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上海中資國際貿易有限公司,住所地上海市浦東新區(qū)。
法定代表人:王佳琪,董事長。
委托訴訟代理人:徐丹,北京大成(上海)律師事務所律師。
委托訴訟代理人:蔡偲茜,北京大成(上海)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葛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上海市寶山區(qū)。
委托訴訟代理人:付潤輝,上海市羅頓律師事務所律師。
委托訴訟代理人:周進華,上海市羅頓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告上海中資國際貿易有限公司(簡稱原告或中資公司)與被告葛某民間借貸糾紛一案,本院于2019年3月1日立案受理,依法適用普通程序,于2019年7月24日首次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委托訴訟代理人徐丹、蔡偲茜及被告委托訴訟代理人付潤輝到庭參加訴訟。本案于2019年9月20日再次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委托訴訟代理人蔡偲茜及被告委托訴訟代理人付潤輝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原告上海中資國際貿易有限公司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1.請求判令被告立即返還原告借款本金6,150,000元;2.請求判令被告向原告支付利息(以6,150,000元為基數(shù),按照中國人民銀行同期貸款利率自本案立案之日即2019年3月1日計算至被告實際償付之日);3.本案訴訟費用由被告承擔。事實與理由:2014年5月13日至2016年5月30日期間,被告先后7次向原告借款8,150,000元。但被告僅于2014年5月14日歸還原告2,000,000元,尚欠6,150,000元。原告遂起訴,請求判如所請。
被告葛某辯稱,不同意原告全部訴請。原告與被告之間不存在民間借貸關系。被告曾為原告員工,原告所主張的款項進入被告的農業(yè)銀行卡均由原告工作人員控制,用于公司經營收付款使用,被告對轉賬內容及事實均不清楚。因原告向其關聯(lián)公司轉賬有障礙,所以借用被告銀行卡賬戶進行轉賬支付。原告所主張的轉賬發(fā)生在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跨度兩年,金額巨大,款項轉入被告賬戶后很短時間即轉出至原告關聯(lián)賬戶,且原告從未向被告表述過雙方存在借貸關系,明顯不符民間借貸關系常理。2018年3月28日原告以公司出現(xiàn)虧損為由,通知被告退出公司,被告于2018年4月19日辦理退工手續(xù),即使完成退工后原告也未向被告表示有借款。2019年1月9日因原告拒不支付經濟補償金,被告提出勞動仲裁,原告為不支付補償金而杜撰被告有借款,且已經一審訴訟,法院判決原告賠償被告經濟補償金8萬元,目前案件在二審過程中。原告提供的付款憑證無被告簽字,也無證據(jù)證明雙方存在借貸關系,原告只是為了拒絕支付經濟補償金而偽造證據(jù),故請求駁回原告全部訴請。
當事人圍繞訴訟請求依法提交了證據(jù),本院組織當事人進行了證據(jù)交換和質證。對當事人無異議的證據(jù),本院予以確認并在卷佐證。
對于當事人有爭議的證據(jù),本院認定意見如下:
1.原告提供的付款明細、銀行憑證、摘要,被告均不予認可。因付款明細與銀行交易流水可以相互印證,本院予以認定。銀行憑證、摘要系原告賬簿資料,本院對其真實性予以認定,但對于其證明力將結合案件爭議焦點另行評定。
