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上海諾奚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住所地上海市寶山區(qū)。
法定代表人:匡中睿,執(zhí)行董事。
委托訴訟代理人:王言,上海易載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袁某某,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戶籍地湖北省荊州市。
委托訴訟代理人:程妍冰,浙江康城律師事務所律師。
委托訴訟代理人:何莎,浙江康城律師事務所律師。
第三人:王海平,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戶籍地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區(qū)曙光新村17幢45號503室。
委托訴訟代理人:程妍冰,浙江康城律師事務所律師。
委托訴訟代理人:何莎,浙江康城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告上海諾奚信息技術有限公司與被告袁某某、第三人王海平勞動合同糾紛一案,本院于2018年7月19日立案受理后,依法適用簡易程序,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上海諾奚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的委托訴訟代理人王言、被告袁某某及第三人王海平的共同委托訴訟代理人程妍冰、何莎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原告上海諾奚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請求判令被告退還原告獎金人民幣(以下幣種均為人民幣)74,155元。事實和理由:原、被告于2017年4月1日建立勞動關系,約定了被告從事銷售部經(jīng)理助理工作,該工作性質為低底薪、高獎勵。被告入職后,向原告宣稱有高額業(yè)績,被告的直屬領導即第三人王海平為被告向原告進行申報,稱被告會將業(yè)務帶至原告處,原告才于2017年6月15日向被告發(fā)放了獎金。被告滿意該獎勵,后雙方又于2017年7月7日簽訂了《銷售目標任務責任狀》,書面確定了被告完成約定的工作任務,即可獲得相應金額的獎金。然而,2017年12月被告離職后,原告發(fā)現(xiàn)被告存在虛報業(yè)績、騙取原告獎勵的行為,包括與關聯(lián)單位簽訂的合作框架協(xié)議只停留在紙面上等,故被告應予返還系爭獎金?,F(xiàn)原告不服仲裁裁決,訴至法院。
被告袁某某辯稱,系爭獎金系原告發(fā)給第三人的,被告收到后已第一時間轉付給第三人;被告已經(jīng)離開原告公司,如雙方對獎金有爭議,在離職交接時原告就應提出,而不是半年后才提出主張,故請求駁回原告訴請。
第三人王海平述稱,其2016年5月至2017年11月期間任原告顧問,2017年原告A輪融資完成后,對部分骨干人員進行了獎勵,原告人力資源負責人沈韋微信告知第三人,第三人的獎勵款通過被告轉發(fā),金額為74,155元,被告收到后已將獎勵款全額轉給第三人。
經(jīng)審理查明,原、被告簽有期限為2017年4月1日至2020年3月31日的勞動合同,約定被告從事標準工作。2017年12月,被告離職。2017年6月15日,原告通過銀行轉賬方式向被告以獎金名義發(fā)放74,155元。
又查明,原告于2018年5月4日申請仲裁,要求被告返還獎金74,155元,仲裁裁決對原告的申訴請求不予支持。原告不服仲裁裁決,訴至法院。
上述事實,有仲裁裁決書、勞動合同、打款回單及當事人陳述等為證,本院予以確認。
審理過程中,原告為證明其主張,向本院提交了下列證據(jù),被告和第三人進行了質證:(1)2017年7月7日原、被告簽訂的《銷售目標責任狀》,證明因第三人稱被告業(yè)務能力強,原告在對被告發(fā)放完系爭獎金后調整了被告的工作崗位。被告和第三人對該證據(jù)真實性無異議,但該獎金屬于第三人,而非被告;(2)框架協(xié)議復印件,此系第三人為被告申報的業(yè)績,第三人稱業(yè)績?yōu)楸桓鎺нM來的,但原告并未就此取得任何利潤。被告和第三人對該證據(jù)真實性認可,但被告并未因此拿到過獎金。
審理過程中,被告向本院提供了2018年5月30日的公證書、支付寶轉賬電子回單,證明系爭獎金74,155元屬于第三人,被告已替原告轉付給第三人。公證書申請人為第三人,公證事項為保全證據(jù),顯示“王海平(XXXXXXXXX@qq.com)”的郵箱2017年5月25日收到名稱為“你和我”的發(fā)件人發(fā)放的主題為“吳會計,諾奚2017半年獎(按照一次性收入計稅),請查收,謝謝(密碼與諾奚每月工資密碼一致)”的郵件,該郵件收件人為XXXXXXXXX@qq.com,同時抄送“匡總”和“王海平”,郵件含附件表格名稱為“諾奚2017半年獎”,表格內容顯示王海平實發(fā)獎金74,155元,被告稱“你和我”即原告的人事沈韋,“匡總”即原告法定代表人匡中睿。支付寶轉賬電子回單顯示被告于2017年6月15日向第三人轉賬50,000元、2017年6月16日向第三人轉賬2,418元,第三人陳述,余額被告也已經(jīng)現(xiàn)金轉付給第三人。原告對公證書和支付寶轉賬電子回單的真實性無異議,但對內容不認可,原告代理人表示庭后向原告核實沈韋的身份及第三人陳述的真實性,并于庭后一周內向本院回復書面意見,后原告未作回復。
本院認為,原、被告勞動關系事實清楚,本院予以確認。原告于2017年6月15日以獎金名義發(fā)放被告74,155元,原告主張因第三人稱被告業(yè)務能力強才向被告發(fā)放系爭獎金,現(xiàn)被告存在虛報業(yè)績、騙取原告獎勵的行為等故要求被告返還獎金,但原告提交的《銷售目標責任狀》簽訂在原告發(fā)放系爭獎金之后,原告也無證據(jù)證明框架協(xié)議需落實才符合發(fā)放獎金的條件。被告提交的公證書、支付寶轉賬回單及第三人的陳述相互印證,系爭獎金系原告向第三人發(fā)放的獎金,僅是通過被告轉付,原告雖對此予以否認,但并未提供證據(jù)予以反駁,原告亦未在規(guī)定期限內向本院回復被告所提及的原告人事沈韋的身份及第三人陳述的真實性,故本院對原告的主張難予采信,對原告要求被告返還獎金,本院難予支持。綜上,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七十八條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駁回原告上海諾奚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的訴訟請求。
案件受理費減半收取為5元,由原告上海諾奚信息技術有限公司負擔。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shù)或者代表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員:王國俠
書記員:向??超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