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反訴被告):上海卓某紙業(yè)有限公司,住所地上海市浦東新區(qū)。
法定代表人:付永輝,執(zhí)行董事。
委托訴訟代理人:趙忠敏,上海市昆侖律師事務所律師。
委托訴訟代理人:楊廣,上海市昆侖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反訴原告):上海言某實業(yè)有限公司,住所地上海市浦東新區(qū)。
法定代表人:陳俊,執(zhí)行董事。
被告:上海川某包裝材料有限公司,住所地上海市浦東新區(qū)。
法定代表人:沈春杰,執(zhí)行董事。
被告:陳俊,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安徽省。
上列三被告共同委托訴訟代理人:劉鵬,上海滬紫律師事務所律師。
上列三被告共同委托訴訟代理人:龍鉉,上海滬紫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告上海卓某紙業(yè)有限公司訴被告上海言某實業(yè)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言某公司”)、上海川某包裝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川某公司”)、陳俊買賣合同糾紛一案,本院于2018年8月17日立案后,依法適用簡易程序審理。2018年10月8日,被告言某公司向本院提出反訴,本院依法將本訴案件與反訴案件進行合并審理,并于2018年10月23日、2018年12月24日、2019年2月22日、2019年3月28日、2019年4月23日公開開庭進行審理。原告委托訴訟代理人趙忠敏(參加第一至四次庭審)、楊廣(參加第五次庭審)、三被告共同委托訴訟代理人劉鵬、龍鉉到庭參加庭審。審理中,雙方均同意延長一個月適用簡易程序,并共同申請庭外和解三個月。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原告上海卓某紙業(yè)有限公司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1、判令三被告共同向原告支付貨款人民幣(以下幣種同)994,966.87元;2、判令三被告共同向原告支付逾期付款利息損失賠償金,截至2018年8月31日暫估為6萬元;3、本案的訴訟費由三被告負擔。事實和理由:原告與被告言某公司素有業(yè)務關系,原告向被告言某公司供應不同規(guī)格型號的紙張。被告川某公司與被告言某公司素是關聯(lián)公司,二者其實是混同經營的。案外人陳志疆是二者的實際控制人,訂單均由陳志疆負責安排。原告系根據(jù)被告言某公司的要求,分別向兩被告開具發(fā)票,故被告川某公司的行為構成債務加入,應與被告言某公司承擔共同還款責任。被告陳俊是被告言某公司的唯一股東,亦應對被告言某公司的債務承擔連帶責任。經原告統(tǒng)計,原告向兩被告累計交付了2,598,817.04元產品,開具了總額為2,598,816.34元的發(fā)票。原告應收貨款合計2,558,581.90元,但僅收到1,563,615.03元,余款994,966.87元催討未果,故原告來院起訴。審理中,原告明確訴請2的利息系以最后4次所開發(fā)票票額為基數(shù),按中國人民銀行同期貸款利率,自開票日暫計至2019年3月1日分段計算得出。其中首期基數(shù)為994,966.87元-245,997.50元-432,992元-98,873元=217,104.37元。具體如下表:
基數(shù)(元)
起始日
截止日
利息(元)
217104.37
2018.1.23
2019.3.1
11515.58
245997.50
2018.2.24
2019.3.1
12009.46
432992
2018.3.22
2019.3.1
17998.03
98873
2018.4.24
2019.3.1
3727.51
994966.87
45250.58
被告言某公司辯稱:一、原告和被告言某公司確實存在買賣關系,但合同具有相對性,二者之間的合同,應根據(jù)送貨單和發(fā)票確定實際交易金額,至于原告與其他公司之間的往來與被告言某公司無關。被告言某公司、川某公司不是關聯(lián)公司。陳志疆是被告言某公司的監(jiān)事,參與經營管理和對外采購,但陳志疆名下還有其他公司,不能證明陳志疆的業(yè)務都是在被告言某公司和原告之間發(fā)生的。二、被告言某公司不認可原告計算的送貨和發(fā)票金額。經核對原告提交的送貨單中與己方送貨單,被告言某公司發(fā)現(xiàn)原告中有貨值共計628,436.45元的57張送貨單(詳見第三次庭審中提交的《情況說明》)無法核實。被告言某公司經自行統(tǒng)計,認為其送貨單所載交易自2017年6月16日至2018年3月24日止貨值合計1,542,330.68元。被告言某公司共收到22張增值稅發(fā)票,票額共計1,751,468.04元,被告言某公司認可收到的發(fā)票總額與己方送貨單核算出的金額相符。被告言某公司在上述發(fā)票項下已付1,563,615.03元。剩余貨款被告言某公司不同意支付,要求與反訴訴請相抵。
被告川某公司辯稱:被告言某公司、川某公司分別與原告存在獨立的買賣關系,二者也不是關聯(lián)公司。
