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上海品依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住所地上海市寶山區(qū)。
法定代表人:周濤,執(zhí)行董事。
委托訴訟代理人:胡昀,上海瀛東律師事務所律師。
委托訴訟代理人:鄒碧嘉,上海瀛東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陳某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上海市靜安區(qū)。
原告上海品依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與被告陳某某勞動合同糾紛一案,本院于2019年8月1日立案后,依法適用簡易程序,于2019年9月11日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上海品依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的委托訴訟代理人胡昀、被告陳某某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原告上海品依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1、請求判令不支付被告2019年1月1日至2019年3月22日工資87,540.23元;2、請求判令不支付被告2018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全年項目獎金200,000元。事實與理由:被告于2016年10月10日進入原告處工作,任開發(fā)經理一職。雙方約定被告基本工資為18,000元,月績效工資32,000元,全年項目獎金400,000元,并約定按原告規(guī)章制度和考核辦法計發(fā),被告同意接受原告方的公司績效考核辦法。2018年開始,被告負責原告方的雅戈爾項目,卻造成雅戈爾方的多次投訴,故根據(jù)原告處對被告的考核,被告2019年1月-3月的績效考核不合格,無績效工資。因2018年原告多次收到雅戈爾項目的投訴,導致雅戈爾項目無法在2019年2月28日前完成驗收。原告在2019年1月19日明確告知被告,如果該項目在2019年2月28日無法完成驗收的,全年績效為0,無項目獎金。故原告認為無需向被告支付2018年全年項目獎金?,F(xiàn)原告不服仲裁裁決,起訴至法院。
被告陳某某辯稱,不同意原告的訴訟請求。原告并未對被告進行過考核,績效工資是被告用發(fā)票去報銷的。年終獎也不需要考核,2017年的時候被告拿到了二十二萬余元的年終獎,至于雅戈爾項目,被告后續(xù)還拿到了三個訂單,故不能因此就取消2018年的年終獎。
本院經審理認定事實如下:被告于2016年10月10日進入原告處,擔任開發(fā)總監(jiān)工作,雙方簽訂勞動合同,期限為2016年10月10日至2019年10月9日。原告每月15日以銀行轉賬方式支付被告上月18,000元工資,績效工資被告通過提供票據(jù)的方式進行報銷發(fā)放,無工資單。被告最后工作至2019年3月22日。
原、被告的勞動合同約定,被告月稅前工資合計50,000元,其中月基本稅前工資18,000元,月績效工資32,000元。此外,還有全年項目獎金400,000元,每六個月評估發(fā)放一次200,000元。原、被告雙方同意以上月收入合計額由原告將根據(jù)屆時薪酬制度,并結合被告工作能力及表現(xiàn),按原告規(guī)章制度和考核辦法經考核計發(fā)。勞動合同第三十九條約定,被告同意接受原告按“公司績效考核辦法”的規(guī)定執(zhí)行。2017年年終項目獎金,原告一次性向被告發(fā)放了245,440元。
另查明,被告與原告財務的微信聊天中顯示,財務將被告實交的票據(jù)金額與應交票據(jù)金額列表發(fā)給被告,其上顯示每月應交票據(jù)金額為32,000元,被告根據(jù)票據(jù)報銷到幾月份,再發(fā)送郵件給劉冰審核。2019年3月14日,被告告知財務這個月要離開公司,請幫忙算算還缺實交票據(jù)多少,財務發(fā)出表格顯示,應交票據(jù)金額自2017年10月至2019年3月每月均為32,000元,被告實交票據(jù)金額尚缺十萬余元。后被告將發(fā)票郵寄給財務。財務稱被告發(fā)個郵件走個審批流程就可以了。2019年4月份,財務稱要將被告上交的發(fā)票退還給被告,稱審核較嚴,要申報稅。后又稱這部分錢存有爭議,暫時不發(fā)放。
再查明,雅戈爾領導與原告公司的劉總微信聊天中,雅戈爾領導稱現(xiàn)在項目管理很亂,也沒有項目管理和實施方法論,項目計劃也亂,文檔也亂,并且不完整。劉總微信回復,按公司規(guī)定,因為雅戈爾項目沒有按照預期進度執(zhí)行,已經扣了項目團隊交付的績效,取消了他們的當月20%工資,從陳某某到秦雄和項目組成員,他們肯定會更努力配合。后劉總在原告內部微信群中稱如果雅戈爾在2019年2月28日還沒有拿到書面驗收通過報告,2018年績效為零。2019年3月19日,原告發(fā)送郵件給被告等人,稱因雅戈爾西服廠項目實施到今日,項目管理混亂,現(xiàn)場實施質量差,每個月不低于兩次投訴,且項目時間進度也嚴重超期,也未按公司明確的時間節(jié)點2019年1月簽署到正式項目結項和驗收報告,項目總監(jiān)、項目經理和團隊負有不可推卸責任,基于此情況,對雅戈爾項目組所有成員,1月和2月工作績效評定為零。直到西服廠項目正式通過驗收為止。
