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上海熙頤文化傳媒有限公司,住所地上海市徐匯區(qū)。
法定代表人:劉秀芳,總經理、執(zhí)行董事。
委托訴訟代理人:汪濤,北京大成(上海)律師事務所律師。
委托訴訟代理人:施伊琳,北京大成(上海)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王某某,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北京市。
委托訴訟代理人:武濤,北京市煒衡律師事務所律師。
委托訴訟代理人:任天惠,北京市煒衡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告上海熙頤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與被告王某某其他合同糾紛一案,本院于2019年3月27日立案后,依法適用簡易程序,于2019年5月17日組織證據交換,原告委托訴訟代理人汪濤、施伊琳律師、被告委托訴訟代理人武濤律師到庭參加訴訟,于2019年7月17日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委托訴訟代理人汪濤律師、被告委托訴訟代理人任天惠律師到庭參加訴訟。經原、被告雙方同意,并經本院院長批準,本案延長簡易程序審理期限三個月。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原告上海熙頤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1.判令被告向原告支付違約金400萬元;2.判令被告向原告支付律師費、公證費57,000元;3.本案訴訟費由被告承擔。事實和理由:2016年9月,原、被告簽訂《獨家全權演藝經紀合同》(以下簡稱經紀合同),明確約定:原告為被告的國內獨家經紀人,獨家代理和經營管理被告演藝事業(yè)的策劃、包裝、宣傳、公關、規(guī)劃、安排、實施、對外合作、談判簽約、收益的獲得等業(yè)務,原告有權以自己的名義達成和/或簽署與被告演藝事業(yè)有關的全部合作合同。演藝事業(yè)包括但不限于被告出演或客串角色的電影、電視、其他藝術門類等十項內容。雙方合作期限為2016年10月1日起至2026年9月30日止。合作期內,未經原告書面允許,被告不得擅自從事其自行或其他第三方為其接洽的演藝事業(yè),不得擅自或經任何第三方收取任何形式的演藝收入,如有任何第三方向被告給予的任何形式之演藝收入,被告承諾在第一時間通知原告并將上述演藝收入全部交予原告。如被告未經原告同意擅自從事任何演藝事業(yè)的,原告有權追究被告違約責任,如被告違約行為發(fā)生在該合同簽訂后第二年內的,則被告賠償原告經濟損失400萬元。被告擅自單方解除合同,原告有權解除合同,如在簽訂合同第三年至第六年內發(fā)現該違約行為,被告賠償600萬元。因合同引起的爭議,雙方應友好協(xié)商解決,協(xié)商不成導致訴訟的,訴訟判決有過錯的一方應承擔另一方因此支付的訴訟費、公證費、差旅費和律師費等合理費用。合同簽訂后,原告已充分履行合同約定的經紀人職責,使被告成功參演電影《極智追擊》,并為被告在各個平臺進行了大量宣傳,提供了諸多演出機會。然而被告2018年6月在未經原告知悉、更未經原告書面同意的情況下,擅自以個人名義參演網絡劇《小情書LOVOTE-那年初夏》的拍攝。2019年1月30日,被告向原告發(fā)來律師函,單方宣布解除經紀合同。原告認為,被告的上述行為違反合同約定,違背誠信原則,辜負了原告對被告的培養(yǎng)及投入,被告單方面解除合同對原告造成直接及間接重大經濟損失,遂提起本案訴訟,要求判如所請。
