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上海屹新金屬制品有限公司,住所地上海市青浦區(qū)。
法定代表人:溫小梅,董事長。
委托訴訟代理人:鐘楠,上海東申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徐某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戶籍地上海市青浦區(qū)。
委托訴訟代理人:蔣海芳,上海祺成律師事務所律師。
委托訴訟代理人:吳衛(wèi)兵,上海祺成律師事務所律師。
第三人:上海市青浦區(qū)華新鎮(zhèn)人民政府,住所地上海市青浦區(qū)華新鎮(zhèn)華新街XXX號。
負責人:林峰,鎮(zhèn)長。
委托訴訟代理人:王依蕓,上海東炬律師事務所律師。
第三人:青浦區(qū)華新鎮(zhèn)朱長村村民委員會,住所地上海市青浦區(qū)華新鎮(zhèn)朱長村朱英1號。
原告上海屹新金屬制品有限公司與被告徐某某房屋租賃合同糾紛一案,本院于2018年6月4日立案后,依法適用簡易程序進行審理。因審理需要,本院依法追加上海市青浦區(qū)華新鎮(zhèn)人民政府(以下簡稱華新鎮(zhèn)政府)、青浦區(qū)華新鎮(zhèn)朱長村村民委員會(以下簡稱朱長村委會)作為本案第三人參加訴訟。本案于2018年8月29日公開開庭進行審理,原告的委托訴訟代理人鐘楠、被告委托訴訟代理人蔣海芳、第三人華新鎮(zhèn)政府委托訴訟代理人王依蕓到庭參加訴訟,第三人朱長村委會經(jīng)本院依法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本院依法缺席審理。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原告上海屹新金屬制品有限公司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1、判令被告向原告支付減量化補償款人民幣50萬元(以下幣種均為人民幣);2、本案的訴訟費由被告承擔。庭審中,原告將訴請金額變更為1,241,872.50元,具體包括:(1)舊材料收購費屋面彩鋼板、四周磚混共計(134.5㎡+120㎡)*150元/㎡=38,175元;(2)一般簡易棚30㎡*50元/㎡=1,500元;(3)基礎設施、裝修、停產(chǎn)搬遷、職工遣散第一類-第四類(1800㎡+600㎡+50㎡+134.5㎡+120㎡)*400元/㎡=1,081,800元;(4)基礎設施、裝修、停產(chǎn)搬遷、職工遣散第五類-第六類30㎡*250元/㎡=7500元;(5)獎勵(38,175元+1,500元+1,081,800元+7,500元)*10%=112,897.50元。
事實與理由:2012年7月10日,原、被告簽訂了《租賃合同書》,約定:原告向被告承租被告名下位于上海市青浦區(qū)華新鎮(zhèn)嘉松中路2185弄朱長村XXX號XXX幢場地及房屋,根據(jù)雙方實測,總面積為2,450平方米;如在租賃期間遇到政府部門動遷,原告必須無條件搬遷,被告須按政府相關規(guī)定賠償原告搬遷及誤工費用。合同簽訂后,原告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財力進行裝修、建設,在場地內搭建約500平磚混,并按約支付租金。2017年初,被告告知原告系爭場地被列入減量化動遷范圍,評估公司進場評估,相關評估報告也給了被告,但被告拒絕向原告出示評估報告,并宣稱不存在人員遣散費、停產(chǎn)停業(yè)補償、固定和不可拆卸物補償?shù)葢Ц督o原告的費用。但為配合政府,原告于2017年5月18日遷移,5月21日系爭場地就進行了拆除。但雙方對補償款未能協(xié)調一致,為維護原告的合法權益,故訴至法院作如上訴請。
