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上海盛康泰實業(yè)有限公司,住所地上海市浦東新區(qū)。
法定代表人:滕建康,董事長。
委托訴訟代理人:王鋒,上海陳建華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上海嘉某服飾有限公司,住所地上海市奉賢區(qū)。
法定代表人:陳培華。
原告上海盛康泰實業(yè)有限公司與被告上海嘉某服飾有限公司買賣合同糾紛一案,本院于2018年12月24日立案受理后,依法適用簡易程序,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上海盛康泰實業(yè)有限公司的委托訴訟代理人王鋒到庭參加訴訟,被告上海嘉某服飾有限公司經本院合法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應訴,本院依法進行了缺席審理,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原告上海盛康泰實業(yè)有限公司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1、判令被告立即支付橡筋貨款人民幣(以下幣種相同)135000元及利息損失(以135000元為基數,從2015年2月5日起至實際清償之日止,按中國人民銀行同期貸款利率標準的四倍計算);2、本案的訴訟費、保全費由被告承擔。事實和理由:原告與被告于2009年5月經人介紹相識,6月起被告因生產服飾需要,多次向原告購買橡筋(松緊帶),一度時間雙方協(xié)作尚可。但至2013年11月起,被告支付貨款時有拖拉情節(jié)。至2015年2月5日止,被告拖欠原告貨款150000元,經原告催促,被告總是以資金周轉困難拒絕支付。最后于2017年4月25日原告再次向被告催討,當天由原告與被告達成《付款協(xié)議》,雙方確認被告結欠原告橡筋貨款150000元,給付方式為自2017年5月起每月逢單月支付10000元,雙月支付15000元,至2018年4月付清為止。并約定若被告按期足額支付,則原告放棄主張利息;若被告未能按期支付,則仍需支付原告逾期付款利息,計算標準為自2015年2月5日起以同期貸款利率四倍計算利息。同時約定若被告未按期支付,原告可向原告所在地法院起訴?!陡犊顓f(xié)議》簽訂后,被告在2017年9月底僅支付15000元,尚欠135000元。經原告多次向被告催討,被告始終以資金緊缺拖拉搪塞,至今尚欠135000元,故原告訴至法院,要求判如所請。
被告上海嘉某服飾有限公司未應訴答辯。
為證明其主張,原告向本院提供如下證據材料:
1、上海增值稅專用發(fā)票4張,證明原告向被告開具金額共計150747.83元的上海增值稅專用發(fā)票,原、被告之間存在買賣關系。
2、《付款協(xié)議》1份,證明截止至2015年2月5日,被告確認結欠原告橡筋貨款150000元,并在2017年5月至2018年4月期間,于每月底前支付至原告賬戶,單數月支付10000元,雙數月支付15000元;若被告未能按期足額支付貨款,則被告仍需支付原告逾期付款利息,以150000元為基數,自2015年2月5日起,以同期銀行貸款利率四倍計算。
被告未到庭質證,亦未提供證據材料。
經本院審查,原告已提供證據材料的原件,本院對其真實性予以確認,因其內容可以證明原告主張的相關事實,故本院對上述證據材料的真實性及證明力予以確認,采信其證明力,并以之作為認定本案相關事實的依據。
依據以上舉證、認證,結合原告當庭陳述,本院經審理查明,原告主張的事實成立,本院予以確認。
審理中,原告稱《付款協(xié)議》簽訂后,被告于2017年9月底以現金方式向原告支付了貨款15000元,之后未付。利息損失的計算基數也相應調整為135000元。
本院認為,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訴訟請求所依據的事實或者反駁對方訴訟請求所依據的事實有責任提供證據加以證明。本案中,原告提供的證據可以反映原告與被告之間存在買賣合同關系以及被告尚欠原告貨款135000元且被告未按照《付款協(xié)議》約定足額支付貨款需承擔相應的逾期付款利息的事實,故對于原告要求被告支付貨款135000元及逾期付款利息的訴訟請求,本院予以支持。被告上海嘉某服飾有限公司經本院合法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應訴,系放棄自己的訴訟權利,本院依法缺席判決。綜上,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條、第一百五十九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四十四條的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被告上海嘉某服飾有限公司應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向原告上海盛康泰實業(yè)有限公司支付貨款135000元。
二、被告上海嘉某服飾有限公司應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向原告上海盛康泰實業(yè)有限公司支付利息損失(以135000元為基數,從2015年2月5日起至實際清償之日止,按中國人民銀行同期貸款利率標準的四倍計算)。
負有金錢給付義務的當事人如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案件受理費5188元,減半收取計2594元,財產保全費1816元,合計4410元,由被告上海嘉某服飾有限公司負擔。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本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提出副本,上訴于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員:孟筱暉
書記員:王梅蘇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