被告王某某辯稱:不同意原告全部訴訟請求。理由如下:其一,被告參演《小情書LOVOTE-那年初夏》視頻系列,與原告進行過溝通且向原告提供了片方負責人的聯系方式,參演該劇是為了學習和鍛煉,為了完成學校有關社會實踐學分的要求,且被告未收取任何費用,沒有通過拍攝微電影獲得任何經濟收益,不具有任何商業(yè)性質。其二,根據經紀合同約定,原告應全力協(xié)助被告演藝事業(yè)發(fā)展,輔助被告媒體宣傳推廣等,但合同簽訂后,原告僅提供了試戲信息,并提出各項指令要求,并未給予被告培訓指導、宣傳推廣及其他輔助性義務,亦未投入有效資金和承擔相關費用,被告未通過簽約獲得任何收入或人氣上的提升。原告未能按照合同約定為被告進行演藝事業(yè)的規(guī)劃和安排,其提供的經紀服務無法滿足被告演藝事業(yè)發(fā)展的需要,被告的簽約目的無法實現。在2017年12月雙方微信溝通中,原告也明確表示對被告提出的解約事宜,通過法律途徑予以處理,已完全確認了解除雙方經紀合作關系的態(tài)度。基于該回復信息,被告認為經紀合同無法繼續(xù)履行,合同目的已無法實現。被告提出解約符合法定的合同解除情形,不應認定為違約。綜合以上兩點,被告的行為不構成違約,原告依據合同約定要求賠償違約金的主張不能成立。其三,按照合同約定,律師費、公證費等應當由違約方承擔責任,被告并非違約方,不同意承擔律師費及公證費,應由原告自行承擔。
當事人圍繞訴訟請求依法提交了證據,本院組織當事人進行了證據交換和質證。根據當事人陳述和經審查確認的證據,本院認定事實如下:
原告系電影《極智追擊》的制作單位。2016年8月原告安排被告參演該電影,飾演“娜娜”一角,非主要演員。2017年該電影上映前,原告通過網站、官方微博等途徑對影片及相關演員進行了宣傳和推廣。
2016年9月3日,原告(甲方)與被告(乙方)簽署《獨家全權演藝經紀合同》,約定:甲方愿意接受乙方委托,作為乙方的國內外獨家經紀人,全面負責乙方演藝事業(yè)。其中1.1:“演藝事業(yè)”是指乙方參與的任何或所有演藝活動,包括但不限于:1、乙方在電影、電視、話劇、戲劇、記錄片、舞臺劇、音樂劇、歌舞劇、小品、綜藝節(jié)目、網絡劇等一切藝術門類中出演或客串角色、擔任主持人、作為嘉賓出席等;……10、其他一切可能會對甲乙雙方的權益和收益產生影響的商業(yè)活動、公益活動,以及會對甲乙雙方在公眾和媒體產生影響的一切事物。1.5:“甲方實際損失”是指甲方遭受的直接損失及間接損失,包括但不限于甲方承擔或墊付的演藝成本;甲方相關人員的交通費、餐費、工資、推廣宣傳、包裝、媒介、策略規(guī)劃、出訪和社交活動、簽約和談判費用;向第三方的賠償以及預期損失;甲方因履行本合同而實際發(fā)生或預期發(fā)生的損失。1.6:“預期損失”是指甲方取得的全部演藝收入的月平均值(即甲方在乙方已履行的合作期限內已取得的及應取得的全部演藝總額除以乙方已履行的合作期限)乘以乙方尚未履行的合作期限,合作期限以月為單位計算,不滿一個月視為一個月。2.1.2:在合作期限和合作地域內,甲方擔任乙方演藝事業(yè)的獨家經紀公司,為乙方提供經紀服務,乙方不得自行或委托第三方以任何方式從事演藝事業(yè)或代理或經營管理其演藝事業(yè)(無論是否收取報酬)。2.2:合作期限共計10年,即自2016年10月1日起至2026年9月30日止,合作地域為全世界各個國家和地區(qū)。3.1:乙方確認甲方為其在合作區(qū)域內的獨家經紀公司,甲方擁有安排、洽談乙方全部演藝事業(yè)的最終決策權,但甲方應聽取乙方的合理建議。如乙方獲得任何與發(fā)展其演藝事業(yè)有關的機會或有第三方為其接洽演藝事業(yè),乙方應提前告知甲方。未經甲方書面允許,乙方不得擅自從事其自行或其他第三方為其接洽的演藝事業(yè)。5.2-5.3:甲方應全力協(xié)助乙方在演藝事業(yè)上發(fā)展,輔助乙方在各媒體的宣傳和推介,乙方應全力配合及參與甲方安排的,為乙方演藝事業(yè)發(fā)展所需要的宣傳活動;甲方有權根據實際需要提供有利于乙方演藝事業(yè)的歌唱、舞蹈、形體、表演、化妝、健身等專業(yè)訓練及其他各種訓練,乙方應服從甲方認為有利于乙方演藝事業(yè)的有關培訓,該等培訓費用由甲方承擔。在不影響到甲方工作安排下,乙方自行安排的訓練費用由乙方自理。9.1:雙方均應當按照:合同約定嚴格執(zhí)行,除依照合同約定或法律規(guī)定的乙方享有單方解除權外,乙方不得擅自單方解除本合同,且乙方明確表示,不得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四百一十條的規(guī)定單方解除本合同。