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上海金某工業(yè)區(qū)高樓村村民委員會,住所地上海金某工業(yè)區(qū)高樓村2組2121號。
法定代表人:潘寒冬,負責人。
委托訴訟代理人:沈軍,上海錦維律師事務所律師。
委托訴訟代理人:朱佳麟,上海錦維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上海前輝塑料制品有限公司,住所地上海市金某工業(yè)區(qū)。
法定代表人:錢中云,總經理。
委托訴訟代理人:周潔,北京君都(上海)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告上海金某工業(yè)區(qū)高樓村村民委員會與被告上海前輝塑料制品有限公司房屋租賃合同糾紛一案,本院于2020年1月2日立案后,依法適用簡易程序,于2020年1月13日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委托訴訟代理人朱佳麟、被告錢中云及其委托訴訟代理人周潔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原告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1.判決被告和原告之間的租賃關系自2016年12月5日解除;2.判決被告立即搬離位于高樓村東風4014號房屋、場地并交還所占用的房屋和土地;3.判決被告依法支付房屋占有使用費以24,200元/年為基數(shù),自2017年5月10日起計算至被告實際搬離日止,至2019年10月10日暫計算金額為58,483.33元;4.本案訴訟費由被告承擔。事實和理由:2012年3月22日始,原告與被告簽訂廠房租賃合同,最近一次簽訂租賃合同系2015年5月13日,雙方約定原告將坐落在高樓村東風4014號內原東風砂洗廠生產車間、工具間、門衛(wèi)室共8間、其他涼棚、場地和自建房屋等租賃給被告使用,租期為2015年5月10日至2016年5月9日止,租賃期滿后,原告未與被告續(xù)簽租賃協(xié)議。原告曾于2016年10月12日告知被告,根據工業(yè)區(qū)的區(qū)域規(guī)劃等要求,高樓村將不再繼續(xù)租賃給被告使用,要求被告接函后20個工作日內搬離,被告未搬離。原告又于2016年12月2日再次告知被告,要求其于2016年12月20日搬離,被告還是沒有搬離。2019年1月30日,原告委托律師向被告再次發(fā)出律師函,要求被告搬離并交還所占用的房屋和土地,至今被告一直不肯搬離。原告認為,被告的行為已經嚴重侵害了自己的合法權益,故提起訴訟,請求依法判決。
被告庭審中辯稱:不同意原告訴請。當初雙方補充協(xié)議約定被告在原告場地上進行生產車間擴建,被告為此付出巨額費用,后拆遷評估40余萬元,因原告擬將場地、房屋收回自用,導致拆遷未成,被告失去補償機會,故原告應給予被告相應補償。
原告為證明自己主張向本院提供了《土地租賃協(xié)議》、《關于與錢中云共同投資建設的補充協(xié)議》、《廠房租賃協(xié)議》、《告知書》、《承諾書》、《上海錦維律師事務所律師函》及快遞憑證等證據,證明原、被告租賃期限為2012年5月10日至2016年5月9日,原告分別于2016年10月12日及2016年12月2日要求被告搬離,并聘請律師于2019年1月24日函告被告再不搬離需承擔法律責任。被告對原告提供的證據真實性皆無異議,但認為:2016年10月12日《告知書》沒有收到;被告收回自用也屬“集體征用”,也要給補償;自2016年12月5日起因停水停電被告已無法生產經營,只是沒有搬走。
被告為證明自己主張向本院提供了《關于與錢中云共同投資建設的補充協(xié)議》及拆遷估價明細表等證據,證明:1.雙方曾協(xié)議,由原告出資修建臨時倉庫,并且約定拆遷補償原、被告按20%、80%分享;2.涉租土地本來擬進行拆遷還耕,已經做了評估,價值40余萬元,但因原告想將涉租土地收回自用,故取消了拆遷,導致被告損失巨大。原告對被告提供的補充協(xié)議無異議,但對估價明細表的真實性及證明目的皆不予認可,同時指出臨時倉庫已經作為違建拆除,且被告已經取得了相應補償費用。被告承認倉庫已被拆除并按80%比例拿到8萬余元補償款,但認為還有1600平方澆筑的地坪未得到補償。
對原、被告雙方提供的證據,本院審查后認為:原告提供的2016年10月12日《告知書》不能證明已送達被告,被告提供的“估價明細表”無出處、無時間且不能證明拆遷曾為既定事實,故不予認定;其余證據皆來源合法、客觀真實且能夠證明案件事實,予以認定。