2.被告提供的存款憑條、中國銀行活期存折明細清單、業(yè)務憑證、進賬單、取款憑條、貸記憑證、天津濱海農村商業(yè)銀行個人存款賬戶明細對賬單、個人取款憑條、《情況說明》、李麗身份證復印件、上海中資國際貿易有限公司的企查查工商信息、赫陽君辰(天津)國際貿易有限公司的企查查工商信息、華陽友誠高新科技有限公司的企查查工商信息、江陰市奕蓓貿易有限公司(簡稱江陰奕蓓公司)的企查查工商信息,原告對證據(jù)效力均不予認可。上述證據(jù)中,《情況說明》、李麗身份證復印件、相關企業(yè)的企查查工商信息不符合證據(jù)形式要件,本院不予認定。其余證據(jù)均符合證據(jù)形式要件,本院均予以認定,但對于其證明力將結合案件爭議焦點另行評定。
3.原告申請證人關韜所作的證人證言,被告不予認可。因關韜與原告存在利害關系,且其證言缺乏有效證據(jù)佐證,證明力較弱,本院不予采信。
根據(jù)當事人陳述和經審查認定的證據(jù),本院認定事實如下:
1.2014年5月13日,原告向被告中國農業(yè)銀行賬戶(賬號為09-XXXXXXXXXXXXXXX)分4次累計轉賬付款4,050,000元,相應銀行轉賬憑單摘要均注明為“借款”。原告公司賬簿中的相應的付款憑證記載,該款項付款申請人為李賓蘭,用途為往來款,部門負責人、財務經理項下有相應簽字。
2.2014年5月14日,原告向被告中國農業(yè)銀行賬戶(賬號為09-XXXXXXXXXXXXXXX)分2次累計轉賬付款2,000,000元,相應銀行轉賬憑單摘要均注明為“借款”。原告公司賬簿中的相應的付款憑證記載,該款項付款申請人為馮逢,用途為往來款,部門負責人項下有相應簽字。
當日,被告中國農業(yè)銀行賬戶向原告付款2,000,000元,摘要為“葛某往來款(同城提入貸方)”
3.2016年5月10日,原告向被告天津市北辰村鎮(zhèn)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賬戶(賬號尾號4位為9059)分2次累計轉賬付款2,000,000元,相應銀行轉賬憑單摘要均注明為“借款”。原告公司賬簿中的相應的付款憑證記載,該款項付款申請人為楊雁冰,用途為借款,部門負責人、財務經理項下有相應簽字??偨浝眄椣掠小案鹉场弊謽樱桓骊愂?,該字樣并非被告本人簽字,而是保存在原告處的簽名章。原告認可該處的確是被告的簽名章,但陳述該章并非由原告保管,目前去向不明。
4.2016年5月11日,原告向被告中國工商銀行賬戶轉賬付款50,000元,相應銀行轉賬憑單摘要注明為“借款”。原告公司賬簿中的相應的付款憑證記載,該款項付款申請人為楊雁冰,用途為空白,部門負責人、財務經理項下有相應簽字。總經理項下亦加蓋了“葛某”印文的簽名章。
5.2016年5月31日,原告向被告中國工商銀行賬戶轉賬付款50,000元,相應銀行轉賬憑單摘要注明為“借款”。原告公司賬簿中的相應的付款憑證記載,該款項付款申請人為楊雁冰,用途為“借款(人民廣場支行)”,部門負責人、財務經理項下有相應簽字。總經理項下亦加蓋了“葛某”印文的簽名章。
6.被告陳述,上述款項支付時原告的中國農業(yè)銀行銀行卡由原告工作人員控制,原告主張的605萬元轉入原告的中國農業(yè)銀行卡后再由原告工作人員操作轉入原告的關聯(lián)公司。2014.5.13日的205萬元、200萬元及2014.5.14的200萬元三筆款項從款項進來到支付到原告關聯(lián)公司江陰奕蓓公司,被告對收、付款情況均不知情。2016年5月10日原告共向被告天津市北辰村鎮(zhèn)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賬戶轉賬4筆其中三筆100萬元,一筆50萬元,共計350萬元,但本案中原告僅陳述了兩筆100萬元。上述350萬元均于2016年6月6日轉入原告關聯(lián)公司赫陽君辰(天津)國際貿易有限公司賬戶。2016年5月11日的5萬元是為了支付原告公司車輛保險費,這些車輛均是登記在原告和江陰奕蓓公司的實際控制人馮捷的前妻葛俊名下。2016年5月31日支付的5萬元應該是被告報銷差旅費的報銷款。
