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上海和橫物資有限公司,住所地上海市寶山區(qū)。
法定代表人:繆興國,執(zhí)行董事。
委托訴訟代理人:周韌捷,上海市光明律師事務所律師。
委托訴訟代理人:韓靜,上海市光明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寶山區(qū)羅涇鎮(zhèn)新陸村村民委員會,住所地上海市寶山區(qū)。
法定代表人:王利慧,主任。
委托訴訟代理人:王麗莎,上海永盈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告上海和橫物資有限公司與被告寶山區(qū)羅涇鎮(zhèn)新陸村村民委員會買賣合同糾紛一案,本院于2019年1月3日聯受理,依法適用簡易程序,于2019年3月19日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委托訴訟代理人周韌捷及韓靜、被告委托訴訟代理人王麗莎到庭參加了訴訟。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原告上海和橫物資有限公司向本院提起訴訟請求,請求判令:被告向原告支付10萬元回購款;2、被告支付原告語氣付款利息損失(以10萬元為基數,自2017年5月9日起至實際付清之日止,按中國人民銀行同期貸款利率計算)。事實與理由:原告曾在被告轄區(qū)內設廠經營,2016年5月9日,原、被告雙方就收購原告企業(yè)資產并進行補償的相關事宜簽訂《新陸村198減量化項目收購企業(yè)資產補償協(xié)議書》(以下簡稱“協(xié)議書”),約定收購款130萬元,但被告僅向原告支付了120萬元,剩余10萬元收購款至今未付,故原告訴至法院,請求判如所請。
被告寶山區(qū)羅涇鎮(zhèn)新陸村村民委員會辯稱,不同意原告的訴請,原、被告確實簽訂了協(xié)議書,原告系從案外人上海華東物資再生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東物資公司”)處轉租原告場地,由華東物資公司向原告收取租金后再轉交被告。2015年9月涉案場地動遷,原告找到被告稱其與華東物資公司存在矛盾,要求單獨與被告簽訂補償協(xié)議,被告同意了原告要求,并表示原告應直接將轉租的場地所對應的租賃費交付給被告,現原告并未將其轉租場地自2015年至2016年5月9日的67,759元租金支付被告,如原告付清租金,被告同意支付剩余的10萬元回購款。
經審理查明:
1、2016年5月9日,原、被告簽訂協(xié)議書,主要內容載明:“1、以上級評估公司評估為準,包括停產停業(yè)在內,由新陸村委收購,收購價為130萬元。2、從簽訂協(xié)議之日開始二十日內全部搬離,建筑物交由新陸村委后,第一筆補償金的50%由新陸村委支付,第二筆等198項目驗收通過再付補償資金的40%,再有10%,一年后該企業(yè)沒有勞資糾紛再付清。3、該協(xié)議簽訂后,雙方經濟結清后不再有任何經濟關系和租賃關系,簽字蓋章后法律生效。”
2、2018年1月10日,原告委托律師通過EMS向被告發(fā)送律師函,催告被告付款,函件內容載明“收到本律師函后,立即核實相關情況,并在五個工作日內將相關款項支付給委托人”。根據面單編號查詢,該函件于2018年1月14日妥投簽收。
被告認為委托書上沒有律師簽字蓋章,律師函亦未加蓋律所公章,違反律師行業(yè)協(xié)會規(guī)定,故不予認可。
3、審理中,被告陳述:涉案場地已經拆遷回收;原、被告之間不存在直接租賃合同關系,之前的租金都是通過華東物資公司轉交,雙方通過口頭約定原告將協(xié)議書簽訂后的租金直接支付給被告;被告主張的租賃費是基于被告與華東物資公司的租賃合同自行換算而來,原告未確認租金金額。
4、審理中,被告提供一份蓋有華東物資公司印章的證明材料,主要內容載明:原告法定代表人繆興國與華東物資公司簽訂租賃合同,約定每年支付場地使用費5萬元、合作利潤2萬元,共計每年度7萬元;在新陸村水資源場地動遷過程中,繆興國單獨與新路村村委簽訂動遷協(xié)議;繆興國現拖欠華東物資公司2015年度場地租賃費、合作利潤費7萬元,下半年水電費2萬元,合計9萬元未償還,故申請新陸村村委會代扣繆興國公司9萬元欠款及利息,同時保留追訴該筆債權的法律權利。被告擬證明原告自2015年起沒有向華東物資公司支付租金。
原告對該份證明材料真實性不予認可,公司未派人出庭作證,對證明內容亦不認可,原告與華東物資公司不存在欠款情形,該份材料僅僅是單方陳述,即便確實存在爭議,也應由華東物資公司向繆興國主張,與本案沒有關聯。
上述事實,可由協(xié)議書、律師函及快遞面單、蓋有華東物資公司印章的證明材料等書面證據,以及原、被告的相關陳述予以證實。
本院認為,原、被告簽訂的協(xié)議書合法有效,具有法律約束力,雙方均應恪守義務。如果原告完全履行了協(xié)議書項下的義務,被告則應按約支付剩余10萬元回購款。本案的爭議焦點為:原告結清租金是否系被告支付回購款的條件。
結合庭審查明的事實,本院認為,原告有權要求被告支付剩余10萬元回購款,具體理由如下:其一,被告單方面主張原告曾口頭承諾在協(xié)議書簽訂后直接向被告交付租金而不再通過華東物資公司轉交,但未提供任何證據予以佐證,本院不予采信;其二,被告主張協(xié)議書第3條中“協(xié)議簽訂后,雙方經濟結清后不再有任何經濟關系和租賃關系”的意思是被告結清原告130萬元的前提是雙方不存在任何經濟關系和租賃關系,原告主張該句話應理解為被告付清130萬元回購款后雙方不存在爭議,本院認為,從條款文義表述來看,應是經濟結清行為在先,雙方不再有爭議在后,另結合條款上下文來看,協(xié)議書第2條已經涵蓋了130萬元回購款分批支付的詳細時間點,按正常邏輯,如需對回購款增加結清租金的支付條件,放在第2條中更為合理,故本院認為原告的主張更有說服力,予以采信;其三,原、被告之間不存在直接租賃合同,二者與華東物資公司之間的合同分屬不同法律關系,原告主張的租金損失問題,可另案對華東物資公司進行主張。
關于原告主張的逾期付款利息損失,基于上述論斷,被告逾期支付10萬元回購款的行為確屬違約,原告有權按中國人民銀行同期貸款利率的標準主張逾期付款利息損失。但針對具體起算點,本院認為,原告以律師函方式催告被告付款的行為應視為其對付款期限作出變更,函件內容載明收到律師函后五個工作日內付款,再結合郵件簽收時間、他人代收轉交等因素,本院酌情判定自2018年2月1日起計算。
綜上,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八條、一百零九條、第一百一十三條第一款、第一百二十五條第一款及《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四十二條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被告寶山區(qū)羅涇鎮(zhèn)新陸村村民委員會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向原告上海和橫物資有限公司支付回購款10萬元;
二、被告寶山區(qū)羅涇鎮(zhèn)新陸村村民委員會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向原告上海和橫物資有限公司賠償逾期付款利息損失(以10萬元為基數,自2018年2月1日起至實際付清之日止,按中國人民銀行同期貸款利率計算);
三、對原告上海和橫物資有限公司的其余訴訟請求不予支持。
如未按本判決書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本案案件受理費減半收取為1,150元(原告已預繳),由被告負擔。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及副本,并按上訴訴請金額預繳上訴受理費,上訴于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員:胡鶴飛
書記員:翟??爽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