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上海精新澤精密模具有限公司,住所地上海市松江區(qū)。
法定代表人:陸衛(wèi)東,董事長。
委托訴訟代理人:李丹,女。
委托訴訟代理人:戴軼龍,上海申有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黃朝衛(wèi),男,1983年10月4日生,漢族,住江蘇省。
被告:新臺崎自動化設備(昆山)有限公司,住所地江蘇省昆山市。
法定代表人:黃朝衛(wèi),經理。
被告:臺崎機電設備(上海)有限公司,住所地上海市嘉定區(qū)。
法定代表人:呂彪,總經理。
三被告共同委托訴訟代理人:李勇,上海巨明律師事務所律師。
第三人:上海艾旭亞自動化設備有限公司,住所地上海市閔行區(qū)七寶鎮(zhèn)中春路XXX弄XXX號。
法定代表人:廖承儒。
原告上海精新澤精密模具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精新澤公司”)訴被告黃朝衛(wèi)、新臺崎自動化設備(昆山)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新臺崎公司”)、臺崎機電設備(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臺崎公司”)損害公司利益責任糾紛一案,本院于2018年6月14日立案后,依法適用簡易程序審理。在答辯期內,被告新臺崎公司對本案管轄權提出異議,本院經審查于2018年7月5日裁定駁回其管轄權異議。該裁定生效后,本院于同年8月20日對本案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后根據原告精新澤公司申請,本院依法追加上海艾旭亞自動化設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艾旭亞公司”)作為第三人參加訴訟,又于同年11月7日第二次公開開庭對本案進行了審理。原告精新澤公司的委托訴訟代理人戴軼龍、李丹,被告黃朝衛(wèi)、新臺崎公司、臺崎公司共同委托訴訟代理人李勇分別到庭參加訴訟,第三人艾旭亞公司經本院合法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本院依法進行缺席審理。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原告精新澤公司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1.黃朝衛(wèi)歸還工程價款1,095,120元;2.黃朝衛(wèi)支付利息損失(以1,095,120元為基數,自2014年12月6日起算至判決生效之日止,按年利率6%計算);3.臺崎公司、新臺崎公司對黃朝衛(wèi)上述付款義務承擔連帶還款責任。事實和理由:精新澤公司與上海大眾汽車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大眾公司”)系合作伙伴。2012年底,精新澤公司就大眾汽車三廠TFA3A1雨淋設備更新改造項目,安排公司經理黃朝衛(wèi)測繪相關設備參數,之后采購設備。2014年4月該項目安裝結束,在精新澤公司等待與大眾公司進行結算過程中,黃朝衛(wèi)離職,且一直沒有就該項目做工作交接。2014年底,在精新澤公司不知情的情況下,三被告相互配合由臺崎公司與大眾公司簽訂合同,辦理工程驗收,新臺崎公司開具發(fā)票和相應收款收據,從大眾公司結算走工程款。直至2018年5月,精新澤公司另一員工張少江離職,在交接中,精新澤公司才發(fā)現項目款未收回。三被告存在關聯(lián),相互串通,損害精新澤公司利益,應連帶賠償精新澤公司損失。故精新澤公司訴至法院,請求判如所請。
被告黃朝衛(wèi)、臺崎公司、新臺崎公司共同答辯稱:不同意精新澤公司的訴訟請求。大眾公司TFA雨淋項目系臺崎公司與大眾公司簽訂的合同,并采購相應設備完成,沒有利用精新澤公司的設備或人員,黃朝衛(wèi)是作為臺崎公司的員工參與項目,履行職務。后由新臺崎公司從大眾公司結算了該雨淋項目工程款1,095,120元。黃朝衛(wèi)原來確實在精新澤公司工作過,在2014年3月底左右離職,在離職時已與精新澤公司全部交接完畢。精新澤公司現起訴也已超過訴訟時效。
第三人艾旭亞公司提交書面說明,述稱:就大眾公司TFA3A雨淋設備更新改造項目做過兩個合同。第一個改造安裝合同于2013年8月6日與精新澤公司簽訂,合同價53萬元,同年10月至11期間,艾旭亞公司在大眾公司進行了安裝改造,2013年11月完成,后精新澤公司付清了全部價款;第二個改造安裝合同于2014年9月9日與臺崎公司簽訂,合同價67萬元,艾旭亞公司于同年9月29日送貨至大眾公司并進行更新改造,大眾公司于2014年12月驗收完成。臺崎公司于2014年9月10日支付402,000元,余款于2018年8月28日支付。
本院審理查明:黃朝衛(wèi)原任職于精新澤公司,參與精新澤公司對外承接項目工作,曾多次作為精新澤公司代表與大眾公司簽訂過合同,后于2014年4月離職。2014年4月15日,精新澤公司致函大眾公司,稱黃朝衛(wèi)因個人發(fā)展問題離職,由公司業(yè)務部吳天云與大眾公司對接。
2013年8月6日,精新澤公司與艾旭亞公司簽訂《購銷合同書》一份,約定精新澤公司向艾旭亞公司采購刷洗機等設備并安裝于TFA3A1總裝車間五工段雨淋測試的工位上,合同總價53萬元,交貨地點上海大眾汽車三廠,精新澤公司支付30%定金后45天內交貨,安裝周期15個工作日。
