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上海市欣宏律師事務所,住所地上海市長寧區(qū)。
法定代表人:高榮華,主任。
委托訴訟代理人:尤國民,上海市欣宏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上海市長寧區(qū)土地資源儲備中心,住所地上海市長寧區(qū)。
負責人:龔靖,主任。
委托訴訟代理人:袁文勇,上海市新華律師事務所律師。
委托訴訟代理人:郭琳,上海市新華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上海新涇房屋動拆遷有限公司,住所地上海市長寧區(qū)。
法定代表人:蘇菊弟,董事長。
委托訴訟代理人:范曉妲,女。
委托訴訟代理人:王俊聯(lián),男。
原告上海市欣宏律師事務所與被告上海市長寧區(qū)土地資源儲備中心(簡稱長寧土地中心)、上海新涇房屋動拆遷有限公司(簡稱新涇動拆遷公司)法律服務合同糾紛一案,本院于2019年7月5日立案受理后,依法適用簡易程序,于2019年8月13日公開開庭進行了第一次審理。因案情復雜,本案轉為適用普通程序,組成合議庭于2019年10月29日公開開庭進行了第二次審理。原告委托訴訟代理人尤國民,被告長寧土地中心委托訴訟代理人袁文勇、郭琳,被告新涇動拆遷公司委托訴訟代理人范曉妲、王俊聯(lián)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原告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1、要求法院判令兩被告共同支付律師費860,550元;2、本案訴訟費由被告承擔。庭審中,原告變更訴請1為:要求法院判令兩被告共同支付律師費616,119元。
事實與理由:2015年3月30日,被告長寧土地中心委托原告作為其與案外人潘某某房屋拆遷補償合同糾紛一案中的委托代理人。次日,被告新涇動拆遷公司就此案與原告簽訂《聘請律師合同》,約定根據(jù)《上海市律師業(yè)務收費標準》的規(guī)定,按最低收費標準收取律師代理費。嗣后,原告為兩被告代理上述案件一審、二審及再審程序并出庭,一審法院經(jīng)審理后駁回了案外人潘某某的訴請,二審及再審法院予以維持。案件代理終結后,原告依據(jù)《上海市律師業(yè)務收費標準》向兩被告發(fā)送《律師收費申請書》要求付款,但兩被告至仍付款,原告遂起訴來院要求判如所請。
原告圍繞訴訟請求向本院提交了授權委托書、法定代表人身份證明書、聘請律師合同、公函、起訴狀、(2015)長民(行)初字第7號一審民事判決書、上訴狀、(2015)滬一中民(行)終字第36號二審民事判決書、民事再審申請、再審聽證會記錄、??跉v史庫信息資料、上海市律師費政府指導價標準、律師收費申請書、委托動拆遷協(xié)議書等證據(jù)。
被告長寧土地中心辯稱,1、系爭合同由當時是由被告新涇動拆遷公司與原告簽訂,被告長寧土地中心不是本案的被告,充其量是第三人。本案聘請律師合同類似于利他合同,不能因為被告長寧土地中心是受益人就承擔付款義務;2、原告計算律師費的依據(jù)系訴訟標的,但潘某某案在一審中沒有任何訴訟標的,本案應按件收費,按照律師收費管理辦法是3,000元至12,000元。潘某某在二審中提出了逾5,000萬元的賠償金額,但二審并未就該標的進行審理,原告也沒有就5,000萬元開展工作和訴訟。此外,由于一審沒有訴訟標的,聘請律師合同只涉及一審階段。原告從未和被告協(xié)商調整聘請律師合同;3、潘某某案件系行政訴訟,實際整個拆遷標的只有200余萬元,潘提出5,000多萬元系漫天要價,脫離實際,法院訴訟費只有40元,原告提出的律師費不合理;4、退一步說,即使按照金額計費,也應當以《拆遷補償安置協(xié)議》確定的金額200余萬元為計費標準。
被告長寧土地中心未向法庭提交證據(jù)。
被告新涇動拆遷公司辯稱,1、因潘某某案件比較復雜,新涇動拆遷公司與原告確實商議按照案件標的收費,但并未達成具體計費標準。不認可原告主張的按照2015年4月1日周邊房屋均價計費標準,希望法庭依法判決;2、被告新涇動拆遷公司是在被告長寧土地中心授權及審核下和原告簽訂了聘請律師合同,長寧土地中心也出具了授權委托書,相應的法律后果應該由長寧土地中心承擔。故長寧土地中心是本案被告,新涇動拆遷公司應為第三人。