被告陳俊辯稱,被告陳俊與被告言某公司不存在財產混同,被告陳俊不應承擔連帶責任。
針對三被告上述辯稱,原告補充訴稱:一、被告言某公司成立于2016年的7月14日,不可能自2015年起與原告建立買賣關系。二、原告與被告川某公司確實也存在買賣關系。實踐中,原告根據(jù)送貨單來區(qū)分與被告言某公司、川某公司兩家企業(yè)的交易。送貨單載明是與被告言某公司結算的交易,都在原告與被告言某公司合同項下。
反訴原告言某公司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1、判令反訴被告提走倉庫貨物并立即退還貨款713,896.53元;2、判令反訴被告返還以次充好部分價款差額總計354,740元;3、反訴費由反訴被告負擔。審理中,反訴原告言某公司變更訴請2金額為87,930.70元。事實和理由:自2017年起,反訴被告向反訴原告提供不同規(guī)格型號的紙張。其中所采購的白卡紙僅有350克該規(guī)格的。至今反訴原告共訂購350克白卡紙229.4014噸、價值1,542,330.68元。反訴原告將紙張加工成包裝盒銷售給客戶。2018年3月,反訴原告的客戶合肥格瀾過濾器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格瀾公司”)投訴稱,這些白卡紙克重和密度均不達標,紙張較軟、容易爆裂。反訴原告獲悉后遂對庫存貨物抽取鑒定,發(fā)現(xiàn)均為325克白卡紙。之前反訴原告因基于對反訴被告的信任,未檢測過克重,反訴原告覺得大致差不多就可以了,克重缺25克憑肉眼無法識別。自2018年4月11日起,反訴原告就此問題多次與反訴被告溝通,但反訴被告堅持要求先支付貨款,雙方協(xié)商未果。上海市浦東新區(qū)市場監(jiān)督管理局已就反訴被告用325克白卡紙冒充350克白卡紙的情況開展調查。目前反訴原告已加工處理175.8614噸,庫存53.54噸,目前位于上海市浦東新區(qū)川周公路XXX號反訴原告的倉庫。反訴被告以次充好,反訴原告要求反訴被告提走庫存貨物并退還貨款。按發(fā)票計算,平均價格為7,000元/噸,又據(jù)公司內部測算,加工費占47.50%。故反訴被告應退貨款=庫存53.54噸×7,000元/噸+加工費339,116元,即713,896.53元。反訴被告還應按缺少的克重比例減少價款,每噸的差價=25克/350克×7,000元/噸,即500元。故反訴被告應退差價=已售175.8614噸×500元/噸,即87,930.70元。
反訴被告上海卓某紙業(yè)有限公司辯稱,不同意反訴原告的全部反訴請求。一、反訴原告采購的不止350克白卡紙這一種型號規(guī)格。反訴原告還有多家供貨商。反訴被告的送貨地點也多有不同,故不能認定現(xiàn)在反訴原告?zhèn)}庫中的貨物就是反訴被告所交。二、就350克白卡紙的供貨,反訴被告的履行符合合同要求。送貨單已載明買方對數(shù)量、質量異議應在10日內提出,反訴原告有驗收的義務,其之前從未提出質量異議或退貨請求。2018年5月,反訴被告向反訴原告催款時,對方才提出了質量異議。三、反訴原告的證據(jù)不足以證明原告交付的貨物規(guī)格型號與單價不符。325克白卡紙和350克白卡紙品質接近,325克白卡紙當350克白卡紙是行業(yè)慣例。實踐中雙方按質論價,買賣單價按實際交貨的紙張規(guī)格型號確定。如果反訴被告確實提供350克白卡紙,價格也會更貴一些。反訴原告是專業(yè)的紙張經營商,知曉紙張的質量和行情,雙方又長期交易,故反訴原告對反訴被告實際交貨的紙張規(guī)格型號是明知的,成交單價也與實際交付的規(guī)格型號一致。四、反訴被告不認可反訴原告主張的平均價格、加工費、庫存噸數(shù)等數(shù)據(jù)。反訴原告對退貨款和差價的計算方式無依據(jù)。325克白卡紙和350克白卡紙價格是波動的,反訴被告無法判斷其差價。五、上海市浦東新區(qū)市場監(jiān)督管理局對反訴被告的檢查正是因反訴原告舉報導致的,反訴被告將采取對等行動。
針對反訴被告上述辯稱,反訴原告補充訴稱:送貨單確實是送至益民、飛時達、銳錦、羅集等不同地點,并不包括反訴原告川周公路倉庫的地址。反訴原告是在發(fā)現(xiàn)質量問題后,從客戶處收回貨物再匯集到川周公路倉庫的。貨物外包裝上有反訴被告的Logo。
為證明其本訴訴稱,原告提交以下證據(jù):
證據(jù)1、被告言某公司、被告川某公司、案外人上海永錫印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永錫公司”)的《企業(yè)信用信息公示報告》、被告陳俊與案外人趙金妹2017年5月20日簽訂的《股東轉讓協(xié)議》、《股東(發(fā)起人)出資情況》,證明永錫公司和被告川某公司是關聯(lián)公司,陸超為兩者的股東,而被告陳俊是被告言某公司的唯一股東;
證據(jù)2、(1)訂單72份、(2)《卓某送貨單匯總表》及送貨單、(3)《卓某發(fā)票匯總表》、上海增值稅專用發(fā)票、發(fā)票簽收單;訂單是通過傳真方式收到的,送貨地點益民、飛時達、銳錦、羅集等均是陳志疆指定的,最早從2017年11月開始,之前的訂單遺失;發(fā)票簽收單部分遺失;送貨單總額為2,597,744.64元,發(fā)票總額為2,598,816.34元,其余送貨單遺失;該組證據(jù)共同證明2017年6月至2018年4月期間,原告向被告言某公司供貨價值2,598,816.34元;
