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上海市楊浦區(qū)捷慶成不銹鋼材料商店,經營場所上海市楊浦區(qū)軍工路XXX號底層。
經營者:王興明。
委托訴訟代理人:廖保文,上海嘉派律師事務所律師。
委托訴訟代理人:劉炳根,上海嘉派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上海群琳環(huán)保設備有限公司,住所地上海市楊浦區(qū)。
法定代表人:徐玥琳,執(zhí)行董事。
委托訴訟代理人:孫禮,男。
委托訴訟代理人:王慶憲,男。
第三人:徐玥琳,女,1982年10月14日出生,漢族,住上海市楊浦區(qū)翔殷路XXX弄XXX號XXX室。
原告上海市楊浦區(qū)捷慶成不銹鋼材料商店與被告上海群琳環(huán)保設備有限公司定作合同糾紛一案,本院于2019年9月2日受理,依法適用簡易程序,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后本院依法追加徐玥琳為本案第三人參加訴訟。原告委托訴訟代理人廖保文,被告委托訴訟代理人孫禮、王慶憲,第三人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原告上海市楊浦區(qū)捷慶成不銹鋼材料商店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請求被告向原告支付加工款300,188元及逾期利息損失(以300,188元為本金,自2018年2月15日起算至實際清償之日止,按中國人民銀行同期貸款利率計算)。事實與理由:2008年10月至2015年1月,被告因經營需要,陸續(xù)向原告定作不銹鋼煙罩、水箱、網板、鐵板等產品。原告則根據被告的要求,完成了相關產品的定作并交付被告,被告亦對相關產品數量、金額等進行簽收確認。但被告僅支付部分款項,至今仍結欠原告300,188元。原告催討未果遂訴至法院。
被告上海群琳環(huán)保設備有限公司辯稱,不同意原告的訴請,理由:1、原、被告之間不存在定作合同關系,雙方既未簽訂書面合同,亦無口頭協議。2、原告主體不適格,送貨單的抬頭和原告名稱不完全符合,且送貨人的簽名為“王新明”,并不是原告的經營者王興明。3、原告主張的送貨單中最后一張送貨單日期為2015年1月,故原告主張的貨款已經超過訴訟時效。
第三人徐玥琳述稱,同被告的抗辯意見。原告主張的涉案送貨單所對應的承攬關系是發(fā)生在原告的經營者王興明和第三人之間。王興明按照第三人的要求和指令發(fā)貨,且都是第三人向王興明支付貨款,且貨款均已支付完畢。
針對被告的辯稱,原告稱,1、送貨單由原告制作并持有,“王新明”的簽字是原告經營者王興明書寫,該名字是其曾用名,該送貨單上的手機號是王興明的手機號碼,地址是原告的經營地。所以原告的主體是適格的。2、原告的交易相對方系被告。徐玥琳作為被告的股東在交易之初稱其代表被告和原告進行交易,且原告的送貨均送至被告的工廠,并由被告的員工簽收。3、原、被告之間是滾動結算,被告最后一次付款時間為2018年2月14日,且雙方未約定付款期限,原告可以隨時主張。故本案貨款并未超過訴訟時效。
本院經審理認定事實如下:
一、關于送貨。原告手中持有自2008年12月16日至2015年1月30日期間共168張送貨單。上述送貨單抬頭為“捷慶成不銹鋼剪折焊接加工廠”,客戶為“群琳環(huán)?!?,送貨單尾部地址為“軍工路XXX號”,均由被告雇傭人員王永良或張國安簽收。部分送貨單上有“王新明”的簽字。審理中,原告、被告及第三人均確認,上述送貨單項下的貨款總金額為600,861元。對上述送貨單中的客戶顯示為“群琳環(huán)保”的事實,被告及第三人均未提供證據證明其向原告提出過異議。關于送貨地點,原告稱,上述貨物均送至被告的工廠。被告稱,上述貨物有些送至被告的倉庫,有些送至被告的施工場地。第三人稱,上述貨物有些送至被告工廠,有些送至被告施工的現場,有些送至其他工地。
二、關于付款。就上述168張送貨單項下的貨款,原告認可被告及第三人付款金額共計300,673元。被告及第三人稱已經由第三人全部支付完畢,包括銀行轉賬和現金支付。1、銀行轉賬部分,被告及第三人提供了以下銀行流水:2009年11月27日至2018年2月14日期間,第三人通過銀行轉賬支付款項246,552元。上述銀行流水中,有兩筆2013年6月20日的4,200元,應該屬于重復計算;有三筆(2009年11月27日支付28,000元、2010年1月13日支付2,819元、2010年3月12日支付3,385元)無交易對手信息;最后一筆支付時間為2018年2月14日(金額13,280元)。對此,原告對于無交易對手信息的三筆轉賬不予認可。另外,在2014年12月5日送貨單上有原告經營者王興明手寫“2015.2/16轉9590”,原告稱,該筆在銀行流水中不能體現,但其認可。2、現金部分,第三人稱,現金支付是雙方的交易習慣,并無現金收條。在原告提供的收貨單中部分有所體現:在2011年8月2日送貨單背面原告經營者王興明手寫“12/23公司付20,000元現金”,在2011年9月16日送貨單上原告經營者王興明手寫“到公司付2萬,12/23現金”(手寫字跡上加了一條橫線,即將該部分手寫字跡劃掉),在2010年4月29日送貨單下面原告王興明手寫“-2萬”。對于上面手寫內容,被告及第三人稱,“12/23”是指2011年12月23日,兩張送貨中提到的“12/23”付20,000元現金,是兩筆20,000元現金;“-2萬”也是向第三人向王興明交付的20,000元現金。原告稱,兩張送貨中提到的“12/23”付20,000元是同一筆,原告認可在2011年12月23日當天在被告公司收到一筆20,000元現金。而“-2萬”是什么意思,原告已經記不清楚了。
審理中,第三人表示,如果法院認定系爭承攬關系發(fā)生于原告與被告之間,其仍然堅持其負有付款義務。對此,原告表示,第三人屬于債的加入,故要求被告和第三人共同還款,同時變更訴請為:請求被告和第三人共同向原告支付加工款300,188元及逾期利息損失(以300,188元為本金,自2018年2月15日起算至實際清償之日止,按中國人民銀行同期貸款利率計算)。
原告的經營者王興明明確表示,涉案送貨單由原告向被告及第三人主張,如果法院判決被告向原告承擔付款責任,王興明則不再以自己的名義向被告主張涉案款項。
另查,被告成立于2006年3月29日,股東為第三人徐玥琳和孫禮。公司法定代表人于2015年8月28日由邵群變更為第三人徐玥琳。
本院認為,本案的爭議焦點在于:一、系爭送貨單對應的承攬關系的主體是誰?二、系爭送貨單項下已付款金額是多少?三、貨款是否超過訴訟時效?