被告新涇動拆遷公司向法庭提交了情況說明、房屋拆遷估價分戶報告單、私房堪丈表、宅基地使用證、宅基地使用權審核表、土地使用證附圖、宅基地堪丈記錄表、新涇鄉(xiāng)村民建房執(zhí)照、新涇鎮(zhèn)社員建房用地申請表及、《拆遷補償安置協(xié)議》。
本院組織原、被告雙方對證據(jù)進行了交換及質證,對于當事人對其真實性無異議的證據(jù),本院予以確認并在卷佐證。對于有異議的證據(jù)和事實,本院將在事實認定及本院認為部分予以綜合闡述。綜合原告提供并為本院采信之證據(jù)以及當事人庭審陳述,本院查明如下事實:
2015年3月23日,案外人潘某某以(2015)長民(行)初字第7號房屋拆遷安置補償合同糾紛一案向上海市長寧區(qū)人民法院起訴本案兩被告。2015年3月30日,被告長寧土地中心、新涇動拆遷公司出具授權委托書,委托原告所律師尤國民作為(2015)長民(行)初字第7號案件兩被告共同委托訴訟代理人參加訴訟。該案經(jīng)法院審理后認定“同日,上述雙方(甲、乙方相同)簽訂了一份購房協(xié)議,約定7套動遷配套商品房合計房屋建筑面積545.82平方米,按每套房屋的評估單價計算后,乙方共應支付購房款2,958,301.76元。經(jīng)過甲方補償、補貼乙方貨幣款金額相抵的差價為525,561.04元。”并判決駁回原告的訴訟請求。潘某某在訴狀中的訴訟事由為:1、非法偽造拆遷許可證;2、協(xié)議簽好后偷改;3、損害國家集體個人三方利益;4、無家可歸蠻派手法案終結。(2015)長民(行)初字第7號民事判決書對潘某某的訴訟請求表述為:“綜上,原告訴至法院,經(jīng)明確訴請后,要求確認與兩被告簽訂的拆遷補償安置協(xié)議無效并賠償原告戶的損失”。
2015年4月1日,原告(乙方)與被告新涇動拆遷公司(甲方)簽訂《聘請律師合同》,約定:根據(jù)《上海市律師業(yè)務收費標準》的規(guī)定,按最低收費標準收取,經(jīng)甲、乙雙方協(xié)商一致,甲方支付乙方律師代理費人民幣元……本合同有效期限,自簽訂之日起至本案一審調解、撤訴、判決止。
2015年5月28日,潘某某以(2015)滬一中民(行)終字第36號案件上訴于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該案經(jīng)審理后判決駁回上訴,維持原判。潘某某在上訴狀中的訴訟請求為:賠償法定加倍,人民幣5,737萬元。回遷原拆原建3戶共780平方米,加店面房120平方米。賠償款內(nèi)扣安置費702萬元,再加已領人民幣帳戶扣除。訴訟拆遷許可證無效……(2015)滬一中民(行)終字第36號民事判決書對潘某某的上訴請求表述為:“故請求二審法院撤銷原審判決,改判支持上訴人原審訴訟請求”。該上訴案件亦由原告所律師尤國民作為兩被告共同委托訴訟代理人。
2019年1月28日、2月28日,原告兩次向兩被告發(fā)送律師收費申請書,要求兩被告支付律師費860,550元。
2019年9月9日,被告新涇動拆遷公司于本案第一次庭審后向法庭出具情況說明,載明:本案原告與本公司簽訂《聘請律師合同》時,就律師代理費問題曾有過協(xié)商,當時的協(xié)商結果是“因潘某某案案情比較復雜,故并未采用計件收費,而是按合同所記最低收費標準來收取。因該案的涉案金額無法明確,故約定在本案終結后另行協(xié)商一致后進行結算。”……
另查明,2009年7月18日,被告新涇動拆遷公司(甲方)與案外人潘某某(被拆遷人、乙方)簽訂滬長(綏)拆協(xié)字第1-12號遷補償安置協(xié)議,約定:乙方所有的房屋坐落在綏寧村南朱巷后宅XXX號,建筑面積337.68平方米。甲方合計補償、補貼乙方貨幣款2,432,740.72元。
還查明,《上海市律師服務收費政府指導價標準》規(guī)定,代理不涉及財產(chǎn)關系的民事、行政訴訟和國家賠償案件:3,000-12,000元/件;代理涉及財產(chǎn)關系的民事、行政訴訟和國家賠償案件可以根據(jù)訴訟標的額,按照下列比例分段累計收費:10萬元以下(含10萬元)部分收費比例為8%-12%,收費不足3,000元的,可按3,000元收??;10萬元以上至100萬元(含100萬元)部分收費比例為5%-7%;100萬元以上至1000萬元(含1000萬元)部分收費比例為3%-5%……單獨代理二審、死刑復核、再審、執(zhí)行案件的,按照一審階段收費標準執(zhí)行。曾代理前一階段的,后一階段起減半收取。
