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上海明號電器有限公司,住所地上海市浦東新區(qū)。
法定代表人:張崇滔,總經(jīng)理。
委托訴訟代理人:劉麗穎,上海恒杰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上海太隆建筑勞務有限公司,住所地上海市崇明區(qū)。
法定代表人:陸衛(wèi)新,執(zhí)行董事。
原告上海明號電器有限公司訴被告上海太隆建筑勞務有限公司買賣合同糾紛一案,本院于2019年7月2日立案后,依法適用簡易程序,因被告上海太隆建筑勞務有限公司下落不明,本案依法轉為普通程序審理,于2019年10月14號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的委托訴訟代理人劉麗穎到庭參加訴訟。經(jīng)本院合法傳喚,被告未到庭參加訴訟,本院依法缺席審理。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原告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1、請求依法判令被告向原告支付拖欠的貨款計157,960元;2、本案訴訟費由被告承擔。事實和理由:陸衛(wèi)新系被告的法定代表人和唯一的股東,代表被告向原告采購燈具,雙方于2015年11月27日簽訂購銷合同,約定采購燈具的規(guī)格、型號、單價及數(shù)量,并就交貨、付款方式等條款也進行了約定,另外在“其他事項”中約定“后期八個雨棚不確定燈具數(shù)量”、“八個風雨棚送貨等通知(可能年底)”等。合同簽訂后,原告不但向被告交付了合同約定的燈具93臺,而且根據(jù)被告的通知又供應燈具32臺。經(jīng)原告催討,陸衛(wèi)新于2016年8月29日向原告出具欠條,確認欠原告貨款157,960元,并載明預計于2016年9月15日之前支付。但至今,被告分文未付。
原告圍繞訴訟請求及主張的事實提交了證據(jù),被告未到庭應訴,視為放棄抗辯。本院經(jīng)審查,對原告提交的證據(jù)以及所主張的事實予以確認。
本院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第六十一條第二款規(guī)定,法定代表人以法人名義從事的民事活動,其法律后果由法人承擔。被告系一人有限責任公司,其投資人和法定代表人均為陸衛(wèi)新,因此,陸衛(wèi)新代表被告與原告簽訂的《購銷合同》,應視為對被告發(fā)生簽訂合同之法律效力。因此,涉案《購銷合同》應認定為原、被告雙方當事人真實意思表示,合法成立并生效,本院予以確認。合同簽訂后,原告不但向被告交付了合同約定數(shù)量的燈具,而且根據(jù)被告的通知另行交付32臺燈具,被告理應按約履行各自的合同義務。同理,陸衛(wèi)新于2016年8月29日向原告出具的欠條,亦對被告發(fā)生確認債務的效力?,F(xiàn)被告未到庭應訴并舉證證明已在此后歸還了全部或部分欠款,本院推定被告尚結欠原告貨款157,960元,故對于原告要求被告支付拖欠的貨款主張,本院予以支持。據(jù)此,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第六十一條第二款,《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八條、第一百零九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四十四條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被告上海太隆建筑勞務有限公司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nèi)支付原告上海明號電器有限公司貨款157,960元。
如果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本案案件受理費3,460元,由被告上海太隆建筑勞務有限公司負擔。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nèi),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員:方??產(chǎn)
書記員:洪??玨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