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上海太平洋石材有限公司,住所地上海市青浦工業(yè)園區(qū)。
法定代表人:雷寶筠,董事長。
委托訴訟代理人:王家寶,上海市大明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上海鑫良石業(yè)制造有限公司,住所地上海市青浦區(qū)。
法定代表人:林家良,董事長。
委托訴訟代理人:李芳,女。
原告上海太平洋石材有限公司訴被告上海鑫良石業(yè)制造有限公司房屋買賣合同糾紛一案,本院于2018年9月5日立案,依法適用簡易程序進行審理。本案于2018年11月3日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委托訴訟代理人王家寶、被告委托訴訟代理人李芳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原告上海太平洋石材有限公司訴稱:2010年9月,原告經中介公司介紹,與被告、中介公司分別簽訂委托合同、定金合同、廠房買賣合同和設備轉讓協(xié)議等關聯合同,打包將位于青浦區(qū)香花橋鎮(zhèn)(北青公路XXX號)廠房(包含有證和無證房屋)、地面設施和設備以稅后價格人民幣(以下幣種均為人民幣)2,600萬元出讓給被告,原告在2010年9月30日將上述廠房、設施設備等交付被告使用至今,被告在支付1,400萬元轉讓款(包含付清的420萬元的設備轉讓款)后,便以“原告轉讓的部分廠房沒有房產證”為由拒絕支付剩余轉讓款1,200萬元。2013年3月22日,青浦法院在(2012)青民三(民)初字第402號案件(以下稱402號案件)判決確認前述全部事實并駁回原告要求確認所有關聯合同無效、被告返還廠房設施等并支付房屋和土地使用費的訴訟請求。2014年11月21日,青浦法院在(2013)青民三(民)初字第2973號案件(以下稱2973號案件)中判決原告應將滬房地青字(2001)第001514號(以下稱1313號產證)房產證下的房產過戶登記到被告名下,被告支付原告轉讓款285萬元。2015年9月28日,1313號房產證下的房產過戶登記到被告名下。2017年1月,被告將原告原廠區(qū)內的31幢房屋,除了1313號產證登記記載的2幢有證建筑外,其他尚未取得產證的29幢房屋都以所謂“違法建筑”的名義委托香花橋街道生態(tài)環(huán)境綜合整治指揮部拆除,造成原合同約定的部分標的物滅失。2018年8月6日,青浦法院在(2018)滬0118民初2978號(以下稱2978號案件)中判決駁回原告要求解除原、被告關于房地產權證號為“滬房地青字(1998)第001514號”(以下稱1514號產證)所包括的房屋、土地使用權面積和尚未取得房地產權證的房屋、土地使用權面積的這些部分的買賣及轉讓合同內容并騰退、返還上述土地、房屋的訴訟請求,同時明確“原告與被告簽訂合同的目的在于獲得相應的轉讓款,即使涉案土地使用權及房屋尚未過戶至被告,但在原告已經交付的情況下,涉案土地上房屋的滅失并不必然導致原告對于相應轉讓款的請求權的喪失”?,F為維護原告的合法權益,故訴諸法院,請求:判令被告立即償付工廠房屋等剩余轉讓款7,153,338.18元及利息損失(以7,153,338.18元為基數,按照中國人民銀行同期貸款利率,自起訴之日起算至判決生效之日止)。
被告上海鑫良石業(yè)制造有限公司辯稱:不同意原告訴請。1、根據402號案件判決書,法院審理查明部分中明確了原告承諾案涉房屋及土地權屬無任何瑕疵,故系爭房屋轉讓款應當在過戶手續(xù)辦理之后再行支付;2、從2012年起訴開始至房屋實際拆除已經過四五年,期間原告除了多次起訴之外沒有任何辦理產證過戶的實際行為,并未實際履行買賣合同。