證據(jù)3、轉賬憑證1張、匯票信息4張,因部分付款憑證遺失,該組證據(jù)總額763,615.03元比原告財務記賬核算的收款額少80萬元,證明兩被告僅付部分款項;
證據(jù)4、微信聊天截屏打印件,證明2018年6月13日原告出納周芬與徐靜芳通過微信對賬,次日徐靜芳確認截至該日尚拖欠原告貨款994,966.90元,但原告不清楚徐靜芳具體是被告言某公司紅還是被告川某公司的員工,原告認為上述債務應指被告言某公司紅、川某公司混同起來的債務;
證據(jù)5、原告自制的《言某對賬單》,證明已付款1,563,615.03元及欠款994,966.87元的計算過程,該表單與證據(jù)2.(3)《卓某發(fā)票匯總表》對買方的記載不一致的部分,以發(fā)票記載為準。
經質證,被告言某公司對原告證據(jù)1的真實性無異議,但其中永錫公司的企業(yè)報告與本案無關。被告言某公司平時通過傳真或者電話方式下單,對證據(jù)2.(1)訂單上蓋有被告言某公司公章的,被告言某公司予以認可,其余都不認可。證據(jù)2.(2)除了對被告言某公司,還有對其他公司的,其中被告言某公司處沒有的共57張,金額合計628,436.45元,對該些送貨單的真實性不認可。對證據(jù)2.(3)中關于被告言某公司部分的真實性無異議。對證據(jù)3的真實性無法確認,但是認可證明內容。對證據(jù)4的真實性及聊天人員身份不認可。對證據(jù)5未發(fā)表意見。
經質證,被告川某公司、陳俊對原告的證據(jù)表示對真實性均無法核實,不清楚被告言某公司與原告之間的交易。
為證明其本訴辯稱,被告陳俊提交以下證據(jù):
證據(jù)1、上海匯德成會計師事務所(普通合伙)出具的2017年度審計報告書,證明被告陳俊與被告言某公司財務相互獨立。
經質證,原告對被告陳俊證據(jù)1的表面真實性無異議,但不認可證明目的,本案事實跨度是2016年至2018年的,而該審計報告未涉及2016年、2018年,報告首頁載明被告言某公司欠原告973,605.54元,與原告訴請金額接近,恰能證明原告主張。
被告言某公司、川某公司未提交本訴證據(jù)。該兩被告對被告陳俊的證據(jù)1未表示異議。
為證明其反訴訴稱,反訴原告提交以下證據(jù):
證據(jù)1、(1)送貨單、(2)被告言某公司、川某公司共同蓋章出具的《上海卓某紙業(yè)對賬明細(言某、川某)》及自制對賬明細3份,證明截至2018年3月16日,原告向兩被告交付白卡紙共759.48噸,貨值合計4,168,690.17元;
證據(jù)2、格瀾公司2018年3月10日出具的《聯(lián)絡函》,證明被告言某公司接到了客戶對產品質量的投訴;
證據(jù)3、視頻(光盤),內容為2018年9月12日陳志疆在川周公路倉庫陳志疆對貨物稱重,證明貨物重量僅為325克;
證據(jù)4、被告言某公司、川某公司共同蓋章出具的情況說明、不合格明細單3份,情況說明上載明“兩家合計紙張克重不合格合計金額713,896.53元”,明細單記載截至2018年9月2日,被告言某公司、川某公司共收到價值133,758.59元、151,052.12元(庫存)、429,085.82元(庫存)的不合格產品。
第二次開庭后,反訴原告補充提交以下證據(jù):
補充證據(jù)1、《上海卓某紙業(yè)送貨明細(言某)》及自制對賬明細3份,證明截至2018年3月,原告向被告言某公司交付白卡紙共229.4014噸,貨值合計1,542,330.68元;
補充證據(jù)2、原告的法定代表人付永輝(“付輝紙行”、昵稱“卓某紙業(yè)”、微信號:fuyonghui168)與被告言某公司監(jiān)事陳志疆的微信聊天記錄(自2018年4月8日起至2018年7月13日,不連續(xù))截屏打印件21頁,證明原告自認紙張供應商有問題,4月20日原告說“那我還要給你一點了”,即認可減少價款,7月13日原告表示愿意在應收貨款中扣除30-40萬元;
補充證據(jù)3、被告言某公司蓋章出具的情況說明、不合格明細單3份,情況說明上載明“紙張克重不合格合計金額713,896.53元”,明細單記載截至2018年9月2日,被告言某公司共收到價值133,758.59元、151,052.12元(庫存)、429,085.82元(庫存)的不合格產品。對該證據(jù)對證據(jù)5的變更,被告言某公司解釋稱,之前統(tǒng)計失誤,其于2018年9月核查,發(fā)現(xiàn)川周公路的倉庫內并沒有被告川某公司的貨物,被告言某公司與被告川某公司的客戶不重疊,故根據(jù)入庫清單的客戶渠道重新統(tǒng)計。
第三次開庭后,反訴原告補充提交以下證據(jù):
補充證據(jù)4、原告的法定代表人付永輝與被告言某公司監(jiān)事陳志疆的微信聊天記錄(自2018年3月23日起至2018年9月1日)截屏打印件73頁,證明目的同補充證據(jù)2。
經質證,反訴被告對反訴原告證據(jù)1.(2)、補充證據(jù)1、證據(jù)4、補充證據(jù)3的真實性不認可,都是被告言某公司自制的,且恰能證明被告言某公司、川某公司存在混同。證據(jù)1.(1)的送貨單能與原告本訴證據(jù)2.(2)核對一致的原告認可,其余不認可。對證據(jù)2的真實性不認可,原告涉訴后才見到《聯(lián)絡函》,落款日期是倒簽的,無負責人簽名,對公章不認可,也不認可格瀾公司的產品是使用原告供貨的紙張制作的。對證據(jù)3的真實性、關聯(lián)性不認可,不清楚視頻時間地點,也不認識視人物,所稱重的紙張不能證明是原告提供的。對補充證據(jù)2、補充證據(jù)4的真實性不認可,不認可聊天人是付永輝,微信對話可能存在編造和刪除。補充證據(jù)2的聊天從2018年4月開始,而供貨發(fā)生在此之前,被告言某公司之前就是拖欠貨款,從未提出質量問題。
