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上海上福塑料制品有限公司,住所地上海市青浦區(qū)。
法定代表人:賴禹全,董事長。
委托訴訟代理人:張鐘俊,上海市方正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上海鑒地餐飲管理有限公司,住所地上海市金山區(qū)。
法定代表人:張臻鳳。
原告上海上福塑料制品有限公司與被告上海鑒地餐飲管理有限公司買賣合同糾紛一案,本院于2019年1月21日立案受理后,依法組成合議庭,并于2019年5月17日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的委托訴訟代理人張鐘俊到庭參加訴訟,被告上海鑒地餐飲管理有限公司經(jīng)本院公告?zhèn)髌眰鲉救晕吹酵?,本院依法缺席審理。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jié)。
原告上海上福塑料制品有限公司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1.被告支付貨款人民幣112,895元(以下幣種同);2.被告賠償違約金(截至2018年8月31日,暫計5,546.65元,按逾期金額的日萬分之五計算);3.本案訴訟費由被告承擔。事實和理由:2017年5月3日,原、被告簽訂《采購合同》一份,約定被告向原告定購各類塑料制品,采購數(shù)量以合同期內(nèi)實際訂單為準,并明確約定了產(chǎn)品的品名、規(guī)格、單價以及貨款的支付等。此外,若被告在合同有效期內(nèi)定購專版產(chǎn)品不足起定量的,合同有效期到期后被告須一次性支付剩余起定量貨款并配合收貨。后原告按約供貨,被告未按約付款,亦未在合同到期后按約支付專版產(chǎn)品剩余貨款,未付款金額共計112,895元。原告認為被告已構(gòu)成違約,為維護自身合法權(quán)益,訴至法院,要求判如所請。審理中,原告表示雙方在合同履行過程中曾將51箱175面碗蓋的價格由204元每箱上調(diào)至205元每箱,調(diào)價后的實際供貨金額為181,065元并開具相應金額的發(fā)票。現(xiàn)原告自愿放棄相應貨款51元,并變更訴訟請求為:1.被告支付貨款112,844元;2.被告支付違約金(以112,844元為基數(shù),自2018年6月11日起計算至實際清償之日止,按日萬分之五計算)。
被告上海鑒地餐飲管理有限公司未作答辯。
經(jīng)審理查明,2017年5月3日,原、被告簽訂一份期限為2017年5月3日至2018年5月2日的《上海鑒地餐飲企業(yè)采購合同》,約定被告向原告采購六類產(chǎn)品,分為客戶專版和公版兩類。其中175面碗私版(饃特)300箱,每箱270元;175飯碗私版(饃特)300箱,每箱234元;上述兩款產(chǎn)品均為客戶專版,起定量均為333箱,起定價款分別為89,910元、77,922元。專版產(chǎn)品實際出貨時以被告訂單為準,剩余留原告庫存,合同有效期內(nèi)如被告訂單訂購各類專版產(chǎn)品不足起定量的,被告需在合同有效期到期后30日內(nèi)一次性支付原告剩余起定量貨款并配合收貨。175面碗中襯600箱,每箱156元;175面碗蓋600箱,每箱204元;175飯碗中襯1,200箱,每箱264元;175飯碗蓋600箱,每箱210元;上述四款產(chǎn)品均為公版,無起定量。如合同已就產(chǎn)品名稱、等級、質(zhì)量標準、價格等作出明確約定的,按約定履行合同;除此之外,標的物應通過《產(chǎn)品清單》進行購買,被告以傳真、微信的形式向原告提交采購單,原告接到采購單后3日內(nèi)發(fā)貨。被告須配合原告接貨,被告的接收人員在原告所持的《產(chǎn)品采購品單》上簽字。合同項下的貨款于次月10日進行結(jié)算,被告支付時,原告需出具真實有效的發(fā)票和入庫單。如被告未按約定期限支付貨款,則每延誤一天,應向原告支付合同總金額的萬分之五作為違約金。
2017年4月24日至2018年5月17日期間,原告陸續(xù)向被告提供貨物,其中客戶專版貨物為:175面碗私版(饃特)141箱,每箱270元,金額為38,070元;175飯碗私版(饃特)332箱,每箱234元,金額為77,688元。公版貨物為:175面碗中襯(內(nèi)襯)25箱,每箱156元,金額為3,900元;175面碗蓋96箱,每箱204元,金額為19,584元;175飯碗中襯(內(nèi)襯)20箱,每箱264元,金額為5,280元;175飯碗蓋104箱,每箱210元,金額為21,840元。此外,原告還應被告要求提供外帶175面碗(金色)30箱,每箱270元,金額為8,100元;外帶175飯碗28箱,每箱234元,金額為6,552元。以上貨物金額共計181,014元。對此,被告開具金額為181,065元的發(fā)票。
