得,此時房屋所有權的取得必須經(jīng)過登記。依法建造房屋是原始取得的情形之一,在城市建造房屋首先要取得國有土地使用證,其次還應取得建設工程規(guī)劃許可證等材料方能進行。本案中,上述材料均由星晨公司申請、辦理、獲批并登記至星晨公司名下。其次,根據(jù)庭審查明的事實,市政工程處自認交由震林公司經(jīng)營管理的房屋為臨房,并確認從未辦理過國有土地使用權證和房屋產(chǎn)權證,且從未主張其擁有系爭房屋所依附土地的使用權。第三,根據(jù)2010年11月24日會議紀要顯示,市政工程處僅將柳營路房屋交由震林公司經(jīng)營管理,并未將相關房屋的所有權進行讓渡。故,震林公司僅為會議紀要中所指柳營路房屋的經(jīng)營管理者,而非所有權人。綜上,震林公司僅憑現(xiàn)有證據(jù),不足以證明其為系爭房屋真實的權利人,故震林公司主張確認系爭房屋產(chǎn)權屬于其所有,法院不予支持。
一審法院據(jù)此作出如下判決:震林公司要求上海市柳營路1067、1069號房屋歸其所有的訴訟請求,不予支持。
本院經(jīng)審理查明,一審法院查明事實屬實,本院予以確認。
本院認為,當事人對自己的主張所依據(jù)的事實,有責任提供證據(jù)加以證明。沒有提供證據(jù)或提供的證據(jù)不足以證明其事實主張的,由負有舉證責任的當事人承擔舉證不能的不利后果。震林公司主張系爭房屋由市政工程處出資建設,后又在改制過程中將該房屋劃歸震林公司所有,并提交星晨公司《確認書》一份以證明星晨公司確認系爭房屋應歸震林公司所有。星晨公司則稱市政工程處委托并向談橋辦支付的款項系談橋基地房屋前期動遷款而非投資參建款。而《確認書》簽訂的背景為震林公司有意以投資參建的方式獲得系爭房屋產(chǎn)權,后震林公司未支付相應款項。本院認為,根據(jù)已查明事實,震林公司自認未支付過任何投資參建款,并認為參建款已由市政工程處支付,而市政工程處僅依據(jù)1991年與談橋辦簽訂的《談橋地區(qū)前期單位居民動遷承包協(xié)議》的約定支付了動拆遷補償款預收款70萬元。故震林公司認為市政工程處已支付參建款,應提供相應證據(jù)予以佐證。關于震林公司主張市政工程處與談橋辦簽訂的《協(xié)議書》中,談橋辦已確認拆除的屬市政工程處產(chǎn)權的部分混合結構三層樓房并修復及接建部分面積房屋(產(chǎn)權歸市政工程處),但本院注意到《協(xié)議書》清單中“新建混合結構房屋500平方米”與柳營路XXX-XXX號(單)、1099號房屋實際建設面積并不相同。且根據(jù)一審法院依職權調(diào)取的《會議紀要》及與市政工程處所做筆錄顯示,市政工程處自認柳營路房屋為臨房,未辦理過國有土地使用證和房地產(chǎn)權證,也不清楚柳營路房屋是否為系爭房屋?!稌h紀要》中也明確柳營路臨房由震林公司經(jīng)營管理,故無法得出系爭房屋產(chǎn)權歸震林公司所有的結論。本院認為,在市政工程處無法確認系爭房屋是否為其被拆除房屋改建而成的情況下,《確認書》中提到的新建混合結構房屋位置、門牌及面積均無法確認,本院亦無法確認系爭房屋即市政工程處被拆除重建的混合結構房屋,對相關房屋的產(chǎn)權爭議,市政工程處可另行依法主張權利。一審法院認為震林公司為《會議紀要》明確的柳營路臨房經(jīng)營管理者而非所有權人,無權主張系爭房屋產(chǎn)權并無不當,應予維持。
綜上所述,震林公司的上訴請求均不能成立,應予駁回。一審判決查明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應予維持。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條第一款第(一)項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二審案件受理費22,800元,由上海震林市政建設發(fā)展有限公司負擔。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法官助理 張 煜
審判員:周劉金
書記員:丁康威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