關于系爭送貨單對應的承攬關系的主體是誰的問題。第一,承攬方是誰?被告及第三人稱原告不是適格的主體,從送貨單上看不出原告作為承攬方,且第三人稱其是和原告的經營者王興明發(fā)生的承攬關系。本院認為,由于:1、送貨單上的抬頭“捷慶成不銹鋼剪折焊接加工廠”并不是一個依法成立的組織,且該名稱和原告“上海市楊浦區(qū)捷慶成不銹鋼材料商店”較為相近,送貨單上的地址就是原告的注冊地。2、原告稱送貨單上“王新明”就是王興明的曾用名,且送貨單原件在原告手上,即由原告經營者王興明持有。王興明亦表示,在法院判決被告向原告承擔本案項下付款責任的情況下,其不再以自己名義向被告主張系本案項下款項。故現由原告就系爭送貨單項下的款項主張權利,并無不妥,其主體適格。第二,原告承攬關系的相對方是被告還是第三人?本院認為,1、原告雖然按照第三人的指令和要求發(fā)貨,但是貨物均送至被告處或者由被告施工的工地且由被告的雇員予以清點并簽收,且第三人作為被告當時的股東兼副總經理,原告作為外人無法區(qū)別其交易對手是被告還是第三人。2、系爭送貨單上的客戶均顯示為“群琳環(huán)?!?,現并無證據證明被告及第三人對此提出過異議。以上事實足以讓原告有理由相信其和被告發(fā)生承攬關系,故被告主體適格。至于第三人是否應當承擔付款義務,由于第三人在法庭向其釋明后,其仍然堅持其負有付款義務。故原告要求被告和第三人承擔共同付款責任,本院予以準許。
關于系爭送貨單項下已付款金額是多少的問題。原告、被告及第三人均確認原告主張的送貨單項下的貨款總金額為600,861元,但對于已付款,存在爭議。原告認可其收到貨款總金額共計300,673元。從被告提供的銀行流水來看,由于有三筆轉賬無交易對手信息,原告亦不認可,故可以確認第三人通過銀行轉賬向王興明支付款項金額為217,738元(246,552元-4,200元-280,00元-2,819元-3,385+原告自認的9,590元)。關于現金部分,其中兩張送貨中提到的“12/23”付20,000元現金,本院認為,首先這兩張送貨單中20,000元均在2011年12月23日當日在公司收取,且后一張送貨單上的字跡已經被王興明劃掉,可見屬于同一筆20,000元的可能較大。故對被告及第三人認為這是兩筆20,000元現金的陳述,本院不予采信。關于2010年4月29日送貨單上的“-2萬”的意思,被告及第三人認為是第三人向原告支付20,000元現金的意思,原告稱記不清楚了。故從現有證據來看,即便加上“-2萬”所對應的20,000元,可以認定被告及第三人已經支付的款項金額為217,738元+20,000元+20,000元=257,738元。關于其他現金付款,由于被告和第三人并未提供證據予以證明,故本院無法采信。而原告自認被告及第三人已經支付的貨款金額為300,673元,于法不悖,本院予以確認。
關于貨款是否超過訴訟時效的問題。首先,雙方并未就付款期限作約定,故原告可以隨時向被告主張貨款。其次,被告及第三人最后一次付款時間為2018年2月14日,故即便存在訴訟時效,訴訟時效也因被告的付款而中斷。故被告關于訴訟時效的抗辯,本院不予采信。
綜上,被告及第三人尚欠原告貨款金額為300,188元(600,861元-300,673元)?,F原告主張被告及第三人共同支付貨款300,188元及相應利息損失的訴請,本院予以支持。
據此,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六十條第一款、第一百零七條、第一百零九條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被告上海群琳環(huán)保設備有限公司、第三人徐玥琳應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共同支付原告上海市楊浦區(qū)捷慶成不銹鋼材料商店貨款300,188元;
二、被告上海群琳環(huán)保設備有限公司、第三人徐玥琳應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共同支付原告上海市楊浦區(qū)捷慶成不銹鋼材料商店逾期付款利息(以300,188元為本金,自2018年2月15日起算至實際清償之日止,2019年8月19日之前按照中國人民銀行公布的貸款基準利率計算;2019年8月20日之后按全國銀行間同業(yè)拆借中心公布的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計算)。
如果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的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本案案件受理費3,067元、保全費2,131元,由被告上海群琳環(huán)保設備有限公司、第三人徐玥琳共同負擔。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提出副本,上訴于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員:王冬娟
書記員:金宇彤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