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上海吉某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住所地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qū)康橋東路XXX號。
法定代表人:王均金,董事長。
委托訴訟代理人:鐘景勇,上海市建緯律師事務所律師。
委托訴訟代理人:張越,上海市建緯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盧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戶籍地重慶市。
委托訴訟代理人:曹海偉,上海市協(xié)力律師事務所律師。
委托訴訟代理人:李育林,上海市協(xié)力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告上海吉某航空股份有限公司訴被告盧某勞動合同糾紛一案,本院于2018年9月5日立案后,依法適用簡易程序,后經雙方當事人申請同意延長簡易程序,經本院院長批準,由審判員顧正愷獨任審判,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上海吉某航空股份有限公司的委托訴訟代理人鐘景勇、被告盧某的委托訴訟代理人曹海偉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原告上海吉某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要求法院判令被告支付:1.飛行經歷費用損失432萬元;2.培訓費用1,794,194元。事實和理由如下:被告于2006年7月9日與原告簽訂預備期飛行學員培訓合同,于2008年7月24日進入原告處工作,擔任飛行員,雙方曾簽訂期限為2008年7月24日至2028年7月23日的勞動合同。2017年5月10日,被告書面提出解除勞動合同。被告系由原告出資培訓的特殊工種人員,自被告在校培訓至提出辭職期間,原告多次出資對其進行飛行人員培訓,提供了飛行資源供被告積累飛行經歷時間3,296小時以達到職業(yè)技能規(guī)范標準,被告提前解除勞動合同行為給原告造成巨大損失,除應當支付離職補償金外,還應以2,700小時的飛行時間乘以3,200元飛行單價的一半來計算,向原告賠償飛行經歷費用損失432萬元。另被告在招錄時曾向原告借款674,025元用于培訓,被告在職期間原告亦多次出資對其進行培訓,故要求被告根據借款合同約定及實際支出的費用支付培訓費用1,794,194元。原告服從仲裁裁決第一項,請求法院支持原告的訴訟請求。
被告盧某辯稱:被告認可仲裁裁決,同意支付離職補償金1,949,643.80元;原告要求被告賠償飛行經歷費用缺乏法律依據,故不同意支付;雙方簽訂的借款合同實系原告為被告提供的初始培訓費用,該費用已包括在離職補償金數額中,原告該項訴請系重復主張,即使返還亦應按照被告的服務期限折算,并在計算離職補償金時予以抵扣,原告主張的其他培訓費用與離職補償金、飛行經歷費用請求重復計算,缺乏事實和法律依據,故不同意支付。被告服從仲裁裁決,請求法院駁回原告的訴訟請求。
經審理查明,2006年7月9日,原、被告簽訂預備期飛行學員培訓合同,其中約定:培訓費用由乙方(被告)以個人貸款方式向甲方(原告)借貸,甲方先期為乙方墊付培訓費用,乙方按照雙方簽訂的《借款協(xié)議》進行還款。當日,雙方簽訂借款合同,其中約定:第一條,甲方(原告)愿貸與乙方(被告)資金用于引進和培訓,具體金額為人民幣67.4025萬元……第二條,借貸期限為20年,自2006年7月9日起至2027年9月8日止;第三條,乙方通過培訓考核并取得相關資格證書后,應與甲方簽訂勞動合同,在借貸期限內,乙方須為甲方提供20年飛行服務,以其提供飛行服務的形式進行還款,充抵所借款項;第四條,乙方未能履行本合同第三條的,則應按雙方簽訂的培訓合同向甲方承擔相應的違約責任。原告未實際支付被告674,025元。
2008年7月24日,被告進入原告處擔任飛行員。當日,雙方簽訂期限自2008年7月24日至2028年7月23日的勞動合同,其中約定:被告提前30日以書面形式通知原告,可以解除勞動合同;原告為被告提供專項經費,對被告進行專業(yè)培訓的,由雙方另行簽訂培訓協(xié)議,并約定服務期。若被告在服務期內因個人原因解除合同的,被告應按照培訓協(xié)議的約定向原告償付違約金等。2008年7月28日,雙方簽訂員工培訓協(xié)議書,其中約定:……三、乙方(被告)完成培訓考核或取得資格證書后,須為甲方(原告)服務一定年限,在此期間乙方不得辭職或擅自離開本公司。……五、違約責任?!粢曳讲宦男斜緟f(xié)議第三條,應向甲方賠償未完成服務期金額的責任。乙方多次接受培訓的,累計計算賠償金總金額,具體計算方式:違約賠償額=培訓費用總額[1-已履行培訓服務年限(月數)/應履行培訓服務年限(月數)]。
2017年5月10日,被告以個人原因,向原告郵寄辭職信,原告于次日簽收。被告在原告處執(zhí)行飛行任務至2017年6月21日。2017年8月起,原告按本市最低工資標準發(fā)放被告工資。
