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反訴被告):上海喔窩物業(yè)管理有限公司,住所地上海市浦東新區(qū)。
法定代表人:杜弟,執(zhí)行董事。
委托訴訟代理人:何鵬,男。
委托訴訟代理人:黃賢明,上海高達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反訴原告):季某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戶籍地江蘇省通州市。
委托訴訟代理人:劉在宇,上海博拓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告上海喔窩物業(yè)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喔窩公司)與被告季某某委托合同糾紛一案,本院于2018年7月11日立案后,被告在答辯期內提起反訴,本院依法由簡易程序轉為普通程序并組成合議庭,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反訴被告)喔窩公司的委托訴訟代理人黃賢明、被告(反訴原告)季某某及其委托訴訟代理人劉在宇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原告喔窩公司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1、判令被告支付違約金人民幣(以下幣種同)1,030,940.60元;2、訴訟費由被告負擔。事實和理由:2016年10月31日,原、被告簽訂一份《商鋪委托招商經營管理合同》(以下簡稱涉案合同),約定被告將位于上海市普陀區(qū)遠景路XXX號XXX室商鋪(以下簡稱系爭商鋪)委托給原告進行統一招商運營管理。該合同簽署后,原告為商鋪招商運營投入大量資源和精力,在該商鋪所在商場商業(yè)氛圍逐漸成型后,被告違反約定,擅自將該商鋪自行出租,嚴重違反了委托合同的約定,損害原告的合法權益。原告認為,涉案合同是一種新型的服務合同關系,載明了雙方各自的權利義務,被告未能履行合同義務,擅自以不當方式進入系爭商鋪,造成糾紛,根據涉案合同第8.2條之規(guī)定,被告應該按照房屋購買價格的20%支付違約金。為維護合法權益,原告起訴來院,要求判如所請。
被告季某某辯稱,不同意原告本訴訴訟請求。首先,涉案合同的性質是委托合同,被告作為委托方,具有法定的單方任意解除權,有權解除涉案合同。原告在實際經營過程中,并沒有盡職履行職責,將房屋空置,垃圾成堆,可能引發(fā)風險,故被告提前收回房屋,并于2018年3月12日向原告發(fā)律師函要求解除涉案合同,原告次日簽收,故涉案合同已經于2018年3月13日解除;其次,涉案合同條款排除了委托人權利,擴大委托人的義務,其中第3.2、3.3、4.1、4.2條的約定違反了合同法中委托人任意解除權的規(guī)定,合同第6條的甲方(被告)只有義務沒有權利,第7條乙方(原告)只有權利,沒有義務,第8.2、8.3條加重了被告的違約責任,減輕了原告的違約責任,雙方權利義務不對等,而在簽約時,原告沒有加以提示,應當屬于無效的格式條款;其次,原告沒有證據證明其存在實際損失,故不應主張違約金,且原告主張的金額過高,按照法律規(guī)定,違約金不應超過損失額的30%,本案中原告是純受益方,不存在損失,被告無需支付原告違約金。
反訴原告季某某向本院提出反訴訴訟請求:判令反訴被告支付反訴原告委托期間自2016年10月31日起至2018年10月31日止的收益,按房價5,154,703元乘以年收益5%計算計354,385.83元;訴訟費由反訴被告負擔。事實和理由:2016年10月31日,反訴原告與反訴被告喔窩公司簽訂涉案合同及《補充協議》,約定反訴原告將系爭商鋪委托給反訴被告經營管理,合同約定前三年房屋出租的收益歸屬受托人,對于反訴原告來說,該條款顯失公平且違反法律規(guī)定,嚴重侵犯了反訴原告的利益。根據《合同法》的規(guī)定,受托人處理委托事務取得的財產,應當轉交給委托人,因此,反訴原告多次要求反訴被告返還房屋并返還應歸屬于反訴原告的收益,但反訴被告一直置之不理,反訴原告遂于2018年3月13日向反訴被告發(fā)律師函,解除雙方之間的委托關系。現向法院提起反訴,望支持反訴請求。
