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上海文某電氣股份有限公司,住所地上海市浦東新區(qū)。
法定代表人:陳兵,該公司董事長。
委托訴訟代理人:黃云飛,上海理研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上海沃某輸送機械有限公司,注冊地上海市閔行區(qū)。
法定代表人:戴領嬌。
原告上海文某電氣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文某公司)與被告上海沃某輸送機械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沃某公司)買賣合同糾紛一案,本院于2018年3月22日立案受理后,依法適用簡易程序審理,后因無法直接或以郵寄方式向被告沃某公司送達訴訟文書,故適用普通程序并組成合議庭,以公告方式向被告沃某公司送達訴訟文書,于2018年10月10日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文某公司的委托訴訟代理人黃云飛到庭參加了訴訟。被告沃某公司經本院傳票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本院依法缺席審判。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原告文某公司提出訴訟請求:1.判令被告向原告支付貨款人民幣(幣種下同)38,252.60元;2.本案訴訟費由被告負擔。訴訟中,原告變更訴訟請求本金為29,985.60元,撤回了對應增值稅發(fā)票號為NOXXXXXXXX的貨物金額8,267元。事實與理由:原告于2014年起對被告進行供貨,雙方通過各自的業(yè)務員聯(lián)系訂貨,但未簽訂書面的合同,交易的產品為拖鏈、拖鏈接頭等。原告均按照約定和相關的技術標準履行了交貨義務。原告按照被告的指示,委托物流向被告指定的地點即被告中春路的地址送貨,原告亦向被告開具了全部貨物的增值稅發(fā)票。至今,被告仍拖欠原告貨款38,252.60元。經原告多次催要及委托律師發(fā)函,被告一直拖欠不付,故涉訴。
被告沃某公司未答辯。
原告圍繞訴訟請求依法提交了證據,本院組織當事人進行了證據交換和質證。對當事人無異議的證據,本院予以確認并在卷佐證。
原告提供對賬單和付款計劃一組,證明原、被告之間進行過對賬,被告承諾單方的付款計劃,但至今未付清款項。本院認為,原告無法提供該組證據原件,本院對該證據的真實性無法核實,故本院對該組證據不予采納。
經對原告提供的證據進行質證、認證,并結合當事人的陳述,本院確認事實如下:
2014年1月至9月期間,被告多次向原告采購接頭、拖鏈等貨物。
2014年1月17日至2014年10月10日期間,原告向被告開具15份合計金額為42,985.60元的增值稅發(fā)票,并已經稅務機關申報時作進項。
2015年8月6日至2016年4月27日期間,被告向原告合計支付13,000元。
訴訟中,原告向本庭陳述,關于對賬函,由被告蓋章后先通過微信發(fā)送給原告的業(yè)務員,之后亦將原件當面轉交給該業(yè)務員,但由于2017年原告公司統(tǒng)一給業(yè)務員更換手機,導致無法提供原手機微信記錄,故無法提供對賬函原件。對此,原告又向本院提交內部提貨單、快遞發(fā)貨單原件等對雙方存在買賣關系予以印證。
本院認為,原、被告之間雖未簽訂書面的合同,但原告能提供內部出貨單、快遞面單原件、增值稅發(fā)票、且增值稅發(fā)票已全部抵扣,結合2015年8月6日至2016年4月27日期間被告向原告付款足以印證原、被告之間存在買賣合同關系,原告已向被告履行交貨義務。因此,原、被告之間的買賣合同關系依法成立,且未違反法律、行政法規(guī)的效力性、強制性規(guī)定,當屬有效。原告已向被告交付貨物,被告應向原告支付貨款。訴訟中原告雖不能提供雙方對賬的單據原件,但向本院提供了增值稅發(fā)票,由于增值稅發(fā)票具有向付款人對賬和提示付款的功能,原告向被告開具增值稅發(fā)票后,被告未對發(fā)票金額提出異議且予以抵扣,可見被告對于雙方往來貨款金額無異議,因此原、被告貨款的金額為42,985.60元,本院予以確認。扣除被告已經支付的金額,被告尚欠原告29,985.60元,原告在本案中主張該筆貨款,并無不妥,對于原告要求被告支付剩余貨款29,985.60元的請求,本院予以支持。
被告沃某公司經本院傳票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參加訴訟,應視為其放棄質證及抗辯的權利,因此產生的法律后果由其自行承擔。據此,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一百零九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四十四條的規(guī)定,判決如下:
被告上海沃某輸送機械有限公司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向原告上海文某電氣股份有限公司支付貨款29,985.60元。
負有金錢給付義務的當事人如果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案件受理費756.32元,由被告上海沃某輸送機械有限公司負擔。
如不服本判決,可以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或者代表人的人數提出副本,上訴于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員:王延青
書記員:張文星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