2017年5月10日,被告向上海市浦東新區(qū)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提出仲裁請求,要求辦理退工手續(xù)、飛行技術檔案等轉移手續(xù)。2017年5月12日,該委以被告的請求不屬受理范圍為由,決定不予受理。被告不服決定,在法定期限內訴至本院。2017年11月17日,本院認定雙方的勞動合同于2017年6月22日解除,并作出判決:原告應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五日內為被告辦妥退工手續(xù)(退工日期為2017年6月22日,僅限勞動關系方面)。原告不服判決,提起上訴。2018年3月21日,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作出判決: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2018年4月19日,原告向上海市長寧區(qū)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提出仲裁,要求被告支付離職補償金196萬元、飛行經歷費用損失432萬元、培訓費用1,794,194元。2018年7月24日,該委裁決被告應支付原告離職補償金1,949,643.80元,對原告本案其他請求不予支持。原告不服裁決,訴諸本院。
上述事實,有雙方一致陳述以及向本院提供的兩份民事判決書、預備期飛行學員培訓合同、借款合同、員工培訓協(xié)議書、裁決書等證據為證,并經當庭查證屬實,本院予以認定。
原告提供了飛行經歷時間表記錄了被告的起降經歷為3,296小時,被告則不認可真實性和關聯(lián)性。
原告提供了其自行統(tǒng)計的培訓費用明細表格證明被告的實際培訓費用金額,被告不認可其真實性,另表示培訓費用請求與離職補償金、飛行經歷費用請求系重復計算。
審理中,由于原、被告無法達成一致意見,致本案調解不成。
本院認為,關于飛行經歷費用的爭議。被告作為原告聘用的飛行駕駛員,其工作內容就是參與機組飛行,被告在完成勞動任務的過程中,必然會形成工作時間的積累和工作能力的提高,這是勞動者在自身勞動過程中的價值積累,也是勞動者履行勞動義務的體現。而原告向被告提供勞動工具,創(chuàng)造勞動條件,是用人單位的義務,并非原告提供給被告的額外待遇。在現行法律法規(guī)以及規(guī)范性文件對飛行員的飛行經歷賠償費未作出規(guī)定的情況下,原告要求被告賠償飛行經歷費用損失,缺乏法律依據,本院難以支持。
關于培訓費用的爭議。雙方一致確認借款合同中約定的674,025元并未實際支付給被告,本院予以確認。被告主張上述款項系原告為被告提供的初始培訓費用,并提供了預備期飛行學員培訓合同、員工培訓協(xié)議書佐證,原告雖對此不予認可,但并未提供反駁證據,故本院對于被告的主張予以采信。因初始培訓費已在仲裁裁決的離職補償金中一并計算,原告亦未提供確鑿證據證明其實際支出的培訓費用高于五部委文件規(guī)定的標準,故原告要求被告另行支付培訓費用的訴訟請求,本院不予支持。
原、被告均服從仲裁裁決第一項,本院予以照準。
據此,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三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轉發(fā)中國民用航空總局等<規(guī)范飛行人員流動管理保證民航飛行隊伍穩(wěn)定的意見>的通知》規(guī)定、參照中國民用航空總局《關于貫徹落實規(guī)范飛行人員流動管理保證民航飛行隊伍穩(wěn)定意見有關問題的通知》第一條、中國民用航空局《關于取消<關于規(guī)范飛行人員流動管理保證民航飛行隊伍穩(wěn)定的意見>中支付費用參照標準的通知》第一條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被告盧某應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支付原告上海吉某航空股份有限公司離職補償金1,949,643.80元;
二、駁回原告上海吉某航空股份有限公司的其余訴訟請求。
如果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限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延遲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案件受理費人民幣10元,本案適用簡易程序審理,減半收取計5元,由原告上海吉某航空股份有限公司與被告盧某各半負擔。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提出副本,上訴于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員:顧正愷
書記員:張??環(huán)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