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上海榮某廣告有限公司,住所地上海市嘉定區(qū)。
法定代表人:倪大妹,執(zhí)行董事。
委托訴訟代理人:范志剛,上海市海華永泰律師事務所。
委托訴訟代理人:解毅瑋。
被告:何某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
委托訴訟代理人:張曉哲,上海申浩律師事務所律師。
委托訴訟代理人:李嵩飛,上海申浩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告上海榮某廣告有限公司與被告何某某民間借貸糾紛一案,本院于2019年1月2日立案受理后,依法適用簡易程序,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委托訴訟代理人范志剛、解毅瑋及被告委托訴訟代理人張曉哲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原告上海榮某廣告有限公司向本院提起訴訟請求,請求判令:1.被告歸還原告借款人民幣100萬元(以下幣種相同);2.被告支付原告上述100萬元自2019年1月2日起至實際付清之日止按年利率24%標準計算的違約金;3.訴訟費由被告負擔。事實及理由:被告因資金周轉需要,向原告借款。2017年3月24日,原告向被告指定的銀行賬戶轉賬25萬澳元,換算為人民幣為1,324,890.95元,后被告歸還了部分借款。2018年9月3日,原、被告進行對賬,被告出具《借條》確認原告向被告出借100萬元,被告表示2019年1月1日前歸還,如果逾期將承擔利息及違約金。然被告并未按約還款,原告多次催討未果,故提起本案訴訟。
被告辯稱,不同意原告的全部訴請。原告與案外人綠地控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綠地公司)是有合作的,原告為綠地公司提供房產(chǎn)廣告設計、展覽,綠地公司支付服務費,而綠地公司總經(jīng)理薛康則收取中介費。本案涉及的100萬元系綠地公司收取的購房款,該筆款項不論是屬于薛康的受賄缺口還是作為職務行為,都不應由被告承擔還款責任。
當事人圍繞訴訟請求依法提交了證據(jù),本院組織當事人進行了證據(jù)交換和質證。對當事人無異議的證據(jù),本院予以確認并在卷佐證。
根據(jù)上述采信的證據(jù)及當事人的訴辯意見,本院認定本案事實如下:
一、2018年9月3日,被告向原告出具借條一份,主要內(nèi)容為:因臨時資金需要,收到原告以銀行轉賬方式借出的人民幣100萬元,借款期限至2019年1月1日,被告承諾在2019年1月1日前返還借款,并表示如果逾期未全部還清,則自2019年1月1日起按照差額部分以每日百分之一的標準承擔逾期利息與違約金。
被告認可借條的真實性,表示系其親筆書寫,但表示并未收到前述100萬元款項。
原告表示借條所涉的100萬元款項,原告于2017年3月24日向被告指定賬戶支付了25萬澳元,并提供了匯款憑證。另原告表示當時告知被告25萬澳元換算為人民幣為1,324,890.95元,被告亦表示認可。后經(jīng)原告催要,被告陸續(xù)歸還了30萬元,剩余款項一直未還,后被告在2018年9月3日出具前述借條。
二、原、被告的微信聊天記錄顯示:2017年3月27日,原告股東解毅瑋向被告發(fā)送恒生銀行通知和付款憑證截圖,并表示25萬澳元=人民幣1,324,890.95元,手續(xù)費115港元,已經(jīng)成功。被告回復“看到啦”,之后表示“好滴”。
2017年4月11日,原告股東解毅瑋問被告“收到15萬元,是你打的吧?”,被告回復“對”。解毅瑋又問“好,錢已經(jīng)打給你了,那剩下的今天能給我嗎?還是?!?,被告回復“還沒呢,我先打給你”,后解毅瑋表示“說好了最多一個禮拜,現(xiàn)在都多久了,借了100多萬,先給我15萬元,還是我的問題?”,被告回復“大哥?!?,解毅瑋回復“我也不想催你啊,你看前面10天我催過你哇。,我已經(jīng)撐了半年了,好不容易回款了,催我款的人可比我催你厲害多了,那現(xiàn)在你朋友什么情況?為什么說好的不算數(shù)了?空了給我電話吧~~~”,被告回復“好的”。
2017年11月9日,解毅瑋向被告發(fā)微信表示“不要每次都讓我催你,能不能主動一點啊?其實錢是你拿走的,我不管你給薛康也好了誰也好,我不管!我現(xiàn)在還讓你去問他們要是我信任你說的話,你要是一直這樣的話,我的忍耐力也是有限的!要么你還我300萬,你自己試試欠錢的滋味,估計你能有動力去要錢了!”,被告回復“兄弟,我也在想辦法催錢”,解毅瑋回復“問題是沒有結果啊”,被告回復“誒,我在不同渠道去看到底是什么問題,你稍等我1、2天可以嗎”,原告回復“昨天你告訴我溝通好給我答復,錄音什么都給我,還是沒有啊”,被告表示“6點我給你發(fā)錄音”。
