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上海星威實業(yè)有限公司,住所地上海市金山區(qū)。
法定代表人:王小星,執(zhí)行董事、總經(jīng)理。
委托訴訟代理人:司家龍,上海星圖律師事務所律師。
委托訴訟代理人:郭玉平,男。
被告:上海拓某金屬制品有限公司,住所地上海市青浦區(qū)。
法定代表人:錢某某,執(zhí)行董事兼總經(jīng)理。
被告:錢某某,男,1977年5月出生,漢族,戶籍地上海市閔行區(qū)。
上述兩被告共同委托訴訟代理人:沈奇,上海祺道律師事務所律師。
上述兩被告共同委托訴訟代理人:彭彬彬,上海祺道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告上海星威實業(yè)有限公司與被告上海拓某金屬制品有限公司、被告錢某某買賣合同糾紛一案,本院于2019年2月12日立案后,依法適用簡易程序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委托訴訟代理人司家龍、郭玉平,兩被告共同委托訴訟代理人沈奇、彭彬彬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原告上海星威實業(yè)有限公司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1、判令第一被告支付原告2016年至2018年貨款人民幣1,086,618.16元;2、判令第一被告支付原告2018年未完成采購量補償款170,280元;3、判令第一被告支付原告違約金32,400元(審理中,原告自愿放棄該項訴訟請求);4、判令第一被告償付原告利息損失(以1,086,618.16元為本金,自2019年1月1日起至實際清償日止,以年利率24%計算);5、判令第二被告對第一被告的上述債務承擔連帶責任。事實和理由:原告與第一被告有多年的業(yè)務往來,第一被告系由第二被告投資設立的一人有限責任公司。2015年1月1日,原告與第一被告簽訂鋼材采購協(xié)議,協(xié)議約定期限為一年,原告根據(jù)第一被告所下的訂單進行鋼材配送,原告愿意為第一被告無償使用資金50萬元,使用期限為一年。第一被告保證在使用資金期限內鋼材交易量達到500噸,期限結束每超出10噸,原告向第一被告返還3,600元,反之則第一被告補償原告每10噸3,600元。每月30號作為貨款截止日,貨款延后3個月支付,如第一被告到期不付,以每天每噸5元向原告支付違約金,反之則原告以每天每噸5元退還第一被告等。協(xié)議到期后,雙方進行續(xù)簽,最后續(xù)簽日期至2018年12月31日。2018年度,第一被告僅向原告采購27.392噸鋼材,計貨款金額為140,520.96元。雙方經(jīng)結算,第一被告累計結欠原告貨款1,086,618.16元。事后,第一被告曾多次出具付款承諾,但仍分文未付,原告經(jīng)催討未果,故提起本案訴訟。
被告上海拓某金屬制品有限公司、被告錢某某辯稱:第一被告結欠原告金額有異議,除雙方在供貨匯總表中確認注明的付款金額外,第一被告另支付原告貨款728,040元,實際結欠原告貨款為358,578.16元,同意支付;2018年補償款計算標準過高,實際是違約金,要求調整,對原告計算方式無異議;對訴請三根據(jù)每日每噸5元,年化率達到45%,明顯過高,要求調整;根據(jù)合同約定原告墊付第一被告50萬元,對于該部分不應支付違約金,假如要支付,訴請三、訴請四是重復計算;對訴請四第一被告對本金基數(shù)有異議,且主張的利率也過高,對原告要求利息起算時間無異議;不同意第二被告承擔連帶責任。
經(jīng)開庭審理查明:2015年1月1日,原告與第一被告簽訂協(xié)議一份,協(xié)議約定:原告根據(jù)第一被告所下定貨單進行材料配送,材料到貨后第一被告進行驗收,以最后簽單為準;原告愿意為第一被告無償使用資金50萬元,使用期限一年;第一被告保證在使用資金期限內鋼材交易量達到500噸,期限結束每超出交易量10噸,原告向第一被告返還3,600元,反之則第一被告補償原告每10噸3,600元,原告在鋼材市價上每噸加上400元,包括吊裝及運費;鋼材交易量按第一被告所下定單或原告所提供的有效簽單數(shù)額外較大者為準等;付款約束:第一被告每月30日作為貨款截止期,所到貨物款延后3個月的30日予以付款,如第一被告到期未付,則予以每天每噸5元的差額補償原告,反之則原告每天退還第一被告每天每噸5元等。合同到期后,原、被告均在該協(xié)議上注明延長1年,最后延長期限至2018年12月31日止。上述協(xié)議簽訂后,原告根據(jù)第一被告下發(fā)的定貨單向第一被告提供各種規(guī)格的鋼材,且雙方每月根據(jù)供貨、付款等情況簽署供貨匯總表,每月確定貨款的結算情況及欠款情況,每年度末雙方再次就當年度的供貨數(shù)量、未完成當年度的采購量的補償及當年度逾期付款違約損失等進行結算,同時每年度均出具付款計劃,對于上年度經(jīng)結算后的欠款余額承諾以月息3分計付利息等。