反訴被告提交以下反訴證據(jù):
證據(jù)1、原告財務與被告川某公司股東陸超的女兒陸偶香的微信、QQ聊天記錄截屏打印件,證明原告與被告川某公司有另外的買賣合同關系。
第四次開庭后,反訴被告補充提交以下反訴證據(jù):
證據(jù)2、上海增值稅專用發(fā)票兩張(復印件),一張為案外人上海元鳴紙業(yè)有限公司2018年3月20日開具的金額為74,210.50元的發(fā)票,貨物為365/275/325克高松涂布白卡紙;另一張為案外人雅譽紙業(yè)(上海)有限公司2017年10月24日開具的金額為6,366.49元的發(fā)票,貨物為晨鳴麗品白卡300/350克A級,證明反訴被告購入過350克的白卡紙。
反訴原告、被告川某公司、陳俊未對反訴被告證據(jù)1發(fā)表質證意見;對證據(jù)2的真實性不予認可,并認為與本案無關。
被告川某公司、陳俊未提交反訴證據(jù)。
經反訴原告申請,本院向上海市浦東新區(qū)市場監(jiān)督管理局調查收集證據(jù)。上海市浦東新區(qū)市場監(jiān)督管理局向本院提供了:2019年1月4日赴反訴被告經營場所檢查的現(xiàn)場筆錄一份、反訴被告向案外人購入325克白卡紙的上海增值稅專用發(fā)票5張。
經質證,反訴原告、被告川某公司、陳俊對本院調取的上述證據(jù)的真實性無異議,認為反訴被告根本沒有購入過350克白卡紙,當然無法銷售給反訴原告。
經質證,反訴被告對本院調取的上述證據(jù)的真實性無異議,但認為現(xiàn)場檢查的只是部分,反訴被告是采購過350克白卡紙的。上海市浦東新區(qū)市場監(jiān)督管理局目前未處理反訴被告。經本院詢問其是否能夠提供進貨規(guī)格為350克白卡紙的發(fā)票,反訴被告庭后補充提交了前述反訴證據(jù)2。
經審查原、被告提供的證據(jù),并結合雙方的質證意見,本院對雙方均無異議的證據(jù)予以確認,至于其能否證明當事人主張,本院將綜合評判。對于當事人有異議的證據(jù),本院認證如下:一、原告本訴證據(jù)2.(2)、證據(jù)2.(3)、證據(jù)5及反訴原告反訴證據(jù)1.(2)、證據(jù)4、補充證據(jù)1、補充證據(jù)3均系當事人為表明其主張金額是如何計算得出的自制表格,應視為當事人陳述,不屬于證據(jù)。二、原告本訴證據(jù)4、反訴原告反訴補充證據(jù)2、反訴補充證據(jù)4均屬于《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一百一十六條第二款規(guī)定的電子數(shù)據(jù),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簽名法》第四條、第五條、第八條,對該類證據(jù)的書面形式及原件形式的法律要求是能夠有效表現(xiàn)所載內容并可供隨時調取查用且能保證內容保持完整、未被更改。原告、反訴原告提交的微信聊天均為截屏打印件,且歷經多次庭審未予補強,上述證據(jù)形式不符合上述法定要求,在無其他證據(jù)佐證且遭對方否認真實性、關聯(lián)性的情形下,本院對上述證據(jù)的真實性、關聯(lián)性不予認可。三、原告自認證據(jù)2.(1)的訂單有遺失,該些訂單為傳真件,部分落款人為被告川某公司,部分為被告言某公司,但僅極小部分有章,且訂單與送貨單的日期無法全部對應。本院對其中有章的訂單予以確認。但慮及訂單屬要約憑證而非履約憑證,對本案履行情況本院將綜合送貨單及發(fā)票認定。四、反訴原告已就其反訴證據(jù)2《聯(lián)絡函》出示原件,反訴被告質疑日期倒簽等并無充分依據(jù),本院對該證據(jù)的真實性予以采信。五、反訴原告反訴證據(jù)4的視頻內容難以體現(xiàn)其所主張的與本案的關聯(lián)性,本院不認可其與本案有關。六、反訴被告對其反訴證據(jù)2未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七十條第一款的要求提供原件,則根據(jù)《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jù)的若干規(guī)定》第六十九條第(四)項的規(guī)定,該兩張發(fā)票不能單獨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依據(jù)。退一步說,即使該兩張進貨發(fā)票真實,因反訴被告未進一步舉證證明該進貨發(fā)票上所載貨物就是其再銷售給反訴原告的貨物,就現(xiàn)有在案證據(jù),尚不能確定該證據(jù)與本案具有關聯(lián)性。
經審理查明:被告言某公司系2016年7月14日成立的自然人獨資有限責任公司,被告陳俊為其唯一股東。2017年6月起,被告言某公司向原告采購350克白卡紙等貨物。被告言某公司通過傳真等方式向原告下訂單,載明品名、規(guī)格、數(shù)量及送貨地址,原告出具三聯(lián)送貨單,并將貨物送至指定地址,由收貨單位簽收。送貨單載明客戶、地址、品名、規(guī)格、數(shù)量、單價、總價等,下方備注第1條載明:“需方應自收貨之時起進行檢驗,并在10日內將所有收貨的數(shù)量或質量不符約定的情形以書面方式通知供方,逾期未通知的,視為供方交付的貨物符合規(guī)定?!?br/> 2017年6月至2018年3月間,原告形成送貨單193張,總額2,597,744.64元。其中,2017年6月16日的4張送貨單客戶記載為“陳志疆送羅集”、其余送貨單客戶記載為“言某-陳志疆”或“言某”。自2017年7月22日起,原告陸續(xù)開具上海增值稅專用發(fā)票,發(fā)票信息如下表:
