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上海晨光文具銷售有限公司,住所地上海市奉賢區(qū)。
法定代表人:郭少敏,經理。
委托訴訟代理人:黃燕燕,女。
委托訴訟代理人:陳軍甫,男。
被告:上海嘉某文化用品有限公司,住所地上海市嘉定區(qū)。
法定代表人:林朝新,執(zhí)行董事。
委托訴訟代理人:肖桂榮,上海申浩律師事務所律師。
委托訴訟代理人:趙世文,上海申浩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告上海晨光文具銷售有限公司與被告上海嘉某文化用品有限公司買賣合同糾紛一案,本院于2018年4月19日立案后,依法適用簡易程序進行了審理。本院于2018年8月14日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的委托訴訟代理人黃燕燕、被告委托訴訟代理人趙世文均到庭參加了訴訟,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原告上海晨光文具銷售有限公司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判令被告支付貨款人民幣79,767.20元。事實和理由:被告自2017年9月起至同年11月止通過電話、QQ等形式向原告訂貨,被告按約送貨。被告支付部分貨款,尚欠79,767.20元。
原告上海晨光文具銷售有限公司針對其訴訟請求向法庭提交了下列證據:
1、晨光文具經銷公約一份,證明原、被告之間買賣合同關系;
2、2017年4月至同年6月的批發(fā)銷售單、退貨明細單、對賬單,證明截至2017年6月26日被告結欠貨款48,526.24元;
3、2017年7月至同年11月的批發(fā)銷售單、退貨明細單、進賬單,證明自2017年7月起至同年11月止原告送貨301,620.51元,扣除退貨及返利合計68,026.13元,貨款233,594.38元;
4、進賬單、現金交款單、銀行支付業(yè)務回單,證明2017年7月起至同年9月被告支付貨款202,353.42元。
被告上海嘉某文化用品有限公司辯稱,原告未按雙方口頭約定給予被告返利優(yōu)惠,對結欠貨款金額不認可,不同意原告的訴訟請求。
被告上海嘉某文化用品有限公司針對其辯稱未向法庭提交證據。
經當庭質證,被告對原告提供的證據發(fā)表了的質證意見。被告對原告提供的證據1的真實性無異議,但認為經銷公約有效期間自2016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止,本案系爭交易發(fā)生在2017年,故對關聯性有異議;對證據2中的批發(fā)銷售單、退貨明細單的真實性均無異議,對6月份的對賬單的真實性無異議,對4、5月份的對賬單的真實性有異議,被告未簽字確認;對證據3中的批發(fā)銷售單、退貨明細單的真實性均無異議,對“對賬單”的真實性有異議,被告未簽字確認;對證據4的真實性無異議。
根據雙方當事人發(fā)表的質證意見及有關陳述,本院對上述證據依法認證如下:對證據1的真實性予以認定,本院認為本案系爭交易發(fā)生在2017年,故認為證據1與本案無關聯性。對證據2中的批發(fā)銷售單、退貨明細單及6月份對賬單的真實性,本院予以認定,4、5月份的對賬單未經被告簽字確認,故對該部分證據的真實性不予認定。對證據3中的批發(fā)銷售單、退貨明細單的真實性,本院予以認定,對賬單未經被告簽字確認,故對該部分證據的真實性不予認定。對證據4的真實性,本院予以認定。
基于上述認定的證據及原、被告的陳述,本院確認如下法律事實:原、被告曾簽訂晨光文具經銷公約一份,約定被告向原告采購文具,有效期間自2016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止。2017年,被告繼續(xù)向原告購買文具。2017年6月26日,被告確認結欠貨款48,526.24元。自2017年7月起至同年11月止,原告送貨301,620.51元,扣除退貨及返利68,026.13元,貨款233,594.38元。2017年7月起至同年9月,被告支付貨款202,353.42元。綜上所述,被告結欠貨款79,767.20元。
本院認為,原、被告間的買賣合同合法有效,雙方均應遵循誠實、信用的原則全面履行義務。原告按約履行了交貨義務,但被告未能按約支付貨款,顯屬違約,其應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被告關于原告未按雙方口頭約定給予返利優(yōu)惠的抗辯,本院認為被告未能提供證據加以佐證返利的約定,原告已對7月份起的交易予以適當返利,故對被告該抗辯難以采信。原告的訴訟請求,符合法律規(guī)定,應予支持。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一百五十九條、第一百六十一條的規(guī)定,判決如下:
被告上海嘉某文化用品有限公司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給付原告上海晨光文具銷售有限公司貨79,767.20元。
如果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給付金錢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案件受理費1,794元,減半收取計897元,由被告上海嘉某文化用品有限公司負擔。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提出副本,上訴于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員:邱建安
書記員:吳??丹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