審理中,原告提供了一份品依科技開發(fā)總監(jiān)績效考核制度,顯示當月績效工資為績效工資*個人績效系數(shù),如因技術崗位造成項目現(xiàn)場事故、項目投訴及項目暫停等影響公司信譽情況,則當月崗位績效考核得分為0。如最終考核分數(shù)85%以上的,對應考核系數(shù)為1,考核分數(shù)為81%-84%的,對應考核系數(shù)為0.8,考核分數(shù)為71%-80%的,對應考核系數(shù)為0.5,考核分數(shù)為61%-70%的,對應考核系數(shù)為0.3,考核分數(shù)60%以下的,對應考核系數(shù)為0,年終項目獎金為基本工資*員工個人績效得分*公司績效系數(shù),年終項目獎金發(fā)放為一年一發(fā)放。該考核制度中也明確每月考核結果會在次月5號,由人事發(fā)給所有考核對象,考核對象對考核有意見需在5個工作日內提出,核實后向公司管理層提出解決方案,也可以對其認為評分不合理的地方進行申訴,通過溝通達成一致意見,無法達成一致意見的,由公司領導層商量決策。原告提供了被告2017年1月至2019年3月的月度績效考評匯總表,由考核人劉冰在其上簽字。其中2017年1月至2018年4月期間被告?zhèn)€人績效得分均為85%以上,2018年5月份83%,此后均在60%以下。被告對上述證據(jù)均不予認可,其認為雖然合同上約定有考核,但事實上從未進行過考核,績效獎是根據(jù)票據(jù)進行報銷,年終獎原告稱要根據(jù)公司項目情況發(fā)放,具體如何發(fā)放也未明確。
2019年4月15日,被告向上海市松江區(qū)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要求:1、原告支付被告2019年1月1日至2019年3月22日期間的工資88,380元;2、原告支付被告2018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的全年項目獎金400,000元。2019年5月28日,該仲裁委員會以松勞人仲(2019)辦字第1467號裁決書作出裁決:1、原告支付被告2019年1月1日至2019年3月22日工資87,540.23元;2、原告支付被告2018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全年項目獎金200,000元。裁決后,原告不服,遂訴至本院。
以上事實,有勞動合同、績效考核制度、月度績效考評匯總表、微信聊天記錄、裁決書及當事人在庭審中的陳述等證據(jù)予以證實。
本院認為,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訴訟請求所依據(jù)的事實或者反駁對方訴訟請求所依據(jù)的事實有責任提供證據(jù)加以證明。沒有證據(jù)或者證據(jù)不足以證明當事人的事實主張的,由負有舉證責任的當事人承擔不利后果。對于被告2019年1月1日至2019年3月22日期間的績效工資,原告提供了績效考核,但對于考核的內容和分數(shù),原告表示是其領導劉冰口頭告知過被告,且是在被告報銷績效工資的時候告知,這與考核制度規(guī)定的考核中的溝通也是不相符合的,且2018年5月后被告的考核分數(shù)均在60%以下,原告均沒有證據(jù)證明與被告進行過溝通。2019年3月19日在郵件中稱雅戈爾項目成員2019年1月、2月工作績效為零,顯然也非次月按原告提供的方式考核后告知。相反2019年3月時財務還是按全額32,000元進行核算,且微信聊天中也表示發(fā)送郵件給劉冰走一下流程。被告按財務要求提供票據(jù)后,財務又以報稅為由,認為存有異議而不發(fā)放,也并未提及考核一事。故本院認為,雙方雖然在勞動合同中約定有績效考核,但事實上并未實施,故2019年1月1日至2019年3月22日的工資,原告應按32,000元的標準支付87,540.23元。
對于被告2018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的全年項目獎金,被告2017年的全年項目獎金系一次性發(fā)放,原告表示全年項目獎是根據(jù)公司情況發(fā)放,具體如何發(fā)放也不清楚。被告否認項目獎金的發(fā)放方式雙方有明確約定,原告提供的績效考核辦法也難以證明實際實施。在此情況下,獎金的發(fā)放用人單位可以根據(jù)公司業(yè)績,并結合員工的具體表現(xiàn)進行,具有一定自主性。根據(jù)原告提供的證據(jù),被告在負責雅戈爾項目中存在諸多問題,且造成項目延期等,原告因此取消被告的項目獎金并無不當。被告雖然提供了其2018年所做過的項目,但并不能以此證明其符合發(fā)放條件,故原告請求不支付被告全年項目獎金200,000元的訴訟請求本院予以支持。
據(jù)此,依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三十條第一款的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原告上海品依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支付被告陳某某2019年1月1日至2019年3月22日工資87,540.23元;
二、原告上海品依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請求不支付被告陳某某2018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全年項目獎金200,000元的訴訟請求予以支持。
如果當事人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案件受理費10元,減半收取5元,由原告上海品依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負擔(已付)。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員:張水紅
書記員:石文琳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