發(fā)票號
開票日
購方名稱
貨名
金額(元)
1
XXXXXXXX
2017.7.22
言某公司
白卡
40235.14
2
XXXXXXXX
2017.7.22
言某公司
白卡
103554
3
XXXXXXXX
2017.8.7
言某公司
灰板紙
3659.70
4
XXXXXXXX
2017.8.29
言某公司
白卡
100000
5
XXXXXXXX
2017.8.29
言某公司
白卡
100000
6
XXXXXXXX
2017.8.29
言某公司
白卡
38778
7
XXXXXXXX
2017.9.27
言某公司
白卡
100000
8
XXXXXXXX
2017.9.27
言某公司
白卡
100000
9
XXXXXXXX
2017.9.28
言某公司
白卡
100000
10
XXXXXXXX
2017.9.28
言某公司
白卡
60558.70
11
XXXXXXXX
2017.10.25
言某公司
白卡
100000
12
XXXXXXXX
2017.10.25
言某公司
灰板紙
100000
13
XXXXXXXX
2017.10.25
言某公司
白卡
26820
14
XXXXXXXX
2017.11.25
川某公司
灰板紙
100000
15
XXXXXXXX
2017.11.25
川某公司
白卡
100000
16
XXXXXXXX
2017.11.25
川某公司
白卡
100000
17
XXXXXXXX
2017.11.25
川某公司
灰板紙
38495.50
18
XXXXXXXX
2017.11.27
川某公司
灰板紙
6569.60
19
XXXXXXXX
2017.12.23
川某公司
白卡
116000
20
XXXXXXXX
2017.12.23
川某公司
白卡
114878.60
21
XXXXXXXX
2018.1.23
川某公司
灰板紙
100000
22
XXXXXXXX
2018.1.23
川某公司
白卡
100000
23
XXXXXXXX
2018.1.23
川某公司
白卡
71405.30
24
XXXXXXXX
2018.2.24
言某公司
灰板紙
100000
25
XXXXXXXX
2018.2.24
言某公司
灰板紙
100000
26
XXXXXXXX
2018.2.24
言某公司
灰板紙
45997.50
27
XXXXXXXX
2018.3.22
言某公司
灰板紙
100000
28
XXXXXXXX
2018.3.22
言某公司
白卡
100000
29
XXXXXXXX
2018.3.22
言某公司
白卡
100000
30
XXXXXXXX
2018.3.22
言某公司
白卡
100000
31
XXXXXXXX
2018.3.22
言某公司
灰板紙
32992
32
XXXXXXXX
2018.4.23
言某公司
白卡
98873
XXXXXXX.04
上述32發(fā)票票額總計2,598,817.04元。其中,購方記載為被告言某公司的共22張,票額1,751,468.04元。被告言某公司認可1,751,468.04元發(fā)票已收到。目前,被告言某公司在上述發(fā)票項下已付1,563,615.03元。
2019年1月4日下午,上海市浦東新區(qū)市場監(jiān)督管理局赴原告經營場所檢查,原告法定代表人付永輝在場陪同。現(xiàn)場筆錄載明,檢查中發(fā)現(xiàn)原告銷售發(fā)票中有“300克白卡紙”、“350克白卡紙”規(guī)格紙張銷售;進貨發(fā)票中有“275克白卡紙”、“325克白卡紙”規(guī)格紙張購入,但對應規(guī)格無銷售發(fā)票開具。查驗原告送貨記錄后發(fā)現(xiàn),上述“275克白卡紙”、“325克白卡紙”紙張均有送貨記錄并已由其他企業(yè)收貨。初步核對送貨記錄與銷售發(fā)票后發(fā)現(xiàn),原告涉嫌將“275克白卡紙”、“325克白卡紙”分別以“300克白卡紙”、“350克白卡紙”規(guī)格對外銷售,并按后者開具銷售發(fā)票。付永輝經詢問,表示確實有上述情況,但稱這是行業(yè)慣例且客戶均是知曉的。
本院認為:原告與被告言某公司之間雖無書面買賣合同,但原告能夠提供送貨單、發(fā)票等證據(jù),本院根據(jù)《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買賣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第一條第一款,結合當事人之間的交易方式及被告言某公司當庭陳述,確認原告與被告言某公司之間存在買賣合同關系。本案爭議焦點在于:一、原告要求被告言某公司、川某公司共同付款是否存在依據(jù)?二、如否定前問,原告與被告言某公司的買賣貨款金額為何?被告言某公司是否已足額付款?三、原告所交貨物是否存在克重不足的質量問題?四、如肯定前問,被告言某公司能否主張退貨?五、被告言某公司能否主張減少價款?可減范圍及金額為何?
