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上海汪某磨料磨具有限公司,住所地上海市松江區(qū)。
法定代表人:汪友寶,總經(jīng)理。
委托訴訟代理人:趙秀華,上海中未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上海巧某家具有限公司,住所地上海市嘉定區(qū)。
法定代表人:崇建勛,執(zhí)行董事。
委托訴訟代理人:李超,上海瀛東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告上海汪某磨料磨具有限公司與被告上海巧某家具有限公司買賣合同糾紛一案,本院于2019年5月6日立案后,依法適用簡易程序?qū)徖?。本院?019年5月27日組織雙方當事人進行證據(jù)交換,并于同年5月29日對本案公開開庭審理。原告上海汪某磨料磨具有限公司的委托訴訟代理人趙秀華、被告上海巧某家具有限公司的委托訴訟代理人李超到庭參加證據(jù)交換及庭審,原告上海汪某磨料磨具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汪友寶到庭參加庭審。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原告上海汪某磨料磨具有限公司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1.被告償付貨款18,204.20元;2.被告賠償逾期付款利息損失(以18,204.20元為基數(shù),自2019年5月21日起算至實際清償之日止,按中國人民銀行同期貸款利率計算)。事實和理由:原、被告間存在長期合作,原告向被告長期供應砂紙材料等。原告向被告供貨并開具相應發(fā)票。2017年8月3日,雙方進行對賬,被告確認欠付原告貨款38,204.20元,后被告僅付款20,000元,余款18,204.20元未付,故原告訴至法院,請求判如所請。
被告上海巧某家具有限公司辯稱:不同意原告的訴訟請求。雙方確實存在交易關系,但原告主張的貨款缺乏依據(jù)。根據(jù)被告的財務記錄,共計收到原告開具發(fā)票183,574元,其中部分發(fā)票開票金額高于實際送貨金額;總付款金額不少于201,592.80元。
原告為證明自己的主張,向本院提供總的交易發(fā)票(35份,總金額281,245元)、付款憑證、對賬單,被告提供部分付款憑證、2019年3月姜兆兵與案外人上海恰爾思游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恰爾思公司”)簽訂的勞動合同書等書證。雙方就上述書證中付款憑證真實性均無異議,本院予以采納;被告對發(fā)票真實性不持異議,但未在本院給予的期限內(nèi)回復發(fā)票的收到及認證抵扣情況,應視為確認發(fā)票均已收悉;被告對原告提供的對賬單中姜兆兵簽字無異議,但對其余手寫內(nèi)容不予認可;原告對勞動合同書不予認可,因勞動合同記載的合同期限在本案訟爭交易及對賬之后,且被告未提供原件,故本院不予采納。就上述對賬單,本院認證意見后述。
綜上雙方上述書證,結合雙方當事人陳述及證人證言,本院經(jīng)審理查明:原、被告素有業(yè)務往來,由原告向被告供應砂紙等產(chǎn)品。2013年5月至2017年5月期間,原告總計向被告開出上海增值稅專用發(fā)票35張,總金額281,245元。被告確認已收具該些發(fā)票。審理中,原告確認,被告總付款金額為262,710.80元。被告最近一次付款發(fā)生于2018年2月13日,金額20,000元。
2017年8月間,姜兆兵在2017年8月3日原告開具給恰爾思公司的發(fā)票復印件右下角處簽字并落款時間為2017.8.3,該復印件上另由原告財務人員吳成苗手寫注明:總計上海恰爾思應付賬款115514.80+1150.80=116665.60元;上海巧某家具有限公司應付賬款38204.20元,合計共欠154869.80元。
另查明,被告成立于2005年12月14日,股東為崇建勛、吳妹珍,其中崇建勛持股60%,吳妹珍持股40%,崇建勛擔任公司法定代表人兼任執(zhí)行董事,吳妹珍擔任監(jiān)事。恰爾思公司成立于2009年11月25日,登記股東及其持股比例均與被告一致,崇建勛擔任公司法定代表人兼任執(zhí)行董事,吳妹珍擔任監(jiān)事。
庭審過程中,被告主張姜兆兵作為恰爾思公司的工作人員,無權代表被告與原告對賬;且姜兆兵在發(fā)票復印件上簽字確認收到發(fā)票,當時復印件上并無其他手寫注明內(nèi)容。原告認為被告與恰爾思公司系關聯(lián)公司,姜兆兵在交易過程中同時代表兩家公司。結合該對賬單原件,本院審查認為,按通常之書寫習慣,如果發(fā)票復印件上無手寫注明內(nèi)容,簽字不至于會落到文件角落處,該簽字與其他手寫注明內(nèi)容形式上吻合;內(nèi)容上,手寫注明與截至對賬時雙方開票、已付款情況差額僅為330元,基本相符;被告與恰爾思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工商登記在冊的股東及其持股比例、董事、監(jiān)事等人員均一致,二者明顯存在關聯(lián)關系,即便姜兆兵在訟爭交易期間勞動關系確實在恰爾思公司處,其同時代表兩家公司對外簽字亦符合小規(guī)模公司的經(jīng)營習慣和常理,故本院采納該對賬單,包括手寫注明內(nèi)容。
本院認為,原、被告間存在買賣合同關系,雙方均予確認。雙方未簽訂書面合同,對付款時間等作出約定,則原告向被告供貨,被告理應及時付清貨款?,F(xiàn)就雙方爭議的供貨總額及被告欠款金額問題,原告提供總交易發(fā)票與對賬單予以證實;被告確認收悉全部發(fā)票,但辯稱雙方間交易中,開票金額高于實際送貨金額,原告對合同實際履行情況不能舉證,應承擔相應不利后果。本院認為,原告交付被告發(fā)票中,對交易內(nèi)容、價款等記載明確,被告確認收到發(fā)票,而且在數(shù)年交易中未見被告提出過異議,應視為被告對發(fā)票內(nèi)容的認可;而且雙方進行過對賬,對賬金額與雙方開票、已付款情況基本一致,二者相互印證,且對賬金額更有利于被告,故本院有理由相信該對賬單記載內(nèi)容具有高度可能性,應予確認。雙方應以對賬單確認金額結算,即被告在對賬時共欠原告貨款38,204.20元,后被告付款20,000元,余款18,204.20元未付,被告應繼續(xù)支付,同時還應賠償原告利息損失。原告主張利息損失的計算方式的起訖時間和標準并無不當,本院予以支持。據(jù)此,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條、第一百零九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第二百一十六條第一款第四項,《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及《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一百零八條的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被告上海巧某家具有限公司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nèi)償付原告上海汪某磨料磨具有限公司貨款18,204.20元;
二、被告上海巧某家具有限公司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nèi)賠償原告上海汪某磨料磨具有限公司逾期付款利息損失(以18,204.20元為基數(shù),自2019年5月21日起算至實際清償之日止,按中國人民銀行同期貸款利率計算)
如果負有金錢給付義務的當事人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案件受理費255元,減半收取127.50元,由被告上海巧某家具有限公司負擔(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七日內(nèi)交付本院)。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nèi),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員:虞增鑫
書記員:程俊達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