經開庭審理查明:原、被告及中介公司簽訂《定金合同》(落款時間為2010年9月),約定被告了解原告轉讓資產的相關情況如下:1、兩張房地產權證號為1514號及1313號;2、該資產中房屋通過產權交易過戶給被告,土地為集體土地,原告解除與香花橋金星村的土地使用協(xié)議,由被告直接與金星村簽署土地使用協(xié)議;3、原告廠區(qū)內的生產設備(清單附后)與地面的相關配套設施及輔助材料;原告和被告協(xié)商一致確認以上資產轉讓的總金額為2,600萬元(注原告不再承擔其他費用)。
原、被告及中介公司簽訂《廠房買賣合同》(落款時間為2011年8月2日),約定原告同意出售本區(qū)香花橋鎮(zhèn)的廠房及地面設施給被告,房屋建筑面積為2,073平方米、3,140.60平方米,房產證號為1514號及1313號,原告保證此房產一切情況介紹屬實,承諾和保證此房產無任何權屬或經濟糾紛,權屬無任何瑕疵,被告對原告所出售的房屋充分了解,愿意購買上述房屋,成交價格為5,213,600元(單價為每平方米1,000元);被告在簽訂本合同之日起十個工作日內支付2,606,800元,剩余房款至雙方到交易中心簽署過戶手續(xù)時被告開本票給原告;由中介公司代辦過戶手續(xù);2010年11月30日前交付房產給被告。
原告和中介公司簽訂《委托合同》(落款時間為2010年9月25日)、被告與中介公司簽訂《咨詢服務合同》(落款時間為2010年9月25日),就委托事項、咨詢費用及支付方式等事宜進行了約定。
原告和案外人上海綏閩建筑裝飾工程有限公司簽訂《設備轉讓協(xié)議》(落款時間為2010年9月25日),約定轉讓款為420萬元。
原告和中介公司簽訂《備忘錄》(落款時間為2011年8月2日),約定在2010年9月曾簽廠房買賣合同、設備轉讓協(xié)議和委托合同等,上述文件簽署后,原告已將工廠及設備交被告及上海綏閩建筑裝飾工程有限公司,該兩公司已支付部分價款,再補充確認原告委托中介向被告轉讓的有產證房屋、設備和無證建筑物廠房及土地之上的場地使用權益等,合計應收價款為2,600萬元(稅后)等。
2010年9月25日,原告將其使用的所有廠房及設備移交被告,被告裝修后使用至今。經中介公司及被告轉賬,及被告代替原告向其債權人支付錢款等方式,原告取得轉讓款15,996,661.82元,其中包括420萬元的設備轉讓款。
另查明,原告于1998年6月12日取得1514號產權證,登記的土地性質為集體性質,建筑面積為2,073平方米,房屋共5幢。原告于2001年3月13日取得1313號產權證,登記的土地性質為集體土地,建筑面積為3,140.6平方米,房屋共2幢。
2000年因修建同三國道香花橋鎮(zhèn)企業(yè)動遷涉及原告的面積為2,664平方米,當時青浦區(qū)公路建設指揮部向青浦區(qū)房地局出具報告,表明涉及的返征地費由該部負責承擔,超出部分面積由香花橋鎮(zhèn)承擔,本區(qū)重大項目建設辦公室在該份報告上蓋章要求房地產予以先辦理動遷返征地手續(xù),本區(qū)房屋土地管理局建設用地科蓋章同意實行邊辦手續(xù)邊等待政策確定。之后原告建造部分廠房,但一直未辦理有關手續(xù)。
上海立信資產評估有限公司于2011年7月5日出具《資產評估報告》,載明1514號房地產權證上記載的1、2、3、4號均已拆除,建筑面積為2,003平方米,剩余一棟房屋,建筑面積為70平方米;1313號房地產權證上記載的東西廠房兩棟還在,建筑面積共計3,140.60平方米;1313號房產證上記載的土地上還建有“廁所”、“配電房1”、“配電房2”等3幢房屋,1514號房地產權證記載的土地上建有“南廠房”、“東廠區(qū)廠房”、“東門衛(wèi)”等3幢房屋,該6幢房屋(總面積為2,827.88平方米)均未辦理房地產權證,也未委托房地產測繪部門進行測繪。