關于第一項爭議焦點。原告以公司混同和債務加入為由主張被告言某公司、川某公司承擔共同付款責任。然而,公司法人獨立承擔民事責任,原告認為被告言某公司、川某公司構成混同,未提供證據(jù)證明,本院不予采信。原告又稱其系根據(jù)被告言某公司的要求向被告川某公司開具發(fā)票,故被告川某公司構成債務加入,該主張缺乏事實和法律依據(jù),本院不予支持。既本案當事人均認可原告分別與被告言某公司、川某公司存在買賣合同關系,則依合同相對性,兩被告應分別對原告承擔各自的合同責任。本案中原告依據(jù)其與被告言某公司的買賣合同關系起訴,則僅應審查二者間的權利義務。
關于第二項爭議焦點。為證明交貨數(shù)量和貨值,原告提供了193張送貨單,總貨值2,597,744.64元;而被告言某公司在其反訴補充證據(jù)1的《上海卓某紙業(yè)送貨明細(言某)》及自制對賬明細表中所舉己方送貨單為117張,總貨值1,542,330.68元。但被告言某公司已付貨款1,563,615.03元已超過其統(tǒng)計的貨值,顯然有悖常理。送貨單上的客戶欄為原告自行填寫,且無足夠的相應采購訂單佐證,則單憑送貨單不足以證明原告所舉送貨單的買受人均是被告言某公司。根據(jù)我國相關稅務及財務規(guī)定,納稅人發(fā)生應稅銷售行為應當向購買方開具增值稅專用發(fā)票,而購買方作為扣繳義務人亦需實際發(fā)生應稅行為。故原告既分別以被告言某公司、川某公司為購方開具增值稅專用發(fā)票,且審理中被告言某公司又認可其收到的增值稅專用發(fā)票票額與其收貨貨值相當,則本案中應以增值稅專用發(fā)票所載明的購買方作為區(qū)分不同買賣合同當事人的標準。原告向被告言某公司開具22張發(fā)票,票額共計1,751,468.04元,被告言某公司認可收到相應貨值的貨物,并已付貨款1,563,615.03元,現(xiàn)余187,853.01元未付,應予支付。
關于第三項爭議焦點?!吨腥A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一百五十三條規(guī)定,出賣人應當按照約定的質量要求交付標的物。本案送貨單明確記載了貨物品名,其中大部分為350克白卡紙,其余為其他規(guī)格白卡紙和灰板紙等。被告言某公司稱原告將325克白卡紙充作350克白卡紙交貨,該事實有上海市浦東新區(qū)市場監(jiān)督管理局對原告的筆錄證明,本院予以確認。原告辯稱上海市浦東新區(qū)市場監(jiān)督管理局檢查不全,原告確曾購入過350克白卡紙,并提供購貨發(fā)票兩張欲佐證其說法,對此本院已在認證部分闡述,在此不再贅述。原告又辯稱其做法系行業(yè)慣例、實踐中雙方按質論價、被告言某公司事先明知克重不足等,對此被告言某公司予以否認,而原告對上述說法未提供證據(jù)證明,本院不予采信。原告還辯稱,送貨單載明了10天檢驗期間,被告言某公司逾期未提異議,應視為貨物符合約定。本院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一百五十八條第一款確實規(guī)定,買受人超過檢驗期間怠于提出異議則視為標的物符合約定。然而,該條第三款又規(guī)定,出賣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提供貨物不符合約定的,買受人不受前兩款規(guī)定的通知時間的限制。本案中,原告購入輕克數(shù)規(guī)格的白卡紙再按重克數(shù)賣出,顯然知道其所售貨物不符合約定,故被告言某公司對紙張克數(shù)提出的異議不受送貨單所載的檢驗期間的限制。
關于第四項爭議焦點。原告將325克白卡紙充作350克白卡紙交貨,構成違約,應承擔相應違約責任。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一百一十一條的規(guī)定,受損害方根據(jù)標的的性質以及損失的大小,可以合理選擇要求對方承擔修理、更換、重作、退貨、減少價款或者報酬等違約責任。被告言某公司要求退還庫存53.54噸紙張的貨款713,896.53元(含單方計算的加工費)。但本院注意到,對于庫存數(shù)量和金額,被告言某公司先提交反訴證據(jù)4情況說明和不合格明細單,稱被告言某公司、川某公司“兩家合計”不合格貨物價值713,896.53元,遭原告質疑后,被告言某公司又提交反訴補充證據(jù)3,稱上述貨物是被告言某公司單獨收到的。前后兩組情況說明和不合格明細單,除蓋章落款主體外,其他記載均相同,顯有悖常理。經本院責令被告言某公司說明理由,其稱之前統(tǒng)計有誤,川周公路的倉庫內實無被告川某公司的貨物。本院經審查認為,根據(jù)《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二百二十九條確立的禁止反言原則,被告言某公司未提供足以推翻之前陳述的證據(jù),其反言理由不成立,本院不予采信。鑒于被告言某公司所稱的庫存地址與送貨單記載的送貨地址不一致,被告言某公司也無證據(jù)證明其主張的庫存系原告所交貨物,故其要求退貨退款的訴請,缺乏事實依據(jù),本院不予支持。
關于第五項爭議焦點。被告言某公司要求退還貨物差價,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一百一十一條的規(guī)定。但如前所述,被告言某公司自稱處理175.8614噸、庫存53.54噸,并無證據(jù)證明,本院對其計算方法不予采信。根據(jù)《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買賣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第二十三條的規(guī)定,減少價款的適用范圍包括已支付及尚未支付價款的貨物,故本院對原告所交全部貨物進行審查。但鑒于被告言某公司反訴主張及現(xiàn)有證據(jù)均限于325克白卡紙充作350克白卡紙一節(jié),其未訴稱、也無證據(jù)證明其余規(guī)格白卡紙或灰板紙存在質量問題,故適用減價的貨物應以原告所交的“350克白卡紙”為限。既現(xiàn)有在案證據(jù)能夠體現(xiàn)“350克白卡紙”這一品名規(guī)格的證據(jù)為送貨單及增值稅專用發(fā)票。