2017年6月7日,被告指派案外人朱某某向原告轉(zhuǎn)賬支付34,212元。2017年10月13日、11月13日,朱某某分別向原告員工賴昭炘轉(zhuǎn)賬支付17,100元、29,190元。2018年3月13日、4月8日,被告及其指派的案外人杜東進分別向原告轉(zhuǎn)賬支付23,648元、15,860元。綜上,原告確認收到被告貨款共計120,010元。后被告未再從原告處拿貨,亦未支付任何貨款。原告催討未果,故訴至法院,請求判如所請。
審理中,原告表示,其于簽訂合同前已按被告要求提供貨物,類型為公版,雙方確定了貨物的用料和價格。簽訂合同后,被告既訂了公版貨物,又要求訂制刻有被告店標的專版貨物,并將貨物價格在合同中予以固定。合同期滿后,雙方未續(xù)簽,但被告仍向原告訂貨,原告亦予以提供。故原告認為上述貨物應當參照合同約定價格一并計入貨款。此外,雖然被告實際收到的兩款客戶專版貨物的數(shù)量低于起定量333箱,但根據(jù)合同約定,被告須在合同有效期到期后30日內(nèi)即2018年6月1日之前支付剩余起定量貨款51,840元。綜上,被告應支付總貨款金額為232,854元,即實際供貨金額181,014元與剩余起定量貨款51,840元(175面碗私版(饃特)192箱*270元/箱,原告放棄175飯碗私版(饃特)未到起定量的1箱貨款)之和。至于剩余起定量的客戶專版貨物,原告代被告保存一年時間,被告可在該時間內(nèi)提取。綜上,被告應付貨款232,854元,已付貨款120,010元,尚欠貨款112,844元。鑒于原告最后一次送貨時間為2018年5月17日,按約被告應于2018年6月10日之前支付所有貨款,逾期應從次日起按日萬分之五支付違約金。
關(guān)于貨物的交付,原告稱其委托案外人宋小云將貨物送至被告指定的地點,宋小云未向原告交付被告簽收憑證。對此,原告申請宋小云作為證人出庭作證。宋小云作證稱,其以掛靠公司的名義與原告簽訂運輸合同,負責承運本案中原告提供給被告的貨物。原告開單后,宋小云派司機去原告?zhèn)}庫取貨并送至被告指定地點,被告收貨后并沒有簽收憑證。經(jīng)溝通,原告同意被告的上述行為,遂宋小云不再要求被告簽字確認。現(xiàn)宋小云確認原告在本案中提供的銷貨單中所涉及的貨物均已送至被告處。
以上事實,有原告提供的《上海鑒地餐飲企業(yè)采購合同》、轉(zhuǎn)賬憑證、銀行流水、《銷貨單》、《銷貨退回單》、發(fā)票、微信截圖、證人證言等及庭審筆錄、談話筆錄等為證。
本院認為,在被告未到庭抗辯并提供相反證據(jù)予以推翻的情況下,原告提供的《上海鑒地餐飲企業(yè)采購合同》、轉(zhuǎn)賬憑證、銀行流水、《銷貨單》、《銷貨退回單》、發(fā)票、微信截圖、證人證言等證據(jù)相互印證,能夠證明其主張的事實,本院予以認定。原、被告間成立真實有效的買賣合同關(guān)系,原告已按約供貨,被告理應據(jù)實支付原告貨款,現(xiàn)被告僅支付部分貨款,經(jīng)原告催討后至今仍未支付剩余貨款,已構(gòu)成違約?,F(xiàn)原告主張被告支付剩余貨款及違約金,于法不悖,本院均予以支持。據(jù)此,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六十條第一款、第一百一十四條第一款、第三款、第一百五十九條、第一百六十一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四十四條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被告上海鑒地餐飲管理有限公司應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nèi)支付原告上海上福塑料制品有限公司貨款人民幣112,844元;
二、被告上海鑒地餐飲管理有限公司應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nèi)支付原告上海上福塑料制品有限公司違約金(以人民幣112,844元為基數(shù),自2018年6月11日起至實際支付之日止,按日萬分之五計算)。
如果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本案案件受理費人民幣2,668元(原告已預付),由被告負擔。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nèi),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員:楊秀蘭
書記員:金??一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