庭審中,原告陳述:第一次庭審結束后,因被告長寧土地中心拒絕協(xié)商,原告至被告新涇動拆遷公司處協(xié)商。新涇動拆遷公司本案確實系按照金額收費,可按照2015年4月1日簽訂律師合同時系爭房屋周邊均價作為計費標準。原告至附近中介及相應房地產(chǎn)交易中心了解當時當?shù)鼐鶅r為3萬元左右,故本案的計費標準為545.82平方米*3萬元=16,374,600元;被告新涇動拆遷公司陳述:與原告討論過按照房屋周邊均價的標準,但僅為討論并未最終確定。原告及兩被告均確認:被告新涇動拆遷公司接受被告長寧土地中心的委托進行動拆遷事務,新涇動拆遷公司系長寧土地中心的代理人。
上述事實,有聘請律師合同、公函、起訴狀、(2015)長民(行)初字第7號一審民事判決書、上訴狀、(2015)滬一中民(行)終字第36號二審民事判決書、上海市律師費政府指導價標準、律師收費申請書、情況說明、拆遷補償安置協(xié)議等證據(jù)及陳述為憑。
因各方各執(zhí)己見致本案調解不成。
本院認為,原告與被告新涇動拆遷公司簽訂的《聘請律師合同》系雙方真實意思表示,未違反我國法律法規(guī)之禁止性規(guī)定,合法有效,雙方應恪守履行。
被告長寧土地中心出具授權委托書委托原告所律師尤國民作為其訴訟代理人,故兩被告均與原告建立法律服務合同關系。兩被告關于各自不是本案被告,應為第三人的抗辯意見于法無據(jù),本院不予采納。
關于律師費,首先,《聘請律師合同》雖未明確約定潘某某案件收費標準,但根據(jù)被告新涇動拆遷公司向法庭出具的情況說明可以判斷雙方并未采取計件收費,而是按照訴訟標的金額收費;其次,縱觀潘某某案件一審及二審判決書經(jīng)釋明固定后的原告訴訟請求,均未提及損失金額。5,737萬元的訴訟請求系潘某某上訴時增加的請求,二審依法不作處理,該金額不能作為按標的收取律師費的依據(jù);再次,原、被告雙方雖約定按案件標的收費,但未明確具體計算標準及律師費金額。原告陳述與被告新涇動拆遷公司達成按照周邊房屋均價標準計費的一致意見,但并未提供證據(jù)予以證明,新涇動拆遷公司亦當庭否認,故對該主張本院難以支持。退一步講,即使原告與新涇動拆遷公司達成一致,也不能代表長寧土地中心的意見;最后,從公平角度考慮,應當以案外人潘某某的拆遷安置補償款2,432,740.72元這一唯一現(xiàn)存的被拆遷房屋價值標準作為案件訴訟標的確定本案律師收費標準為宜。
關于律師費具體金額,根據(jù)《上海市律師服務收費政府指導價標準》的規(guī)定,本案按照2,432,740.72元訴訟標的計算,一審程序應為10萬元*8%(10萬元以下)+90萬元(10萬元至100萬元)*5%+1,432,740.72元*3%(100萬元至1000萬元)=95,982.22元。二審程序及之后程序為95,982.22元/2=47,991.11元。律師費總額為95,982.22元+47,991.11元=143,973.33元。
據(jù)此,為保障合同當事人的合法權益,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六條、第一百零七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九十條的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被告上海市長寧區(qū)土地資源儲備中心、上海新涇房屋動拆遷有限公司應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nèi)支付原告上海市欣宏律師事務所律師費143,973.33元;
二、駁回原告上海市欣宏律師事務所其余訴訟請求。
如果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本案案件受理費9,961.20元,由原告上海市欣宏律師事務所負擔8,267元,由被告上海市長寧區(qū)土地資源儲備中心、上海新涇房屋動拆遷有限公司負擔1,694.20元。
如不服本判決,可于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nèi),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員:陸俊康
書記員:鄧??鑫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