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訴人(原審被告):上海中建孚泰置業(yè)有限公司,住所地上海市青浦區(qū)。
法定代表人:江巖,董事長。
委托訴訟代理人:黃磊,男。
委托訴訟代理人:邵萬權,上海市建緯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上訴人(原審原告):馬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上海市徐匯區(qū)。
被上訴人(原審原告):張某,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上海市青浦區(qū)。
上列兩被上訴人之共同委托訴訟代理人:魏增明,上海市君志律師事務所律師。
上訴人上海中建孚泰置業(yè)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建孚泰公司”)因與被上訴人馬某、張某商品房預售合同糾紛一案,不服上海市青浦區(qū)人民法院(2018)滬0118民初22113號民事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于2019年4月1日立案后,依法組成合議庭進行了審理。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上訴人中建孚泰公司上訴請求:撤銷一審法院判決,發(fā)回重審或改判駁回被上訴人在一審中的全部訴訟請求。事實和理由:一、一審法院未查明上訴人延遲取得大產證系政府有關部門停辦所有商業(yè)辦公項目的大產證所致的基本事實。在一審中上訴人提交的《關于辦理“中建錦繡名都”項目大產證的辦理意見》中已經載明,因全市開展商業(yè)辦公項目清理整頓工作,暫停了已售已交付項目大產證的辦理,故大產證延遲辦理的情況并非上訴人的行為導致,不應由上訴人承擔違約責任;二、一審判決未查明上訴人首次通知被上訴人領取辦證資料的時間。上訴人在一審庭審中已經陳述,在取得涉案項目大產證后,通過電話通知購房客戶前來領取辦證資料,再通過書面方式多次催促。一審法院未對電話通知的事實予以查明。
被上訴人馬某、張某共同辯稱:上訴人逾期辦證是其自身原因所致,應當承擔違約責任。一審法院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請求二審法院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馬某、張某向一審法院起訴,請求判令:中建孚泰公司償付馬某、張某逾期辦證損失58,149.47元(以實際房屋總價款3,165,630.54元為本金,按中國人民銀行同期貸款利率每年4.35%的1.3倍,自2018年2月28日起計算至實際辦出小產證之日2018年6月25日止)。
鑒于案件爭議明確,且一審判決書已送達雙方當事人,故對于一審判決書中“法院查明”及“法院認為”部分,本院不再重復表述。
一審法院判決:上海中建孚泰置業(yè)有限公司應于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償付馬某、張某逾期辦證損失49,726.78元。如果未按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的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本院二審期間,上訴人圍繞上訴請求提交了三組證據,本院組織當事人進行了證據交換和質證。第一組證據:規(guī)劃許可證,用以此證明除了張友方一戶,其他房屋的性質均是住宅。第二組證據:補齊一審中所提供合同遺漏的附件二和附件五,用以證明系爭房屋的性質。第三組證據:《關于開展商業(yè)辦公項目清理整頓工作的意見》(滬建房管聯【2017】400號),用以證明政府在類住宅整頓中停止了整個地塊大產證的辦理。
針對上述三組證據,被上訴人認為:上述三組證據均不屬于二審新證據,且無法證明上訴人的上訴觀點。
本院經審理查明,一審法院查明事實屬實,本院予以確認。
本院認為,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護。上訴人與被上訴人簽訂的《上海市商品房預售合同》系雙方真實、自愿的意思表示,且于法不悖,雙方應當恪守履行。被上訴人在履行付款義務后,上訴人理應按約交付房屋并協助辦理小產證。根據本案查明的事實,上訴人確未在約定期間內申請辦理系爭房屋的大產證并導致被上訴人延遲辦理小產證,構成違約,應對被上訴人承擔逾期辦證的違約責任。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規(guī)定,上訴人在二審中提交的三組材料均非二審新證據,且不足以證明上訴人可以按約定或以法定理由免責,本院不予采信。一審法院根據各方履行合同的實際情況,酌情確定上訴人賠償被上訴人延期辦理小產證的損失并無不當,本院依法予以維持。關于計算逾期辦證損失的截止時間,上訴人上訴稱已于取得大產證時多次通過電話及書面形式通知被上訴人,但并未提供證據予以證明,本院對此亦不予采信。上訴人的上訴理由不能成立,其上訴請求本院不予支持。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條第一款第一項規(guī)定,判決如下: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二審案件受理費1,253.70元,由上訴人上海中建孚泰置業(yè)有限公司負擔。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法官助理 楊 潔
審判員:徐??江
書記員:陳??俊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