被告徐某某辯稱:不同意原告訴請,雙方的租賃合同到2017年7月到期,僅提前了1個多月終止。被告認為應該按照租賃合同約定進行補償,不應該按照原告訴請補償。被告與第三人簽訂的騰地協(xié)議約定的補償款是給被告的,不是給原告承租人的。場地上搭建的內容并非是原告搭建的。拆遷補償主要是對出租人基礎設施進行的補償,獎勵費也是應該補償給房東的,不是給原告的。根據(jù)租賃合同第十條第二點,合同到期歸還房屋時,相應的固定設施無償歸甲方所有,原告當時對租賃房屋有裝修的(辦公樓進行封陽臺、更換了6扇門),根據(jù)合同約定合同到期后這些歸被告所有,故被告認為不應該對原告有補償。到2017年5月20日原告搬離時原告尚欠被告租金57,945元,之所以這部分租金未向原告主張支付,是因為被告認為這些折抵了對原告的補償款。雙方租賃的面積實際測量是2,350平方米,租賃單價0.70元/平米/天,應折算年租金60萬元左右,簽約當時取了整數(shù)60萬元。雙方約定如果涉及政府搬遷,補償給原告的也只是搬遷和誤工費,誤工指搬遷時人員的誤工。被告實際已在2017年3月底通知原告,原告在5月20日騰退房屋。
第三人華新鎮(zhèn)政府述稱:對于原、被告之間的租賃關系第三人不清楚,也與第三人無關。2017年政府對五違四必進行整治,清退企業(yè),再對土地進行回購或減量化,因時間緊湊,兩步一起進行。補償款都是支付給被告的,至于被告與下面承租戶的補償,由被告自己與承租戶協(xié)商。
第三人朱長村委會未到庭陳述。
當事人圍繞訴訟請求依法提交了證據(jù),本院組織當事人進行了證據(jù)交換和質證。對當事人無異議的證據(jù),本院予以確認并在卷佐證。對有爭議的證據(jù)和事實,本院認定如下:
2012年6月12日,原告作為承租方(乙方)與被告作為出租方(甲方)簽訂《場地及房屋租賃合同》,約定:一、甲方愿意將其坐落于上海市青浦區(qū)華新鎮(zhèn)嘉松中路2185弄朱長村XXX號XXX幢場地及房屋(以下簡稱系爭場地及房屋)租賃給乙方使用;二、租賃期限自2012年7月10日至2017年7月9日止;三、2012年7月10日至2013年7月9日的租金為60萬元,2013年7月10日至2014年7月9日的租金為60萬元,2014年7月10日至2015年7月9日的租金為62萬元,2015年7月10日至2016年7月9日的租金為62萬元,2016年7月10日至2017年7月9日的租金為64萬元;四、租金每六個月支付一次,先付后用(提前15天支付);為保證場地及房屋正常使用,乙方需支付5萬元作為押金;……十、乙方將該場地及房屋歸還甲方時,應當符合正常使用狀態(tài),除乙方機械設備外,其他固定設施不得拆除,且甲方無須補償;十一、免責申明:如在租賃期間內遇到政府部門動遷,乙方必須無條件搬遷,甲方須按政府相關規(guī)定賠償乙方搬遷及誤工費用;十二、其他條款:場地及房屋租賃期間,如甲方三年后提前終止合同而違約,無須賠償乙方違約及其他損害,在收到提前終止合同通知一個月內,乙方必須無條件搬離該場地及房屋,期滿一個月后乙方未搬離的,甲方有權無償處置該租賃場地及房屋內的物品……合同另對其他內容進行了約定。
合同簽訂后,原告支付了押金5萬元,被告將系爭場地及房屋交付原告用作金屬制品生產(chǎn)之用;承租期間原告在系爭場地上搭建房屋,并對原有房屋進行裝修等投入。最后一期租金應為2017年1月10日至2017年7月9日期間32萬元,原告分別于2016年11月23日、2017年2月28日向被告支付了租金10萬元和7萬元合計17萬元。
原告稱其于2017年5月18日搬遷;5月21日系爭房屋場地被拆除。
2017年11月20日,被告向原告銀行賬戶轉款5萬元。對此被告認為是在以免除搬遷日前原告欠付的租金作為補償?shù)幕A上,再行退還押金5萬元。原告則認為押金抵作租金已足額繳納租金,此5萬元是在雙方未達成一致意見、在原告不知情的情況下,被告向原告銀行賬戶轉賬支付的補償款。
