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上海偉肯實業(yè)有限公司,住所地上海市嘉定區(qū)。
法定代表人:陳某某,該公司董事長。
委托訴訟代理人:王維嘉,上海達真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成都澤原科技有限公司,住所四川省成都市。
法定代表人:陳某某,該公司總經(jīng)理。
委托訴訟代理人:萬龍騰,上海恒杰律師事務所律師。
委托訴訟代理人:祁娜娜,上海恒杰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告上海偉肯實業(yè)有限公司與被告成都澤原科技有限公司間買賣合同糾紛一案,本院于2018年3月12日立案后,依法適用簡易程序審理。后本案依法轉為普通程序審理。經(jīng)審理發(fā)現(xiàn)有不宜適用簡易程序的情形,裁定轉為普通程序,本院于2018年7月18日、2018年11月23日兩次公開開庭審理。原告委托訴訟代理人王維嘉、被告委托訴訟代理人祁娜娜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原告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1、判令被告支付價款548,205元;2、判令被告償付以548,205元為基數(shù),自2014年11月1日起至實際清償之日止,按銀行同期貸款利率四倍計算的逾期付款違約金(滯納金)(暫計20,000元);3、判令被告承擔律師費20,000元。訴訟中,原告將第2項訴請變更為:判令被告償付以546,030元為基數(shù),按銀行同期貸款利率四倍,自2014年11月1日起計算至實際清償之日止的逾期付款違約金。事實和理由:原、被告簽訂多份買賣合同,由原告向被告供應設備。雙方簽訂《還款協(xié)議書》,確認被告結欠原告896,030元,并約定了付款期限,如發(fā)生爭議律師費由敗訴方承擔等。截至起訴之日,被告尚欠原告價款548,205元。訴訟中,原告補充陳述:原告現(xiàn)主張的548,205元價款中,包含了雙方簽訂的編號為WK307-J140224的《工業(yè)品買賣合同》項下的價款金額2,175元,其余均為《還款協(xié)議書》所涉及的款項。
被告辯稱,不同意原告訴請。一、因原告交付的設備存在質量問題,剩余的款項不應支付。原、被告間確有買賣合同關系,相關設備由原告直接交付給被告的客戶四川某某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榮公司)。但原告交付的設備在質保期內產(chǎn)生嚴重的質量問題,且原告多次維修未果。為此,華榮公司更換了價值414,991元的配件,該部分費用由被告墊付。同時,為解決上述質量問題,原告于2013年11月12日與華榮公司簽訂了《變頻器維修技術協(xié)議》。2017年10月10日,原告又向被告出具《抵款協(xié)議》,承諾原告先處理好設備的質量問題,再由被告的客戶攀枝花煤業(yè)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攀枝花公司)代被告向原告支付價款414,991元。因原告至今未履行維修義務,致使被告的客戶華榮公司拒絕支付被告墊付的414,991元款項。故原告主張的剩余價款與被告的損失已經(jīng)抵銷,其余部分無力償還。二、貨款即使存在,原告的主張已經(jīng)超過訴訟時效。雙方在還款協(xié)議書中約定最后一筆款項應于2014年11月付清,故訴訟時效應至2016年12月1日屆滿。三、對于原告主張的違約金不予認可。如果欠款屬實,原告主張的違約金標準亦過高,應當按照中國人民同期貸款利率計算。四、對于律師費不同意支付。
經(jīng)審理查明,原、被告間素有業(yè)務往來,由原告向被告供應變頻電控系統(tǒng)。2014年8月14日,原、被告簽訂《還款協(xié)議書》1份,載明被告因多筆交易在收到貨物并接受原告安裝調試合格后仍拖欠原告合同款,現(xiàn)雙方充分協(xié)商該問題的解決方案,訂立下列還款協(xié)議條款:一、被告除編號為WK307-J140224的合同外,目前合計拖欠原告896,030元;二、被告承諾2014年9月應付原告300,000元,2014年10月應再付原告300,000元,其余296,030元被告應于2014年11月付清;三、如果第一期被告逾期履行,后兩期的履行期限提前到2014年9月,如果第二期被告逾期履行,第三期的履行期限提前到2014年10月;四、如果被告沒有按照約定準時向原告支付合同款,除仍應支付外,被告還應按照每日千分之一標準向原告支付逾期付款滯納金(逾期違約金);五、因本還款協(xié)議履行發(fā)生爭議,應當在原告所在地的上海市嘉定區(qū)人民法院起訴,敗訴方應當承擔勝訴方與訴訟有關的合理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調查費、交通費、住宿費、差旅費等)?!哆€款協(xié)議書》簽訂后,被告于2014年9月支付150,000元、2014年12月支付200,000元,余款546,030元至今未付。2014年2月24日,原、被告另簽訂《工業(yè)品買賣合同》1份,約定被告向原告采購礦用提升機變頻電控系統(tǒng)1套,共計價款金額402,175元。訴訟中,雙方確認,該份合同項下,被告尚結欠原告價款2,175元。以上,被告共計結欠原告價款548,205元。2017年12月26日,原告通過被告在企業(yè)公示信息中登記的企業(yè)電子郵箱,向其發(fā)送律師函,要求其支付價款548,205元。2018年4月間,原告發(fā)送短信給被告的實際經(jīng)營人章德春,要求其核對賬目。章德春于2018年4月2日回復尾款數(shù)額與原告數(shù)額吻合。2018年4月11日,章德春在短信中表示不會賴原告的賬。但此后,被告未能支付款項。原告為本案訴訟支出律師費20,000元。