本院綜合審查之:首先,原告提供了193張送貨單,而被告言某公司提供了117張。比對雙方證據(jù)及陳述,本院發(fā)現(xiàn):一、原告已出示己方193張送貨單的原件,被告言某公司在《情況說明》中對該193張中的57張表示“無法核實”。則其對其余19張送貨單既能夠核實,卻無故不予核實:例如原告所舉XXXXXXXXXX號送貨單(貨物品名:“300克東恒灰板”),XXXXXXXXXX號送貨單(貨物品名:“400克海龍灰板”),被告言某公司未在《情況說明》對該兩張送貨單提出異議,其自制對賬明細表也不包括該兩張送貨單。被告言某公司對該些送貨單態(tài)度不明,亦未予以合理解釋。二、被告言某公司反訴補充證據(jù)1與其自述《情況說明》不相符。例如《情況說明》第1-4項稱對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四張送貨單無法核實。但其反訴補充證據(jù)1對賬明細表第1-4項卻赫然列有上述四張送貨單。該四張送貨單的貨值亦全額計入了被告言某公司自認的2017年6月-12月的送貨金額中。則《情況說明》所謂“無法核實”究竟有何意義,本院實難理解。三、被告言某公司反訴補充證據(jù)1中的對賬明細表與其所附送貨單不相符,如XXXXXXXXXX號送貨單品名包括“350克白卡”和“350克京東大灰板”,XXXXXXXXXX送貨單品名包括“350克白卡”和“300克東恒灰板”,其上亦無表明灰板未實際收到的批注。但被告言某公司對賬明細表所列該兩張送貨單貨值中卻均無故剔除了灰板金額。綜上,被告言某公司無故剔除原告送貨單的數(shù)量及部分記載內容,未說明合理理由,本院對被告言某公司的送貨單統(tǒng)計結果不予采信。其次,本院經整理發(fā)現(xiàn),原告193張送貨單中有65張送貨單含有其他規(guī)格白卡紙或灰卡紙,如下表:
送貨單編號
總金額(元)
非350克白卡金額(元)
1
XXXXXXXXXX
23950.59
1023.78
2
XXXXXXXXXX
766.26
766.26
3
XXXXXXXXXX
133.07
133.07
4
XXXXXXXXXX
3697.44
3697.44
5
XXXXXXXXXX
14913.01
2706.27
6
XXXXXXXXXX
5341.38
5341.38
7
XXXXXXXXXX
5665.78
746.16
8
XXXXXXXXXX
30258.09
2893.74
9
XXXXXXX
4916.34
4916.34
10
XXXXXXXXXX
1798.92
1798.92
11
XXXXXXXXXX
6822.24
5046.80
12
XXXXXXXXXX
39881.16
19957.56
13
XXXXXXXXXX
3864.90
3864.90
14
XXXXXXXXXX
2952.65
1574.60
15
XXXXXXXXXX
29932.01
24162.34
16
XXXXXXXXXX
1070.51
1070.51
17
XXXXXXXXXX
8436.63
8436.63
18
XXXXXXXXXX
2413.62
2413.62
19
XXXXXXXXXX
9682
9682
20
XXXXXXXXXX
10933.23
1062.36
21
XXXXXXXXXX
11281.74
423.64
22
XXXXXXXXXX
3037.43
1558.23
23
XXXXXXXXXX
12667.07
12667.07
24
XXXXXXXXXX
4591.36
4591.36
25
XXXXXXXXXX
32798.53
11922.78
26
XXXXXXXXXX
17439.23
17439.23
27
XXXXXXXXXX
10622.28
3444.20
28
XXXXXXXXXX
24174.22
11309.76
29
XXXXXXXXXX
27318.43
7494.76
30
XXXXXXXXXX
9487.55
791.16
31
XXXXXXXXXX
11656.45
5754.97
32
XXXXXXXXXX
24054.40
4115.30
33
XXXXXXXXXX
8933.45
3030.94
34
XXXXXXXXXX
20383.52
1116.37
35
XXXXXXXXXX
2561.02
369.50
36
XXXXXXXXXX
17488.46
2167.75
37
XXXXXXXXXX
9322.45
156.76
38
XXXXXXXXXX
1757.08
1757.08
39
XXXXXXXXXX
4236.46
4236.46
40
XXXXXXXXXX
4187.20
4187.20
41
XXXXXXXXXX
32681.22
17345.16
42
XXXXXXXXXX
12559.91
1444.56
43
XXXXXXXXXX
7349.87
4879.52
44
XXXXXXXXXX
197.63
197.63
45
XXXXXXXXXX
18803.57
18803.57
46
XXXXXXXXXX
10092.14
5578.50
47
XXXXXXXXXX
10918.03
189.33
48
XXXXXXXXXX
1807.72
1807.72
49
XXXXXXXXXX
8188.65
7022.18
50
XXXXXXXXXX
15952.96
7458
51
XXXXXXXXXX
2947.36
2947.36
52
XXXXXXXXXX
44397.60
37771.11
53
XXXXXXXXXX
15297.62
2561.21
54
XXXXXXXXXX
8139.78
8139.78
55
XXXXXXXXXX
6833
6833
56
XXXXXXXXXX
32207.92
26819.80
57
XXXXXXXXXX
5426.50
5426.50
58
XXXXXXXXXX
35159.42
10625.59
59
XXXXXXXXXX
20941.02
559.74
60
XXXXXXXXXX
6274.20
6274.20
61
XXXXXXXXXX
6268.16
490.26
62
XXXXXXXXXX
21759.98