反訴被告喔窩公司辯稱,反訴原告的訴訟請求沒有合同和法律依據。涉案合同中已經明確了服務的范圍和內容,對收益分配問題也有明確約定,合同有效。不同意反訴原告的訴訟請求。
本院經審理認定事實如下:包括系爭商鋪在內的位于上海市普陀區(qū)遠景路XXX號房屋所有權登記在被告及案外人曹某某、季某某名下。
2016年10月31日,原告喔窩公司(乙方)與被告季某某(甲方)簽訂《商鋪委托招商經營管理合同》,約定甲方將位于上海市普陀區(qū)遠景路XXX號301的系爭商鋪委托乙方完整且排他不可撤銷地有權按照乙方的經營理念對該商鋪統一招商經營管理;甲方不干涉乙方的招商和經營管理事務,不得直接簽訂商鋪租賃合同或向該商鋪的承租方收取租金,也不得自行或委托給乙方以外的第三方對商鋪進行實際使用和管理;合同生效后,乙方完整且排他不可撤銷地有權代理甲方以乙方名義或乙方委托授權人直接與該商鋪的承租方簽訂商鋪租賃合同并收取租金,行使經營管理權,還有權將該商鋪與其他相鄰商鋪共同出租或劃分該商鋪分租給多個承租方。涉案合同第4條委托期限中雙方明確:該商鋪同意招商經營管理期限為甲方向乙方交付該商鋪,并提供商鋪買賣合同、購房發(fā)票及產權證復印件于乙方,次日起的6個月為商家的免租期,免租期滿后十年為委托期限,該期間為固定期間,雙方不得單方面要求縮短、調整該期限,本合同另有約定的除外……在交接日前,為便于乙方統一策劃招商,甲方同意完整且排他不可撤銷的委托乙方代為經營管理該商鋪(包括但不限于裝修、使用、出租、聯營等)。合同第5條關于租金收益、運營管理費、稅金及費用雙方約定:該商鋪自交接日后第一、二年的租金收益,已分別通過抵扣成交總價5%的方式處理完畢(合計抵扣了成交總價的10%);第三年的租金收益已按該商鋪的實際成交總價(抵扣后)的6%予以支付至甲方指定賬戶。故該商鋪在交接日前和自交接日后3年乙方代甲方收取的租金收益,作為乙方委托招商經營管理之報酬及日常管理所支出費用,無需再支付給甲方……第4、5年,該物業(yè)實際租金收益的10%作為乙方的運營管理費,扣除運營管理費及其他應扣費用后的剩余商鋪實際租金收益由甲方獲得;第六年起至第十年末,該物業(yè)實際租金收益的15%作為乙方的運營管理費,扣除運營管理費及其他應扣費用后的剩余商鋪實際租金收益由甲方獲得。該商鋪實際租金收益由乙方代甲方收取,按乙方實際收取之日起每三個月結算一次,并在第一個月的20日,乙方將該商鋪3個月內實收租金扣除運營管理費及其他應扣費用后支付至甲方賬戶。涉案合同第8.2條違約責任約定:若甲方擅自干預乙方的招商、經營管理、影響承租方的租賃使用,或將該商鋪另行出租,與他人聯營或自行聯營,或強行收回房屋、單方解除本協議,或違反本協議第6條約定的,或有其他違約行為的,則乙方有權拒絕將受影響期間內所收租金收益支付給甲方,并要求甲方承擔違約金(購房價的20%,具體以《上海市房地產買賣合同》為準),且乙方有權隨時單方面解除本合同,如給乙方、承租方等第三方造成的損失高于違約金的,還應賠償損失。原告與被告還簽訂了一份《補充協議》,約定將涉案合同原4.1條變更為:該商鋪同意運營管理期限為甲方向乙方交付款項清,301號到311號租金從2016年10月31日次日起算租金,十年委托期限;該期間為固定期間,雙方不得單方面要求縮短、調整該期限,本合同另有約定除外。甲乙雙方交接時,填寫交接單,交接所需材料須由產權人簽章。原5.1條變更為:該商鋪自交接日后第一、二、三年的收益,已分別通過抵扣成交總價的5%、5%、6%的方式處理完畢(合計抵扣了成交總價的16%);故該商鋪在交接日前和自交接日后3年乙方代甲方收取的租金收益,作為乙方委托招商經營管理之報酬及日常管理所支出費用,無需再支付給甲方。各方對于該租金收益及房款等均無其他爭議……本協議簽字生效后,即成為《商鋪委托招商經營管理合同》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具有同等法律效力。除本協議中明確所作修改的條款之外,原協議的其余部分應完全繼續(xù)有效。