還查明,原告曾于2012年2月起訴被告及案外人上海綏閩建筑裝飾工程有限公司,要求確認雙方簽訂的《定金合同》和《廠房買賣合同》無效,即前述402號案件。本院經審理后判決原告要求確認其和被告簽訂的《定金合同》、《買賣合同》為無效合同的訴訟請求不予支持,同時認定“該部分房屋確因同三國道的修建而拆除部分廠房后再修建,經過有關手續(xù)的辦理存在消除辦理產證障礙的可能性”。該判決于2013年4月8日生效。
原告曾于2013年8月5日起訴被告,要求支付剩余轉讓款1,200萬元及利息損失,即前述2973號案件。被告在該案中反訴要求原告辦理系爭廠房買賣合同項下的房屋過戶手續(xù)并支付逾期辦理過戶手續(xù)的違約金。2014年11月21日,本院經審理后判決原告應將1313號房產證下的房產過戶登記到被告名下,被告支付原告轉讓款285萬元,對于原告的其余訴請、被告的其余反訴訴請不予支持。該判決于2014年12月11日生效。
2018年4月10日,原告再次起訴被告,要求解除原、被告關于1514號產證所包括的房屋、土地使用權面積和尚未取得房地產權證的房屋、土地使用權面積的這些部分的買賣及轉讓合同內容并騰退、返還上述土地、房屋,即前述2978號案件。2018年8月6日,本院經審理后認為:涉案地塊上所有的包括有證及尚未取得產權證的房屋均已被拆除,按照目前房地產現狀,客觀上確實無法再行辦理權證過戶至被告名下。原告訴稱因該部分合同標的物滅失導致原告繼續(xù)履行對上述房屋辦理產證并之后過戶給被告的合同義務毫無客觀可能性,合同客觀上無法履行,故而要求解除合同。但原告與被告簽訂合同的目的在于獲得相應的轉讓款,即使涉案土地使用權及房屋尚未過戶至被告,但在原告已經交付的情況下,涉案土地上房屋的滅失并不必然導致原告對于相應轉讓款的請求權的喪失,故目前情況下原告并不具有前述合同內容的解除權。況且,被告認可系爭土地使用權及房屋的現狀并愿按該現狀接收,系被告對其權益的選擇和處分,本院予以認可。故據此判令對原告的訴訟請求不予支持。該判決于2018年8月27日生效。
還查明,2017年,被告向香花橋街道生態(tài)環(huán)境綜合整治指揮部出具《單位違法建筑幫拆申請書》,表示認定的違法建筑物內的物品已清空,“由于本單位無實際拆房經驗和能力,特申請幫拆”,并注明違建面積14,181.40平方米。
歸檔號為2-031的青浦區(qū)香花橋街道生態(tài)環(huán)境整治市級地塊檔案顯示,企業(yè)名稱為被告,違建地址為北青公路XXX號,地塊編號2-2,違建類型為生態(tài)環(huán)境整治,拆除方式為幫拆,檔案內三張違法建筑拆除檔案(一戶一表)中載明的拆除面積分別為698.04平方米(8號房),搭建年月為2006年;拆除面積3,457.69平方米(7號房、12號房),搭建年月為2006年;拆除面積10,035.70平方米(3-6、9-11、13-16、16-A、17-18、23-31號房),搭建年月為2011年。上述房屋均無產證,于2017年4月被拆除。
前述檔案內附有香花橋街道生態(tài)環(huán)境綜合整治指揮部(甲方)與原告(乙方)的《香花橋街道生態(tài)環(huán)境及拆違整治等工作殘值回購協(xié)議書》,約定乙方位置為青浦區(qū)北青公路XXX號搭建、使用的存量違法(無證)建(構)筑物面積共14,191.43平方米,乙方應在2017年4月30日前按照甲方要求自行騰退違法(無證)建(構)筑物內所有人員和物品后,告知甲方,并由甲方實際拆除和拆后垃圾清理處置,乙方配合甲方完成整治清理工作后,甲方支付給乙方款項2,986,793元。但該協(xié)議書后乙方簽章處為空白。