3331.90
63
XXXXXXXXXX
6952.80
6952.80
64
XXXXXXXXXX
12844.42
4743
65
XXXXXXXXXX
32129.40
3789.14
841559.04
391820.76
可見,193張送貨單的貨值總額2,597,744.64元中,350克白卡紙貨值2,205,923.88元,非350克白卡紙貨值391,820.76元。而本院前列發(fā)票統(tǒng)計表顯示,原告所開32張增值稅發(fā)票總額2,598,817.04元(差額1,072.40元欠缺相應送貨單),開給被告言某公司的22張票額1,751,468.04元,其中品名列為“灰板紙”的票額共482,649.20元。顯然,在原告向被告言某公司交付的貨物中有多少不屬于350克白卡紙的問題上,送貨單與發(fā)票的記載產生了矛盾:193張送貨單既實際含有對被告言某公司、川某公司的送貨,則其中非350克白卡紙的貨值理論上應當高于被告言某公司名下發(fā)票中的灰板紙貨值,但現(xiàn)在前者(391,820.76元)遠低于后者(482,649.20元)。鑒于原告開票的日期、金額與送貨日期、貨值并不一一對應,且發(fā)票記載簡略、僅有品名而無規(guī)格,本院認為,送貨單作為即時產生的交付憑證,其上記載的物品名、規(guī)格的可信度高于發(fā)票,故本院采信送貨單上記載的350克白卡紙數(shù)量和貨值。然而,原告的送貨單并不區(qū)分被告言某公司、川某公司,而被告言某公司統(tǒng)計的送貨單如前所述不能得到采信,則本院根據(jù)本案實際情況和現(xiàn)有證據(jù),酌情按比例估算原告向被告言某公司交付的350克白卡紙貨值為1,486,678.41元(1,751,468.04元÷2,598,817.04元×2,205,923.88元)。再次,根據(jù)《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買賣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第二十三條第一款的規(guī)定,差價應“以符合約定的標的物和實際交付的標的物按交付時的市場價值計算”。因原、被告對交貨時的325克白卡紙市場價值均未舉證證明,且因本案交易歷時較長,貨物市價變動難以固定,被告言某公司主張按缺少的克重比例減少價款,不失合理,故本院據(jù)此酌定差價總額為106,191.31元(1,486,678.41元×25克÷350克)。此處本院強調,因該差價總額是依據(jù)原告向被告言某公司全部所交貨物貨值計算而來,而被告言某公司尚欠原告貨款,故該差價總額既包括原告已收貨款中的應退金額,也包括被告言某公司應交未交貨款中的可減價金額。雖然被告言某公司在本訴答辯中曾要求將其所欠貨款與反訴的減價金額抵銷,但減價畢竟屬于法定的違約責任的一種,與意定的貨款之債不屬于雙方互負的標的物種類、品質相同的到期債務,故被告言某公司不能逕行抵銷,其與原告應各自向對方承擔。
綜上,被告言某公司應向原告支付剩余貨款187,853.01元。原告還主張自最后4次開票日起計算逾期付款利息損失,但原告所開發(fā)票尚含與被告川某公司的交易,且本案訂單或送貨單均未約定付款日期,而原告之前因質量問題拒絕付款不乏合理理由,故對原告主張逾期利息,本院不予支持。原告還主張被告言某公司的唯一股東即被告陳俊對被告言某公司的應付貨款之債承擔連帶責任。被告陳俊已提供上海匯德成會計師事務所(普通合伙)出具的審計報告書,能夠證明被告言某公司的財產獨立于被告陳俊自己的財產。雖然審計報告書僅針對2017會計年度,但原告起訴時2018會計年度尚未屆滿,被告陳俊不能提供2018年審計報告書具有客觀理由。故對原告該項訴請,本院不予支持。
綜上,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六十條第一款、第一百五十三條、第一百一十一條、第一百五十八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買賣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第二十三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七十條第一款、《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九十條、第二百二十九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jù)的若干規(guī)定》第六十九條第(四)項的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被告上海言某實業(yè)有限公司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支付原告上海卓某紙業(yè)有限公司貨款187,853.01元;
二、反訴被告上海卓某紙業(yè)有限公司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支付反訴原告上海言某實業(yè)有限公司減價價款106,191.31元;
三、駁回原告上海卓某紙業(yè)有限公司的其余訴訟請求;
四、駁回反訴原告上海言某實業(yè)有限公司的其余反訴訴訟請求。
負有金錢給付義務的當事人如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本訴案件受理費14,294元,減半收取計7,147元,財產保全費5,000元,共計12,147元,由原告上海卓某紙業(yè)有限公司負擔9,984元,由被告上海言某實業(yè)有限公司負擔2,163元;反訴案件受理費5,909元(已減半收取),由反訴原告上海言某實業(yè)有限公司負擔5,127元,由反訴被告上海卓某紙業(yè)有限公司負擔782元。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員:張??煒
書記員:吳?舟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