涉案合同簽訂當日,被告將系爭商鋪交付原告。2018年3月10日,被告進入系爭商鋪,發(fā)現商鋪空置,遂于2018年3月12日向原告郵寄律師函,要求自原告收到律師函之日起即解除與原告簽訂的11份《商鋪委托招商經營管理合同》及《補充協議》;原告應在收到律師函3日內返還包括位于上海市普陀區(qū)遠景路662弄301-311室11套房屋;如原告未按照函件內容履行,除需歸還房屋外,還應承擔被告的損失。原告于2018年3月13日簽收了律師函,于2018年3月15日回函告知被告:“根據合同3.2條約定,您在委托期限內不得自行或委托其他方使用或出租相關商鋪,否則需要按照《委托合同》第8條的約定承擔違約責任。我司近期發(fā)現,您已將普陀區(qū)遠景路XXX號301-305室共計5套商鋪出租,承租方已經入場裝修。我司認為:您未經過我司同意即擅自出租相關商鋪的行為已經嚴重違反了《委托合同》的約定,您需要按照約定承擔違約責任。鑒于上述情況,我司現鄭重函告您:請您立即終止違約行為,于2018年3月20日前將301-305室的承租方清退,將相關商鋪交由我司管理,否則我司將依據法律規(guī)定及雙方約定追究您的法律責任”。系爭商鋪現由被告實際控制。
審理中,被告陳述,原告在收到被告律師函后并未在三個月內向法院提出對被告行使解除權的異議,被告認為雙方涉案合同已經解除。被告于2018年6月30日實際控制系爭商鋪。
以上事實,有原告提交的涉案合同、告知函、快遞單、快遞簽收情況查詢單、被告提交的《補充協議》、律師函、快遞單及原、被告的陳述等證據在案佐證。
本院認為,本案爭議焦點在于涉案合同及《補充協議》的性質以及被告是否具有任意解除權。原告主張涉案合同是一種新型服務合同,適用一般合同法律關系的相關規(guī)定處理,被告提前解約并收回房屋屬于違約,應按照涉案合同第8.2條的約定支付違約金。被告抗辯,涉案合同及《補充協議》是委托合同性質,被告作為委托人具有法定單方任意解除權。本院認為,合同性質一般通過合同名稱和合同內容表現,也即,認定合同性質,既要看合同名稱,更要看合同內容,并根據合同中是否有特別約定以及當事人的實際履約情況綜合認定。從名稱上看,涉案合同名為《商鋪委托招商經營管理合同》,從一般文義上理解,該合同是雙方圍繞商鋪招商經營管理這一委托事項訂立;從內容上看,涉案合同第3、4條關于委托事宜及委托期限均進行了明確的約定,第5條關于租金收益的分配上,明確約定租金是原告代被告收取,租金收益的一部分比例作為原告完成委托事項的報酬;從實際履行情況看,涉案合同簽訂當天,被告即向原告交付了系爭商鋪,之后被告向原告郵寄律師函,認為根據被告作為委托人有權解除合同并要求原告返還房屋,原告的回函中并未對涉案合同系委托合同性質提出過任何異議。綜上,涉案合同及《補充協議》的性質應當認定為委托合同。
根據法律規(guī)定,委托人或受托人可以隨時解除委托合同。因解除合同給對方造成損失的,除不可歸責于該當事人的事由以外,應當賠償損失。該條款賦予委托人法定的任意解除權。審理中,原告確認于2018年3月13日收到被告郵寄要求解約的律師函,故本院確認涉案合同及《補充協議》于2018年3月13日解除。雖當事人行使法定解除權亦應承擔民事責任,但這種責任僅限于因解約而給相對方造成的損失,鑒于被告是依法行使法定解除權,無須承擔違約責任,現原告主張被告支付合同約定的違約金,無法律依據,本院不予支持。如原告存在因被告解約而導致的損失,可另案主張。
關于反訴原告反訴訴訟請求,反訴原告認為涉案合同和《補充協議》中關于前三年租金收益歸屬于受托人的條款顯失公平,主張反訴被告支付委托期間的收益。本院認為,委托期前三年的租金收益雙方已約定抵扣被告部分房屋成交總價,相關免租期的約定也符合商業(yè)習慣,故被告主張相關合同條款顯失公平不成立。同時,反訴原告作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在進行商業(yè)資產投資處置時,應當知曉簽約行為的法律意義,盡到審慎注意義務,其反訴請求并無合同和法律依據,本院不予支持。綜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四百一十條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駁回原告上海喔窩物業(yè)管理有限公司本訴訴訟請求;
二、駁回反訴原告季某某反訴訴訟請求。
本訴案件受理費人民幣14,078元,由原告上海喔窩物業(yè)管理有限公司自行負擔;反訴案件受理費人民幣6,615元,由反訴原告季某某自行負擔。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提出副本,上訴于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員:沈??英
書記員:顧江平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