上述事實由原告提供的《還款協(xié)議書》、《工業(yè)品買賣合同》、電子郵件、國家企業(yè)信用信息公示系統(tǒng)信息、律師函、短信記錄、法律服務合同、上海增值稅普通發(fā)票、轉賬記錄及當事人陳述等予以證實。
本院認為,原、被告間買賣法律關系合法有效。本案的爭議焦點在于:一是被告是否應當向原告支付相應的價款。二是原告的主張是否超過訴訟時效。
對第一個爭議焦點,本院認為,首先,根據(jù)雙方于2014年8月14日簽訂的《還款協(xié)議書》,其中表明相關設備均已安裝調試合格,雙方對于除編號為WK307-J140224的合同外的其余價款予以了確認,并明確了具體的付款期限,其中并未設置任何條件。故被告應當按照約定履行付款義務。其次,對于被告所提交的《變頻器維修技術協(xié)議》及《抵款協(xié)議》。其一,關于《變頻器維修技術協(xié)議》。從形式上看,系被告與案外人“四川某某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太平煤礦”之間簽訂,原告對該份合同上所蓋的“上海偉肯實業(yè)有限公司合同專用章”的真實性未持異議,故其真實性應當?shù)玫秸J定。但該協(xié)議簽訂時間在《還款協(xié)議書》前,其內容亦未涉及被告,故不影響原、被告間的權利義務關系。其二,關于《抵款協(xié)議》。按照《抵款協(xié)議》所載,該份協(xié)議應由三方即原告、被告以及“攀枝花煤業(yè)(集團)有限公司”三方簽訂,故雖原、被告均在協(xié)議上進行了蓋章,但因“攀枝花煤業(yè)(集團)有限公司”未進行蓋章確認,故該份《抵款協(xié)議》并未成立。故被告以此抗辯付款條件未成就,本院難以采信。再次,關于被告所主張設備存在的質量問題。被告并未提供確實的證據(jù)予以證明。且根據(jù)《還款協(xié)議書》簽訂的時間,相關業(yè)務均應當發(fā)生在2014年8月前,至今至少已有四年余。被告對相關設備的交付時間以及是否超過質保期均無法明確,故對被告該項抗辯本院難以采信。最后,關于被告所提及的經(jīng)濟損失問題。訴訟中,經(jīng)本院詢問,被告明確在本案中僅作為抗辯意見,故本院對此不予處理。被告如確有相關主張,應當通過合法途徑解決。
對第二個爭議焦點,本院認為,2018年4月間,被告實際經(jīng)營人在短信中承諾不會賴賬,說明其對債務是確認的并同意償還的。故被告提出訴訟時效已經(jīng)超過,本院難以采信。
綜上,本院認為,雙方在《還款協(xié)議書》中對于價款予以了明確,并約定了還款期限,被告未能按約支付價款顯屬違約,應當承擔支付價款的民事責任。原告主張要求被告支付相應的違約金及律師費均符合雙方約定,本院予以支持。原告主張的違約金計算標準亦未明顯過高,本院予以確認。另對編號為WK307-J140224合同項下的價款2,175元,被告無異議,亦應當向原告承擔相應的付款責任。對于被告所抗辯的訴訟時效問題,本院認為,被告實際經(jīng)營人章德春在2018年4月對欠款進行了確認,故對被告該項抗辯,本院不予采納。據(jù)此,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條、第一百一十四條、第一百五十九條、第一百六十一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第一百九十二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第一款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被告成都澤原科技有限公司應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支付原告上海偉肯實業(yè)有限公司價款548,205元;
二、被告成都澤原科技有限公司應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支付原告上海偉肯實業(yè)有限公司以546,030元為基數(shù),按中國人民銀行同期貸款利率四倍,自2014年11月1日起計算至實際清償之日止的逾期付款違約金;
三、被告成都澤原科技有限公司應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支付原告上海偉肯實業(yè)有限公司律師費20,000元。
如果被告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限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本案受理費9,482.05元,由被告成都澤原科技有限公司負擔(應于本判決生效后七日內交付本院)。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人數(shù)提交副本,上訴于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員:張志慧
書記員:張衛(wèi)東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