原、被告一致確認,系爭場地上的所有房屋,包括原1514號產證上的70平方米的有證房屋及其他無證房屋均被拆除。1514號產證上的內容變更后,原告未就變更后的內容重新辦理產證。
以上查明的事實,由原、被告陳述,定金合同、廠房買賣合同、補償協(xié)議、單位違法建筑幫拆申請書、民事判決書等予以證明,上述證據經庭審出證、質證,本院經審核后予以認可。
審理中,原告表示:1)原、被告合同中約定了案涉廠房權屬無瑕疵,且經法院確認房屋不屬于違章建筑,需辦理相關手續(xù)消除障礙后過戶給被告,原告一直在申請辦理,但未能成功,期間就由被告將案涉部分房屋以違章建筑的名義委托政府拆除,導致合同無法履行;2)案涉買賣合同等已經法院生效判決確認,其中對雙方買賣價款、被告已付價款均予以認定,根據原合同約定被告應于系爭房產過戶后支付案涉價款,但是由于過戶現無法實現,且被告在另案中明確表示認可系爭土地使用權及房屋現狀并同意按照現狀接收,故付款條件已成就。
被告表示:1)由于前案中原告表示無法辦理過戶手續(xù),被告才同意按照現狀接收案涉房屋,現部分房屋已經被拆除了,應該將拆遷款按比例分配;2)原告在合同中承諾案涉廠房權屬無任何瑕疵,但確實是因為房屋權屬問題未能辦理過戶手續(xù),而原告自2012年至今除訴訟外未有辦理產證過戶的實際行動,并未實際履行合同;且部分廠房被拆除也并非被告意愿委托,而是政府統(tǒng)一行為。
根據庭審查明的事實,本院認為,案涉《定金合同》及《廠房買賣合同》等的效力已經本院生效判決確認,本案不再贅述?!稄S房買賣合同》中明確記載了原告做出交易房產權利無瑕疵的承諾及被告對交易房產進行充分了解、風險自房屋交付之日起即轉移給原告,而案涉房產的產權證與實際房屋狀況的問題在雙方達成合意前均已客觀存在,原告應明知部分產證登記上的房產被拆除的問題,被告對交易房產是否與產證登記一致也未盡審慎注意義務,故被告據此拒付轉讓款的主張,本院不予采信。結合合同條款、付款情況及生效判決內容,本院認定被告仍結欠原告轉讓款金額為7,153,338.18元。根據合同約定,被告應于1514號產證過戶至其名下之后支付上述轉讓款,但案涉地塊上現所有的包括有證及其尚未取得產權證的房屋均已被拆除,按照目前房地產現狀,客觀上確實無法再行辦理權證并過戶至被告名下,且被告認可系爭土地使用權及房屋現狀并愿按該現狀接收,故本院認定上述轉讓款的付款條件已具備,被告應向原告支付上述轉讓款。原告訴請主張的逾期付款利息,于法有據,本院予以支持。據此,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八條、第六十條、第一百零七條的規(guī)定,判決如下:
被告上海鑫良石業(yè)制造有限公司應在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支付原告上海太平洋石材有限公司轉讓款7,153,338.18元及利息(以7,153,338.18元為本金,按照中國人民銀行同期貸款利率,自2018年9月5日起算至判決生效之日止)。
如果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案件受理費61,873.30元,減半收取計30,936.65元,由被告上海鑫良石業(yè)制造有限公司負擔。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提出副本,上訴于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員:張??分
書記員:黃琛陶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