根據上述認定的證據及原、被告雙方庭審中陳述,本院查明:2012年3月22日,原、被告簽訂《土地租賃協(xié)議》,約定原告將坐落在高樓村東風4014號內原東風砂洗廠南側空地提供給被告使用,租期自2012年5月10日至2015年5月9日,如無特殊情況,到期后在同等條件下被告可優(yōu)先續(xù)租,租金每年2000元。協(xié)議同時對轉租、環(huán)保等其他事項進行了約定。同日,雙方簽訂《關于與錢中云共同投資建設的補充協(xié)議》一份,約定原告出面為被告解決生產車間不夠用的問題,決定在南側空地原有蓄水池的基礎上,臨時修建倉庫供被告堆放產品使用,但因原告資金緊缺,土建資金由被告承擔,故對于修建好的臨時倉庫,如被國家、集體依法征用動遷,雙方必須服從,協(xié)議終止,對于倉庫的分配份額為原告占20%,被告占80%。雙方租賃關系到期后,于2015年5月13日續(xù)簽了《廠房租賃協(xié)議》,約定租賃物為砂洗廠車間6間約250平方、工具間、門衛(wèi)室共8間,區(qū)域內的其他涼棚、水泥場地和自建房屋土地等面積;租賃期限為自2015年5月10日起到2016年5月9日,到期在同等條件下可優(yōu)先續(xù)租;租金為24,200元,先付后用。2016年10月20日,被告出具《承諾書》,承諾內容包括“如國家和工業(yè)區(qū)發(fā)展過程中遇到該區(qū)域內建設、整治等情況需要上海前輝塑料制品有限公司配合搬離該區(qū)域的,該公司必須服從配合,無條件搬離”,“……該補充協(xié)議不影響村委會與上海前輝塑料制品有限公司停止簽訂租賃協(xié)議,如村委會不再進行租賃,上海前輝塑料制品有限公司必須在規(guī)定期限內無條件搬離”。2016年12月5日,原告向被告送達《告知書》,申明原、被告已停止了租賃關系,要求被告于12月20日前搬離并做好清場工作。被告法定代表人簽收了《告知書》并注明“我單位已收到通知并已關閉”。此后,被告未再實際經營,但因補償問題與原告協(xié)商無果,至今尚未搬離。原告曾于2019年1月24委托律師通過“EMS”向被告發(fā)出律師函,敦促被告立即搬離否則將承擔相應的法律后果,被告法定代表人于2月3日簽收。另查明,原、被告雙方補充協(xié)議中所指的臨時倉庫,已因違建被拆除,并按約定比例取得了相應補償款。
本院認為,原、被告間的書面租賃合同關系于2016年5月9日到期,此后雙方未再簽訂書面合同,事實上形成不定期租賃合同關系。無論根據法律規(guī)定還是2016年10月20日被告作出的承諾,皆賦予了原告或被告單方隨時解除租賃合同關系的權利,故自2016年12月5日原告向被告送達告知書之日起,雙方租賃合同予以解除,被告應于合理期限內搬離租賃的房屋、場地,雙方關于補償問題的爭議不影響被告搬離,否則只會擴大雙方尤其是被告自身的損失。關于補償問題,本院注意到雙方補充協(xié)議中約定的臨時倉庫,已經被拆除且被告按照80%比例取得了補償;被告主張的涉租房屋、場地因原告原因造成本應拆遷而未拆遷的事實,現(xiàn)有證據無法證明;而被告主張的原告收回租賃物亦屬集體征用范疇,也應給予被告補償?shù)挠^點,本院難以認同,原告收回租賃物顯為合同一方當事人行使的合同解除權,不同于合同履行期間內的第三方征用。據此,原告訴請確認雙方租賃合同關系已解除并要求被告搬離租賃的房屋、場地合法有據,本院予以支持。關于原告訴請被告支付2017年5月10日至實際搬離日止的實際占用費,本應全額支持,但考慮到被告自合同解除后未實際經營,同時鑒于目前處于疫情階段,且疫情結束時間未定,故本院酌情支持原告2019年10月10日之前的占用費即58,483.33元。同樣基于疫情因素,本院暫定被告于判決生效后30日內搬離,但實際履行時間望被告本著實事求是原則,在疫情結束后及時搬離。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二百三十六條、第二百三十五條及《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四十二條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原告上海金某工業(yè)區(qū)高樓村村民委員會與被告上海前輝塑料制品有限公司間租賃合同關系于2016年12月5日解除;
二、被告上海前輝塑料制品有限公司應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三十日內搬離位于高樓村東風4014號房屋、場地并交還所占用的房屋和土地;
三、被告上海前輝塑料制品有限公司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支付原告上海金某工業(yè)區(qū)高樓村村民委員會房屋占有使用費58,483.33元。
如果被告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案件受理費減半收取631元,由被告負擔。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員:李慶陽
書記員:潘??嫣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