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上海華某數(shù)碼科技有限公司,住所地上海市徐匯區(qū)。
法定代表人:方華,總經理。
委托訴訟代理人:陶先春,北京天馳君泰律師事務所上海分所律師。
被告:黃海琳,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浙江省。
委托訴訟代理人:嚴巍,上海社平律師事務所律師。
委托訴訟代理人:顧俊輝,上海社平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告上海華某數(shù)碼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某公司)與被告黃海琳競業(yè)限制糾紛一案,本院于2018年9月3日立案后,依法適用簡易程序,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華某公司的委托訴訟代理人陶先春,被告黃海琳的委托訴訟代理人嚴巍到庭參加訴訟。訴訟中,經雙方當事人同意,本院院長批準,本案依法延長簡易程序審理期限。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華某公司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黃海琳向華某公司支付違約金500,000元。事實和理由:黃海琳原系華某公司高級管理人員及股東,職務為財務及進出口經理,每月工資20,000元(其中包含有競業(yè)限制經濟補償金)。雙方于2016年6月13日簽訂《保密合同》,約定黃海琳負有競業(yè)限制義務,若有違反,則要支付違約金500,000元。黃海琳在其處工作期間,即在與其生產、經營同類產品的企業(yè)上海孚迅機器人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孚迅公司)、上海南柯自動化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南柯公司)工作并擔任股東,黃海琳的行為已經違反了《保密合同》的約定,應當支付違反競業(yè)限制義務違約金。
黃海琳辯稱,不同意華某公司的訴訟請求,理由如下:其在孚迅公司、南柯公司僅是掛名職務,而且該兩家公司與華某公司的經營范圍也并不相同,華某公司并無證據證明其遭受了經濟損失。況且華某公司從未向其支付過競業(yè)限制經濟補償金,其也有權解除競業(yè)限制約定。
本院認定事實如下:
黃海琳自2009年9月18日入職華某公司,擔任進出口經理兼任財務。雙方簽訂有期限為2016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的勞動合同,約定黃海琳月工資20,000元。
2016年6月,雙方另簽訂《保密合同》,約定:黃海琳在華某公司任職期間及離職后五年內,非經同意,不得在與華某公司生產、經營同類產品或提供同類服務的其他企業(yè)、事業(yè)單位、社會團體內擔任任何職務,包括股東、合伙人、董事、監(jiān)事、經理、職員、代理人、顧問等;如違反合同任一條款,應當一次性向華某公司支付違約金500,000元,違約金不足以彌補經濟損失的,須按實際經濟損失補償。該合同還就其他事項進行了約定。
2018年3月31日,黃海琳因個人原因自華某公司離職。
2018年6月19日,華某公司向上海市徐匯區(qū)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要求黃海琳:1.支付違約金500,000元;2.繼續(xù)履行保密合同中約定的競業(yè)限制義務。該仲裁委員會于2018年7月23日作出裁決:1.黃海琳應當繼續(xù)履行保密合同中約定的競業(yè)限制義務;2.對華某公司的其他申訴請求不予支持。華某公司不服該裁決,起訴至本院。
另查,華某公司于2007年9月19日成立,法定代表人方華,經營范圍包括機電設備、電子產品、計算機、智能機器人專業(yè)領域內的技術開發(fā)、技術咨詢、技術服務,自動售貨機的生產、裝配,貨物及技術的進出口業(yè)務等;孚迅公司成立于2016年3月14日,法定代表人黃武林,經營范圍包括智能機器人、機電設備領域內的技術開發(fā)、技術咨詢、技術服務,智能自動售貨機及機器人的生產等,黃海琳原系該公司股東,于2018年1月4日將股權轉讓給案外人;南柯公司成立于2014年5月26日,法定代表人陳建麗,經營范圍為自動化科技、機電科技、電子科技、計算機領域內的技術開發(fā)、技術咨詢、技術服務,組裝生產自動售貨機,機電設備、五金交電的銷售,從事貨物與技術的進出口業(yè)務,黃海琳原系該公司股東,于2018年8月7日將股權轉讓給案外人。
上述事實,除當事人陳述外,另有勞動合同、《保密合同》、企業(yè)信用信息公示報告、營業(yè)執(zhí)照等證據證明,本院予以確認。
訴訟中,雙方均確認華某公司從事生產、銷售機器人自動售貨機業(yè)務,黃海琳擔任的進出口經理一職負責銷售機器人自動售貨機;華某公司另表示孚迅公司與南柯公司的經營范圍與其重合,黃海琳違反了競業(yè)限制義務;黃海琳則表示其在該兩家公司僅是掛名股東,不清楚該兩家公司所從事的業(yè)務。
本院認為,雙方于2016年6月簽訂的《保密合同》系雙方真實意思表示,雙方應當遵守約定?!侗C芎贤芳s定黃海琳在職期間及離職后五年內承擔競業(yè)限制義務,非經同意,不得在與華某公司生產、經營同類產品或提供同類服務的其他企業(yè)擔任包括股東、合伙人等的任何職務。黃海琳主張華某公司未支付過競業(yè)限制經濟補償金,但即便華某公司未依法向黃海琳支付競業(yè)限制經濟補償金,黃海琳可依法進行主張,在《保密合同》被解除前,黃海琳并不因此免除所約定的競業(yè)限制履行義務。因此,黃海琳應按照《保密合同》的約定履行競業(yè)限制義務。
黃海琳在華某公司工作期間即作為股東設立孚迅公司與南柯公司,該兩家公司的經營范圍與華某公司的經營范圍存在重合,具有競爭關系,黃海琳自華某公司離職后,仍繼續(xù)在南柯公司擔任股東直至2018年8月,其行為顯然已經違反了《保密合同》的約定,應承擔違約責任。華某公司要求黃海琳按照《保密合同》的約定支付違反競業(yè)限制義務的違約金500,000元,有事實依據和法律依據,本院予以支持。
雙方未對第一項仲裁裁決提起起訴,視為服從。
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七十八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二十三條第二款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黃海琳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七日內支付上海華某數(shù)碼科技有限公司違約金500,000元;
二、黃海琳應當繼續(xù)履行保密合同中約定的競業(yè)限制義務。
如果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案件受理費10元,減半計5元,免予收取。
如不服本判決,可以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員:葉曉晨
書記員:祁??瑜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