2014年9月9日臺崎公司與與艾旭亞公司簽訂《購銷合同書》一份,約定臺崎公司向艾旭亞公司采購刷洗機等設備并安裝于TFA3A1總裝車間五工段雨淋測試的工位上,合同總價67萬元,交貨地點上海大眾汽車三廠,艾旭亞公司需在2014年國慶節(jié)停產期間完成。黃朝衛(wèi)作為臺崎公司簽約代表該合同書上簽字、
臺崎公司與大眾公司自2013年起建立業(yè)務關系,包括臺崎公司為大眾公司TFA3A雨淋項目相關部件改造等。2014年9月25日,大眾公司與臺崎公司簽訂《合同》一份,合同號XXXXXXXXXX/G30,約定由臺崎公司承攬大眾公司TFA3A1雨淋設備更新改造項目,合同總價1,095,120元。同年12月,大眾公司對該項目驗收合格,新臺崎公司向大眾公司開具1,095,120元的增值稅專用發(fā)票,載明商品或服務名稱為“TFA3A1雨淋設備更新改造”備注合同編號XXXXXXXXXX。后大眾公司向新臺崎公司支付了發(fā)票金額相應價款。
審理中,精新澤公司訴訟代理人向艾旭亞公司調查,艾旭亞公司向其作出情況說明,內容同艾旭亞公司向本院提交的書面陳述意見。
以上事實,有雙方分別提供的《購銷合同書》、《合同》、發(fā)票、付款憑證等書證及雙方的陳述在案證明,本院經審核予以確認。審理中,精新澤公司另提供其內部明細賬等,欲證明公司員工未及時報告與大眾公司間雨淋項目改造情況,員工以其他收款掩蓋事實,導致長期未發(fā)現;黃朝衛(wèi)、臺崎公司、新臺崎公司對此不予認可。精新澤公司另申請其員工張少江出庭作證,張少江作出稱案涉大眾公司TFA3A1雨淋設備更新改造確系精新澤公司向艾旭亞公司采購設備并改造完成,精新澤公司與大眾公司都是先完成工作再簽合同,該項目由黃朝衛(wèi)負責,其負責測繪;黃朝衛(wèi)、臺崎公司、新臺崎公司對張少江證言不予認可。本院經審查,認為精新澤公司內部明細賬與本案無關,張少江證言即便屬實,也不能否定臺崎公司與大眾公司亦存在雨淋設備改造項目的合同關系,故本院對精新澤公司所提供明細賬等證據及張少江證言均不予采納。審理中,精新澤公司另申請本院調查臺崎公司與艾旭亞公司間往來流水賬,以確定臺崎公司與艾旭亞公司是否存在循環(huán)走賬。本院認為,精新澤公司該項申請已超出本案審理范圍,并無必要,本院不予準許。
本院認為: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有責任提供證據。在作出判決前,當事人未能提供證據或者證據不足以證明其事實主張的,由負有舉證證明責任的當事人承擔不利的后果。本案中,精新澤公司主張其與大眾公司間關于大眾雨淋項目改造工程的工程價款被黃偉衛(wèi)、臺崎公司、新臺崎公司虛構合同結算走,侵害精新澤公司合法權益,則精新澤公司首先應證明其與大眾公司間存在關于雨淋項目改造的合同關系。為此,精新澤公司提供其與艾旭亞公司間采購合同,該合同得到艾旭亞公司確認,確實履行并在大眾公司內安裝完成,但僅此不足以證實精新澤公司與大眾公司間存在項目改造合同關系。精新澤公司所提供證據反而證實臺崎公司與大眾公司存在該雨淋項目改造合同關系,臺崎公司亦是向艾旭亞公司采購有關改造物資材料,艾旭亞公司亦確認履行完成。因此,臺崎公司與新臺崎公司從大眾公司結算工程價款1,095,120元系基于合同關系,相應發(fā)票由新臺崎公司開具,新臺崎公司獲取價款并無不當。
假定精新澤公司與大眾公司確實也存在雨淋項目的改造合同關系,根據合同相對性原則,合同價款也應由精新澤公司直接向大眾公司主張,精新澤公司尚無法證明臺崎公司、新臺崎公司與大眾公司間所結算款項實為精新澤公司應得工程價款。就精新澤公司與臺崎公司分別與艾旭亞公司簽訂的購銷合同書而言,雖然所涉項目內容基本一致,但時間間隔一年左右,不排除大眾公司就該項目進行過兩次改造。精新澤公司以黃偉衛(wèi)、臺崎公司、新臺崎公司虛構合同結算本應由其享有的工程價款不能成立,本院不予支持。而且,根據精新澤公司的主張,其對大眾公司雨淋項目改造工程于2013年底已經完成,根據公司會計制度要求,精新澤公司每年均應編制財務會計報告,精新澤公司至遲于2014年年度終了時也應知道存在工程價款未結算事宜,至精新澤公司提起本案訴訟,顯已超出訴訟時效,喪失勝訴權。第三人艾旭亞公司未到庭參加訴訟,視為其放棄相應訴訟權利,對此產生的不利法律后果,應由其自行承擔。
據此,精新澤公司的主張不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第六條規(guī)定要件,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第一百六十三條、第一百六十四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第一百八十八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第一百四十四條和《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九十條的規(guī)定,判決如下:
駁回原告上海精新澤精密模具有限公司的全部訴訟請求。
案件受理費16,755元,減半收取8,377.50元,財產保全申請費5,000元,合計訴訟費用13,377.50元,由原告上海精新澤精密模具有限公司負擔(已付)。
如不服本判決,當事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提出副本,上訴于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員:虞增鑫
書記員:蔣麗萍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