截止2017年12月,雙方經(jīng)結算,第一被告結欠原告貨款金額為1,279,487.20元。2018年1月,第一被告向原告采購鋼材27.392噸,計貨款金額為140,520.96元。事后,第一被告未曾向原告采購鋼材,但也向原告支付部分貨款,2018年1月至11月,雙方每月簽署供貨匯總表,以確認每月的欠款情況等。截止2018年11月,第一被告共計結原告貨款1,086,618.16元(注:2018年12月未發(fā)生供貨及付款情況)。2019年1月8日,雙方就2018年度的供貨量、未供貨量的補償款及當年度貨款的逾期付款違約金進行結算,經(jīng)結算,雙方確認第一被告應支付原告2018年度超額完成指標的補償款170,280元、當年度貨款的逾期付款32,400元。(即原告主張的訴訟請求2及3,對于訴請3原告在審理自愿放棄)。另查,第一被告于2018年3月起多次付款承諾及計劃,并約定欠款按3分利息計算等,但第一被告未能按約履行付款義務。再查,第一被告系由第二被告投資設立的一人有限責任公司。
本案審理中,兩被告表示:原、被告雖每月簽署供貨匯總表,以確認當月的供貨、付款、累計欠款等情況,但匯總表中所注明的付款金額與第一被告的實際付款金額有并有差異,自2016年12月至2018年11月,匯總表中所注明的付款金額比實際付款金額少了70余萬元,故應在被告結欠原告的貨款金額中予以扣除。原告表示:每月的匯總表中所注明的被告付款金額確實與實際金額不符,差異部分,就是雙方在匯總結算時已扣除了上年度結欠貨款金額的利息(結算利息時,已扣除原告墊資50萬元部分的利息)、當年度貨款部分的逾期付款違約金以及年度結算時未完成供應量的補償款部分,對于結欠金額雙方均每月對賬結算確認。
以上查明的事實,有原、被告的陳述,以及當事人提供的協(xié)議、供貨匯總表、年度結算憑證、送貨單、付款計劃及付款承諾等為證,并經(jīng)當庭出證、質證,本院予以確認。
本院認為,原告與第一被告之間的買賣合同關系合法有效,被告收取原告貨物,未能支付原告貨款,侵犯了原告的合法權益,理應立即支付,并承擔相應的逾期付款利息損失。原告所主張的欠款金額,有雙方簽署的供貨匯總表、結算憑證等為證,被告認為雙方簽署的匯總表中所注明的付款金額與實際付款金額不符,要求重新計算,本院經(jīng)審查原告的計算方式,符合協(xié)議規(guī)定及被告的對于利息的約定,故本院對于欠款金額確認原告所述屬實;對于2018年度未完成供應量的補償款,雙方已進行了結算確認,且也符合雙方間的協(xié)議約定,故本院予以支持;對于原告主張的逾期付款利息,符合雙方約定,本院予以支持。第一被告系由第二被告出資設立的一人有限責任公司,根據(jù)公司法的有關規(guī)定,一人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不能證明公司財產(chǎn)獨立于股東自己的財產(chǎn)的,應當對公司債務承擔連帶清償責任。據(jù)此,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八條、第一百零七條、第一百零九條、第一百三十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第六十三條、第六十四條的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被告上海拓某金屬制品有限公司應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支付原告上海星威實業(yè)有限公司貨款1,086,618.16元;
二、被告上海拓某金屬制品有限公司應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支付原告上海星威實業(yè)有限公司2018年度未完成供應量的補償款170,280元;
三、被告上海拓某金屬制品有限公司應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支付原告上海星威實業(yè)有限公司逾期付款利息(以1,086,618.16元為本金,自2019年1月1日起至實際清償之日止,按年利率24%計算);
四、被告錢某某對被告上海拓某金屬制品有限公司的上述債務承擔連帶清償責任。
當事人如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本案受理費16,112元,減半收取,計8,056元,財產(chǎn)保全費5,000元,合計13,056元,由兩被告負擔。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員:浦雪明
書記員:鄒紫葉
你的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表示必填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