三、2017年10月13日,解毅瑋向被告催款,雙方在電話中進行對話的主要內(nèi)容包括:解毅瑋表示從16年開始,由于很多客戶是沒有辦法轉出去錢,被告希望其把錢轉出,再把現(xiàn)金交給解毅瑋,被告對此表示認可。另解毅瑋在電話中表示其在3月27號打款給被告,被告表示對的,并告知解毅瑋其4月份收到的款項,后薛康要錢,就從香港打給了薛康15萬美金,但是薛康遲遲未歸還。
四、2018年11月11日,原告委托上海市海華永泰律師事務所向被告發(fā)送律師函,要求被告歸還借款。該份律師函載明被告向原告出具多份《借條》,包括落款日期為2018年2月13日、2018年3月30日、2018您5月31日以及2018年9月3日的4張借款,借款金額共計145.32萬元并未歸還,要求被告接到函件5日內(nèi)付清前述借款。被告表示收到律師函。
五、原告于2013年6月28日注冊成立,股東為解毅瑋、毛清,主要從事設計、制作、代理、發(fā)布各類廣告等。
六、審理中,被告表示涉案款項是匯入綠地公司委托收取房款的律師行賬戶,匯款單中的信息和購房合同賬號,房屋號一一對應,是原告用服務費作換匯周轉的款項,并表示薛康收取中介費,利用職務便利,通過多給原告業(yè)務的方式讓原告有利可圖,原告對涉案款項性質是明知的。并提供了購房合同、房屋認購單、匯款憑單、綠地公司對薛康的處理通報等證據(jù)證明其抗辯主張。
原告對被告提供的購房合同、房屋認購單、匯款憑單、綠地公司的處理通報等均不予認可。
本院認為,本案的爭議焦點問題在于借款合同關系是否在原、被告之間成立。被告認可借條的真實性,但表示并未收到相關款項,并且表示應由綠地公司或者薛康承擔還款責任,對此,本院具體分析如下:
對于被告抗辯未收到涉案借款一節(jié),本院認為,在被告與原告股東解毅瑋的聊天記錄及電話通話記錄中,被告多次認可已經(jīng)收到相關款項,原告亦提供了其向被告指定賬戶轉款25萬澳元的付款憑證。另被告作為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自然人,出具收條表示“現(xiàn)收到上海榮某廣告有限公司以銀行轉賬方式借出的人民幣壹佰萬元”,故本院認為被告已經(jīng)收到借款,對被告的此項抗辯不予采信。
對于被告抗辯稱該筆款項系綠地公司收取的購房款,綠地公司員工薛康利用職務便利,收取中介費等,本院認為,一方面被告并未提供證據(jù)證明其所抗辯事實,被告提供的關于購房合同等證據(jù)僅能證明綠地公司確有前述業(yè)務,但與本案待證事實并無關系,并不能證明借款合同發(fā)生在原告與綠地公司之間,另一方面,原告提供的經(jīng)公證的雙方自2015年開始的微信聊天記錄顯示被告與原告股東解毅瑋之間一直存在錢款往來,被告通過微信告知原告匯款的相關信息,包括賬戶名、金額、銀行、匯款附言等信息,原告股東解毅瑋按照被告指示將錢款匯入指定銀行賬戶,故本院對被告關于款項是出借給綠地公司或者應由薛康承擔還款責任等的抗辯不予采信。綜合以上分析,本院認為被告抗辯理由并無事實和法律依據(jù)。
原告提供的借條、原告股東解毅瑋與被告之間的微信聊天記錄、電話通話記錄等證據(jù)形成證據(jù)鏈,能夠證明原、被告之間存在借款關系。原告向被告借款,被告理應依約還款。被告逾期還款,構成違約,原告有權要求被告歸還上述借款,并主張違約金?,F(xiàn)原告主動調整為按照年利率24%主張違約金,該主張于法有據(jù),本院依法予以支持。據(jù)此,依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一百九十六條、第二百零七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第二十九條第一款、第三十條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四十二條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被告何某某歸還原告上海榮某廣告有限公司借款1,000,000元,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nèi)付清;
二、被告何某某支付原告上海榮某廣告有限公司違約金(以1,000,000元借款為基數(shù),按照年利率24%標準自2019年1月2日起計算至實際清償之日止)。
如未按本判決書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本案案件受理費13,800元(原告已預繳),由被告何某某承擔。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nèi)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及副本,并按上訴訴請金額預繳上訴受理費,上訴于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員:劉??丹
書記員:朱志磊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