9.3:如乙方出現以下任一情形的,甲方有權隨時書面通知乙方單方提前終止本合同:“任何未經甲方同意擅自從事任何演藝事業(yè)的……等。10.2……如乙方有第9.3款其他情形的,甲方有權選擇追究乙方違約責任或單方解除本合同并追究乙方違約責任,乙方違約行為發(fā)生在本合同簽訂后第一年內,乙方賠償甲方經濟損失200萬元,在第二年內發(fā)現,賠償400萬元,在第三年至第六年內發(fā)現,賠償600萬元,在第七年至第八年內發(fā)現,賠償800萬元。如該違約金不足以彌補甲方實際損失和預期損失的,乙方還應當負責補足差額部分。如乙方擅自單方解除合同,甲方有權選擇下列方式追究乙方違約責任:……甲方有權單方解除本合同,乙方違約行為發(fā)生在本合同簽訂后第一年內,乙方賠償甲方經濟損失200萬元,在第二年內發(fā)現,賠償400萬元,在第三年至第六年內發(fā)現,賠償600萬元,在第七年至第八年內發(fā)現,賠償800萬元,如該違約金不足以彌補甲方實際損失和預期損失的,乙方還應當負責補足差額部分。如乙方發(fā)生多次違約行為,甲方有權就每一次的違約行為按照約定要求乙方累計承擔違約責任,即甲方就乙方的每一次違約行為均有權按照約定行使相應的選擇權或追究其違約責任的權利等。12.2:因本合同引起的或與本合同有關的一切爭議,甲乙雙方應當友好協(xié)商解決,協(xié)商不成的,任何一方均有權向甲方所在地具有管轄權的法院提起訴訟。訴訟判決有過錯的一方應當承擔另一方因此支付的訴訟費、公證費、差旅費和律師費等合理費用。
合同簽訂后至2017年12月,原告為被告提供和安排《血戰(zhàn)鋼據嶺》、《艷骨》、《你好舊時光》、《紅樓夢》、《少年派》等電影、電視劇、網劇的試戲,以及拍攝MTV、視頻、約見導演等演藝信息和機會近20次,被告基本能夠接受安排和配合參與。2017年底被告母親提出希望與原告解除經紀合同,原告予以拒絕。2018年1月至6月,原告為被告安排試戲等約6次,被告未再予以回復。
2018年5月28日至6月2日,被告在未經原告最終同意的情況下,參演了三集《小情書LOVOTE-那年初夏》短視頻系列。北京新片場傳媒股份有限公司為此出具證明:其為微博賬號“小情書lovote”的合法運營方,全權負責制作、開發(fā)、運營“小情書短視頻系列”,被告參與友情出演的系列短視頻《那年初夏》不含任何商業(yè)性質,被告為免費友情出演,其未支付被告任何費用。
2019年1月30日,被告向原告發(fā)出律師函,以原告未能完全履行經紀合同義務為由,要求解除雙方簽訂的經紀合同。2019年2月2日,原告簽收該律師函。2019年3月27日,原告提起本起訴訟,為此支付律師費50,000元及相關證據的公證費7,000元。
審理中,雙方一致同意上述經紀合同自2019年2月2日解除。經本院釋明,被告提出,雙方約定違約金過高,如本院認定被告構成違約,則要求對違約金作出調整。
以上事實,由原告提交的《獨家全權演藝經紀合同》、《極智追擊》攝制電影許可證及劇照、公證書、律師函、律師費及公證費發(fā)票,被告提交的微信聊天記錄、視頻拍攝方出具的證明等證據,以及當事人庭審陳述予以佐證,本院予以確認。
本院認為,雙方簽訂的演藝經紀合同系當事人真實意思表示,且內容未違反法律法規(guī),未損害國家、社會公共利益及他人合法權益,應屬合法有效,雙方均應恪守履行。雙方合意自2019年2月2日解除系爭演藝經紀合同,于法不悖,本院予以確認。綜合雙方訴辯意見,本案爭議焦點有三:一是被告參演短視頻拍攝是否構成違約;二是被告單方解約是否符合法定解除情形,進而是否構成違約;三是雙方違約金約定是否合理及調整問題。
關于爭議焦點一,雙方在經紀合同中明確約定,原告擔任被告演藝事業(yè)的獨家經紀公司,為被告提供經紀服務,被告不得自行或委托第三方以任何方式從事演藝事業(yè)或代理或經營管理其演藝事業(yè)(無論是否收取報酬)。被告拍攝《小情書》短視頻,雖事先與原告進行過溝通,但最終并未取得原告同意,即便被告系無償參演,依照合同之約定,仍構成違約。被告雖然辯稱其參加視頻拍攝是為了完成學校社會實踐鍛煉要求,但從被告提交的學校教學文件看,學校對于學生就學期間的實踐鍛煉沒有明確的時間節(jié)點及內容形式安排,合同期內原告也為被告提供過其他演出信息機會,難以明確判斷和區(qū)分某一次參演活動是為了完成學校的學分要求還是為了實現其他目的。且被告既然簽署了經紀合同,即應受到合同之約束,即便是為了完成學校的教學安排,亦應當將相關情況以合理方式明示和告知原告。本院對被告相關辯稱意見,不予采信。