7.被告于2010年11月1日進入原告公司工作,原、被告陳述,被告于2018年4月離職。被告于2015年12月8日至2016年6月8日擔任原告的執(zhí)行董事、法定代表人。原告企業(yè)公示信息顯示,被告自2016年6月8日至今擔任原告監(jiān)事,原告陳述,上述信息在被告離職后尚未變更。原告陳述,被告進入公司后擔任公司高級管理人員,被告于2015年12月8日至2016年6月8日擔任原告的執(zhí)行董事、法定代表人、總經理。被告陳述,被告進入公司后負責銷售業(yè)務,擔任法定代表人期間也沒有任何權力,只是掛名。
8.被告提供的其賬號為09-XXXXXXXXXXXXXXX的中國農業(yè)銀行卡2013年12月10日的存款憑條顯示,當日該卡存入1元,客戶簽名處為“錢錦憲”。原告陳述,錢錦憲為原告當時的財務人員。
2014年5月13日,被告向江陰奕蓓公司轉賬付款2,050,000元,備注為“驗資款”。相應銀行憑證客戶簽名處亦為“錢錦憲”。當日,被告該賬戶還向江陰奕蓓公司付款2,000,000元,備注為“葛某驗資款”。相應銀行憑證客戶簽名處為“吳利明”,被告陳述,吳利明系原告當時的財務人員。
2014年5月14日,被告向江陰奕蓓公司轉賬付款6,000,000元,備注為“葛某往來款”。相應銀行憑證客戶簽名處均為“馮逢”,原告陳述,馮逢為原告當時的財務人員。
9.2016年6月6日,被告天津市北辰村鎮(zhèn)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賬戶(賬號尾號4位為9059)分8次共取現(xiàn)350萬元,相應銀行憑條客戶確認處簽字均為“李麗代葛某”。
10.2019年4月17日,上海市浦東新區(qū)人民法院立案受理中資公司訴葛某經濟補償金糾紛一案,2019年5月21日,該院判決中資公司支付葛某解除勞動合同經濟補償金80,000元。嗣后,中資公司提起上訴,至本案第二次庭審時,該上訴案件尚在審理中。
本院認為,本案爭議焦點在于:系爭民間借貸關系是否成立。對于上述爭議焦點,本院認為,結合審理查明的事實和在案證據(jù),尚不足以認定原、被告之間就系爭款項成立民間借貸關系,具體理由如下:其一,根據(jù)《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九十一條的規(guī)定,主張法律關系存在的當事人,應當對產生該法律關系的基本事實承擔舉證證明責任。本案中,原告僅提供了金融機構的轉賬憑證,雖然憑證上備注款項用途為借款,但依據(jù)常理,該備注是原告的單方意思表示,未經被告確認,并不足以證明雙方就系爭款項存在民間借貸的合意。其二,對于2014年所支付的款項,原告賬簿中的相關財務憑證并未將其記載為借款,若相應款項確系借款,原告賬簿如此記載有違常理。2016年所支付的款項,雖有兩份財務憑證將其記載為借款,但該憑證上無被告簽名,亦無證據(jù)證明相應財務憑證上加蓋的被告簽名章系被告本人加蓋。其三,從原告賬簿的付款憑證來看,申請人均非被告本人,而是原告的其他員工。被告提供的銀行轉賬憑單亦可以證明原告的財務人員對其接受系爭款項的銀行卡進行過款項轉出操作。由此可見,被告主張相應款項系為原告經營而發(fā)生的代收代付款或費用報銷款具有一定可能性。綜上,原告主張就系爭款項與被告之間存在民間借貸關系,依據(jù)不足,本院不予認定,原告相應訴訟請求應予駁回。綜上,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四十二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第十七條和《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九十一條的規(guī)定,判決如下:
駁回原告上海中資國際貿易有限公司的訴訟請求。
本案受理費54,850元由原告上海中資國際貿易有限公司負擔。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及副本,并按不服判決部分的上訴請求金額預交上訴案件受理費,上訴于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員:馬??培
書記員:毛曉青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