另查明,華新鎮(zhèn)生態(tài)環(huán)境綜合治理領導小組辦公司(作為甲方)、朱長村委員(作為乙方)、被告徐某某(作為丙方)簽訂《騰地協(xié)議》,約定,按照市委、市政府“抓補短板”推進區(qū)域生態(tài)環(huán)境綜合治理“五違四必”工作有關規(guī)定,經(jīng)協(xié)商,丙方將位于朱長村XXX號的建設用地納入乙方本年度土地整理計劃,并達成如下一致意見:一、丙方用地位于朱長村XXX號,用地面積20畝,建筑面積12,239.61平方米(建筑面積詳見評估報告,編號P2017Q140);二、本協(xié)議簽訂之日起,雙方同意終止乙丙雙方于2012年11月19日所簽訂的租賃土地協(xié)議;三、經(jīng)商定:丙方自簽訂本協(xié)議之日起至2017年3月31日之前完成騰退搬遷工作(含地塊內所有企業(yè));……四、經(jīng)協(xié)商,丙方獲得協(xié)議地塊土地整理總補償為人民幣9,703,847.45元。五、付款方式:乙方根據(jù)丙方的項目推進進度,階段性向甲方進行資金申請,資金由甲方向丙方通過銀行進行轉賬支付;丙方承諾:本協(xié)議第四條確認的總補償費用包含了甲乙方及政府對丙方及地塊內承租方(次承租方)所有的地面建筑物資產(chǎn)補償、基礎設施配套補償、停工損失補償、搬遷補償、人員安置遣散補償?shù)雀黜椯M用。丙方承諾:丙方及地塊內承租方(次承租方)之間的資產(chǎn)損失補償、停工損失補償、搬遷補償、人員安置遣散補償?shù)雀黜椯M用由丙方自行與承租方(次承租方)協(xié)商解決,并由丙方承擔,丙方與承租方(次承租方)不再向甲乙方或各級政府提出其他任何獎勵、補償、扶持等主張。協(xié)議另對其他事項進行了約定。該協(xié)議落款時間是2017年3月14日,但被告與第三人華新鎮(zhèn)政府一致確認是在系爭房屋拆遷后倒簽日期。協(xié)議約定的補償款9,703,847.45元,被告已全部領取。
系爭場地及房屋無相關合法建造手續(xù)或產(chǎn)權證,并于2017年5月21日拆除。原告搬離系爭場地及房屋后已在青浦區(qū)他地開展生產(chǎn)經(jīng)營活動。被告表示為了盡快解決本案糾紛,對原告結欠的租金不再主張,另自愿補償原告損失5萬元。
根據(jù)庭審查明的事實,本院認為,出租人就未取得建設工程規(guī)劃許可證或者未按照建設工程規(guī)劃許可證的規(guī)定建設的房屋,與承租人訂立的租賃合同無效。因此,本案原、被告簽訂的《場地及房屋租賃合同》無效。但合同無效,并不影響承租人就拆遷或搬遷利益請求分割。本院綜合考量合同中關于如遇相關部門動遷時原告有權獲賠搬遷及誤工費用的約定、合同中關于三年后被告提前終止合同賠償責任的約定、合同履行中剩余租期以及原告5月搬遷他處經(jīng)營的實際情況、被告自愿免除欠付租金、退還押金和自愿補償?shù)囊庠?,酌情確認被告需支付原告補償款10萬元。第三人青浦區(qū)華新鎮(zhèn)朱長村村民委員會經(jīng)本院合法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視為放棄自己的訴訟權利,法律后果自負。據(jù)此,《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五十二條第(五)項、第五十八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城鎮(zhèn)房屋租賃合同糾紛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二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二百四十條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被告徐某某應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支付原告上海屹新金屬制品有限公司補償款人民幣10萬元。
如果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案件受理費人民幣15,976.85元,減半收取計人民幣7,988.43元,由原告負擔6,838.43元,被告負擔1,150元。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員:徐冬梅
書記員:朱??靜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