關于爭議焦點二,本院認為,原告為被告提供了多次演出信息機會以及約見導演等演藝安排,且為被告進行了一定形式的宣傳,基本履行了經紀合同義務。被告雖然辯稱原告未給予被告培訓指導等,也未投入有效資金和承擔相關費用,構成根本違約,導致其合同目的無法實現,其提出解約符合法定的解除情形。對此,本院認為,雙方簽訂的經紀合同僅籠統(tǒng)概括原告應全力協(xié)助被告演藝事業(yè)發(fā)展,輔助被告媒體宣傳推廣等,對于演藝服務的形式、培訓費用的承擔等未作出明確約定,被告亦無證據證明曾就上述問題向原告提出過異議,現有證據不足以認定原告行為達到根本違約之程度。此外,被告以原告對其提出的解約要求,曾回復表示通過法律途徑解決,即自行認為原告方無繼續(xù)履行合同之意愿,已確認解除雙方經紀合作關系的意見,本院難以認同。綜上,被告單方解約不符合法定的合同解除情形,亦構成違約。
關于爭議焦點三,如上所述,被告的行為構成違約,應當承擔相應違約責任。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二十九條規(guī)定,當事人主張約定的違約金過高請求予以適當減少的,人民法院應當以實際損失為基礎,兼顧合同的履行情況、當事人的過錯程度以及預期利益等綜合因素,根據公平原則和誠實信用原則予以衡量,并作出裁決。被告雖存在違約行為,但合同期內其基本尚能配合原告各項工作安排,且目前其知名度不高,未取得實質性演藝收入,加之合同履行期限長達十年,被告違約行為發(fā)生在合同履行前期,尚未造成嚴重損害后果,原告對被告的資金和資源支持也相對有限,原告亦未能提供證據證明被告違約給其造成的具體損失。綜合考慮原告的投入情況、實際損失及被告的違約情形等因素,本院酌情調整違約金為25萬元。
雙方在合同中明確約定,訴訟判決有過錯的一方應當承擔另一方因此支付的訴訟費、公證費、差旅費和律師費等合理費用。原告亦提交了律師費和公證費發(fā)票,證明費用實際發(fā)生,原告該項主張,于法有據,但原告在無充分證據證明實際損失的情況下,主張違約金過高,應自行承擔部分相關費用,本院酌情確定被告承擔律師費、公證費合計3萬元。
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八條、第六十條、第九十三條、第九十七條、第一百零七條、第一百一十四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二十九條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被告王某某應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支付原告上海熙頤文化傳媒有限公司違約金25萬元;
二、被告王某某應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支付原告上海熙頤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律師費及公證費3萬元。
如果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案件受理費人民幣39,256.00元,減半收取計19,628.00元,由原告上海熙頤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承擔18,273元,被告王某某承擔1,355元。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提出副本,上訴于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員:田小冰
書記員:李??睿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